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3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3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德国人现在离彼得堡很近!他们的军队已经靠近了普斯科夫,而我们没有可以阻挡他们的力量,真的没有!克伦斯基已经把俄国旧的军事力量都葬送了,新的革命军队还没有真正建立。

    如果威廉二世愿意,两个星期后他就能在冬宫睡觉,作为彼得格勒的主人!而且我保证,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欢迎他……被我们打倒的贵族、资本家、神职人员,还有一些拥护旧制度的知识分子会拥挤在涅瓦斯基大街上欢呼‘皇帝万岁’,为了反对我们,他们甚至会拥护他当沙皇!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会被敌人抓住,先挨上一顿严刑拷打,再悲惨地吊死在冬宫广场上!然后社会主义革命也会惨遭失败,俄国人民会再次被奴役。这才是最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同德国、奥匈、土耳其等同盟国单独媾和。”

    列宁的话一点不夸张,这就是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所面临的困境——后世有很多人指责列宁卖国,仿佛他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似的。

    这些指责他的人一定不知道德**队现在离彼得堡有多近,也不知道彼得格勒的防御有多么空虚,他们更不会知道列宁的政权目前真正控制的只有一个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的上台,就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的选择。

    他们选择布尔什维克就是为了保住彼得格勒而不是让威廉二世的军队去占领它。

    列宁说完这话,端起摆放在会议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清水,顺便将会议室中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绝大多数的中央委员都面有不甘。

    赫斯曼提出的条件是要俄国放弃“波兰、立陶宛、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库尔兰、立夫兰、芬兰和乌克兰”。其中乌克兰和芬兰应该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德国人并没有占领那里,而且牵扯到的利益也有限。

    但是俄属波兰肯定不保——这块地盘好像一把刺进德国和奥匈体内的矛头,德国人说什么都要把俄国从那里赶走,而且他们已经做到了。

    利夫兰、库尔兰、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也一定保不住,波罗的海沿岸的这些地盘历史上就是日耳曼人开拓的殖民地,那里的社会上层,至今都在讲德语。德军打过去的时候,可是很受欢迎的!

    至于立陶宛……波兰、利夫兰、库尔兰、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都没有了,立陶宛还怎么可能保全?而且立陶宛现在也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中。

    列宁叹了口气:“为了达成和平,失去一些地方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那些地方本来也不是俄罗斯的,是历代沙皇通过帝国主义战争夺去的。那里的居民也不是俄罗斯人,而是波兰人、立陶宛人,或是别的什么人。大多数波兰人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这是肯定的……你们谁能相信约泽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和他的追随者愿意当俄国人?”

    列宁提到的毕苏斯基是波兰社会革命党的领袖,同时也是新成立的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军事部长——德国在1916年底,已经同意波兰复国(领土只包括俄属波兰),这个临时国务会议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成立的。而且这个国务会议还拥有战斗力颇强的波兰军团!现在布尔什维克拥有的武力肯定打不过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想把俄属波兰抓在手里纯属痴心妄想。

    “至于立夫兰省、库尔兰省、立窝尼亚省和爱沙尼亚省,也是必须要付出的。”列宁的语气异常沉重,“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那里必然会脱离俄罗斯。”

    民族自决在这个时代的西方还是非常流行的,大部分社会党派别都会在口头上支持这个主张,布尔什维克也不例外。

    列宁说到这里,有看了看托洛茨基,“列夫。达维多维奇,你觉得民族自决能否用于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立窝尼亚、立夫兰、库尔兰?”

    托洛茨基一脸严肃地听着列宁的话。他的目光一直打量着列宁,脸上的表情阴沉到了极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失去波兰、立陶宛、立夫兰、库尔兰、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即便以民族自决的名义,恐怕也会招致广泛的反对。而且,民族自决的原则恐怕也只适用于俄国的属地吧?”

    列宁耸了耸肩,“当然不会这样宣布……我们应该提出‘保证战前未获得政治独立的民族享有自决权’、‘用立法形式规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立和行政自治’和‘给予殖民地自主和政治独立’这三条意见。以体现我们一贯的立场。”

    “算是能交代吧……”托洛茨基不确定地道,“就怕乌克兰的中央拉达也会利用民族自决权谋求独立!”

    “那是肯定的!”列宁嘴边的皱纹微微向上一翘,化作了一丝阴沉地冷笑,“但是只要德国人不占领乌克兰,我们就有办法说服乌克兰人和俄罗斯联合。”

    “德国人会不占领乌克兰?”托洛茨基道,“我们拿什么去阻止?西南方面军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在乌克兰还有不少人在盼望德国人!”

    列宁撇了会议室的大门一眼:“那就要看越飞同志有没有找到那些东西了,如果他真的找到了,我们就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了……”

    话正说到这里,就看见会议室的大门突然被人打开,站在外面的是列宁的秘书阿德曼。她手里捏着一张电报抄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费拉基米尔。伊里奇,越飞同志来电:找到黄金了!”

    ——

    求推荐,求收藏。另外,今天罗罗三更,6点、12点、18点各一更,明天零点再加一更。

第三十四章 再见,列宁

    这是在斯莫尔尼宫的一次小小告别聚会,在一间相当华丽的餐厅里面,还有精美的餐具和食物。赫斯曼看得出来,列宁和他的同志的确对同德国讲和充满了期待。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和柯伦泰(一杯水女士的地位很高,是中央委员和人民委员)都来参加了,列宁的夫人和情人也来了。托洛茨基的妻子娜塔莉亚和他的父亲布隆施泰因也来凑热闹了。前者是个银行家的女儿,虽然上了点年纪,但是风采依旧。后者看上去像个农民,是个来自乌克兰的很富的富农(他自称拥有300俄亩土地,相当于5000华亩)。另外还来了五位年轻漂亮的女士,轮流陪大家跳舞。

    在餐厅一角还放着一架非常漂亮的钢琴——斯莫尔尼宫原来是座贵族女子学校,里面有很多非常高级的乐器——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正坐在那里弹奏。这位女外交官从未显露过自己的音乐才能,可是这次演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却非常出色。

    路德维希。冯。赫斯曼则脱下了黄绿色的俄**装,他作为俄国革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朋友。他对他们的友好倒不是伪装的,因为他很清楚俄德两国并不是真正的敌人……至少在未来的第三帝国干翻大英帝国之前,德国必须维持和苏联的关系——两线开战,又打英美又打苏联,德国人在历史上试过两次,都没什么好下场!所以赫斯曼决心要阻止第二次两线开战的冒险!

    而且对苏联而言,情况同样如此。当奉行国家主义的德国被英美这两个被资本所操纵的国家毁灭,苏联的悲剧结局其实也已经注定了——国际资本集团控制着大半个世界,无论在人口、资金、资源和技术上都有压倒性优势,毁灭苏联不过是时间问题!

    餐厅内,酒会和舞会轮流上演,克洛伊和另外两位俄国少女一个接着一个演奏钢琴。赫斯曼和每一个在场的女士跳了舞,还被灌了不少葡萄酒——或许是还想和他谈些事情,俄国人没有拿出伏特加,要不然赫斯曼现在已经醉得不醒人事了。

    “也许我们该出去吹吹夜风了,”列宁对赫斯曼说,他也喝了不少酒,但是没有多少醉意。“今晚上很暖和,等你从德国回来的时候,就该领教到俄罗斯冬天的味道了。”

    从宽敞的大石头阳台上望去是一片空旷的广场,对面是蓝色的斯莫尔尼修道院,庄重而奢华,显示着俄罗斯帝国曾经的辉煌富庶,同样也昭示着未来红色帝国的潜力。这是世界上领土(本土)面积最大,也是整个白人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铁路运营总里程仅次于美国。这样的庞大国家,一旦被布尔什维克用铁腕整合起来,任何想要轻易打败他们的想法都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如果再加上美国和大英帝国,德国想要胜利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且,赫斯曼很清楚苏联的结局和弱点,这个国家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如果德国可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主宰,要瓦解这个红色帝国并没有多困难。

    “路德维希,我知道你是真心想促成和平的。”列宁一屁股坐进了一张舒服的安乐椅,他的面庞上浮出凝重的神色。“而我也愿意促成和平,这对你我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也给出了相当好的条件,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

    列宁给出的条件是由明暗两部分组成的,明面上是六条:

    1。双方放弃兼并在战争时期侵占的领土,并从速撤出占领军。

    2。完全恢复各国人民在战争过程中所丧失的政治独立;

    3。保证战前未获得政治独立的民族享有自决权;

    4。用立法形式规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立和行政自治;

    5。放弃向别国追偿赔款和“战费”;

    6。根据第1、第2、第3和第4点的原则,给予殖民地自主和政治独立。

    这样的条件当然是忽悠人的,如果在克伦斯基攻势之前,或许可以拿出来说说。现在这个形势,再开出这种条件,只能说是政治上的低能了。

    所以布尔什维克还开出了秘密的和谈条件,也是六条:

    1。双方立即停火,并且从各自前沿后撤5公里;

    2。在俄属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立窝尼亚、立夫兰、库尔兰等地以民族自决为原则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要脱离俄国建立独立国家;

    3。德国和奥匈帝国不得兼并俄属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立窝尼亚、立夫兰、库尔兰等地,不得对俄国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4。俄罗斯和土耳其、罗马尼亚边界恢复战前状态;

    5。德国及其盟友从除俄属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立窝尼亚、立夫兰、库尔兰以外的俄罗斯领土撤军;

    6。俄罗斯向德国一次性支付600吨黄金。

    赫斯曼知道,布尔什维克还有让步的空间,比如同意乌克兰和芬兰独立。但是这对将会在一年多以后战败的德国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对现在的德国而言,有意义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在西线取得平局——在美军即将大量抵达的时候,英法一定会拼了老命抵抗,以一战静态战争的打法,想要速决是不可能的。只能拖延下去,拖出一个平局。当然,这很难做到!

    二是为战败以后的复兴布局,如果德国战败,那么之前和俄国签订的条约就是废纸。对德国而言,只有在战败后仍然能保证的利益才有意义,比如已经到手的黄金;比如德国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利益——赫斯曼记得苏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将这两个位于波罗的海岸边的小国吞并。

    赫斯曼想到这里,用非常诚恳地语气回答:“我明白布尔什维克做出的让步……考虑到西线的紧张局势,我们德国应该尽快在东线恢复和平!回到柏林,我一定会尽全力说服上级。如果他们还想要得到什么,我会尽可能建议他们索取沙皇的财宝而不是俄罗斯的领土。”

    财宝好说,就像喀山的黄金,兵荒马乱之下弄丢了也正常,怪不到布尔什维克,但是领土要是大片大片地丢失,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嗯,我知道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可惜你只是一名上尉。”列宁用一种忧郁的男低音说,“如果你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你还是我们的朋友,我希望你可以再回俄国。”

    这时列宁站了起来,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和赫斯曼握在了一起。

    “一言为定!”赫斯曼感到列宁的手握得非常有力,仿佛舍不得自己离开。“而且我不会空手回来……我会给你的军队带来大炮、机关枪和弹药!如果你需要,我还会带来军事顾问和工程师,帮助你训练军队,帮助彼得堡的工厂早日恢复生产!”

    列宁突然加重了语气,“而且,我还希望你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德国的领袖!”

    阳台上的沉默持续了很久,赫斯曼一言不发,仿佛被列宁的话震惊了,然后列宁又说:“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