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走运吗?不知道是什么任务?也许会得到晋升少校的机会,在将来的那支袖珍国防军中谋个要紧一点的差事,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希特勒上台之前还能再升一级成为中校。这样在德国恢复军备之后,自己就很有希望成为将级军官,努力一下还能拿到元帅权杖……

    他跟着历史上要被判死刑的凯塞林上尉大步走在总参谋部的大楼内。在走道上看见不少穿着镶有红色裤线军裤的年轻军官,他们是德意志民族的精英,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他们效忠的帝国会在一年多以后灰飞烟灭,更不会想到他们会在二十多年后遭遇第二次战败的耻辱。而且他们还会被胜利者按上“法西斯恶魔”的罪名,被处决或是背负屈辱度过余生。

    更加可悲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德意志的后人永远不会为他们这些曾经以祖国的名义进行斗争的先烈而感到骄傲……

    赫斯曼慢慢滋长出一种感觉,似乎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这些可悲的德国佬。这大约就是他穿越重生的宿命……如果他不想在监狱里面度过余生,或者被吊死在绞架之上,那就得赶紧想办法啊!

    他跟着凯塞林上尉快步走到了一处走廊的尽头,前面是一扇紧闭的大门,门外摆着一张办公桌,一名有一头闪亮金发的少校副官正坐在办公桌后看着什么文件。听到脚步声,他才把头抬了起来。

    “上尉,有什么事吗?”这位金发少校认得凯塞林,笑着询问,显然他也因为俄国发生的革命而感到愉快。

    “莱茵哈特先生,上将阁下在里面吗?”

    “在,你来得正好,上将刚刚从元帅阁下那里回来,现在正在办公室里。”

    在如今总参谋部,“元帅阁下”是兴登堡的代名词。日后的兴登堡总统现在是总参谋长,是鲁登道夫上将的顶头上司,也是如今德国最有权势的人(皇帝威廉二世已经被总参谋部架空了),而鲁登道夫则是仅次于兴登堡的德国第二号人物。

    赫斯曼上尉跟着凯塞林走进来这位德国二号大佬的豪华办公室,冲着正伏在办公桌上研究一张东线战场形势图的有着稀疏花白短发,穿着笔挺上将制服的老者行了军礼。

    “上将阁下,中央处上尉参谋凯塞林向您汇报!”凯塞林恭敬的将一个文件夹摆放在了上将的办公桌上。

    鲁登道夫抬起头,露出一张相当威严的面孔,他的额头很高,眼眶凹陷,鼻梁挺拔得好像雕刻出来一样,鼻梁上架着单片眼镜,花白的八字胡下面还有一张紧闭着的,两边向下弯曲的嘴。

    上将扫了一眼赫斯曼,目光锐利,仿佛要看透他躯壳内隐藏的灵魂一般。然后他冲凯塞林挥了挥手,没有说一句话就让他离开了办公室。

    现在,诺大的办公室里面只剩下了鲁登道夫和赫斯曼两人。

    莫非有什么绝密的任务?赫斯曼已经察觉到了一些异常,不过还是笔直挺立,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这是最标准的普鲁士军官的姿态。

    鲁登道夫仍然不说话,而是打开来文件夹仔细看了起来。也不知道看了多久,一个听上去非常威严的声音才打破了沉默。

    “赫斯曼上尉,你知道俄国革命的消息了?”

    果然是为了俄国!

    赫斯曼不动声色:“已经知道了。”

    这不算什么军事机密,明天早上德国的大小报纸都会在头版上刊登这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消息?”上将用阴沉的语调问。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帝国来说还不够好,因为我认为革命并不会给东线带来和平。”赫斯曼很肯定地回答。他知道二月革命上台后的俄国临时政府的领袖们根本不愿意同德国和谈——那些家伙都是脑筋秀逗的蠢人,活该给布尔什维克捉去枪毙!

    鲁登道夫上将的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你对俄国问题有些研究。”

    赫斯曼没有否认,身后后世的德粉军迷,对苏联这个红色帝国当然是非常了解的。

    鲁登道夫看着赫斯曼,顿了一下又问:“那么,你知道列宁吗?”

    “列……列宁!”赫斯曼愣了愣,突然想到了什么,脱口而道:“阁下,您是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吗?”

    鲁登道夫把头朝后一仰。“哈哈,看来中央处这一次终于给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他看着赫斯曼,“上尉,我现在任命你当我的副官,直接向我负责。而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带上电台和外交部的人一起去瑞士,以德国社会党人的名义去和全俄国最危险的叛乱分子列宁建立联系!”

第二章 联俄联苏 上

    在德意志南部明明媚的阳光下,喷吐在浓烟的火车在通往苏黎士的铁路上疾驰着。铁路两边,除了荒芜的农场和看不到什么牛羊的牧场,就是大片大片茂密的森林。

    火车并不拥挤,大部分车厢里都只有不到一半座位上有乘客,大多是些妇女儿童或是上了年纪的男子。我们的赫斯曼上尉,现在也乘坐在这列火车之上,不过并没有坐在普通车厢内,而是坐进了一间宽敞的包厢。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另外几个人,其中一个是名叫卡尔。斯托克豪森的陆军少尉。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还有相当魁梧高大的体型,而且非常年轻,仿佛还不到20岁。

    他是凯塞林上尉安排给赫斯曼的助手,是从大总参谋部的警卫部队中抽调出来的,和他一块儿来的还有三个大块头士兵。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保护赫斯曼,而是充当搬运工——现在可没有轻便型的军用电台,都是又大又笨重的家伙。靠赫斯曼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扛不动的。

    除了这四个“苦力”,宽敞的包厢里面还有两位威廉街的帝国外交部派出的人员——和列宁同志的联络,过去一直都由德国驻瑞士的大使馆负责。而这一次同列宁的接触,也是由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共同掌握的。

    所以外交部也派出了个和赫斯曼肩碰肩的小官,驻瑞士大使馆一等秘书奥斯卡。冯。埃特尔。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大胖子,大眼睛,浓眉毛,有一只又红又大的酒糟鼻子,戴着一副厚眼镜,说话的声音非常宏亮,吃东西的胃口也很大——在食品供应非常丰富的瑞士当外交官,对他而言还真是件美差。

    赫斯曼猜想这个大胖子一定有个不错的出身,走了什么门路才谋得这个驻瑞士外交官的职位的。要不然以他的年纪,这会儿该去前线蹲坑。

    和埃特尔一起的是位年轻女士,长着副线条优美的鹅蛋脸,高挺的鼻梁仿佛是雕刻出来,披着一头波浪般金发,有一双非常漂亮的冰蓝色的眼眸,肤色很白仿佛奶油一般,一看就是个相当出众的美人。

    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身材仿佛有些肥胖,或许不是肥胖而是诱人的丰满……因为她总是穿着宽大的灰色呢子裙装,让赫斯曼无从判断。

    这位女士居然也是个外交官,是德国驻瑞士大使馆的随员——这在战前是不可想象的,不过现在太多的男子被拉了壮丁,给女人们空出了足够多的职位。

    在德国驻瑞士使馆谋了个差事的美人名叫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还拥有个女爵的爵位,是从战死疆场的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她的一个未婚夫也战死在了前线,真是太可悲了)。

    另外,据埃特尔的介绍,海因斯贝格小姐还是一位女大学生,她是慕尼黑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而且非常巧合,她在慕尼黑大学历史系的老师卡尔。豪斯霍费尔居然也是赫斯曼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军官学校的战术教官。

    “天哪,您也是豪斯霍费尔上校的学生?”赫斯曼惊异地看着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女外交官,用一本正经的口吻说,“他可是个相当严厉的老师,我们那一届的学生经常被他惩罚,不是绕着大操场跑步就是做几十个俯卧撑。我想他在慕尼黑大学里也挺严厉吧?”

    海因斯贝格小姐被赫斯曼逗乐了,咯咯笑了起来:“上尉,大学可不比军校,那是一个相当自由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博士是个相当和气和有绅士风度的男人,他可是个好老师。”

    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这个好老师会自杀!赫斯曼的头脑中又忍不住冒出了阴郁的念头……在他的印象中,豪斯霍费尔上校和他的犹太人妻子(荣誉日耳曼人)在德国战败后一年双双服毒自杀了。

    顺便提一下,以荣誉日耳曼人的身份为德意志而战乃至付出生命的犹太人可不少!所以在赫尔曼看来,犹太人并不是德意志的敌人,德意志的真正敌人是华尔街和伦敦的大财阀,是他们不容许德意志崛起……虽然这些财阀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犹太人,不过犹太国际财阀的人数肯定没有替纳粹打仗的犹太人多。

    “而且博士还非常有才华,他讲解的欧洲历史非常有趣,一点儿也不沉闷。”海因斯贝格小姐继续夸奖着自己的老师,目光却紧盯着一脸忧郁的赫斯曼。“上尉,您在担心什么?”

    “不,不,”赫斯曼摇摇头,扯出几分笑容。“我想到了上校的********观点,我想他在慕尼黑大学中也讲过吧?”

    在赫斯曼的记忆中,这位豪斯霍费尔还是德国著名的********学家,鲁道夫。赫斯是他的学生,希特勒也深受其影响,在纳粹党上台后,他还当了德国科学院院长。

    而他在********上的理想赫斯曼在后世就听说过,就是德国…苏联同盟,两个陆权国家共同反对英国…美国的海权。在这方面,他可比希特勒和斯大林都高明,如果那两位独裁者能听他的,第三帝国和红色帝国的下场就不会那么凄凉了。而在这两位独裁者中,希特勒的********观点显然更加糊涂——因为希特勒奉行的是亲英仇俄的观点……

    “博士主张德俄协调,”海因斯贝格小姐和大胖子埃特尔交换了一下眼色。海因斯贝格微笑着问,“上尉,我想您一定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吧?”

    “恰恰相反,”赫斯曼耸耸肩,然后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斟酌用词。“实际上我认同俾斯麦阁下的主张,俄国对德意志而言尤为重要,这一次的大战之所以会旷日持久,就是因为我们同时和法、俄两国开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将东线的兵力转用于西线,光荣的和平恐怕早就来到了。”

    赫斯曼说话的时候,目光一直盯着埃特尔的面孔。因为他知道在德国的政界和外交界,一直存在着俾斯麦路线的忠实信徒。比如后来当过魏玛共和国总理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还有当过驻苏联大使的舒伦堡。

    埃特尔沉默不言,只是看了看海因斯贝格。海因斯贝格提高嗓音说:“上尉,现在不就有一个实现俄德协调的机会吗?”

    “你是说列宁?”赫斯曼看了看明艳动人的海因斯贝格,他猜想她是只漂亮的传声筒,驻外使馆的女性随员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所以不怕说错话。今天所有敏感的话题,都是她挑起来的,看来她是奉了埃特尔的命令在摸自己的底。

    而那个埃特尔年纪轻轻就是一秘,将来一定前程似锦,他背后肯定有什么大人物,或许就是外交大臣屈尔曼本人!看来和列宁的接触,一直是由威廉街(指外交部)直接控制的。

    “上尉,您知道这个列宁是什么人吗?”埃特尔接过话题,笑吟吟地发问。

    “知道!”赫尔曼道,“他是俄国社会党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自1905年革命失败后,就一直流亡瑞士。”

    埃特尔点了点头:“不过现在控制俄国临时政府的却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列宁的政敌立宪民主党、进步党和十月党。”

    埃特尔一字一顿地说着话,一边说还一边留意赫斯曼的表情。他早在十年前就奉命以“德国社会党人格林先生”的名义同列宁接触,并且向他提供了大量资助。而在去年的12月28日,埃特尔还一手安排了列宁和德国驻瑞士大使冯。罗姆贝格伯爵的会面,双方在当时讨论了列宁借道德国回到俄罗斯的可能……可以说列宁同志就是埃特尔先生仕途成败的关键。

    可是如今的德国已经不是十年前了,军方势力膨胀,什么事情他们都要插一手。列宁这块“大蛋糕”自然也不例外了。

    不过埃特尔倒也不在乎军方插手,他担心的是军方把事情搅黄了。所以才会在前往瑞士的途中摸赫斯曼的底,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的观点,能让他继续在“帮助”列宁的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如果俄国临时政府不愿意和我们和谈,那么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就是帝国恢复东线和平的唯一希望,他们捣乱的本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