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考研 >

第36节

考研-第36节

小说: 考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的3月,我到了一次北京。那次的北京之行,缘于一位同样做考研网站的朋友与263在线和大学生杂志社的一场官司—《大学生》杂志社认为由263提供空间的他的网站上的资料侵犯了其权益,因此起诉了263,而263又申请把我的那位朋友追加为被告。当时他们邀请我和kaoyan的站长一同前往位于嘉里中心的263在线去做一次嘉宾聊天。那次聊天让我们三个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站长坐到了一起,并因此而产生了一起创业的念头。在那个时候,对于大学生来说,挑战杯,创业大赛,风险投资,都是炙手可热的词汇。我们几个当然也不例外。在此后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kaoyan被打上了求索创业团队的标签。
2000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于是开始设计简历、打印简历、复印、装订,并计划着到各个招聘会上去试试。就在这个时候,有几个机会同时找上了我。网络中心的主任开始动员我留校,而给我提供服务器的厦门的那家网络公司则希望我毕业后加盟他们公司并承诺给我市场总监的职位以及不低的薪金,甚至有个老师还问我是否有兴趣到新加坡去。
在经历了考研与否的选择之后,我再次面临就业上的选择。
当这么一些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再去参加招聘会的兴趣,因为这几个机会都有充分的理由吸引我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会是影响我一生的,只是当时并未有过多的这样的看法。家里的意见左右了我最后的选择—家里希望我的工作能离家近一些—就是这个简单而又有些沉重的理由让我选择了去厦门那家公司。事实上我更感兴趣的是留在网络中心,毕业后我也时常地在想,当时如果留校,又该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
2000年的那个流火七月,我背起行囊,满怀网络梦想,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很快的,我开始了一段短暂的白领生活。
其实厦门是个更适合生活的城市,但也许并不适合工作。虽然老家就在厦门的隔壁,回家只需不到1小时的车程,在生活方面几乎跟在家里没有两样,但那几个月我依然感受到了迷惘和失落。也许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工作过早地结束了以至于我来不及去适应并喜欢上这个工作,那几个月简直可以用浑浑噩噩来形容。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那家公司在2000年的10月就宣告退出互联网行业,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结束。这段经历说起来甚至有些不堪回首,我没能为我所加盟的公司创造出什么直接的价值,也没能从这个公司学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甚至我对厦门原先的美好的印象也因为这几个月的不顺心的工作而变得有些糟糕。
这个时候离开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其实在离开之前,我原本有机会搏一次。
上下“求索”:创业路上第一步
2000年的那个初秋,在酝酿了一个夏天之后,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求索创业团队正式组建,这7人之中4人来自南开大学,因此我们在天津报名参加了那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们完成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顺利地通过了初赛。中秋节过后我请假去了一次天津,和团队成员一起参加天津市的决赛。准备比赛的那几天充实而且快乐,我们任凭激情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也许那就是年轻的资本。决赛那天我们发挥得很精彩,最终成功地夺得了天津赛区第一名。原本我以为我们有资格去上海参加当年的全国总决赛,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最终去参赛的并不是我们团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让我们7个人失去了一次更好地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使求索团队面临解散的境地—对于当时的创业团队来说,没有风险投资,便意味着死亡。虽然我参加过挑战杯,也得过奖,但我一直认为创业对于大多数在读的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非一个理智的选择,对于一个新生的企业来说,激情过后,更需要理智来把握前进的方向。
参加完比赛,我回到厦门,公司已经死气沉沉,老板找我谈了几次,问了我的打算,我把求索团队向其介绍了一下,但看得出来,老板只是礼节性地关心一下我而已,他对我们的商业计划并不感兴趣。而实际上他也失去了一次以最低的代价投资日后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给我们50万,就不仅能开始实施我们的商业计划,还能盘活他的整个网络资产。但是现在回过头想想,那个老板的决定也许是明智的,因为这个7人的团队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最致命的是,这个团队还缺乏一种核心凝聚力。所以,也许后来求索团队的命运其实是早已注定的,是一种必然。
离开厦门,回到家中。开始上网四处发简历,并因此而得到了一些面试的机会,但均因距离太远而一一失去。于是我决定再次北上,目的就是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2000年年底,我坐火车来到北京。毕业以来得到的工资到那时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当时我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甚至不够买一张厦门飞北京的机票。因此虽然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几次在回家或者回学校的火车上经历噩梦一样的非人待遇并且发誓永远不再乘坐长途火车,但彼时已经别无选择,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想再像大学时代那样依靠家里的资助。
当时小强已经进入清华读研,正好他有个同学所在的宿舍还有空床,于是我在北京的生活,就从清华的14号楼开始了。虽然宿舍的条件与清华这二字并不是很般配,但宿舍里可以免费上网而且速度非常的快,这大大地方便了kaoyan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在清华的生活是有规律而又让我时常郁闷的。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清华的研究生宿舍会每天晚上按时停电,这样的强制手段倒是让此前习惯于昼夜颠倒的我在清华的那几个月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但郁闷的是,14号楼的楼长却似乎总是与我过不去,我上楼的时候经常被楼长叫住,让我尽快搬离,后来我才知道,外校来的人其实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住清华的宿舍的,只不过需要付出每天10元的代价。不知是当时的楼长羞于启齿,还是她以为我早已知道这一规矩,反正我住在14号楼的几个月里一直就只有被楼长驱逐的份。这样的代价就是,一直到今天,我一踏入清华14号学生宿舍楼,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压力,总是习惯性的把头压低或者是朝着与值班室相反的方向。而当时我甚至有一段时间都不敢下楼,每天就吃由同学买上来的方便面—而即使这样也难以逃脱楼长的冷冷的目光—她时常会上楼来检查点诸如是否有人用热得快烧水之类的事情。实话说,我是住进清华以后才学会用“郁闷”这个词语,并且糟糕的是,当时尚未分手的我的女朋友非常反感我说“郁闷”二字,这让我更加郁闷。
女友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天津,在一家美资公司上班。在刚毕业的那几个月里我们天各一方,依靠着电话和email维系彼此的关系,这样的局面在我到了北京之后有所改观,我得以有机会每周都去天津看看她。我很小心地呵护着这份已经坚持了4年的感情,而当时之所以离开厦门来到北京,除了事业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离她近一些。
手足兄弟:难忘路上伙伴
我失去了在厦门的工作以后,惟一的收入来源就变成了一些美国网络广告公司不定期寄来的支票—在网络广告的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这是kaoyan惟一的收入来源。而由于我居无定所,这些支票都是寄到女友家里的。但是到了2001年年初的时候,网络广告的泡沫终究还是破灭了,而当时正是kaoyan迅猛发展的一段时期,广告的点击数每天都在大幅攀升,但是这些点击已经无法给kaoyan带来任何的收入。我那个时候经常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研究网络广告,并经常惋惜于kaoyan的生不逢时,起步于网络广告的黄金时期,却又在自身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时候见证这一互联网神话的消失。这一时间差让我错失了积累第一桶金的一个绝好机会。
而当时女友的父母不肯接受我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的事业不够稳定,在他们看来,我无法给他们的女儿一个他们所希望的稳定生活。我不是一个善于创造和使用一些概念的人,我无法为他们描述基于kaoyan的我美妙的事业蓝图。事实上当时的我也确实没有认为这个网站可以成为我的事业,甚至生活的全部。
在北京开始的那几个星期里,我有很多时间混迹于一些招聘网站和水木清华BBS的JOB版,试图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拥有稳定生活的工作。我相信很多让我去参加面试的公司肯定是出于对我创建kaoyan的这个经历的兴趣,而面试的主要题目也往往都是我将来如何处理好kaoyan与工作的关系这样的现实问题。我无法割舍对于这个网站的热爱,更无法因为工作而放弃对这个网站的维护,但我又不想因为这个而让我失去一些工作的机会。我已记不清我当时如何回答的,我只知道我并未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所有回答肯定都是并非出自于我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是含糊其辞的。找工作的进程并不顺利,也许是因为我不够投入,也许是因为我把自己看得太高。一些工作拒绝了我,而我也拒绝了一些工作,而随着kaoyan的迅速发展,我找工作的想法也逐渐地淡化了。
2001年年初,kaoyan从临时租用的福州电信机房的服务器上搬到了我们租用的北京世纪互联机房的服务器上,这让整个kaoyan的访问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了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服务器之后,kaoyan所有的应用平台已经都可以自己搭建。这个时候考研论坛的人气也在持续不断地攀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网友圈子,而后来举办第一次网友聚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时求索团队当中有个成员是专门负责考研论坛的社区建设的,他就是李伟国,网名叫铿锵白菜,是我大学的时候认识的同样也是做个人考研网站的朋友。白菜是个狂热的网络爱好者,并且时常能捣鼓出一些不错的文字来,在2000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的那段时期,铿锵白菜成了考研论坛上最引人瞩目的一个ID,而在他的周围,也聚集了一帮铁杆网友。这在无形之中为整个网站人气的迅速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考研论坛的发展史上,铿锵白菜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是值得怀念的。
仅从网站的人气上来说,当时kaoyan已经开始拉大与其他考研网站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同学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这个网站,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
网友聚会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网站与网友进行交流的形式,2000年年底的时候有网友提议我们举办一次网友聚会,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把聚会的时间定在了2001年的2月,并命名为千年网友聚会。我到了北京之后,聚会的筹备工作也正式展开。此后李伟国也来到北京并住在北大里面的一间平房里,那里也成了那段时期我们几个人经常碰头的地点。
2001年2月24日,kaoyan千年网友聚会在人大附近的龙都宾馆举行。聚会办得很成功,除了北京本地的网友,还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也特地赶来参加,这让我非常感动。参加那次聚会的很多人后来和我都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朋友。聚会花掉了7000多块钱,这笔钱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是费了一番周折才从求索团队另外一名成员李志强的同学那里借来的,颇有几分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求索团队已经陆续有人退出,而这次网友聚会则成了求索团队最后的演出。聚会之后求索团队剩下的几个人开始思考未来的走向问题,但一次次讨论甚至争吵的结果是2001年3月底这个团队的解散。走了一圈,又回到成立求索团队之前的样子,这个网站依然由我和林毅强两个人来做。虽然我们当初构想的那些商业计划无一得到实施,但我觉得求索团队的建立以及其后将近一年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几乎不再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但是我一直对所有曾经一同努力过的团队成员怀有敬意和感激。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受益匪浅。
破釜沉舟:挺过网络寒冬
2001年的3月,我把存放在女友那里的美元支票全部兑换成了人民币,并从清华的宿舍搬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