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可能!”列宁断然否定道,“如果美国真的如您所说参加战争,打败了德国,那么德国就会爆发革命,如同俄国一样!这,将是世界革命的开端!”

    导师说的是他一贯的判断……世界大战转变为国内战争,前线战壕中的各国士兵会调转枪口和国内的工人阶级一起,去推翻各自的反动政权,从而实现世界革命。

    不过赫斯曼却非常清楚,导师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像克伦斯基这样蠢人,在德国是没有的!

    赫斯曼只是摇头,“要不打个赌吧!列宁同志,我的判断是美国会在这个月或是下个月的什么时候向德意志宣战!因为再拖延下去,德国就有可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再要打败就困难了。而德国即便战败,也仍旧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会取得成功。”

    列宁静静地看着赫斯曼,他不清楚赫斯曼说的这些话,是赫斯曼本人的判断还是代表着德意志大总参谋部的看法?

    “布劳恩同志,”列宁沉声道,“你要打赌?赌什么?”

    “您和俄国人民的友谊!”赫斯曼看着伟大导师,一字字地道,“如果我的判断正确,我希望可以成为您和俄国人民的朋友!”说着话,他微笑着伸出了右手。

    “好!一言为定!”列宁重重点头,笑着伸手和赫斯曼握在了一起。

    列宁和苏联人民的老朋友……赫斯曼知道这个头衔对自己的未来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在他所了解的一二战之间的德国历史上,苏德一度走的非常接近。利用苏联恢复德国的元气,曾经是德国长期的国策。

    在后来的******会议、《拉帕洛条约》、《洛加诺公约》、《柏林条约》、《莫斯科经济条约》、《1926年苏德友好中立条约》等一系列恢复德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外交会议和条约中,德国就利用同苏联这个赤色帝国保持友谊,获取了极大的利益,成功拆散了反德同盟,为德国的复兴打下了基础。更不用说希特勒上台后一再消费苏联威胁论和伙同苏联瓜分波兰所取得的利益了。

    可以说,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苏德战争之前,德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取得的所有重大成果,都离不开苏联!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意志第三帝国就开始走向衰败了!

    而在战后苏德协调的大势之下,一个拥有列宁友谊的德**官的前途,自然是不会太差的。

第六章 赫斯曼报告

    “路德维希,你和列宁说的那些话,真的不是大总参谋部的判断?”

    “不,我很遗憾,那不是大总参谋部的判断……”

    “路德维希,我能说你太过分吗?那些话如果让大总参谋部的人知道,你恐怕得去西线最危险的战场上当一名上士了!”

    “奥斯卡!你想向上级打小报告?上帝啊,你怎么能那样做?”

    “克洛伊,你别打岔!路德维希和列宁说的话相当有害!”

    “有害?或许真的会实现呢?”

    “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列宁的住处吃过晚饭,赫斯曼、埃特尔和海因斯贝格就离开了秋吉维泽,在月光下循着山间小路往海因斯贝格的别墅而去。在路上,一场争吵就在三人中爆发了。埃特尔把赫斯曼好一顿数落,还威胁要给外交部打小报告。而赫斯曼则坚持认为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当然是正确的,后来的历史会证明。而海因斯贝格则一个劲儿替赫斯曼说好话。

    到了最后,埃特尔和海因斯贝格你一句我一句争个没完,赫斯曼反而成了旁观者。

    看人吵架似乎是不错的饭后消遣,下山的道路对赫斯曼而言并不寂寞。回到别墅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赫斯曼看了下手表,已经快到半夜十一点钟了。不过他没有丝毫的睡意,他现在正处于亢奋状态,今晚他和列宁同志共进晚餐了……再加上之前几日的思考,他现在隐约已经找到一条远离绞刑架的道路了!

    只要第三帝国别和苏联打个你死我活,自己至少能混一个老一辈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家,在瑞士或是贝希特斯加登的什么地方安度晚年。而苏联这个仅次于法西斯德国的邪恶帝国也不会在1991年底悲催的解体……其实苏维埃帝国和法西斯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的关系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这两国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唇亡齿寒。

    1991年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1945年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的必然结果。以苏联和几个东欧小国的经济总量去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能熬那么多年也真不容易了。

    而如果第三帝国还在,资本主义阵营就会分裂成两大块,拥有大半个欧洲的德国和美国基本能势均力敌。对苏联而言,日子自然好过许多——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志”啊。

    不过,赫斯曼的这番如意算盘想要实现,还是很有些难度的。不仅列宁同志和他的革命战友们都胸怀大志,一心要解放全人类。而且在德国这里,仇恨俄国和苏联的人也很有一些。

    譬如那位小胡子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看来自己还得多多努力表现,如果能让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这样的大人物看好,或者才会有更大的运作空间吧?

    赫斯曼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也没有和埃特尔、海因斯贝格道晚安,就径直往自己的卧房走去了。不过并没有睡觉,而是伏在卧室里面的一张书桌上,开始起草一份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差点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关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报告》,这份报告也被称为《赫斯曼报告》。

    ……

    “克洛伊,早上好!”

    熬了一个通宵的赫斯曼抱着一个文件夹,打着哈欠下了楼梯到了大厅,看见克洛伊穿着一件蓝色毛衣和一条灰裙子,站在一张长桌子旁边正和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仆一起准备早餐。看到一脸倦意的赫斯曼,她的眼睛睁得很大。“天哪,路德维希,你整个晚上都没睡吗?”

    “是的,我在准备一份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已经写了一大半了。”

    “关于列宁的?”

    “关于如何赢得战争。”

    “哦,真了不起,你会因此成为少校的。”克洛伊走了几步,拉开了一张椅子,冲赫斯曼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坐吧,吃点东西,然后去好好睡上一觉……我想我们会在这里呆上很久,你有的是时间。”

    “谢谢。”赫斯曼道了声谢,坐了下来,将文件夹摆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拿起一杯牛奶喝了一口。“克洛伊,我们不会在秋吉维泽呆很长时间的,四月……或许更早一些,我们就会到达俄国,和列宁一起!”

    赫斯曼记得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发表过一个《四月提纲》,那时他已经回到俄国了。

    “四月,去俄国?这怎么可能?”埃特尔红光满面的出现在了大厅里,他听见了赫斯曼的讲话,当即就开口反驳。“你知道把列宁送回俄国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吗?现在列宁什么承诺都没有给出,而且他还想得到大量的金马克。”

    “那是你们外交官的思维,军方和皇帝陛下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赫斯曼道:“上个月我们已经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这说明大总参谋部对于战争的无限期拖延已经感到恐惧,想要尽快取得体面的和平。而俄国革命则给了我们一个天赐良机,大总参谋部一定会尽全力抓住机会!如果同俄国临时政府的接触没有结果,列宁就会立即动身回国。”

    他拍了拍桌子上的文件夹,“奥斯卡,这是我起草的一份充分利用俄国的资源去取得胜利的文件,你也看一下吧。”

    “利用俄国的资源?”埃特尔拉了把椅子,在赫斯曼身边坐了下来,然后取过文件夹,打开看了起来。

    虽然赫斯曼对德国赢得一战或是得到一个体面的和平并不报什么希望。但是为了引起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两位大人物的注意,他还是要给德意志第二帝国指一条看上去还行的明路。

    “全力支持布尔什维克,使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稳定的统治……这是帝国从俄国获取维持战争所需之各项资源的必要条件。”

    埃特尔低声念出了文件中的一条,然后抬头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指的‘全力’包括什么?”

    “一切手段!包括军事!”赫斯曼道,“可以向布尔什维克提供武器和军事顾问,必要的时候直接派兵……因为我预计西线还将经历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为了维持前线作战和后方的士气,我们需要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如果我们想要俄国的粮食,那就不能让俄国陷入长期的动荡。至少要在1917年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前帮助布尔什维克稳定局势,这样我们就能在1918年夏季获得足够的粮食供应了。有了粮食,再背靠一个友好的俄罗斯,我们才能维持西线的战争。特别是在美国很可能加入的情况下!”

    “难道不是在美**队抵达欧洲前发动一场彻底打垮法国的攻势吗?”

    赫斯曼语气沉重,“不,这办不到!因为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依靠希望进行的。只要胜利的希望足够大,法国就会坚持下去。而美国一旦参战,法国人就会认为自己必胜,因而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不会屈服。所以在美国参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依靠俄国进行持久战,以坚固的防守给予敌人最大杀伤,这样才有可能谋求体面的和平。若是美国不参加战争,我们倒是可以用猛烈的攻势让法国人绝望。”

    “仿佛有些道理,”埃特尔摇摇头,“就是太悲观了……”

    赫斯曼咂了下嘴,盯着埃特尔,“奥斯卡,你是资深外交官,又和列宁接触长达十年。我希望你能写一份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分析报告……最好能够预测他们会很快取得彼得堡的政权!”

    “他们会很快取得政权?有多快?”

    “十月或是十一月……在前线俄军一败涂地之后。”

    埃特尔迟疑了一下,“路德维希,你认为东线会很快取得大捷?可是我听说俄国人还是挺能打的。”

    赫斯曼冷笑:“很快会有大捷的,因为布尔什维克会瓦解沙皇留下的军队!”

第六章 商量着做梦

    午饭刚过,赫斯曼正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打盹,克洛伊欢快的声音就在门外响起。

    “列宁来了!列宁来了!”

    列宁来访,到这座属于“德国社会党革命者布劳恩夫妇”拥有的山间豪华别墅来做客了——这座别墅里面甚至还挂着许多德意志贵族军官的戎装像,他们是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的父亲、叔叔、祖父、叔祖、曾祖父、高祖父等等……有好多人,甚至包括很多穿着胸甲拿着剑的老家伙,一个个看上去都很反动!

    不过列宁同志没有看见,就像他没有看见这幢房子的装修有多么豪华,也没有看见里面陈设的艺术品和古董一样。

    赫斯曼和克洛伊一起走下楼梯的时候,列宁从一张精美的好像艺术品一样的沙发椅上站了起来,朝他挥挥手。“奥托,我们又见面了!”那份热情就好像是赫斯曼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赫斯曼走上前去伸出手和列宁握了一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请坐。”然后又用发号施令的语气对克洛伊道:“埃娃,去准备些咖啡和点心。”

    “好的。”克洛伊这个女人很有点表演天赋,柔声应了句,就仿佛是个贤妻良母,然后就转身去了厨房。埃特尔不在克洛伊别墅,他去了伯尔尼的大使馆办事了。卡尔。斯托克豪森和他的手下轮流看守“电报房”,没有露面。现在克洛伊别墅的客厅里面,就只有赫斯曼和列宁两人。

    “奥托,”列宁对着赫斯曼动人地微微一笑,“昨天晚上,我认真地思考了你提出的问题——如果美国参战而德国又不发生革命的情况。”

    赫斯曼审视着伟大导师充满智慧的大脑门,心里猜想:导师一定以为昨晚自己说的话代表德国官方……现在他是来表态的!德俄(苏俄)同盟是可能的。可惜柏林的那位皇帝陛下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不会同意结盟,否则第二帝国还是可以挽救的!

    “如果美国不顾一切参战,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世界上存在跨越国境,同时控制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超级托拉斯。”

    “是的,它们存在!”赫斯曼的语气非常肯定——跨国财团,全球化,还有普世主义……这些东西在后世谁不知道?历史教科书上都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没有发生,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这实际上就是跨国财团推动的全球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