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76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76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承认,丘吉尔还是非常善于寻找能够替大英帝国流血的倒霉蛋的。在法国和比利时被德国打垮,苏联又要价太高的情况下,他又找上了南斯拉夫、希腊和土耳其三国。

    “首相,可我们要用什么去打动土耳其?”陆军大臣艾登问。

    土耳其显然是巴尔干战线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南斯拉夫看上去很难抵挡德国的进攻,而只能凭借险要的科林斯地峡和克里特岛坚持抵抗。如果没有土耳其的加入,德国和意大利只要集中兵力进攻,巴尔干的前进依旧不妙。

    “法属叙利亚和黎巴嫩,”丘吉尔吸着雪茄烟,“只要他们肯加入,我就把那里还给土耳其。”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好条件了,把伊拉克和沙特交给土耳其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的土耳其也吃不下去。

    “再加上意大利人的阿尔巴尼亚吧,”艾登说,“土耳其人对欧洲的土地总是念念不忘。”

    丘吉尔点点头,“好吧,可以加上阿尔巴尼亚,不过那里只能作为一块土耳其的飞地存在。”

    现在的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土地。那里历史上都被土耳其征服过,后来又因为土耳其的衰弱而独立。英国如果允许土耳其重新染指那些地盘,恐怕自己就要一头栽进巴尔干泥潭里去了。

    “另外,”丘吉尔想了想,又说,“安东尼,你要让土耳其人相信,他们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如果大英帝国在地中海战败,那么土耳其就会成为德国和苏联瓜分的对象。实际上斯大林已经提出过要收复君士坦丁堡了,因为我们的反对而没有实行。”

    拿下君士坦丁堡是斯大林考虑加入英美一方的条件!因为在斯大林看来这是英国欠俄罗斯的债,必须先还清了再论其他。

    而丘吉尔当然不会同意斯大林的要求——如果斯大林肯向德国宣战并且进军波兰,君士坦丁堡甚至整个土耳其都可以交给苏联。但是还清欠债什么的……大英帝国欠人的太多了,都要还怎么可能?

    “首相,我们如果把苏联的野心告知土耳其,会不会造成土耳其投靠德国?”帝国总参谋长迪尔上将有些担心地说。

    “不会的,”丘吉尔非常肯定地说,“土耳其惧怕我们,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惧怕。除非我们在东地中海的舰队不存在了,否则土耳其绝不会倒向德国。”他顿了顿,“只要我们在东地中海上的优势仍然存在,土耳其只会考虑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条件加入我们一方。”

    “可是地中海舰队也有可能遭遇挫折。”约翰。迪尔上将小声提醒,“德国空军已经移驻到了西西里岛,而且已经用狂轰滥炸让马耳他陷入了瘫痪……”

    丘吉尔吸着香烟,沉默了半晌才说:“我不会允许舰队在地中海遭遇失败,很快会有更多的战舰和飞机前往那里!”(未完待续。)

第414章 大英国挺住 二

    1940年12月9日,英军在北非展开了代号为“罗盘行动”的反击。

    英国人的反击是凌晨发起的,到9日清晨的时候其实已经基本分出了胜负——英国第7装甲师的一个旅击溃了意大利的装甲部队马莱蒂战斗集群。不过远在措森的赫斯曼元帅理论上是不知道交战结果的。这个时候他刚刚起床,正和妻子克洛伊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休假中的长子鲁道夫。赫斯曼一起吃早饭。

    早饭克洛伊亲自准备的,煎香肠和煎蛋配上面包,还有一杯咖啡。赫斯曼刚吃到一半的时候,他的副官施内茨就给他送来了最新的意大利第10集团军(就是顶在埃及前线的部队)编制表。这是昨天晚上赫斯曼知道英军开始进攻后,命令施内茨去搞来的。

    赫斯曼并没有把编制表拿到手里,只是说了一个字儿。“念。”

    “元帅阁下,根据南线总部所掌握的情况,目前意大利第10集团军下辖4个军和一个军集群。其中第20军下辖第60步兵师;第21军辖第1黑衫师、第2黑衫师、第63步兵师;第22军辖第61步兵师;第23军辖第4黑衫师、第64步兵师;利比亚军集群辖第1、第2利比亚殖民地师和马莱蒂战斗集群。意军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马莱蒂战斗集群是机械化部队,拥有70辆坦克。”

    “有15万人……”赫斯曼嚼着一块猪肉香肠又问,“那么敌人大概有多少?”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英国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施内茨说,“澳大利亚第6师在11月时就全部抵达了埃及,不过有情报显示他们目前还在亚历山大。”

    “2个师向10个师发起进攻了,真了不起啊。”赫斯曼端起咖啡杯,浅浅抿了一口,然后看着自己的长子,刚刚晋升中尉而且还当上了中队长的鲁道夫。

    “鲁道夫,看来你的休假要提前结束了。”

    “提前结束?”克洛伊听到这话,微微蹙起眉头,“亲爱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吧?意大利人有15万呐!”

    她倒不是心疼儿子,身为一个祖宗十八代都是骑士和军官的德国贵族妇女,克洛伊很清楚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可这些日子她正在为儿子的终身大事忙碌,鲁道夫是海因斯贝格侯爵的继承人,按照欧洲贵族的继承法则必须要选择一位贵族出身的女子为妻。如果和平民通婚,会令鲁道夫失去继承权,但是年轻貌美且又足够高贵的大小姐也不大好找。而且还得鲁道夫和对方能看对眼才行,所以克洛伊趁着儿子休假的机会,安排他参加了好几次贵族家的舞会,但现在好像也没什么结果。

    赫斯曼抱歉地冲妻子一笑,说:“虽然有几倍的兵力优势,但是我们的意大利朋友还是会把事情搞砸,我想他们现在很可能已经败下阵来了。”

    “父亲,现在才打了几个小时吧?”鲁道夫一边吃着个荷包蛋一边插话说。

    “几个小时足够打一场败仗了,意大利人在这方面的效率很高。”赫斯曼说,“然后就该我们德国人上了!鲁道夫,这场战争要靠你和你的人去打了,你们现在可是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了,做好准备了吗?”

    “当然准备好了!”鲁道夫非常肯定的回答,“我本来就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现在只是回答了原先的位置而已。”

    鲁道夫。赫斯曼中尉和他的队员们现在终于又上航母了,鲁道夫所领导的战斗机中队在8月份的时候就被编入了海航第9混合大队。

    所谓“海航混合大队”就是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部队。德国海军航空兵在8月之前只有8个混合大队,第1混合大队属于“塞德利兹”号航空母舰,第2混合大队属于“塞克特”号航空母舰,第3混合大队属于“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第4混合大队属于“彼得·施特拉塞尔”号(齐柏林二号舰),第5混合大队属于“不来梅”号,第6混合大队属于“欧罗巴”号,第7混合大队属于“波茨坦”号,第8混合大队属于“阿尔萨斯”号。1个混合大队都对应1艘航空母舰。

    其中第1、第2混合大队已经上舰承担作战任务,鲁道夫。赫斯曼和他的好朋友诺沃特尼原先都是第2混合大队的战斗机飞行员。而第3到第8混合大队还在进行训练,目前尚未形成战斗力。

    至于这个第9混合大队则是个临时组建的部队,相对于的航空母舰是意大利的“鹰”号航空母舰。另外还有一个第10混合大队也是在8月份组建,这个大队对应的则是意大利的“食雀鹰”号航空母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在7月8日、9日和10日的作战中,意大利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损失殆尽,而且g。50也被证明完全无用。不得已之下,只能让德国派出舰载机飞行员上舰(意大利空军一来没有舰载机飞行员,二来也不愿意接受海军的指挥)。

    另外,两艘意大利航母上的舰载机也都换成了德国的福克零式和福克99,各有2个中队,合计48架舰载,另外还有4…5架后备。

    而鲁道夫。赫斯曼和沃尔特。诺沃特尼因为是舰载机飞行员出身,而且还有非常不错的战绩(赫斯曼已经有了5架击落,诺沃特尼则击落了8架敌机),因此就成为了第9混合大队下的第1和第2战斗机中队中队长。

    看着信心十足的儿子,赫斯曼微笑着点点头。在他的计划中,地中海战场的作战重心不是北非,而是东地中海的海上!

    只有海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陆地上才能取得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胜利。

    ……

    德国南线总指挥哈尔德大将,在12月9日早上10点多钟的时候,已经匆匆赶到了威尼斯宫,是墨索里尼的秘书打电话把他叫来的。哈尔德之前已经知道了英军在埃及前线展开了反攻,也猜到了情况不是很好——这是谁都能猜到的!

    从8月份的索马里大捷(东非的意大利军队占领英属索马里)之后,哈尔德就没有听到过意大利军队打胜仗的消息。先是拥有29万大军队东非集群(其中意大利人9万,黑蜀黍20万)在苏丹境内吃了败仗,被数量远少于他们的印度部队(印度第5师)阻挡。

    然后是对埃及的进攻出现奇怪的停顿现象,十几万大军只前进了三天,在没有遭到英军有力阻击的情况下就在埃及的沙漠里面驻扎下来,同数量远远少于他们的敌人对峙——这在哈尔德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英国人距离他们的补给港很近,非常容易得到增援的补给物资。而意大利人的补给港远在班加西,距离前线有近1000公里的路程。而且意大利人的数量比英国人多几倍,十几万人加上1000公里的陆上补给线还没有火车,这完全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他在9月份意大利人一停下来后,就立即提出建议:要么立即进攻,要么干脆撤回利比亚。

    而意大利总参谋部的处置则让他更加震惊,不去理睬沙漠中的大军,反而在后勤供应已经非常吃紧的情况下派兵入侵希腊……为此还要挪用原本供应北非的物资。

    结果北非沙漠里面的十几万意大利军队就这样和敌人苦苦对峙了两个多月,消磨他们的锐气和体力。而入侵希腊的行动则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到了今天早上,哈尔德知道英军在埃及展开了反攻,马上就估计到意大利人又要打败仗了。可是当他见到一个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恺撒”时,他知道情况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大将,”眼睛通红好像彻夜未眠的墨索里尼一看到哈尔德,立即就说,“格拉齐亚尼元帅报告,我们在埃及的军队正遭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猛烈进攻!”

    哈尔德险些被墨索里尼的话逗乐了,难道英国人在埃及发动的攻势还能和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的作战相比?

    然后墨索里尼又告诉了哈尔德一个让人哑口无言的消息,“英国人已经攻击到了西地马拉尼(其实是印度第4师)附近,我们的防线快要被突破了。我们的装甲集群也被打败了,英国人的坦克太厉害,我们的坦克完全不是对手,马莱蒂将军(马莱蒂集群司令官)阵亡,整个集群被击溃……这下我们的侧翼完全暴露,格拉齐亚尼元帅请求撤退。大将,您看该怎么办?我们要不要撤退?”

    应该枪毙格拉齐亚尼元帅!哈尔德大将很想这么说,但是沉吟了片刻后,他还是按照赫斯曼早就关照好的话说道:“领袖,现在需要向德国求援了,只有德**队才能打败英国人……您必须要亲自去德国,越快越好!”(未完待续。)

第415章 大英国挺住 三

    埃及,塞德港,1940年12月14日,凌晨。

    雪白的探照灯,刺破了夜色,无数的卡车在仓库和码头间奔波,头上裹着红布的印度士兵们不时吆喝着,督促着成百上千的埃及苦力加紧装卸货物,码头上吊臂来回摆动的频率也比往常高了不知多少。

    站在“罗德尼”号战列舰的舰桥顶部,望着码头上忙碌卸货的场面,h舰队司令官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不禁想到了大西洋上的那条用血与火维持的生命线。

    从去年7月份的那场大海战后,虽然大西洋和地中海上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舰队决战,但是大英帝国仍然没有摆脱命悬一线的局面。

    德国人使用的“潜艇+飞机”的破交战术,一度将大英帝国逼到了生命线几乎断绝的地步。直到有人想出了在大型货轮上安装飞机弹射器用来将飓风战斗机弹射上天后,损失才算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飓风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却相应增加了不少。这些被弹射上天的飓风飞机损失极大,不是被福克零式击毁,就是因为燃料耗尽无法飞回英国本土而在海上迫降,其中大半无法回收。

    幸好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