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朕的霸图 >

第74节

朕的霸图-第74节

小说: 朕的霸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篆体字样。

    打发走传令兵,冯继业很不满地抱怨道:“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乌兰县刚拿下,还要夺取黄河西岸,防御凉州吐蕃六谷部趁火打劫,这哪有兵力南下?”

    “吐蕃六谷部有河西申师厚压制,是不可能出兵的,冯大师多虑了!”章钺只好劝说,免得冯继业找借口拖延,想了想接着道:“今天十月十九,我部出兵半个多月,按约定时间,南路军应该出了原州西南的瓦亭关,到了哪儿就有点不确定。”

    “隔太远可探查不到,也联系不上。我们现在只剩一万二千兵,其中不能作战的伤兵有两千,调往西岸三千五,若南下最多只能出五千人。沿途要翻过零波山、柔狼山,路况很不好,一百四十里估计要走五六天,沿途要留驻少量兵力接应粮草辎重。若去得早了,南路军没到,我们会成为敌军目标,先派斥候南下探明路径,五到十天之后再出兵应该恰逢其时。”

    冯继业也就是牢骚一下,表示自己出兵出力了,事后才能更好地争取,将会州讨要为自己的辖地。但他心里也明白,章钺是郭荣的人,若话说过了传出去,自己会惹上麻烦。而且会宁没拿下,想不出兵是不行的。

    。。。。。。。。。。。。。。

    时间回到半个多月前,十月初九,晋王郭荣亲率南路军两万五千人,从原州百泉行营开拔,经三天急行,到达瓦亭水东岸的瓦亭关,关城有泾源军两个指挥驻防,报告说关外的瓦亭水西岸,宽六十余里的瓦亭川一切正常,未发现羌人哨探靠近。

    折从阮与史懿、刘从诲、向训等人一商量,决定不拖延,明日便即进兵,请晋王郭荣暂驻瓦亭关等候消息。哪知郭荣初挂帅,正踌躇满志,而且担心两位老帅年纪太大,作战拖拉不给力,一听就拒绝了几人所请,坚决要亲自领兵出征。折从阮等人劝阻不得,便应承下来。

    十月十三,郭荣以向训禁军本部三千马步为前锋,以折从阮部静难军一万二千、史懿抽调泾源军精锐五千、加刘从诲侍卫司龙捷军五千,共两万二千步骑在后跟进,出瓦亭关三十里,当天渡过瓦亭水扎营,进入瓦亭川缓坡平原地带,一路平安无事。

    从瓦亭水向西三四十里后,地势渐渐增高,这儿是原州境内的六盘山延伸过来的山岭,与会州南北走向的屈吴山交汇处,中间是有丘陵山洼可进入会州,只是山路崎岖,大军不易通过。

    向训很谨慎,遇沟谷调兵搭桥,逢山派兵砍伐树木开路,前锋一直与后面主力保持着十到二十里的距离,好在斥候得力,小股羌兵一度试图伏击,见主力大军出现便自行退去了。之后的行军路上,羌人哨骑频频出现,向训一面派兵驱逐,一面向后方汇报。

    四天之后,终于走出了原州与会州交界处,到达了屈吴山岭以西,然而山岭西侧仍是丘陵洼地,四处沟谷纵横,而且斥候成功刺探到,前方三十里的屈吴山口,约有七八千梁氏羌扼控险隘道口,垒砌了一堵两丈高的石墙,堵死了必经之路。(未完待续。)

第0140章 剿抚并用

    十月十六一早,轻烟般的雾蔼在习习晨风中消散,初冬的阳光渐渐强烈,丝练一样的白云飘浮碧空,远山婉约多姿。

    大军行进到晌午与前锋汇合驻营,因为前方三里就是屈吴口了,一场攻坚战在等着,必须准备的攻坚利器如攻城槌、大木梯虽带了一些备用,但真要打攻坚战是不够的,只能临时派兵伐木打造。

    这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士兵正好驻营休整,作为主帅,郭荣当然不能闲无所事,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斥候报回的大概地形很粗略,郭荣便带上折从阮、刘从诲、向训三人,让赵匡胤率兵护卫,亲自到隘口下两百步远观察了望。

    这儿其实是一条由东向西的河谷地,南北宽约百余步,中间河面宽不到一丈,一堵两丈高的灰白石墙在两个小山坡之间相连,恰好封堵去路。墙顶上还有两个大大的弧形缺口,羌兵正在上面砌墙,看起来没完工。墙底下留了孔洞,河水从孔洞中流过隘口,最后汇入西面的祖厉水。

    “梁氏羌应该到了五六天,居然砌墙挡路,怎么就不知道筑堤蓄水,那时我军就不得不翻山越岭,绕过大圈子了。”郭荣哑然失笑道。

    “殿下你看那墙砌得粗糙,可能是来不及吧,而蓄水也要好多天,别的山沟间应该也可以流过去,只是这儿宽点。”折从阮抚着花白的大胡子笑道。

    “昨天斥候试过了,那河水最深处都还没淹到大腿,咱们可以展开兵力攻占墙头。两边的山坡有点陡峭,而且有羌兵驻防,却不宜仰攻。”向训指着对面说。

    石墙虽粗糙,但厚度肯定不低,不然也不稳,郭荣看着一阵阵头疼,想了想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当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要。有道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孤要的是会州,而不是一定要征服羌人。不知梁氏羌族长叫什么名?能招降吗?”

    郭荣这么一问,几名军官都有点傻眼,招降似乎不太可能吧,而族长叫什么,他们也不知情。

    史懿倒是知道,上前回答:“回殿下!族长叫梁苯吉!年约四十多岁,他的儿子叫梁鬼苯,年二十五岁,听说很是勇猛。他们这名呦口得很,是取自吐蕃苯教,啥意思老臣也不太懂,不过苯教现在也失势消亡了,宕昌羌与吐蕃处于若即若离之势,而梁氏羌与拓拔波固、党氏羌不太和睦,招降的话可以试试。”

    “史令公派知客押衙前去交涉一下,看能不能免战通过,主要对手是拓拔波固,没必要的硬战能免则免吧!”

    史懿想想也觉得有理,连忙唤亲兵回营将知客押衙董继贤找来,耳提面命一番。郭荣正好在旁,见董继贤年约四十来岁,身材高瘦,显得精明干练,办这事应该得力,便也交待了几句,打发董继贤到墙下喊话。

    不多时,墙头有羌兵放下绳筐,把董继贤吊上去了,但还不到一刻时,又把他放了下来,墙头有些羌兵纷纷怒骂,有人试图放箭。但另一些羌兵不为所动,一名头戴白色卷檐帽的中年人喝令阻止,那些羌兵也不敢动手了。

    郭荣看这情况就知道,事情不顺利,便招手让董继贤上前,一脸严厉地问:“你没按孤开出的条件说吗?”

    “回殿下!末将如实说了,族长梁苯吉面露沉吟之色,可旁边还有一人叫党金福,他不让末将开口,还逼问我军兵力情况,末将当然不能说。”董继贤单膝跪地行礼道。

    “党金福!那是党氏羌族长党金武的弟弟,原本是驻守萧关的,竟然跑这儿来了,应是督战来的,如此招降只怕行不通,还是刺探地形,设法攻取吧!”折从阮劝谏道。

    “招降不可能么?孤偏要试试……”自己的想法受阻,郭荣心中老大的不爽,不愿丢这个面子。而且羌人部族分散而势弱,斩尽杀绝是不可能的。若这么做,只会引起羌人忌惮,从而抱团,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失了会州还可以再拿回来,但失了人心,就再难以收拾了。打完之后还是要招降安抚,又怎如先礼后兵,剿抚并用?

    想到这些,郭荣板着脸铿锵有力地说:“党金福在又何妨,若梁苯吉不愿得罪朝庭,仍可以争取。待傍晚天黑后,你从北面的山脚下上去,再求见梁苯吉,若不可行,两日后全力攻打关隘。”

    当下几人在关隘下来回走了两趟,然后绕道试图从远处翻山越岭转弯过来,刺探关墙后面的军力,但羌兵一直远远盯着他们,几人只得作罢回营。

    晚膳后,天色黑了下来,正逢月中,夜空冰轮乍现,清辉倾泄,远山黛影婉延起伏,近处河面波光粼粼,路径清晰可辨。

    董继贤走出大营,不由抹了一把冷汗,这大晚上不比白天,若是遇上那些仇视汉人的羌兵,那自己就别想再回来了。不过晋王钧令已下,岂容违抗,说不得也只能富贵险中求了。

    顺河滩地前行两三里,远处的关墙如一道黑影,墙头火光点点。董继贤不敢去那边,转到右侧山脚下,钻进小树林,扶着杂草树木上山,可才走到半山腰便遇上伏路暗哨了。

    不过他会说羌语,一通咿里哇啦,两个羌兵把他绑了,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驱赶着爬上山顶,就见山那边营地火光闪烁,然后又下了山坡,沿途走过多道大营守军,把他送到了梁苯吉的大帐。

    “末将大周晋王府典客董继贤,见过苯吉族长!”

    “你既是晋王府典客,那便是东京来的,为何会说羌语?”梁苯吉反应很快,一口便揭穿了董继贤的鬼话。

    “末将本是泾源军押衙,今天才被晋王殿下看中,纳为典客了!”董继贤作为知客,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与各种精英官员打交道。

    “你此来何意?党金福可是率两千骑前来助战,你若想劝说某献关投降,还是先说服此人吧!”梁苯吉意味深长地笑道。

    “两千骑而已,对于族长你来说不值一提,不是么?”果然有戏……看来要加码才行!董继贤当然知道,梁氏羌可是有着数万部众,兵力六千余人,真有心反水的话,解决党金福很容易。

    “你家晋王殿下也太小看我梁氏了,一个空头的会州长史就想收买,拿出点诚意吧!老实说,梁某也并不想打这一仗,可投靠大周,好处也不见得有多少?”

    “待拿下会州全境,河池盐场之利,可分三成利润给梁氏,会州长史之职照常任命,这可是极有诚意,不知族长可愿受命?”董继贤自作主张许诺道。

    “盐?”梁苯吉一呆,心里大喜,他所期待的正是这个,但份额太少。而且会州南部尽是山地,牧场也不肥美,他想将部族迁往屈吴山以北的河池,心下有了想法,就讨价还价道:“盐场五成利,梁氏全族迁往河池驻牧,若可以明天就动手,若不愿让利也可一战。还有……你的身份太低,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若再来至少要带位节帅前来会盟立誓。”(未完待续。)

第0141章 意气风发

    梁苯吉的条件有点苛刻,董继贤还做不了这个主,连夜又返回周军大营求见郭荣说明原委,哪知郭荣非常爽快,略作沉吟就一口答应下来。

    “真能以官职、牧地盐场之利免战过关,也是一件好事,免得挫了我军锋芒。”王朴很是赞同地说。

    “可派谁前往会盟呢,肃穆隆重的话,按羌人习俗是要举行三牲祭祀的,那太麻烦太耽误时间了,眼下情势也不允许,梁苯吉应该能够理解。”郭荣想了想,皱了皱眉说。

    折从阮和史懿年事已高,是重臣节帅,行营马步正副都使,若出了事后果很严重。郭荣不敢冒这个风险,想来想去也只有向训去最好,他资历深厚,正式官职是内客省使,只比节帅品级地位低些,可也是朝庭高官,份量应该是够了。

    “向训吧!他最合适!”王朴倒想到了一起,直接提名道。

    “正式会盟是不可能了,孤亲自书写盟约吧!”为示郑重,郭荣亲自动笔起草盟书,加盖晋王钧令的大印,让向训带着前往。董继贤只好又与向训跑一趟夜路,到羌军大营与梁苯吉会面,并递上盟书。

    梁苯吉没想到郭荣亲自立誓,顿时感受到郭荣的诚意,当即咬破手指,滴血为盟,与向训商定于明日一早,放开北面山坡的防御,引周军上山。

    至于党金福,梁苯吉也不愿意出卖,打算待周军上山后再晓以利害,让他自己走。而对于向训所提出,让梁苯吉率兵助战,北上攻打会宁的要求,梁苯吉拒绝了。但提供粮草支援,以及行军向导,却是答应下来。

    这只是细则附加条件,不同意也无关大局,向训连夜告辞回营,向郭荣禀明。郭荣大喜过望,与王朴略作商议,召来折从阮和史懿、刘从诲等人,让向训将梁苯吉的条件说了一遍,稍作商议后,准备凌晨以向训率本部三千兵先行登山接防。

    寅时黎明,月亮即将落山,夜色更加幽暗。向训率部出发,在梁鬼苯的亲自接应下,顺利上山接管了山头防御阵地。暗夜里人影重重而过,踩踏的草木哗哗作响,以及各种低沉的传令声。这个动静有点大,很快就把党金福派出的伏路暗哨给惊动了。

    党金福接暗哨禀报,不由大惊失色。周军已经上山接防,这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再也无法安睡,天还没亮就召集本部两千骑,悄然离开自己单独的大营,北上回返会宁,好催促拓拔波固早做准备。

    天亮后,郭荣率主力通过关隘,亲自接见梁苯吉、梁鬼苯父子,客套寒暄几句,郭荣便直切正题问道:“孤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