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83节

唐朝好地主-第283节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处看,就似一道白玉屏风,横在半空,相当壮观。

    而就在这段石崖的偏西处,有一眼溶洞,洞口只能容三四人进出,但越往里走洞越大,里面有潺潺流水,曲径通幽。

    这个迷宫一样的溶洞据说绵延百里长,能通过一片高山,直达西北面另一片草原上。

    唐军完全也可以在在这个溶洞里加以整修,建成一座洞中城堡。里面驻上个几千人都不成问题,还可以在洞口石崖壁下再圈一块地方,修点墙,到时就成了内外两重城池了。背靠石崖峭壁,免受一面之敌。

    而城中还有沿堡,无疑更加安全。

    一个是天然石头崖城,一个是天然的石崖溶洞。

    “石头城做为兵站,并转运粮草,溶洞做为兵站兼战俘营,两处都驻兵把守,加固修整。”

    临潭到漓源石头城二百里,石头城距白石洞又五十里,张超打算在临潭到石头城之间再修筑几座军堡,作为兵站,保护临潭到漓源的路线,同时也分段转运粮草、运输伤员,押送俘虏、战利品等。

    计划里,漓源县是不会放弃的,这里将成为洮州的牧场,专门饲养战马和牛羊,同时也会开垦万把亩耕地用以自给。

    远期计划还将在漓河边修建一座县城,位置就在石头城和白石洞之间。

    石头城和白石洞是军堡要塞,一南一北拱卫着漓源县城。

    张超有一套很大的计划,要把他撕下来的三百里地,经营稳固。

    不过现在,他需要的是把石头城和白石洞一南一北的稳固。

    有如此坚险的两座堡垒要塞,不用再惧吐谷浑再想虎口夺食。

    冶利白马被押了上来,这位年青的青冶利部族首领,狼狈不堪,一边脸还肿胀着。他没跑出多远,就被苏定方拦截下来,一通混战,被生擒活捉。

    “跪下!”

    几名牙兵上前,一脚踢过去,强按着白马跪在了张超面前。

    “你就是张超?”白马冷笑着问。

    牛见虎一巴掌就甩了过去,“我家都护的名讳岂是你可以叫的,这是我大唐定西都护府都护,使持节、洮州都督、洮州刺史,还是安抚使、经略使、招讨使等,乃堂堂大唐上柱国、武安县开国侯!”

    他笑了笑,“你得称一声大人!”

    周边一群牙兵们哄笑。

    大人这个称呼在中原那是爹的意思,不过洮州那些臣服的番部番人,如今个个都称张都护为大人。

    冶利白马不想叫张超爹。

    张超打量着这个彪悍的部族战士,摇了摇头。农耕文明,一般都会选一些年老的人做为主事者,就比如大唐的朝廷中,宰相几乎都是年纪一把的人精。他们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而游牧部族中,那些担任首领的,却多是彪悍勇武者,个人武力都很高,但未必就有多聪明。

    冶利白马的败,败的相当的简单。

    跟这样的对手交战,赢了都没什么成就感。

    “冶利白马,如果你愿意归附我大唐,愿意为我大唐前驱,某可以为陛下请求,恕你一死,甚至给你授官赐爵,也并非不可能。”

    “去死!”冯利白马只吐出了两个字。

    张超笑了笑,挥了挥手。

    牛见虎一把拎着五花大绑的冶利白马就拉到一边去了,拔刀,斩首。

    干净利落。

    其它冶利部的俘虏们,看的眼角直跳。

    张超面色如常,继续道,“好了,顺者生,逆者亡。冶利白马既然不识抬举,那就去死好了,你们谁愿意同冶利白马一起死的,站出来,我成全你们!”

    一群青冶利部的大小头人们,面面相觑。

    这唐使如此简单直接的就杀了白马,谁还敢站出来。

    他们固然不愿意叫张超爹,可也更不想死。

    没一会,就有数人越众而出,跪在张超面前。

    “拜见大人!”

    张超点点头,让人把他们身上的绳子给解了,然后望向剩下的那些人。

    最终,在张超的目光注视下,多数人都站出来叫跪拜,只有少数人不肯站出来。

    对于这些人,张超倒没有再杀。

    都是青壮,回头发落为奴隶,可还是很有用的。

    他们不肯降,那他们连着他们的家人都只能做奴隶。

    而那些肯跪伏叫大人的,张超饶了他们,不过他们的家眷都要被送去石头城,再转运回洮州,做为人质。这些跪伏的人,张超把他们单独编为一军,算是扈从军。

    “都护,这些人未必可信啊?”

    “我知道,但有他们的家眷做为人质,我们再多提防一些,这些人也是可以用的。”

    冶利其余几部实力还很强,如果能收编一支吐谷浑带路党,起码也是能充当炮灰用用的。等这仗打完了,再裁撤掉就是了。

    从白马的部下,选出了二百人,张超让他们分别为唐军带队,去找附近的其它各部。(未完待续。)

第371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三更,4100张月票加更!

    “犯我大唐,虽强必戮!”

    “交还所有汉民,或者被我们剿灭!”

    ——大唐定西都护府都护、定西招讨经略使、洮州都督张文远!

    黄河岸边,白冶利部首领冶利真收到了来自大唐的信,或者说是最后通牒。送信的是青冶利的一个战士,曾经的青冶利战士。

    如今,这个战士却已经成了大唐定西都护府辖下的一名士兵。

    青冶利的首领白马死了,进入漓河上游的一半白冶利人也都或死或降。那些青冶利部的战士,组成了一军,军号平夷。

    听到这个名字,冶利真拳头捏的死死的。

    冶利白马,那个有些急脾气的年轻人,冶利七部年青一代中的第一勇士,居然已经死了,连带着半个青冶利部就这样没了。

    不但青冶利部损失了万余人口,其它几部进入原来黑冶利地盘的牧民,也大多被唐军俘虏了。

    加起来损失近两万。

    最让他愤怒的还是唐人把冶利部的战士收编成军,让他们调头来攻打自己人。

    平夷军,两千六百战士。本来都是冶利部的战士,现在却为唐人效力。

    冶利真对于唐军的突然出兵也是事先毫无防范,甚至冶利白马被杀的消息传回,他们花了许久才真正的确认。

    冶力真派人去召集各部首领来议事,并派人向青海上报大汗。

    唐军的兵力已经得到确认,七千余,这是三个军的兵力。还不到一个满编军团,但那个张文远却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青冶力败的相当惨,唐军在黑冶利的地盘上横冲直撞,将一个个冶利营地攻破,俘虏所有的人口,抢走所有的帐篷牛羊。

    冶利部再损失了两万人口,而唐军却毫无损失。

    加上此前黑冶利被连根拔起,冶利七部损失了近五万人口,这是七部高达两成的损失。

    黑冶利直接族灭,青冶利也被打断了骨头,部落首领都被斩杀了。

    冶利七部实力损失两成,可唐军却越打越强了,他们已经增加了一个青冶利等被俘虏部落战士组成的平夷军,让军力增加到了一万。

    “当务之急,是立即集结部落战士,若仅凭一部之力,只怕我们打不过他们。切不可再让唐人给各个击破了!”

    须发花白的冶力真看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

    原来冶力七部拥有二十多万人口,有多达两万骑的战士。可是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损失了近五万人口,而唐军呢,实力未损分毫,还扩大了。

    彼涨此消,这是一个可怕的情况。

    一万唐军,在这片草原上,没有一个部落单打独斗能打的过唐军了。

    陆续有几个首领到来。

    大家都在争论,冶力真希望先往后撤,最好是撤到黄河对岸去。他觉得唐军兵锋正锐,他们应当多争取些时间,让各部的战士都能集结起来。

    其二,马上就天冷了。

    若能把这支唐军引诱深入,那么他们的粮草补给就会成为问题,甚至是越往南,地势越高,外人是很难适应那里的气候的,他们的战斗力会大减。

    借助天道地势,来击败唐人。

    不过老冶力真的话,却被其它几个首领认为是畏敌。他们并没有吸引黑冶利部和青冶利部的失败教训,认为那都是特例,并不能说唐军就比他们冶力部战士强多少。

    黑冶利是中了诱敌之计,被困在孤岛上。

    而青冶利是被偷袭,战士没有集结起来。

    怎么能因此就说冶力部战士不如唐人呢?只要他们在这里集结兵马,到时他们兵不会比唐人少,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地形被困,如果唐人无法偷袭他们,那在这开阔的草原上作战,冶力部的勇士们怎么就打不过唐人?

    他们兵马比唐人多,他们地形比唐人更熟悉,气候也更习惯,他们完全没有理由会输的!

    这些话在动摇冶力真的决心。

    他虽是七部首领,但实际上他只管的了白冶利一部,上冶三部都管不了。部落自有部落的一套规矩,遇事都是聚会商议,他这个大首领,也不过是主持召集而已。

    初战告捷,唐军上下一片喜色。

    几乎没有伤亡,而夺得了如此战果,上下自然都高兴。

    俘虏了两万余吐谷浑人啊,夺取的牛羊马匹无数。特别是他们夺的马匹,那都是最有名的河曲马。

    河曲马是河西马的一种,与青海骢、吐谷浑龙驹并称的吐谷浑三大名马,这可是上等战马种。

    正是秋季之时,夺得的牛羊马匹,都非常肥壮。

    府兵们一边行军,一边都在暗自计算着这回能分到多少了。上次灭黑冶利,俘虏两万余人,事后每个府兵都分到了不少的战功积分,去拍卖会拍下了不少想要的东西。

    “此地秦汉以前,属羌人牧地。东汉景帝之时,归附汉朝。西晋时起,为吐谷浑所辖,北周时,地入廓州总管府辖。隋前期又归属吐谷浑,后期则属西海郡赤水县地。”

    许敬宗对于这片他们刚踏上的草原的历史,倒是非常清楚。

    张超他们已经出了原来黑冶利的地盘,已经踏上了属于白冶利的地盘。张超知道许敬宗说的没错,他甚至也还知道,这片地方在后世,属于青海河南蒙族自治县。

    被称为青海的南大门。

    这里的海拔已经比漓源要高了,达到了三千多米,这里的草原也跟之前跑马滩草原有些不同,是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场。

    高寒的气候,使得这里很难再看到树。

    只有草甸、滩地,还有蜿蜒的河流。

    张超对照着自己的地图,认出眼前那条弯弯曲曲却又很窄的河,应当就是泽曲,一条重要的黄河支流。

    夏季的时候,这里的河水会很多,甚至会把河滩、草甸变成一片水乡泽国,到了春季,这里是沼泽地,眼下情况稍好,河水较少,河滩也不会处处都是陷阱。

    这里水好,滩平,于是草自然也长的好,别处的草都黄了,这里的还一片绿油油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飞禽走兽。

    羚羊、白唇鹿、野驴、野马群等等。

    “这地方好!”

    看着这片青绿的河曲沼泽,大家都不由的赞叹。

    “定方,在这里立块牌子,写上赤水二字。以后,这里就是我洮州赤水县了!”张超现在挺喜欢圈地占地的,后世人到处旅游,每到一处,总喜欢留下到此一游几个字。

    张超现在则喜欢每到一地,立牌树碑。

    加上赤水县,他已经为洮州新增了四个县了。

    说来张超在洮州的行事,其实与历来各朝边关政策大有不同。自汉起,各朝对于边关的番部,最喜欢的还是羁糜政策。

    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政策,番人只要你口头上尊朝廷为主,那么朝廷就承认你的事实地位,给你授封官职,你的地盘还是你的地盘,你的部落子民也还是你的部落子民。

    不管给你都护还是刺史或者将军职务,反正这都是可以世袭的。你也不用向朝廷纳税,不用服役,只要你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行,不要造反、抢劫边境,什么事情都没有。

    这种政策无疑是最省事省力的,但实际也最没有控制力的。中原朝廷是完全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哪怕他们内乱,部落叛乱,或者有人篡夺首领之位等等,没关系,你们打你们的,朝廷只是看着。等你们打完了,谁赢了,就派个人过去,给这赢的人授官册封。

    这种策略之下,朝廷对这些番部没有丝毫的管束力,番部对朝廷也没有半点忠心可言。

    但积极一方面的作用也有,就是有了对话机制,不会动不动就开打,还能互市贸易等等。

    甚至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