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75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75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天皇微微有些失望,接着又问,“那么与米和睦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总理大臣已经任命前外相松冈洋右为特使,前往莫斯科去和赤露领袖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人见面,预计可以取得一定成果。”闲院宫回答说,“不过全面协议之达成,还有赖海陆军之奋斗,若能在太平洋上再取得辉煌胜利,量米国也无再战之勇气。毕竟……德国才是米国头号之大敌!”

    “会要求我国出兵与德国开战吗?”裕仁天皇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突然提出这么个无厘头的问题,让闲院宫和伏见宫都有点哭笑不得。

    “应该不会。”闲院宫也不敢笑话天皇,只好一本正经回答说,“而且我国只求体面退出战争,保住南下之战果,不求其他。”

    “哦。”天皇点点头,也没有交代什么,站起身就往门外走去。

    方才一言不发的木户幸一这时大声地道:“天皇陛下起驾,各官恭送!”然后就仿佛跟屁虫一样,追着天皇跑掉了。

    彩鸾间内就剩下了闲院宫载仁亲王和伏见宫博恭王两个老头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回天皇什么准话都没说,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日本帝国仿佛打了一场不知道怎么收场的战争了?

    ……

    就在闲院宫、伏见宫还有他们的现世神天皇都对怎么结束战争和保卫军国主义胜利果实没啥方向的时候,被东条英机派到莫斯科去的特使松冈洋右却是心里有底了。

    松冈现在正亲热的挽着苏联慈父领袖斯大林的胳膊,两个上了年纪的老男人就这样手挽手,肩并肩站在克里姆林宫中一间陈设豪华的大厅内供人拍照。

    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来对于刚刚结束的会面,都是非常满意的。

    在刚才的会谈开始前,慈父领袖斯大林就和他的老相识松冈热情拥抱,还高兴地说:“你与我,都是亚洲人。”

    而松冈洋右则用恭敬的语气对斯大林说:“现在,欧洲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是被他们的自相残杀给断送的。未来是属于亚洲和美洲的,但是我们亚洲的人数远远多于美洲,因此终究是属于亚洲的。只要日本和苏联这两个亚洲大国可以团结起来,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敌人,欧洲人不行,美洲人同样也做不到!”

    在随后举行的会谈中,松冈洋右又告诉斯大林说:“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欧洲人奴役的亚洲同胞,这个目的已经大部分达成,只剩下印度还处于欧洲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之下。但是日本国力有限,无力解放印度,所以现在想和美国停战,希望苏联能玉成此事。作为回报,日本愿意在南库页岛问题上向苏联让步。”

    库页岛问题是横在日苏之间的一个小问题,源于日本干涉俄国内战。半个库页岛就是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的战利品,而苏联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想要收回。

    这一次松冈洋右从东条那里得到了承诺,可以和苏联讨论南库页岛归属——反正日本在南洋捞得够多了,半个库页岛也不算什么了。

    对于松冈提出的要求,斯大林也立即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回答:“苏联当然希望看到太平洋地区恢复繁荣和安定,这符合苏联乃至全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反法西斯、反纳粹战争的大局。因此,苏联一定会促成日本和美国的和平谈判。等待今天的会议结束,我立即就派在美国的布尔加宁同志和李维诺夫同志去白宫,当面把你们的要求和我的支持意见告诉罗斯福。”

    现在苏联要全力以赴地和德国在西线作战,需要从远东抽调主力,因此远东兵力空虚,最怕日本趁机偷袭。所以松冈洋右的来访正中斯大林的下怀——无论美国和日本能不能谈成,只要苏联能居中斡旋,那么日本就不会偷袭苏联后背,而且也不会允许德国人的破交舰队在北太平洋捣乱了。

    所以斯大林接着就提出了苏联的北太平洋生命线安全的问题。

    “总书记同志,”松冈洋右早就知道斯大林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件事情我们已经有了安排,可以确保德国人的远东舰队在未来几个月内无法再进行北太平洋破交战。”

    日本人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他们以太平洋战事吃紧,美国可能发动进攻为借口,请求德国让欧洲联合舰队远东分舰队驻防夏威夷群岛。

    而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在得到了日本人的请求后,居然还认认真真开会研究了此事。

    “美国人有可能马上发动进攻?”赫斯曼也有点搞不清楚状况,虽然他对日本人说“不”有些恼火,但是日本毕竟是盟友,关键时刻还是要拉一把的。

    “可能性是存在的,”负责军事情报的盖伦中将回答道,“虽然巴拿马运河暂时无法通航,但是美国人在太平洋上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航空母舰。其中可以充当舰队航母的约克城级、独立级、突击者级和胡蜂级的总数大约在7…8艘,博格级护航航母在10艘以上。”

    土豪就是土豪啊!赫斯曼摇摇头,说:“那就让远东舰队暂留夏威夷群岛,配合日本人作战吧。”

    “帝国元帅阁下,”盖伦中将又说,“我们刚刚得到情报,日本向莫斯科派出了特使,是前外相松冈洋右。”

    “松冈洋右去了莫斯科?”赫斯曼想了想,冷冷一笑,“日本人想通过苏联去和美国单独媾和!”

    “单独媾和?”在场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眉头顿时就拧起来了,“帝国元帅,这是确定的消息?”

    当然确定了,历史书上都写了嘛!一帮日本“昭和参谋”在二战末期就和莫斯科眉来眼去,把慈父当救命稻草,要不是杜鲁门先生良心大大滴好,扔了两颗原子弹把日本给救了,红军战士没准就要到东京来抓反g命了。(未完待续。)

第843章 印度副本(书已解禁,求订阅)

    “帝国元帅,我们怎么办?”

    在确定了日本已经开始寻求单独媾和之后,雷德尔元帅有些恼火地问赫斯曼。

    “能怎么办?”赫斯曼耸耸肩,“装糊涂呗,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雷德尔一愣,“帝国元帅,我们难道不应该阻止日本的行为?”

    实际上,单独媾和的事情德国这边也一样在做!

    赫斯曼不置可否,只是说:“外交上的秘密谈判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不必放在心上。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利用日本去给美国放血……而且还要尽可能少花一点欧洲马克。”

    德国不是美国,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成欧洲马克大约是5000亿(按照理论含金量换算,1美元相对于2。5马克),而德国(包括共君联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00多亿,差不多是美国的40%。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当然不能像美国一样大方,必须要考虑少花钱多办事。而且美国还有一点德国比不了,就是石油海!德国是一滴油都给不了日本的。

    所以赫斯曼在制定德国版《租借法案》时,就有意要控制日本对机械化装备的使用。

    日本人应该多拼命,少烧油!只有这样,战争才能维持下去。

    可是日本现在却仿佛没有意识到石油瓶颈的问题,仍然想扩大陆军机械化部队的规模。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是我上午参加统帅部会议时得知的,”赫斯曼轻轻叹口气,说,“日本拒绝了《租借法案》的附加条件。他们不愿意我们下指导棋,想要自己做主。”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日本人不多吃点苦头,怎么会听话?所以在场的德国国防军高官们没有一个表示出惊讶。

    “不过他们的外交代表团并没有离开,”赫斯曼接着说,“而是向里宾特洛甫部长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提供bmw801系列、bmw802系列和英国布里斯托尔人马座系列的18缸发动机,以供其参考。如果可能,他们还想派遣航空发动机专家到欧洲,和bmw公司、布里斯托尔公司、土地神…罗纳公司的专家一起,进一步完善18缸的中岛ha…45…44型引擎(誉式),他们的这款发动机有不少毛病,如果不尽快解决,就要耽误ki84战斗机的量产了。”

    日本的ki84战斗机在赫斯曼看来用处不大,因为这款飞机的设计指标就不是很先进,比不上德国最新型号的fw…190系列,也不如英国的最新的暴风和狂怒这两款战斗机,更不如福克…沃尔夫公司正在研发的“终极活塞战斗机”ta…152/ta…153了。

    而且日本的ki84飞机的原型机刚刚完成试飞,发动机还出了不少毛病——赫斯曼知道那都是硬伤,没有耐高温合金(配方和工艺都是机密,谁也不会交出来),散热设计不过关(德国的散热设计倒是可以抄,但是抄了以后发动机肯定超重,因为日本人做不出那么好的散热片),而且日本的航空汽油也不够好。

    这么多毛病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一样样都解决,而且德国能提供的帮助不多——那是核心技术啊,谁肯拿出来送人?如果德国不把压箱底的核心技术送日本,让日本人自己一个个攻克难关,哪怕拿到了德国和英国发动机的图纸样品,没有个两年三年的,连凑合着能用的发动机也做不出来。

    在赫斯曼看来,与其这样瞎折腾,不如把日本自己的金星发动机(大14缸)或者德国的bmw801系列中的低端产品硬装上零式战斗机,就像历史上的零式六四型一样。

    “而且……”赫斯曼面无表情,接着往下说,“日本人还在我们准备提供的‘租借物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想得到被我们缴获的苏联t…34和kv系列的坦克,用于武装他们的装甲部队,希望可以尽快得到。”

    “他们要t…34和kv系列坦克?”第一军需总监哈尔德元帅听到这个消息突然乐了起来,“这些日本人知道俄国货有多难伺候吗?”

    被德**队交换的t…34和kv系列的坦克主要是t…34/76、kv…1、kv…2这三个型号的坦克,数量是很有一些的。不过机械化装备充足的德国国防军却没有将这些坦克发给自己的部队,而是将其中状态较差的部分送去回炉,状态较好的部分则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说实话,德国国防军并不喜欢这些苏联坦克,因为它们的可靠性差,而且油耗也很大。

    “我想他们不知道,”赫斯曼摇摇头,“不过这些t…34和kv坦克至少可以埋在滩头当成固定火力点,所以我打算给他们1000辆。”

    “我没有意见,”哈尔德回答。“那么发动机样品和图纸给不给?”

    “不能给最先进的,”赫斯曼说,“因为他们现在正和美国暗中媾和,我们必须有所防范。”

    “那么《租借法案》怎么办?”雷德尔问,“我们要支持吗?”

    “支持!”赫斯曼想了想说,“日本无论如何都是盟友,必须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租借法案》能不能通过,这事儿赫斯曼说了不算,那是德国国会管辖的。但是能不能匀出物资给日本人,以及能给日本人什么东西,那就是赫斯曼的一句话了。

    “那么远东舰队呢?”雷德尔又问,“让它们去珍珠港还是……”

    “退回印度洋吧,”赫斯曼说,“日本人不会允许它们再去破坏苏联的北太平洋生命线了。而且……我们下一步会在印度有所动作,增加那里的海上力量以防范美国潜艇和破交舰。”

    “苏联人马上要入侵印度了?”哈尔德元帅眉头微皱,“我听那个蒙巴顿说,现在的印度很乱啊。”

    蒙巴顿刚刚被任命为英国的印度总督,几个星期前去印度上任时途径柏林,和哈尔德元帅谈论了印度问题。同时,在希特勒访问英国期间,英国临时政府正式提出了请德国介入印度问题的要求。

    “正因为印度乱,斯大林才会入侵。”赫斯曼笑了笑,说,“苏联人在阿富汗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修路,听说还修死好几万阿富汗人,那么大的代价,不就是为了打开通往印度的大门吗?现在他可算找着一个可以给咱们添麻烦的机会了。”

    德国情报部门早就向阿富汗派出了“英**事顾问”,虽然最后没有能帮助圣斗士们打败苏联侵略军,但还是在阿富汗建立起了一个情报网——阿富汗革命虽然在苏联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但是各种封建余孽还在活动,在阿富汗山区和广大偏远地带,还是有很多不服从喀布尔人民政权的部落存在。

    所以“英国特务”在阿富汗搜集情报还是非常容易的。

    “从今年年初,阿富汗大铁路通车开始,苏联红军就源源不断开进来了。”总参的情报局长盖伦说,“总兵力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