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58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58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哈利法克斯子爵迟疑着问,“如果各国都不愿意加入合法的国际联盟,我们怎么办?”

    这是个问题,国际联盟啊,总不能除了流亡政府就是英联邦国家吧?

    “会有许多国家加入的,”丘吉尔吸了口烟,淡淡地道,“只要大英帝国还统治着海洋,就一定会有许多国家追随我们。而且美国也会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我们,对此我有十足的把握。”

    “首相先生,”哈利法克斯子爵最后又问,“那些追随我们的国家中是不是应该包括苏联和日本?”

    听到苏联和日本,连丘吉尔这样粗神经也忍不住头疼起来。不久之前英国刚刚指使法国去炸了苏联的巴统炼油厂!现在更是天天嚷嚷要法国和英国赔偿苏联的一切损失……

    而日本则从5月13日起开始进攻法属印度支那,还将入侵称为解放。

    虽然德国和苏联早就发表过《解放者宣言》,但他们只是喊喊口号,并没有真的去解放谁。而日本却在实践这个《解放者宣言》,法属印度支那的“解放”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如果为了拉拢日本加入“合法国联”而默许了他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行动,那么缅甸、马来亚、印度和荷属东印度的分离主义就有可能得到鼓舞。

    丘吉尔想了想,然后对哈利法克斯子爵说:“子爵,你有必要进行一次环球出访,第一站是美国,然后是日本和苏联……我认为,日本的扩张要求应该得到满足,但是他们的扩张方向不能是东南亚。同样,苏联在东方的势力范围和边境安全也必须得到保证,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向西发展从而和德国发生冲突。

    因此,我们和美国必须促使日本从法属印度支那撤退然后西进。同时促成苏联和日本在东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苏联日本两国都应当抵制日内瓦和会。”

    ……

    “总书记同志,德国领袖希特勒昨天对柯伦泰同志表示,可以在日内瓦和会上讨论法国赔偿苏联的问题。同时,德国也认为《比萨拉比亚条约》非法,但是比萨拉比亚地区的现状也必须要予以考虑,最好能由苏联和罗马尼亚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对于芬兰问题,希特勒也持同样的立场。

    另外,希特勒还希望我们能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且确保他们在东亚大陆上的传统利益不受侵犯……”

    就在丘吉尔准备派外务大臣出访苏联的时候,苏联慈父领袖斯大林正在克里姆林宫内听莫洛托夫汇报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现在苏联的对外工作重心就是三个:一。胜利结束苏芬战争;二。收回比萨拉比亚地区;三。和日本签署《互不侵犯同意》——当然不是在坐视日本大举西进的前提下签约,而且和日本缔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西进去和德国打,而是为了向巴尔干、中东方向扩张……(未完待续。)

第388章 遏制苏联

    听着莫洛托夫的话,约瑟夫。斯大林的浓眉微微皱起,还不停抽着烟斗,仿佛正在进行思考。

    法国赔偿巴统事件损失那是小事,巴统炼油厂的损失也不是太大,不过几千万卢布而已。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同意》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东亚大陆上的形势对日本不利,如果日本硬要西进、北上,斯大林也不会害怕,狠狠教训就是了。现在真正让他忧虑的,还是德国所流露出来的遏制苏联的倾向。

    德国现在提出要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在斯大林看来这不是为了对付英国,而是为了遏制苏联。

    因为《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的废除,意味着西乌克兰(是奥地利皇冠领地)可以合法并入德国和大匈牙利王国的再兴。

    西乌克兰并入德国当然是为了将其打造成遏制苏联的反动堡垒。

    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包括了克罗地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的大匈牙利肯定会成为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看门狗。

    而现在德国在认可《比萨拉比亚条约》非法的同时,又提出要考虑比萨拉比亚地区的现状!

    这意味着德国正在试图将罗马尼亚拉入他们的欧洲共同体——这在斯大林看来是非常可能的,因为现在统治罗马尼亚的国王卡罗尔二世的姓氏是霍亨索伦,他是威廉皇帝的亲戚。

    如果威廉皇帝在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上给罗马尼亚保留点利益,同时在比萨拉比亚问题上支持罗马尼亚,卡罗尔二世多半就倒向德国了。

    而德国提出废除《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在斯大林看来同样是针对苏联的。因为这两个条约肢解了昔日俄罗斯的仇敌土耳其帝国。如果废除了它们,虽然土耳其帝国也不可能复活,但是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还是有可能因此得到巨大的利益,比如和法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合并组建联邦——这样的利益当然不是白白得到的,必须以土耳其加入以德国为首的军事集团为代价!

    土耳其一旦成为德国的盟友,那么伊拉克和伊朗必然会跟进。苏联南下中东和印度洋的通道,也会因此被彻底封死。

    另外,德国一再表示要调解苏芬战争的态度,在斯大林看来也是为了遏制苏联。苏联对曼纳海姆防线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突破,但是芬兰已经显出了疲态。最后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调解的目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保住反动的白色芬兰?然后再把白色芬兰打造成又一个白色波兰,用来阻挡社会主义苏联进入北欧!

    “德国在西线的胜利,无疑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伟大胜利,是在两国两党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胜利。”

    斯大林沉默了良久,一开口却都是花团锦簇的话,仿佛在和希特勒同志亲切会面似的。

    他说:“我们苏联也参与了打击英法帝国主义的战争,不仅在物质上支持德国,而且还派飞机轰炸了叙利亚,沉重打击了法兰西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消灭了大量的法国空中和地面力量,有力的支援了西线主战场的德军。”

    斯大林在今天的政z局扩大会议上说的这些话,自然是在为西线战役定性——虽然苏联眼看就要成为德国遏制的对象,但是斯大林还是要维持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大好局面。决不能那么快否定之前和德国合作的路线,否则就显得他这个伟大领袖不够英明了。

    “但是我们在外交路线上也不能搞一边倒的亲德,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还是具有一定进步性的,甚至在很多方面美国做的并不比德国差。”

    斯大林吸了几口烟,然后又说:“因此在下一阶段,我们要着重发展和美国的友好关系……未来的世界,很可能不是社会主义立即战胜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生产力领域互相竞争。世界上很有可能会出现两到三个社会主义大国和两到三个资本主义大国和平共存的局面。这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新情况、新形势!”

    会议室里的政z局委员们都脸色微变,斯大林今天的讲话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苏联的对外政策,即将要发生重大转变了!

    而且“一边倒的亲德”从来就不存在,一直以来苏联都是在英法和德国之间摇摆。现在斯大林提出要“着重发展和美国的友好关系”,又提出“社会主义大国和资本主义大国和平共存”,显然已经封杀了站在德国一边组成社会主义轴心的可能性。

    在必要,并且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甚至不排除和美国、英国建立反德同盟的可能!

    当然,苏联的要价是相当高的,可不能用中欧、东欧和巴尔干这些在德国控制下,需要用数百万gc主义战士的鲜血为代价夺取的土地当成英美的出价。

    “莫洛托夫同志,”斯大林沉默了一下,又说,“给李维诺夫同志(驻美国大使)发电,请他向美国政府求购最新式的战斗机和飞机发动机。”

    “好的。”莫洛托夫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斯大林的命令——斯大林提出的要求不是倒向英美的要价,仅仅是在试探水温。

    如果连新式战斗机和发动机都不肯卖,那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另外,”斯大林又吸了几口烟,说,“莫洛托夫同志,你亲自带队去日内瓦。重点和德国讨论废除《比萨拉比亚条约》、芬兰停战和《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三个问题。”

    莫洛托夫问:“斯大林同志,如果德国提出缔结同盟条约的要求,应该如何回答?”

    斯大林捏着烟斗想了想,然后摇摇头道:“这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不会和我们结盟,他们只会考虑遏制我们。”

    ……

    “两位元帅,苏联在曼纳海姆防线打得很糟糕,是吗?”

    在开往瑞士的专列上,希特勒突然问起了苏芬战争的事情。

    赫斯曼和病怏怏的哈麦施坦因侯爵元帅互相对望了一眼。

    哈麦施坦因一直是施莱彻尔…赫斯曼一伙的重要人物,因此得以长期担任总参谋长。不过他的年纪有些大了,而且身体一直不好。这些日子因为担任西线总指挥过于操劳,在法兰西战役将要结束的时候小中风了一次,直到6月初才养好了一些。

    但是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显然不适合再担当总参谋长了,因此就由赫斯曼接任。这一次老元帅以和谈代表团成员的名义去瑞士,实际上是威廉皇帝让他出出风头。

    不过对军事一知半解的希特勒却非常尊敬哈曼施坦因元帅,将他看成了堪比毛奇的伟大军人(他们都打败了法国),因此在军事问题上,老元帅说话还是能忽悠住希特勒的。

    “领袖,”哈曼施坦因说,“其实苏联红军打得并不算糟糕,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这样的坚固且险要的阵地,损失10万甚至更多的生命也属正常。”

    “可是您征服比利时和法国只损失了不过3。5万人。”希特勒说。

    西线战役的损失情况已经统计出来了,阵亡大约2万人,重伤、失踪大约1。5万。另外还有10万人受伤不重,可以返回军营,也就不算损失了。

    德国人开挂了嘛!赫斯曼很想这样告诉希特勒,不过他最后还是非常认真地分析说:“领袖,苏联人在曼纳海姆防线上遭遇的挫折,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用于攻击要塞的技术兵器,比如超大口径火炮。我们在年初的时候曾经卖过几门大贝莎给他们,不过没有给多少炮弹。他们在攻打波兰的布列斯特要塞时就把炮弹打光了,因此他们只能用305mm的大炮去轰击曼纳海姆防线。而芬兰人也有同样口径的大炮,所以苏联红军的伤亡才会比较惨重,不过他们最终还是能打下曼纳海姆防线的。”

    “而且卡雷利阿地峡的地形非常险要,并没有可以迂回的空间。”哈曼施坦因元帅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和赫斯曼意见相近——都是能不打就不打,毕竟苏联地大人多,环境恶劣,打起来没有把握。

    “可是有人说斯大林的肃反严重损害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所以他们在波兰和芬兰才打得如此艰难。”

    希特勒说着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来事情。赫斯曼却笑着耸耸肩,说:“领袖,斯大林的大清洗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不过决定一个国家战斗力的并不是少数军官和士兵,而是整个民族的战斗意志。法国人有很好的军官,并没有人把他们抓去枪毙,而且他们也有很好的武器装备。可整个民族的精神垮了,人们不再愿意前赴后继地去为国捐躯了。但是在苏联,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俄罗斯人一直都富有战斗精神,而且苏联的宣传洗脑又加强了他们的战斗精神。他们不会像法国那样遇到挫折就崩溃,而是会和我们战斗到底。”

    “那么,我们要怎么对付苏联?”阿道夫。希特勒问。

    赫斯曼低声说:“遏制!”(未完待续。)

第389章 灯塔国

    “……目前欧洲大陆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德意志帝国不仅拥有强大无敌的陆上武力,而且还有高超的政治、外交手段,特别可怕的是他们在经济上的管理手法也非常高明,完美地运用了李斯特的经济学理论,将国家调控和私人资本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根据我们的分析,德国人的欧共体计划如果得以实现,欧洲肯定不会变成传说中的地狱,而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繁荣的、井井有条的超级联邦。它将在经济、教育、政治、科技和军事等所有领域,全都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那将是一个强大而进步的千年帝国,会成为引导整个人类前进的灯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