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 >

第50节

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第50节

小说: 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玉米我看没有种,是买的吧。”
  “是啊。”
  “这艾叶煮的真好吃。”他们家已经有十来天没有买鸡蛋煮来吃了。
  “那就多吃点。”
  吃过了午饭,刘田芳以为她会离开了,但是并没有,她就这么直接的问:”婶子,中午我带两个孩子睡一觉,原来我睡那房间床铺还有吗?”
  刘田芳摇头:”你去他们姑姑房里吧,那些我收起来了。”
  吃完午饭消消食,刘田芳也会带着两个孙子睡一觉,大概一个小时这样,两个孩子醒了,她就会带着他们出去找小伙伴玩。
  这次就不只是两个了,方红梅也带着两个一起去。
  小孩子聚在一起,什么都玩,不过一般来说就有什么玩什么,这次有个邻居他爸爸给他用竹篾编了个球,他们就玩踢球,在路上撒欢的跑来跑去,没多久就是一身的汗,大人就在边上聊天。
  等到时候差不多啦,方红梅估算着是陈爱党放学回家的时候,就开口说:”婶婶,我们回家去了,我要回去给他爸烧水煮饭了。”
  刘田芳回去拿了腌萝卜:”这个我看你中午喜欢吃,你们带一点回去吧,我记得你带的不多,下次多来玩啊。”
  “好咧,肯定常来。”
  等到陈建军他们回来之后,就听到圆圆和胖胖说今天家里来客人了,是婶婶,还一起玩了很久,他们都没有放在心上,来就来呗。
  但谁能知道,她把客套话当真,一有空闲就过来。
  刘田芳都被给弄的没有脾气,早出晚归的,一个星期大概会来三天这样,用方红梅的话来说那里没有伴,所以就来这里,他们可以一起聊聊天说说话。
  来到这里后看孩子,之后一起吃一顿午饭,时候差不多了再回去,另外除了第一次带了一把青菜,后面都是空手过来的,这样过了两个星期,她连早饭都没吃,起来了直接来这里,连早饭都在这里跟着陈建军他们一起解决,这样持续了三天,刘田芳表示服气,她这么辛苦披星戴月的赶路,就是为了过来蹭个饭,值得吗?


第72章 
  说实话; 陈建军是有些佩服的; 如果换成是他,他是不乐意走那么远的路; 毕竟还要带着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可不会管太多,走的累了就不愿意走,尤其是她的儿子还小; 走那么远,肯定要背着或者抱着。
  一起吃了几天的早餐,许晓问:“你们说,他知道吗?”
  陈老三正在把木马磨得光滑; 让不会有毛刺伤到人:“我觉得他应该是不不知道的。
  “我也觉得不知道。”陈建军觉得; 他二伯还有这个堂弟都是明白人; 现在这个时候普遍家家户户都不宽裕; 不像后世; 哪家都不缺那一碗饭,现在偶尔去蹭的只有那些脸皮厚的,故意要占便宜才做的出来; 陈爱党还是有相当强烈的自尊心的。
  而且要说真那么困难……现在才来这里多久,就没钱没粮了吗?
  陈建强以前经常跟在陈爱党屁股后面跑,感情不错:“要不我试探一下?”
  陈建强在方红梅再一次过来的时候,托她给陈爱党带一本书; 说是觉得好看; 当着她的面封上了报纸; 实际在里面夹了一张纸条。
  方红梅看到封面,是思想类的,也没有心思拆开来看,原样给了陈爱党。
  “我今天去三叔家串门,建强托我带给你的,说是好看。”说完就去厨房忙活了。
  “你去了三叔家啊,我看看。”他拆开了封面,一翻动就看到了那张纸条,说如果有什么难处的话跟他说,嫂子时常带着孩子一大早赶路走那么远,下午再顶着太阳走回去,太辛苦了,两个侄子还小,如果有他有什么不方便的,跟他说,他这个弟弟也补贴。
  陈爱党看到这封信,脸当即就胀红了,他问方红梅:“你是不是经常过去三叔家?”
  “是啊。”
  “你带什么过去?”
  “要带什么过去,我没带什么过去啊,我们要什么没什么,哪有东西带过去。”她反问。
  “你以前回娘家都会带东西的。”
  “可是那些不要白不要,现在要花钱买东西带过去吗?我在家就一个人,没人说话,也没有朋友,去那边跟婶婶还有话说,两个孩子也可以找他们哥哥玩。”
  “那你天天去吃,你就不带点东西?别人家的口粮是大风吹来了吗?你说,一共去了几次?”
  “也没多少,两三天去一次。”她又不是天天过去。
  陈爱党听了觉得自己快要没脸见人了。
  “你有算过你们吃了多少吗?”
  “他家有四个人有补贴,我们娘三个能吃多少?”
  “要不你试试回娘家去吃饭不带东西,长期下去你娘家人会不会说?”你爸妈没意见,你哥哥嫂子也会有意见啊。
  “我原先休息日也会带着你们去我爸妈家吃饭啊。”
  “那我问你,我有哪一次是空着手的?”
  方红梅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是,如果没有饭店的“剩饭剩菜”,陈爱党还会去买东西带过去。
  “别人要是来我们家也这样,你会怎么想?”陈爱党觉得有些无力。
  方红梅原先也是这样做的,她有空就会带着家人回娘家去蹭饭,但她能够回去蹭饭的时候有多少?只有休息日才回去,而且回去都会带在饭店里多出来的剩菜带回去,实际口粮是自己负责的,现在这情况能一样吗?
  他也没想着她会经常去,她只跟他说偶尔会去串门,偶尔跟经常是不一样的。
  方红梅没话了,她去娘家,没有空着手,也时常给侄子侄女带东西,而且那是她亲爸妈,回乡下公婆那里的时候,亲孙子,亲媳妇,怎么可能有意见?
  别人没有说过她,她就理所当然了。
  陈爱党看着方红梅低着头的氧气叹了口气,如果要过去聊天什么的他不反对,但是像这样的就不可以再有下一次,回想起她早饭都要过去那边,说她没有为了省点米饭粮食的意思他都不信。
  “你一大早的过去怎么想的,两个孩子还小呢,你就不怕折腾出事情来?”
  “他们能去玩很高兴,三叔家有很多玩具,家里什么都没有。”
  陈爱党哑然,喉结上下动了动:“……你放心。”
  陈爱党再不好意思,这事还是需要解决。
  他在休息日的时候,提着向村里人买来的一只老母鸡,半袋子的玉米,去了三叔家。
  他们到了这里,他半句话没有说他拿着老母鸡是做什么的,只是说正好看到有卖,就买了一只,大家一起打打牙祭。
  大家一起吃,一起喝,一起聊天,还是其乐融融的状态,方红梅在边上坐着,特别的乖巧。
  等到快离开的时候,他才跟着陈建强说了句:“之前麻烦你们了,我事先也不知道,放心,你们别记在心上,以后不会了。”
  “你在说什么呀?没事。”陈建强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什么事跟我们说。”
  “肯定的,我不会勉强,放心,学校的开支不大。”
  在那之后,方红梅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出现过。
  两个孩子闹着要去找哥哥们玩,她也不允许了,陈爱党也着力于打开方红梅在村子里的无交友状况,给两个孩子带回去各种小玩具,让他们打入村子里的孩子圈。
  ……
  政策改变了。
  报纸上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出现了个体经营,大改革的浪潮已经在喧嚣着要发动了。
  陈建军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寄了一份回去给陈大伯,家庭联产承包制这是正途,越早实施越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给公家干活,总是磨洋工,但是给自己干活,有十分力,就会出到十分,一点都不带打折的。
  勇于吃螃蟹的人已经展示了成果,一批又一批的知青回城,个体户多了许多,陈建军在回家的路上时常可以看到他们,已经有不少人直接摆在路边了。
  卖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乡下收来的,用来赚取一些差价。
  许昭敏和赵玉英也注意到了这些,他们并没有什么评价,能享受到便利,如果长期允许的话,他们自然也是高兴的。
  方红梅还胆战心惊了一次,她从村里其他人家那里买了一些青菜,然后到城里面卖了出去,多多少少赚了一些零花钱,只不过这样的事做了一次,就被陈爱党给制止了,现在情况不明,还是先观望观望比较好,他们也不缺那么一点钱救急。
  大街上的颜色也多了,原先基本只有灰、黑、蓝三种颜色,现在,慢慢的,其他亮丽的颜色越来越多,原本的齐肩短发和麻花辫里,烫发的也慢慢的占了一席之地。
  伴随着浪潮出现,陈建军的农场里面又多了一株成功变异的植物,还是桃子,原先的那一颗是南边的尖嘴桃,花瓣果实变大了,现在这个变异的是蟠桃,他还不知道是哪一方面的变异,但是看着下一年就会开花的桃树,陈建军很期待。
  看着农场里面的欣欣向荣,陈建军很高兴,他从农场里面搬出了两盆盛开的墨菊送给刘田芳,另外拿出两盆送给了岳父家,两边都饱受好评。
  虽然这不是变异的品种,但是花开的很饱满,那色泽也很讨人喜欢,摆在院子里,他们不停的叮嘱家里的小孩不要把花给摘了,不然有他们好看,从这个态度可以看出他们的喜爱。
  陈建军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个大概的规划,变异的又是果树,他似乎在果树上的缘分的特别高,加上他有一个农场空间在,思来想去,他决定在现实世界也开一个农场。
  他的农场里面种植的果树种类越来越多了,等再过一些时候,时机成熟,他就可以开始做准备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八年,这一年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他们陈屋村也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收获的时候,用沉甸甸的谷仓显示了他的成功,这并不是特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知青们大幅回城,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的丰富了城市的市场,大部分城市还规划了自由贸易区交给人们自由贸易,大大的分薄了供销社的生意,让他们清闲了下来。
  只有到市场里面没办法买到的东西,才会拿着票去供销社里面买。
  有了自由贸易区,有了随处可见的个体户,这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原先是有钱拿着但没处花,现在不一样了,市场上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不用票的,价格高一点,但不用票就能够拿到东西。
  个体户比起工人当然是饱受非议的,这个不稳定,说出去也不体面,哪里像工人,旱涝保收,还可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供销社的人原本眼睛放在额头上,看着生意淡了也没多少的担忧,这样他们还更清闲了呢,哪里会想到,后面会有下岗的事发生呢。
  而个体户们,一开始都是拿出了决心的,世道艰难,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但是很快就品尝到了甜头,尤其是那些倒爷,更是赚得满瓢盆。
  陈建军也忍不住赚了一笔,他从农场商城里面买牛仔布,根据买来的成品做参数,加工成牛仔裤,裤脚是喇叭状的,这让他的金币缩水了不少,与之相反的,他的小金库飞速上涨。
  他还把裤子拿了一些回家,给陈建强他们每个人送了两条,他们也就知道了他有在做什么,他还在学校卖了一些,大家都是青年,也有一颗追求时尚潮流的心,这种裤子价值不菲,也有不少人愿意省吃俭用买下一条。
  陈建军卖了几次,就在市中心的交易区不远处买下了一处八间泥砖房的旧房子,这个是同一户人家的,兄弟四个,每个人两间,产权是他们老爸的,原先也只有一个兄弟住在这里,陈建军一起买了下来,原先住在这里的人带着钱,一起住到了单位的房子。
  陈建军又找上了当初帮他修房子的那几个人,要把这八间泥砖房推到重建,重建成二层的商铺。


第73章 
  为了他的本钱; 他还特意跟许晓、跟刘田芳请教了一下做裤子的注意事项; 狠狠的撸掉了一堆头发才成功做了出来,幸好这个有现成的模板; 他只要复制就好了; 不用他设计,他的脑细胞就不够用了,他就没有这根筋。
  他以前当然也来过首都这边玩耍; 但是这个世界跟他原来的那个有些不一样,他也不知道哪些地段具体会怎么样,大体可能会变化不大,细节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 现在这里因为新成立的市场;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繁华还是可以保证的; 后面的话也可以重新拆了重做; 首都的地皮和房子,绝对亏不了。
  被找来做房子的人有上了年纪的老师傅,也有年纪轻轻的后生; 还有返城的知青,各种人都有,陈建军开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待遇好; 工作起来也更卖力。
  陈爱党也来这边看了看; 看着正在开工的地方; 心情有点复杂。
  堂哥他才来首都多久,就有钱买旧房子自己起新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