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51节

唐朝好地主-第551节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锐之师。”

    “突厥的统叶护背弃了我们之间的盟誓,没关系,我们跟他打,把他打到服为止,让他再向我们交一份盟约誓词。”

    一群年青的武官们,听李超说出这一句句话,都很激动。

    “我问你们,如今形势,敌强我弱,我们要如何守家卫国,保境安民?”

    苏定方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从战略上来说,我们应当避免在此时跟突厥人全面战争,打起来,谁都占不到好处。但从战术上来说,我们要想避免全面开战,就得先打赢一场。因此,我认为,当此之时,我们首先得设法打赢一场战争就好,只要赢一场,赢的漂亮,就能震慑突厥人,让他们回到谈判桌上来。因此,敌虽强,但只要我们集中兵力,选好战场,在一个我们预设的战场,在我们的主场上,打一场漂亮的战斗,给予突厥人重创,那么我们就可能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促使和议。”

    “很好,这番话证明你如今越来越有大局观了。没错,突厥人是强,突厥人是兵多势众,但也有一点,统叶护东来,虽北败铁勒,南并突厥,可时间尚短,这些归附者并未见得多真心。如果统叶护大败一场,他下面的这些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打算,甚至北方的铁勒人又有再跟统叶护战下去的决心。”

    “统叶护想的也许是夺取河套,甚至饮马长城下,但我们的目标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避免跟他们全面开战,我们只要集中力量,谋划给他一记重创,让他偿到我们的厉害就好。”

    “现在,你们告诉我,在这种大的方针下,我们该如何跟突厥人打这一战?”

    柱子起身道,“相国,我们不跟他们在河套打,我们把他们引到长城下来打,依托长城险要的关隘,咱们狠狠的收拾他一次。”

    李超微笑着点头。

    “看,柱子都明白的道理,这仗看似凶险,但其实也挺好打的。突厥人势众,必然轻敌骄狂,我们主动放弃河套、代北,引他们南下,找机会收拾他们就好。”

    夜班下课,学生们纷纷告辞离去。

    坐在帐中,李超一时睡不着,想想又提起笔给长孙无忌、李靖、李绩还有柴绍等人写了一封信。

    信里面,主要就是把自己的战略意图告诉他们,不要主动出击,让他们做好防御就行。

    尤其是给李靖的信里,详细的说明了自己的意图,让李靖撤离定襄,让他回到代州,守好雁门就好。

    就算统叶护聪明谨慎,可有长城关隘城堡等做依托,那么唐军打一场防御战,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只要避免野外浪战,那么打城防战,突厥人并没有什么优势。

    李超就担心李靖会不听指挥。

    李靖打仗很厉害,可李靖越厉害李超越担心,本事厉害的人都会有些脾气,万一李靖有自己的打算,不想听李超的指挥,那就麻烦了。

    如果李靖在代北输了,河东精锐丢在了雁门关外,那么代北不说没了,甚至可能危及河东的太原等地,到时突厥人南下,不管是去河套,还是去河北或者南下河东腹地,都是相当轻松的。

    天亮后,数骑快马自军营出发,在官道上飞驰,分别驰往河西陇右朔方河东河北关内诸道。

    在他们稍晚点,李超也拔营出发。

    刘弘基站在路边相送。

    “任国公,硫磺硝石,就烦请你帮忙多多收集,然后派人押运北上。”李超骑在马上对他道。

    “放心吧,我一定办好这事。”

    李超笑笑,“记得保密啊。”

    “嗯,我老刘办事,你放心。”刘弘基拍着胸脯保证。

    李超拱手告辞,跨马离去。

    刘弘基站在那里看着队伍离去。

    “大人,你说李超此去北上能赢吗?”刘弘基的儿子问。

    “你说呢?”刘弘基问儿子。

    “十万敌四十万,我觉得难。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厥骑兵向来骠悍。”

    刘弘基却哼了一声,“打仗又不是比人数,四十万又如何?当年始毕可汗雁门关围杨广,也几十万人马呢,还是突袭,把杨广围在雁门关,可结果又如何,几十万大军把雁门关周边诸城都攻破了,却始终攻破不了雁门关。再说近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率军突袭陇右,陛下当时心急救援,结果也被困陇西县城,一支孤军一座孤城,结果呢?慕容伏允可是有十万大军,也一样拿不下陇西城。这打仗啊,变数太多。”

    “当年杨素能以八万骑兵在草原上跟达头可汗十余万突厥骑兵展开大骑战,却也依然能胜。也有始毕可汗几十万人围杨广于雁门孤城,可一样不能破。李超这个人,可是创造了许多奇迹的人,他虽是个文人,但带兵的本事,你爹我是真服,何况,他还有那么多法宝呢。要我说啊,这次保不齐突厥人要在他手里栽一个大跟头呢。”

    刘弘基的儿子惊讶的道,“不会吧?”

    “哼,什么不会吧,你若不信,那咱们爷俩就走着瞧好了。我至今还记得几年前在河北,这个小子孤身一人进了州城,当时城里刘黑闼数万叛军呢。那个时候我也想,也许这个有意思的小子再也出不来,再也见不到了,可结果呢,人家不但出来了,还把叛军大将策反了,陛下强攻难下,久围不破的州城,就这么在他手里给拿下了?稀奇吧?”

    刘弘基儿子点头,“这个李超,有的时候确实让人不得不服。”

    刘弘基伸手在儿子脑袋上拍了一记,“称唿他赵国公或者李相国,别对他无礼,他年纪虽然比你大不了几岁,但却永远值得你敬畏!”(未完待续。。)

第756章 波斯可汗阿史那文远

    大青山下,突厥大营。

    已经是日暮时分,营地里一片喧闹,营里杀牛宰羊,烤架、炖锅里的肉四处飘散,香气弥漫。

    一众突厥士兵围着肉,个个满脸喜色,前后左右的围着烧火转肉。

    营地中央,是一杆金狼大旗,金狼旗下是一座巨大的绣有金狼的大帐。此时,大帐里坐着一大群的人,发型各异,有索头,有秃发。

    他们装束也各不相同,有的披着熊皮,有的穿着牛皮、羊皮,还有披着鱼皮、猪皮的,只有极少数人穿的是丝绸或者布袍。这些人讲话也各异,虽然多数能操着突厥语,但却带着沉重的口音。

    这是一群来自草原各处的部落首领们,既有大草原上的部族,也有森林河泊边的游猎部族,契丹、室韦、库莫奚、白等族,也有一些铁勒部族。甚至还有来自西域诸国,辽东诸部的客人。

    此时,他们都赶到此处,为统叶护恭贺,同时也是出兵响应动援。

    这些天,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客人前来,有的人带着几千部众前来,有的人只带来了百余个部族,但不管谁来,统叶护都是热情的欢迎。

    大青山下的营地,也越聚越多人。

    突利带走了十万人马,另外在漠北还留着十万人马,在阴山北几处,也各驻有一支兵马,但仅在大青山,如今依然聚集了二十余万众之多。

    今天,漠北的数个铁勒部族,也有酋长带着战士前来。

    他们原来在漠北跟随夷男与他开战,战败后北逃,但现在,却来向他归附。对于这些人,统叶护表现的很大度,过往之事既往不咎,他大方的加封这些人为颉利发、吐屯发、俟斤等。

    “我听闻汉人宰相李超曾经做过一首诗,叫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将胡马度阴山。”

    “哈哈哈。”

    统叶护念着李超的诗句,一群人不管听懂没听懂,都在那里大笑着。统叶护是用汉语念的这诗,账中有一大半人是不懂的汉语的,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草原霸主的突厥语就已经不容易了,他们多数还只会说不会写突厥字,让他们学汉语就更难。

    不过突厥贵族们,倒是多数懂汉语,甚至会写。

    早年,突厥内战不休,那个时候大家都争着学汉语。因为中原隋朝强大,需要得到隋朝汉人的支持,万一打败了,也能往中原逃,若是会汉语,在长安还是能过一世富贵生活的。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个李相国也是好大的口气。”

    东面可汗莫贺咄不屑的冷笑,他是统叶护的叔父,是达头可汗的儿子。当年他跟随着父亲达头跟汉人正面交战多次,虽然很耻辱的败了,但这越发让他听不得汉人名。

    “他不让胡马度阴山,咱们这次就要度,不但要度,还要把长城北都给占了,放牧养马!”

    “对,莫贺咄可汗说的对,咱们不但要度过阴山,还要越过长城,打到中原去,那什么长安城,咱们也进去住住。”

    另一个人马上道,“蠢货,长安城已经不是汉人的都城了,据说他们畏惧我们突厥,已经迁都,迁到了更南面的一个叫襄阳的地方去了。”

    “那不更好,咱们把整个关中给占了,拥大可汗把汗庭移到那长安去,关中平原,咱们把田给荒了,都种上牧草,用来养牛羊!”

    “要我说啊,要占就把河南也给占了,以前鲜卑人不就迁都河南洛阳吗,据说那里更繁华,咱们把汗庭立到洛阳。”

    “对,饮马黄河!”

    “不,饮马长汉!”

    一群胡人酋长们在那里嚎叫着,举着酒杯,大口的喝着马奶酒,然后说着嚣张的话。

    “对了,这个龙城飞将是谁,他凭什么说有他就不让我们胡马度阴山?”这个时候,突然有个铁勒酋长问。

    统叶护正喝酒,听到这话没忍住,噗的一声把酒给喷了出来。

    “龙城飞将不是一个人名,不让胡马度阴山这话,也不是他说的,是李超说的。”

    那人一脸通红,还不觉得不好意思,依然追问。

    “那李超是谁?”

    这话一出,账中倒有九成九的人看怪物似的看着这酋长,眼神里有种鄙夷。

    把龙城飞将误以为是一个人不是你的错,但你若是连李超是谁都不知道,那你也太不应该了。

    李超啊,那是一个传说啊。

    就算是在草原上,可谁又不知道这个人呢。因为李超,草原和中原太平了两年,也因为李超,通商代替了劫掠,这两年大家的日子过的都舒适了起来,尤其是那些部落首领们的日子,哪怕居住在再遥远的漠北,也享受到了李超带给他们的舒适便利。

    丝绸、茶叶、瓷器、金银饰品,甚至还有大量从中原带着佛经、佛像来到草原弘法的和尚、道士们。

    总之,这两年,让更多的突厥人发现,中原南蛮子们是真富有,许多人也越发的一心想到中原南方去抢上几把了。

    “报!”

    “禀报大可汗,泥孰设派人回来了。”

    泥孰去了襄阳,得了统叶护的命令去的,现在,泥孰正在去襄阳的路上,他派了信使回来,带回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唐朝有意求和,他们很有诚意,派出了宰相李超北上前来议和。李超没有带大军,只带了三千人北上。

    唐朝皇帝还表示,大唐愿意将东套平原的前套和后套都送给突厥,以此做为两家友好和睦的礼物。

    “李超?”

    统叶护听到李超这个名字,微微有点意外。

    “就是那个说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超,他来议和了?”刚那个被嘲笑的铁勒酋长大笑,“他不是说不让我们度阴山吗,怎么来求和了,而且你们不是说这个人很厉害吗,怎么却来求和?”

    统叶护白了这个小酋长一眼,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土狗。

    “可不要小瞧了这个李超。”

    统叶护捋了捋胡子,他虽然也没有亲眼见过李超,但对于李超的情报却知晓不少。当初泥孰到中原与唐结盟朝贺,回来后对他说起了许多中土的事情,比如大唐年轻的皇帝,大唐的宰相们,大唐都城长安的景象等等。

    也说了一个大唐的年轻宰相,李超。

    据泥孰说他在长安,相处的最愉快的一个朋友,就是李超,因为太过投缘,他们还结拜为兄弟了。

    用泥孰对他的话讲,唐朝皇帝李世民虽然年轻,可却是一个不能小瞧的皇帝,而比唐朝皇帝还更年轻的宰相李超,更不能小瞧。

    这个人对于草原,甚至是对于西域了如指掌,甚至能够跟他谈波斯,谈拜占庭人,谈阿拉伯人,谈被他们灭掉的厌哒人,被他们征服的白匈奴人。

    他对于西域诸国,对于粟特商人,对于丝绸之路,都非常了解。

    西突厥十姓部落,九姓铁勒,粟特十国,好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他似乎比泥孰还更了解生他养他的西域。

    泥孰对他讲过许多他在中原听到的李超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