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91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91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一和崛起!

    朱丽安娜公主从血统上说也是个德意志人,她当然了解德意志的统一和崛起是什么意思。

    普法战争所造成的并不德意志的完全统一,而是一分为二。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二元制帝国。而德奥合并和波希米亚回归(德国人是这样认为的),则意味着德意志真正统一的开始。

    现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所标榜的,也是继承德意志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双重法统。这意味着德意志第三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重生!

    虽然德意志第三帝国并没有提出要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的全部疆土,但是它却在追求神圣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在全欧洲领袖群伦的国际地位。从德国二十年代就开始的“建立欧洲联盟”的宣传中,就可以想象出德国想要领导欧洲的野心了。

    而且,现在的德国仿佛也有这样的实力了。

    在收复了波森、西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失地后,德国的本土(包括波罗的、奥地利和波希米亚)面积就已经超过了80万平方公里!如果再算上“合法占领”的立陶宛和西乌克兰(这两块地盘最后通过公投成为德国一部分的可能性很大),德国的领土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接近100万平方公里,超过了英法欧洲本土的总和。

    而德国的人口在合并了部分波兰人、立陶宛人和乌克兰人(指西乌克兰土地上的人口)后,估计将多达1。1亿,也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

    另外,在得到了西乌克兰(包括利沃夫、外喀尔巴阡、沃伦、罗夫诺、塔尔诺波尔、史坦尼斯拉夫等省)后,德国等于又得到了一个“莱茵工业区”。因为那里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还拥有油田,而且还有大片的黑土地。德国的经济实力将会更加强大!

    “那么,有没有具体一些的条件?”荷兰女王威廉明娜问。她和她的人民都不想打仗,无论参加哪一边。因此在波德停战谈判(目前还没有最后达成停战协议)的消息传来后,威廉明娜女王就想调停德国和英法的战争。

    只要英法和德国不打了,荷兰自然就安全了。可是里宾特洛甫提出的“德意志的统一和崛起”,却让威廉明娜有些失望。

    因为一个霸主的崛起,必然意味着旧的霸主的衰弱!而旧的世界霸主,又怎么肯眼睁睁看着霸权的失去呢?

    “废除《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比利时归还赔偿州;英法归还窃占的德国海外殖民地;允许德国和‘全卢森堡’合并——当然,合并必须得到卢森堡的同意;割让部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矿区给德国;英法比三国归还所有从德国得到的赔款!”

    里宾特洛甫说出了不可能达成的和平条件。可是在德国一方看来,这样的条件已经非常温和了。德国没有索回全部阿尔萨斯和洛林,只是想要回部分铁矿区。作为补偿,本来就属于德意志邦联的卢森堡回归德国——是“全卢森堡”而不是半个卢森堡!

    德国是想要回1839年《伦敦条约》前的卢森堡大公国,包括现在属于比利时的一半土地!

    “这不可能!”荷兰部长会议主席亨德利库斯。科莱恩皱着眉头说,“这完全不现实……”

    里宾特洛甫微微一笑,说:“在12天之前,德国想收回旦泽自由市也是不现实的,可是现在,欧洲第二陆军强国已经匍匐在德意志的脚下请求原谅了!或许到10月份的时候,法兰西也会跪倒在德意志的脚下!”

    这个时空因为没有去攻打华沙坚城,所以德国12天就打垮了波兰——现在前线已经基本停火,波兰的波兹南集团军和普鲁士集团军被包围,滨海集团军、罗兹集团军、克拉科夫集团军覆灭,喀尔巴阡集团军、莫德林集团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波军阵亡、被俘、重伤、失踪的总数超过了40万,还有20万人被围困,而德军的损失还不到1万人(因为没有华沙攻坚和布楚拉河会战,德国的损失不大)。

    “那么荷兰怎么办?”威廉明娜女王的声音放沉了,“难道我也要匍匐在威廉皇帝的脚下?”

    如果现在是希特勒拥有全权,威廉明娜是不敢这么说的,可是威廉皇帝毕竟是复辟了。

    “不,不,不,”里宾特洛甫连连摇头,“陛下,德意志不会忘记荷兰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我们绝不会侵犯荷兰,我们希望荷兰能够继续保持中立。”

    德国和荷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历史上二战时期的入侵从军事上讲,只是为了方便进攻比利时罢了。在荷兰南部有个叫林堡的省,这个林堡省有那么一部分土地正好位于德国和比利时之间。在德国制定的《黄色方案》和《曼施坦因计划》中,军队都要从林堡通过。

    不过现在的德国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却不打算因此占领荷兰——借个道而已,没有必要占领人家全国,而且占领下来后还得管饭,多麻烦啊!

    所以德国现在的策略就是尽可能维持荷兰的中立。

    “可是9月6日的空战事件怎么解决?”威廉明娜又问,“我们的中立地位已经被破坏了!”

    “这是违反《国际法》的!”里宾特洛甫说,“荷兰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且海牙还有国际法庭。我想,你们应该向国际联盟提出控告,让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来调查9月6日的事件,然后再通过确保荷兰中立的决议。”

    国际联盟现在还没有停止运作,而德国、苏联、法国、英国和波兰这几个交战国都是国联成员,荷兰当然也是国联成员。

    “利用国际联盟来保证荷兰的中立?”威廉明娜和朱丽安娜公主互相看看。

    看来德国人还是讲道理的。

    “可是英法在国联中的影响力很大啊。”荷兰部长会议主席亨德利库斯。科莱恩提醒说。

    “你们可以建议,关于9月6日事件的调查和仲裁,应该排除参战国的参与。应该由国际联盟中的中立国派出的代表进行调查。而且,你们还可以提出建立一个中立国的确认和保障机制。”

    “这是……”威廉明娜女王似乎没有听懂。

    里宾特洛甫解释说:“任何一个想要在这场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向国际联盟提出确定中立的请求。如果得到参战各国书面同意,那么它们的中立地位就得到确认。如果某个参战国在战争中明显侵犯了该国的中立地位,可以由该国向国际联盟提出控告,国际联盟中的中立国可立即对其实行集体制裁。”

    现在宣布中立的国家有很多,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三个低地国家都宣布了。

    但是宣布中立没有什么用,交战国不承认照样扁你。所以赫斯曼在战前就琢磨出一个“确认中立”的原则,想要中立的国家提出,然后由参战国确认——有些国家比如比利时,占了德国的地,拿了德国的赔款,还在20年代占领过鲁尔区。现在一个“宣布中立”就能躲过灾祸了?这是不现实的,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所以德国可以不确认它的中立,当然也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确认比利时的中立。

    而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芬兰、挪威、瑞典,哦,还有个丹麦,丹麦和德国之间有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但是德国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建议不追究,所以这些国家的中立是可以得到德国确认的。

    至于德国为什么放弃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其实是为了丹麦的保护国冰岛和属地格陵兰的中立地位——这其实是一个专为英国所设定国际政治上的陷阱。

    因为1907年的《海战时中立国权利和义务公约》的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了战时交战国的军舰可以在中立国港口停泊24小时并且补充燃料和补给。当然,中立国可以立法禁止,但是丹麦肯定不敢。

    也就是说,在未来德国的破交舰队可以派出补给舰在冰岛和格陵兰的港口停泊和添加燃料,这将大大延长它们在北大西洋的活动时间!(未完待续。)

第295章 正义 二

    “巴甫洛夫同志,你看过有关‘德波战争’的报告了吗?”

    1939年9月1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部大楼内,巴甫洛夫刚刚抵达,就遇到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苏塞科夫。

    此时的苏联红军实行双首长制,由军事主官和政治委员共同领导军队。不过政治委员的级别(指军衔)确普遍不高。比如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军事委员苏塞科夫就是军级政委,如果要授军衔大约是个少将——这种制度其实蛮奇怪的。历史上的二战时期,几个在前线担任政委的政z局委员,也只是中将军衔。比如那位鼎鼎大名的赫鲁晓夫就是个“中将政z局委员”。

    不过在工农红军当中,谁也不会把“官小”的政治委员当透明的,特别是这个政治委员还是上级。

    “委员同志,”巴甫洛夫向苏塞科夫行了军礼,然后忧心忡忡地回答,“已经看过这方面的报告了,德国人在战争开始的当天就取得了压倒性的空中优势,三到四天后就基本打垮了波军。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展现出了极大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说话的时候,苏塞科夫和巴甫洛夫已经走进了会议室。方面军的副司令员朱可夫和参谋长普尔卡耶夫都已经抵达,只有司令员科瓦廖夫还没有到。

    “德国人管那叫‘闪电战’,”苏塞科夫坐在了朱可夫对面,巴甫洛夫则坐在他的身边,两人举行讨论波德战争的事情。“我们能打出这样的‘闪电战’吗?”

    “我们?”巴甫洛夫愣了愣,他意识到苏塞科夫政委的话不是随口说的。

    虽然苏联和德国为了波兰战役各自都在耍心眼,但是“社会主义轴心”的招牌还是挂着的。苏联和德国是有“特殊关系”的国家,而这“特殊关系”中也包括了一层竞争关系。

    德国人花了十几天就把波兰揍趴下了,那么社会制度更加优越,军事力量也更加强大的苏联准备用几天把已经半残废的波兰再打趴下一次呢?

    “委员同志,这样的‘闪电战’我们也能打。”巴甫洛夫斟酌着说,“我们也可以每天推进50公里到60公里……给我一个星期,我就能打到布列斯特要塞附近。”

    “那么多少天能打败波兰?”苏塞科夫马上追问。

    巴甫洛夫和坐在会议桌对面的朱可夫对视了一眼,朱可夫插话说:“委员同志,德国人对波兰的‘闪电战’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和波兰军队的错误部署有关。他们把主力部署于边境地区,因而让德军轻易分割包围……”

    “对,对,我知道是怎么回事,”苏塞科夫说,“可是这些主力已经没有了,现在摆在工农红军对面的主要是民兵,士气低落,装备和训练都很差,也没有飞机可以用。”

    “还是有一些主力部队的,”方面军参谋长普尔卡耶夫说,“目前可以确定的有纳雷夫战术集群、韦什科夫战术集群和卢布林战术集群,他们现在已经东调,可能会部署于平斯克和布列斯特。”

    现在苏联红军面临的问题有些棘手,如果按照原本的约定,他们在9月1日或是稍后的几天内和德国一起进攻,现在肯定已经大获全胜。因为那时波兰的主力都在西线,东部只有几个师的正规军和大量的民防部队。

    可是现在,西线已经停火了(停战谈判还在继续,但是德军和波军都不打了),3个波军集群,至少有8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和1个坦克集群(师级),约15万人的正规军和200辆坦克被调集到了布格河以东。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些部队都是没有被德军重创过的,全部都齐装满员,各师所属的炮兵也没有缩水。

    而且更让巴甫洛夫、朱可夫和普尔卡耶夫这些人头疼的是,斯大林在得知波德已经停火的时候,并没有立即下令开战,派出飞机去轰炸波兰人的铁路线。而是继续磨蹭了2天,到现在还没有下令开战(实际上斯大林也急,但是必须要查明英法真的不会和德国停战才敢做最后的决定)。

    因此9月11日、12日,和今天的13日,以及其后的几天,就成了相当关键的时间窗口。波军和德军基本停火,而苏波又没有开战。波军统帅部可以利用这几天随便调动还没有被德军包围的3个集团军(集群)去增援东线。

    而之前在同德国的作战中反应迟钝的雷兹…希米格维,在这3天中居然也表现出了一些军事方面的才华。他完全不顾和德国人的谈判还没有结束的情况,将可以调动四个集团军/集群中的三个(华沙集团军只是个空架子),通过铁路迅速调往东线的平斯克和布列斯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