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722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22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斯福吸了口烟,摇摇头说:“德国有了核裂变炸弹……日本必然不肯和谈了,至少在日本人被我们狠狠打击之前,我们和日本人连和谈的余地都不会有的。现在b…29都部署到位了吗?”

    “已经有165架部署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随时可以出动。”阿诺德上将说。

    “那就立即出击!”罗斯福沉吟一下,又问,“芥子气、炭疽孢子炸弹和鼠疫武器都准备好了吗?”

    “已经部署到尼豪岛了。”阿诺德上将说,“而且用于投放的这些化学、生物武器的重型轰炸机也部署到了尼豪岛。”

    “使用吧!”罗斯福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现在就对瓦胡岛上的日军使用!我们也必须让敌人知道,美国手中也拥有可怕的杀人武器,而且拥有很多,也有使用的决心!另外,海军对日本本土的袭击也要尽快展开,要让日本人知道,他们的本土根本不是绝对安全的!”

第1059章 美利坚反击了

    一艘烧煤的欧洲团结型货轮(是仿造美国自由轮的散装货轮)抵达了穆西畔的巨港码头,这里正在经历自日治时代开始以来最坏的时刻。昔日繁忙的港口,现在变得冷冷清清,码头上面只有穿着黄绿色军服的日本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步枪,气势汹汹地来回巡视。给人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几门威力颇大的大正十四年式105mm高炮被摆放在码头的一角,周围还垒着沙袋,形成了一个高炮阵地,几个同样穿着土黄色军服的日本陆军士兵,正围着高炮在进行例行的训练。高炮的炮口,随着一声声口令摇动,不断变换方向。

    紧挨着高炮阵地的是几个荷兰人修建的船坞,并不是太大,只能修理几千吨的小船,连排水量不过一万多吨的欧洲团结轮也装不进去。不过这些小小的船坞没有一个是空着的,每一个船坞中都有一艘被水雷炸伤的货轮。

    由于马六甲海峡的水深太浅,是布设沉底水雷的最佳地点,而且这里又是沟通欧洲和东亚的水上交通枢纽,还是年产量巨大的巨港油田的石油外运通道。因此从1942年日本进驻荷属东印度时起,英美海军就在这一带大量布雷,包括沉底式的磁性水雷和漂浮的锚雷,不知道布了多少?

    而日本海军也在马六甲布署了不少扫雷艇、驱潜艇、特设巡洋舰、二等驱逐舰,还有一些具有反潜和扫雷功能的巡逻飞机,其中还包括安装了磁探仪的“东海”反潜巡逻机。

    不过相对于英美破交的力度,日本海军在反潜和扫雷上的投入实在太少。

    毕竟防贼的投入肯定比做贼要大出很多倍了!

    比如布个水雷有时候甚至连潜艇、飞机都不用出动,有一艘打着中立国或欧共体国家旗帜的伪装布雷船就能干了除非仔细搜查每一条往来于马六甲海峡的外籍货轮,否则日本根本没有办法杜绝伪装布雷船的活动。

    而严格的搜查既耽误时间,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正是走私活动最来钱的时候,那些冒险出海的水手谁会是完全干净的?),让许多欧洲船员打心眼里排斥又危险又没钱赚的马六甲航线。

    另外一个让欧洲船员都不愿意来马六甲海峡的原因,就是这条浅浅的海峡隔三差五就会让水雷堵上,然后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通行。于是从印度洋驶来或是准备驶往印度洋的商船,就只能在港口当中没完没了的等待。

    不过对于这艘刚刚进入港口,悬挂着中立国荷兰的旗帜,但实际上属于欧洲联合运输司令部主管的“瓦尔斯堡山”号的船长克诺普曼预备役海军少校而言,来往马六甲海峡只是他为德意志祖国赢得战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

    这位有一张圆圆的脸,老爱眨眼睛,而且又矮又胖的德国老头子可是参加过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老海军。不过他并不是一位军国主义者,实际上他在上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转向了反战。在基尔港水兵起义时,他不仅同情水兵,而且还为他们的提供了不少帮助。

    因此他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立即被逐出了海军,在德国海军开始扩充的时代,他也没有被再次征召。直到1943年德国战胜英国后,他才被召回了海军,担任一艘跑东方航线的货轮船长。

    而那时,他已经完全改变了反战的立场,从早年的反纳粹分子和社会民主党的拥护者,变成了一位光荣的纳粹党员……这样的立场转变,在德国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德国眼看就要胜利了,国家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仿佛也近在眼前,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也证明了希特勒总理和赫斯曼帝国元帅的正确性。

    “瓦尔斯堡山”号已经靠上了码头,舷梯也放了下去,几个穿着黄绿色热带军服的日本人快步走了上来。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尉,满脸胡子拉碴,表情非常傲慢。虽然荷兰是不战而出让荷属东印度的,但是在大部分日本人眼中,这个早就没落了的欧洲小国也是大日本帝国的手下败将。

    “谁是船长?我们要登船检查!”

    一个大概是战前在荷属东印度经商的日本军曹用生硬的荷兰语大声问船上的印度水手这艘船虽然打着荷兰旗,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等主要船员也都是德国人,不过大部分水手却是从印度招募来的。他们勉强能听懂英语,但是绝对不懂荷兰语。

    克诺普曼不止一次来往马六甲了,很知道日本人的脾气。他这时已经板起面孔,在袖子上套了个带纳粹万字徽记的红袖套,快步走到了甲板上,看到日本人就一个立正,然后高抬右臂:“嗨!希特勒!”

    原来是纳粹!

    所有的日本人都马上收起了傲慢的脸色,全部立正向克诺普曼行了军礼。

    然后克诺普曼将自己的证件和“瓦尔斯堡山”号的身份证明文件,还有日本海军西南方面舰队开具的船只免检令,一起递了过去。

    这艘船上装载的都是德国生产的电磁扫雷具,是日本人在3月份订购的44年3月份之前,美国人基本没有用过磁性水雷,所以日本人也没什么准备。遇上了麻烦之后,才向德国求助,订购了大量的电磁扫雷具已经给电磁扫雷具供电的柴油发电机。

    而从4月份开始,运往马六甲海峡和缅甸仰光的货物清单中,各种扫雷用具就占了一定的比例。

    顺便提一下,日属缅甸的首府仰光是欧亚贸易中一个比较安全的口岸。日本在占领缅甸后还驱使盟军战俘修建了一条泰缅铁路,将仰光和泰国首都曼谷连接在了一起,不过泰缅铁路运输能力有限,除了缅甸出产的石油(仁安羌油田)和重要矿产之外,只有飞机发动机、雷达和高品质的航空燃油(从1944年开始,德国就开始少量向日本出口日本不能生产的高辛烷值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这样的产品才能走仰光航线。

    不过即便是仰光航线也不是绝对安全,因为从曼谷通往日本本土的航线上同样到处都是美国人布下的各种水雷和潜水艇。

    因此各种扫雷用具和轻型的护航驱逐舰才是目前日本海军最急需的东西。

    前者倒是容易提供,现在美国潜艇也在欧洲和北非的大西洋海岸线附近到处布雷(德国潜艇也在干同样的事情),所以电磁扫雷具已经被大量生产出来了。

    但是后者却不是想要就马上能提供的,因为美国潜艇对欧洲共同体经济的打击并不太大,而且德法两国也没有足够的海军官兵可用。

    另外,美国海军并没有完全失去大西洋的制海权,他们时不时还能派出水面舰艇甚至航母进行破交。所以那种1000…1500吨级的轻型护航驱逐舰是没有办法完成大西洋护航任务的。1936年d型驱逐舰才是欧共体海军最需要的廉价多功能驱逐舰。

    因此欧共体各国,除了英国有一款“狩猎”级轻型护航驱逐舰外,就没有第二个国家搞过这种东西了。

    不过日本人自己倒是在1943年下半年开发出了一种标准排水量1260吨,最大航速27。3节,既可以用于反潜护航,又可以用于舰队交战(拥有4联装610mm鱼雷发射管一座)的“松”级丁型驱逐舰日本海军根据功能不同,将驱逐舰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丁型类似于护航驱逐舰,目前只有“松”级一种,首舰“松”号在4月28日才刚刚竣工。

    而在自行建造“松”级的同时,日本海军还在同德国、法国的造船厂商讨大量订购“松”级的交易。

    因为德法船厂要求将“松”级使用的重油专烧锅炉+蒸汽轮机的动力组合改成柴油机(蒸汽轮机的生产比柴油机困难,而且价格也比较贵),到5月上旬才完成设计修改,第一批开工的5艘“松级改”驱逐舰(根据合同,从6月份开始,每个月都会有8艘开工),在6月底之前才陆续铺设龙骨,按照计划将会在5个月内全部完工。

    预计从1945年开始,日本在南洋诸岛的反潜扫雷作战困局,将会有较大的改善……如果日本在那时还没有退出战争的话。

    不过眼下,从马六甲海峡开始往东,对于轴心国的船只而言,就是充满危险的海域了。

    上了年纪的德国船长克诺普曼,现在只是想着早一些把船上的货物卸下,然后离开这里。

    就在他准备向登船检查的日本军官询问什么时候开始卸货的时候,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突然在巨港的码头上响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儿?”在“呜呜”作响的警报声中,他用荷兰语大声询问。

    “是演习!”那位日本军曹笑着回答,“一定是防空演习,这里经常举行防空演习的。”

第1060章 B…29

    苏门答腊岛以南的印度洋上空,天气并不是太好,中低空漂浮着大片大片的层云,海面上可能还在下雨。不过对于在9500米高空飞行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而言,天空中永远都是万里无云。

    9500米的高度对于**而言都太高了,对于日本人的战斗机而言,9500米恐怕也太高了。

    保罗。蒂贝茨上尉两只手握着操纵盘,他转过头向着机舱右侧望去,看到的是足够让大部分人都终生难忘的壮观景象。

    这是142架飞机组成的大机群,不是142架普通的战斗机或是轰炸机,而是142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它是目前已知最强大的重型轰炸机,比日本人用来轰炸西海岸的德国产的me264轰炸机还要强大的多!

    一想到日本人在美国西海岸投放细菌武器杀害无数平民的罪行,蒂贝茨上尉就有一种驾驶b…29去东京投放凝固汽油弹的冲动……如果能把日本天皇烧死,哪怕是一次单程行动也值得了。

    实际上,美国陆军航空队不是没有考虑过对日本进行“单程轰炸”的可能性在夺取瓦胡岛后,b…29轰炸机从瓦胡岛起飞,直飞6000多公里去东京投弹,然后再前往苏联的海参崴降落。

    不过最后因为代价太大,而不得不打消了“单程轰炸”东京的念头,改为从澳大利亚起飞轰炸日本在南洋的油田。

    而位于苏门答腊岛上,年产数百万吨原油的巨港油田,则是b…29轰炸的重中之重!

    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估计,只要能够摧毁包括巨港油田在内的几个位于东南亚的大油田,日本的战时石油供应就会大幅下降,日本的战争潜力也将会大打折扣。

    到时候,除非德国愿意从自身并不宽裕的石油供应中拿出几百万吨补给日本,否则日本就只能向美国求和。

    一旦日本求和,美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德国佬了,也不求打赢,只要能打个平局,就不怕在未来的货币战争中打不赢了。

    而在用货币战争整垮了欧洲共同体后,还怕没有机会再找日本的麻烦吗?

    “上尉,咱们10分钟后就要进入苏门答腊岛上空了,估计会遇到日本飞机的拦截。”

    蒂贝茨上尉的领航员西奥多。范柯克在东印度群岛时间6月5日上午9点38分向他的上司大声报告。

    “好的,咱们马上就要和日本鬼子较量啦!”蒂贝茨上尉按了一下喉部通讯器:“陈纳德少将,我是领航机机长蒂贝茨,我们10分钟后就要进入苏门答腊岛上空了。”

    这次负责轰炸巨港油田的是陈纳德少将担任司令官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20轰炸机联队,由陈纳德少将亲自带队,一共出动142架b…29。

    其中一半装载炸弹,另外一半飞机则装载凝固汽油弹。机群从西澳大利亚州的黑德兰港基地起飞,先向西北飞行2000公里,然后再转向正北飞550公里就到达了巨港上空。

    由于飞行线路大部分处于澳大利亚以西的印度洋上空,那里是日军雷达无法侦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