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朕的霸图 >

第67节

朕的霸图-第67节

小说: 朕的霸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例是从头开始,先念了门下省及枢密院官署名,然后正文大意是:先慷慨激昂,言辞激烈地指斥会州党项忘恩负义,狼心狗肺,据前唐赏赐的会州土地,袭杀大周士兵,讹诈抢掠大周赏赐财物,屠杀大周子民,特发王师予以征讨首恶,教诲藩属,若能改过,既征不咎。否则,踏平会州!

    旨意赐发之日起,成立会州行营,以晋王郭荣为会州行营都部署;宣徽南院使、判永兴军府事袁鳷为副部署,并提供军需粮草。颁州静难军折从阮为会州行营南路马步都指挥使,泾源彰义军史懿为副使;侍卫司龙捷军左厢副都候刘从诲,领五千禁军为马步都候;内客省使向训领三千禁军,为马步副都候;客省使杨廷璋为南路兵马都监。

    可择日出原州夺取萧关,复原州全境,同时可入会州寻机作战。以灵州朔方军冯继业为会州行营北路马步都使;以延州彰武军索万进为副使,提供军需粮草,谨守后方,与参战各方保持联络。并遣使与夏绥李彝殷交涉,劝其召野辞氏从会州撤离,若不从可一并讨之。以殿前司散员都使章钺为兵马都监,尽快赶赴灵州集结。

    旨意宣读完毕,索万进朝东京方向拱了拱手,表示奉诏。章钺和节堂上一众文武官员有样学样,然后大家都回头,眼巴巴地看着索万进。

    “朝中旨意很清楚,北路冯继业为偏师,南路折从阮为主力。晋王殿下坐镇永兴军,也可能亲赴前线。索某则维持南北两路,并防御边境。之前使者送来快报时,称禁军已过潼关,现在应该到了。那么,章将军可以出兵了,粮草可带走一批,其余由冯继业提供,不足额度由某派兵护送,不知章将军意下如何?”敕旨有点长,索万进读的口干舌燥,喝了一盏茶,放下杯盏郑重其事道。

    章钺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但愿冯大帅的存粮足够吧,否则从延州,或者庆州运粮都很费事。”

    “那边出的事,冯继业筹粮一个多月了,早有准备。”索万进微笑道。

    “那就好!因地制宜,因人行事,兵分南北两路正合适,只是南路主力军队组成有点杂,不知他们兵力是多少?冯继业能出多少兵?”章钺心里已经在开始盘算,不过他很自然地想从全局来分析,但军情信息不足,这就有点难办。

    “这你可以放心,索某会及时收集南路军情,还有行营军令,都一并快报灵州,只是你和冯继业怎么打,我就鞭长莫及了,只能提点建议,你们自行决定。”索万进有点郁闷,这一战没他实际参与的份,只是挂个名而已,虽然战后也会计功,但会打个折扣,没有亲自上阵来得实在。

    “那好!末将明日一早回金城,休整准备两日,四天后开赴灵州。”接下来的事要上前线才知道,也不需要南下永兴军会州行营驻地,等军令即可。

    早在章钺入关中时,郭荣回澶州与家眷团聚了几天,便返回了东京,随即率八千禁军,一千骑从马直西行。因为袁鳷之前以将夏收税粮递送西京洛阳,由西京留守武行德收讫。而现在,税粮入库又要往回拉,郭荣路过,正好把最后一批带过去。

    当然,这种小事由武行德操办也行,还无法挽留郭荣的王驾,真正让他停留的,是他的生父柴守礼。

    柴守礼,字克让,邢州隆尧柴家庄人,现年五十九岁,郭威即位后,以他的后族身份,授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这可是高官清贵闲职,但柴守礼与王溥、王晏、王彦超、韩令坤等十人的父亲同住洛阳,闲无所事,时常一起吃喝玩乐,欺行霸市,无赖本性不改,时人鄙称为“洛阳十阿父”。

    因为当今皇帝郭威的元配圣穆皇后柴氏,是柴守礼的妹妹,早年为唐庄宗嫔妃,明宗即位被裁减出宫,归家途中邂逅在刘知远麾下为蕃汉军总管的郭威,两人一见倾心结为夫妇,但嫁郭威后一直无子,以兄长柴守礼之子柴荣为养子,改姓为郭荣。

    后来柴氏英年早逝,郭威虽相继续弦尽是寡妇的杨氏、张氏、董氏,但仍感念其恩德,可见,郭威内心其实很缺爱,也一直将郭荣带在身边历练。乾佑之乱时,在东京的家眷全部遇难,郭威仅剩下郭荣这个唯一的亲人,即位后因年纪大了,再无所出。

    如今郭荣地位尊崇,已经几年没见过自己的亲父了。不是不想见,而是相见该如何称呼,该谁向谁行礼,在这个尊崇礼法的时代,这是很尴尬的事。

    不料这次西征前夕,金祥殿单独召对时,郭威竟暗示,充许其过洛阳时,见见生父。郭荣很是感动,哭拜称谢!(未完待续。)

第0127章 有后也

    若严肃地按礼法来说,郭荣既已改姓,此生便与生父再无关系,必须终生侍奉养父,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天有不测风云,养父郭威竟登基为帝,这又有一种君臣关系。

    皇室血脉一向严谨,不容旁亲错乱,但这个世道打乱了一切,养子也可承继大统,只是文臣士大夫内心深处,还稍稍有些抵触。

    这种事能暗中操作,私下相见,却不可公开,所以皇帝郭威也只是暗示,否则就是有违礼法,乱了家天下君臣父子秩序。

    八千禁军扎营暂驻于洛阳西郊五里,郭荣却心下犹疑,进城去见自然不妥,但召老父出城前来似乎更不妥。这种事还不便与臣属幕僚商议,只能自行悄然为之。

    郭荣想来想去,目标最后锁定了马直军使赵匡胤,此人精通骑射,武艺出众,读书知史,更难得的是忠厚稳健,与人交往行事又很知趣。乾佑二年在河中从军,与自己早就熟识,可谓资历深厚。让他来安排这事,应该很合适。

    想到这里,郭荣遣退大帐中的近卫随从,又派人将赵匡胤找来,故作愁眉不展地问道:“赵军使从军几年了?”

    “回殿下!三年多点!”赵匡胤不明所以,悄然偷视桌案后,目视虎形屏风,侧向而坐的郭荣。

    “你记得很清楚嘛!广顺初入东京后,一直在家吧?听说你父亲乾佑二年征讨凤翔王景崇,被流矢射伤左眼,若遇阴雨天,可复有痛楚?”

    赵匡胤一呆,莫明其妙,暗想这次是西征会州,与凤翔军没什么关系。殿前司整军后,父亲赵弘殷调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难道晋王殿下觉得骑兵不足,要调他前来?

    “吾父老当益壮,依然能骑擅射,阴雨天只是左眼酸麻,倒没有疼痛感。”

    “哦……赵军使忠孝可嘉啊!天成末明宗病逝,从厚即位,可身为养子的潞王李从珂竟兵逼洛阳篡位登基,是为伪帝。可此人身世微贱,生父早逝,却从未听说他祭拜过,这要说来,此人是孝,还是不孝?”

    赵匡胤又是一呆,嘴巴张得大大的,顿时觉得脑袋不够用了,不是说凤翔军么?不是提到我父亲么?这些与后唐沙陀李氏并没关联呐!李从珂臭名远扬,被今上郭威指名为伪帝,意示自己即位与他不可相提并论,这是天下的皆知的事。

    “回殿下的话!此人未篡位之前,就没祭拜过生父,自然是不忠不孝!”赵匡胤大声回道,心想李从珂名声臭大街,自己再踩一脚,绝对不会有错的。这就是顾名思义站队,政治正确。

    郭荣一怔,心里一阵恼怒,简真想一脚将这胖家伙飞出大帐。但想到赵匡胤只是一个武官,也没亲身感受,理不清这其中的事情有可原,便微笑道:“赵军使说得是!这要说起来,孤也有几年没回过河北了。”

    嗯?赵匡胤一惊,猛然醒悟,自己好像说错话了,顿时大惊失色,张口想要认错,可是很快反应过来,李从珂就是不忠不孝,这话是不能更改口的。否则,今上即位算是怎么回事,而殿下也是以养子的身份位封晋王,将来也要即位,那生父拜是不拜,该如何称谓?

    赵匡胤嘴巴张了张,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脸色阴晴不定,他职位低,根本不好说这个问题,半天无法回答。郭荣却不再理会他了,转过身面朝虎形屏风而坐,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

    良久,赵匡胤忽然想起,晋王殿下的家乡是在河北,但生父柴守礼就住在洛阳,莫非是殿下想去见见……

    “明白了么?”郭荣语气略带着伤感地淡淡问了一句,又沉默下来。

    末将明白……这四个字差点冲口而出,但赵匡胤脑中闪过一道灵光,生生忍住了,匆忙间,语气抑扬顿挫地改口道:“末将……不……明白!”

    中间的“不”字,赵匡胤说的很小声,却把其余四个字读得很大声,两人同时心照不宣。郭荣缓缓转过身来,双目炯炯有神,脸上带着赞赏的微笑,却不再开口。

    赵匡胤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深深低下头去,眼珠一阵乱转,脑袋急速转弯开动,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禀殿下!末将麾下有几名军事军官生病,非常严重,末将想带着几名亲从进城去找郎中来军营看看,天黑前一定回来,再安排人送郎中回去,望殿下允准!”赵匡胤半抬起头,偷眼打量郭荣的脸色,心如明镜般雪亮。

    郭荣挥了挥手,依然默不作声。

    赵匡胤退出大帐,很快回营找来早年结义的“义社十兄弟”,其中李继勋投军今上麾下最早,现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见异思迁,已改投了侍卫司。而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三人一直跟随,现在也只有他们可用了。

    自家兄弟,一番委婉地述说,三人都明白了。趁天色还早,赵匡胤没带士兵,就与四人一起换了便装进城。柴守礼声名在外,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府宅,拜见柴守礼暗示后,柴守礼起初大喜,可很快又愁眉苦脸,在赵匡胤的周密安排下,终于转忧为喜,欣然前往。

    于是,柴守礼摇身一变,成了一名郎中,背着药箱上马车,随赵匡胤出城直奔军营,经过军营守卒层层盘查,柴守礼心情复杂,忐忑不安地进了赵匡胤麾下小军官的大帐。

    还没到黄昏,郭荣就带着亲卫巡营,检查防卫,安抚士卒,关注军官生活,一不小心就闪身进了一座军官营帐,随从想要跟着进去,被郭荣呵斥阻止,只得守在了外面。

    进了营帐,只见里面已作了些布置,中间垂着一道帘幕,透过淡淡的亮光,里面坐着一个十分熟悉的青色人影,那正是父亲柴守礼,他站起身,忽然又坐下,显得手足无措。父子隔帘相望,却久久无语,良久,又同叹息一声。

    “洛阳十阿父的声名如雷贯耳,都年纪不小了,当行善积德,安度晚年!”虽说这里没有外人,但郭荣仍是觉得尴尬,叫父亲不妥,那置养父于何地,所以,他只能称十阿父,歹话好好听,别有玄机。

    “哦哦……”柴守礼连连点头,哦哦有声,却不知想到什么,颇有些怨气,声音低沉地喃喃道:“人称洛阳十阿父胡作非为,可他们哪里知道,十阿父行将就木,还不是为了他们的儿子……”

    “无须如此!八月初四,继室涎下一子,有后也!若今后有所出,当回归本宗!”郭荣一脸认真地说。

    “好!能说说话也是满足了,今后也无须再见,有事差人送信,免遭他人非议!”

    “善!”闻听此言,郭荣有些惊讶,父亲似乎并不是外人传闻的那样,他很清醒,看透世情,至少是个好父亲。(未完待续。)

第0128章 入关中

    心愿达成,郭荣无所牵绊,率八千禁军过潼关,抵达关中。判永兴军府事袁鳷领着本府文武官员,及静难折从阮、彰义史懿、凤翔王景、鄜州保大杨信、华州节度孙方谏、同州节度张铎等六镇节帅,出城东过灞桥,远赴骊山恭迎王驾,以示隆重。

    这儿有一座驿站处在渭水之滨,骊山脚下的官道边,一众节帅见禁军军容齐整,仪卫如云,便当道恭迎。郭荣来之前,听说关西诸帅对朝中多有不恭,行为不检,很多仍保持着唐时旧风。

    其中泾源史懿,本名史匡懿,今年六十四岁,原与刘知远交厚,乾佑初,刘知远拜其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本朝新立,郭威拜为检校太师、加兼侍中、封晋国公。但史懿好像并不领情,郭威立国三年多,史懿一直借故推搪,不肯入京陛见。

    此次会州事发,郭荣举荐,派客省使杨廷璋前往监督,若不授命,可便宜行事。料来杨廷璋差事办得不错,史懿已经前来。但这只能说明其态度缓和,此次作战需从泾源出兵,史懿必须出兵出粮,郭荣便有意威服。

    命诸帅不必虚礼,随王驾入永兴军府议事。于是,王驾不作停留,以赵匡胤等护卫,领袁鳷等重臣节帅入城,禁军过灞桥,开往北城门外暂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