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踏天无痕 >

第89节

踏天无痕-第89节

小说: 踏天无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海也不跟曹奉他们试探什么,将此次所携带的礼单奉上后,就直接挑明来意:
  “曹当家带着大家在桃花坞筑北面造大坝以挡河水,是件好事,也能减轻桃花坞及马场的春夏水患,我们送上谷种、粮食、农具以及二十匹骡马及大车,也算是稍尽绵薄之力。”
  “马场?”曹奉等人也是聪明,立即听出陈海话里的弦外之音,警惕的看过来,不知道陈海此次走入流民的宿营地,到底有什么企图。
  “也不瞒曹当家,我们代表昭阳亭侯府,买下桃花坞这块地,除了要建一座铸造场,用河西匠工铸造上等兵甲,贩售于燕京城,开设镖行,操练镖师外,同时还会将河西良马运入京畿贩售,少不得以后有请曹当家帮衬的地方。”陈海说道。
  陈海也不贪心,当场就跟曹奉等流民首领划定范围。
  桃花坞与梅坞堡之间有一条三里长的便道,可以说是已经筑成的拦河大堤。
  陈海春后要将梅坞堡与桃花坞之间的这片草滩、破地利用起来,同时还要让桃花坞以西的二三万亩草滩都空着备用,流民只能开垦桃花坞北面的草泽浅滩,不能将手伸到桃花坞的南面、西面,更不要想横在桃花坞与梅坞堡之间建造村寨。
  开春后,陈海同时还想在桃花坞建造坚固的坞堡。
  即便两百扈兵都留在桃花坞,但作为客军在京畿附近赈济、招抚流民,是极忌讳的。特别是益天帝、太子赢丹此时还争持不下,都有意压制地方出面抚恤灾民,陈海甚至不能直接雇佣大量的流民到桃花坞做工。
  而无论是修建坞堡,还能加固梅坞堡与桃花坞之间的挡水坝便道,都需要大量的石料、木料;以后铸造场建起来,还需要大量的木炭融炼铁料。
  桃花坞可以拿粮食,向流民购买石料、木料,陈海相信能勉强帮他们渡过春荒,这是丁爽所献的计策,只要数万流民真能在桃花坞以北安顿下来,他们也就不会再成为桃花坞的隐患了。
  陈海禁止他们进入桃花坞的西面、南面草滩,这事是令曹奉等人不爽,同时要满足桃花坞所需要的石料、木料,流民此时仅有一万精壮,就需要分出一半的人手开采石料、木料,运送到桃花坞,但也唯有如此,曹奉等人才能从桃花坞获得足够的粮食熬过春荒,也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物资,将挡河大堤赶在春潮之前造成。
  陈海也没有要曹奉等流民首领立时给他回应,就两百袋粮食、上百袋谷种、上千农具以及二十匹普通骡马及大车都留在流民宿舍地里,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次日,曹爽就亲自赶到桃花坞,答应陈海的条件,恨不得马上就派人到二十里外的石岭开采石料,给桃花坞送过来。
  流民的隐患暂时得到缓解,周景元、丁爽奔波十数日,也已经在西城铁桥巷找到适合开设兵甲铺及镖行的宅子,还需要陈海去确认一下,而陈烈、苏原已经是完全脱不开身了。
  周景元、丁爽挑选的宅子,前后三进大院,再加上两边的跨院,也有三十多间房。院子北临铁桥巷,院墙可以打开门洞,开设兵甲铺,而南街洪武大街的院墙打通后,则可以作为药师园镖行的门脸……
  这样的话,平时只需要安排一队精锐驻守在院子里,就能兼顾到两边。
  陈海相信周景元、丁爽二人在这方面的能力,跑到北临铁桥巷的院子里看了一眼,就相当满意。他如果今后要是留在燕京城里修行,也可以住进来,毕竟桃花坞出西城还要乘马奔行近二百里才到。


第120章 董潘为首
  池山城一战,缴获上万副兵甲、上万匹良马,最终分到陈烈名下,就有四千副兵马、四千匹可驱使入战场的良骑。
  药师园那边就留一千副兵甲、一千匹良马作为储备,其他的兵甲、马匹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出掉,换成必要的资源,才能继续支撑昭阳亭侯府的用度,支撑上千精锐扈兵及三百多弟子营少年的修行、训练。
  陈海他们这次就随进奏使团,就带着五百多副兵甲、五百多匹良骑进入燕京。
  燕京西城有专供骡马交易的场地,周景元安排人在那里设了点,但地方狭窄,除非遇到大客户,每次也只能从桃花坞牵二三十匹良马进场供人挑选。
  铁桥巷这边的兵甲铺也是,五百多副兵甲也需要经过匠师精心改良,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铺子里每次也就摆三五十副兵甲供人选购。
  这些事都由周景元、丁爽他们安排妥当,也不需要陈海操太多的心。
  以葛玄乔为首的进奏使团,与太尉府及鹤翔军使的谈判年后很快也都进入尾声了。
  武威军、鹤翔军名义上还是隶属于大燕帝国统治,双方都不会订立正式的和议,但会由太尉府颁布训令符书,以调整防区的名义,重新划分两家的地盘。
  兰川郡在鹤川岭以北的半郡之地,都将划入河西大都护将军府的治辖;太尉府也同意在玉龙府、盐川府等府县新设玉龙郡,郡巡守、郡尉及诸府县的官吏都由河西大都护府直接任命,董氏及武威军的辖地及势力范围,就正式扩张到三郡。
  鹤翔军失去鹤川岭以北的半郡之地,势力范围及人丁规模就都只有武威军的一半了。
  元月二十六日,太尉府就正式颁布符诏,除了防区调整外,两国进奏使还私下约定,鹤川岭以北的宗族包括大量的降兵降将,包括丁爽等池山县地方武官在内,都可以自愿选择归附董氏,鹤翔军不得阻拦,也不得派人刺杀报复;而有一部分被俘宗族、将领要选择南归,鹤翔军可以出资赎回,武威军也不得加以阻拦。
  这样的和议条件,对武威军自然是极有利的,也能赶在北域冰雪融化之前,将鹤川岭到池山一带的局面稳定下来,将防御重心转到西北方向上。
  此次进入燕京的使命达到,元月二十八日,陈烈就直接随同葛玄乔返回河西,但都护府新的诏令也已经传到燕京,董潘将接任进奏使一职,正式留驻燕京,而一千道衙兵精锐也会随董潘留在燕京。
  葛玄乔、陈烈、苏原等人,没有太多的将卒、弟子随同,他们在燕京就直接踏上数头灵禽冲天而起,很快就消逝在云端。
  秦潼关山难渡,陈海他们进燕京走了近一个月,但对于翱翔云宵的巨禽而已,可能就只需要两三天,就能返回河西了;而以葛玄乔雄厚的真元法力,直接飞回太微山都行。
  ……
  “陈海你此番应能入学宫修行,大概不会随时都留守梅坞堡,但京畿风云变幻,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发生些事情,你要指定一个人常驻梅坞堡以防万一。”
  葛玄乔、陈烈走后,河西在燕京的诸多事就正式以董潘为首进行处理,董潘就直接跟陈海说一些事情。
  除了一千道衙兵精锐外,昭阳亭侯府两百精锐扈兵,在陈海的统领下,以及今后留在燕京游历、修行的太微宗弟子,都需要接受董潘的节制。
  陈海心想大都护将军董良命令董潘率一千道衙兵精锐留在燕京,必然是有用意的,而董潘这时候要求他指定一人常驻梅坞堡,想必也是方便能随时调用昭阳亭侯府驻守在桃花坞的两百扈兵精锐。
  陈海考虑到周钧不会随时留在桃花坞,便说道:
  “末将会令吴蒙随时率两队精骑留守桃花坞,以便能随时听候董帅的调遣!”
  不管陈族内部是否有矛盾,也不管大都护将军府是否有人在打压舅父陈烈,但河西始终是共同进退的一个整体,董氏才是他们真正的核心。
  陈海原本是想利用手里这两百扈骑做镖行买卖,但目前看来董氏还是想在燕京错乱复杂的形势里分一杯羹,他就需要在桃花坞留下足够的人手,以便董潘能随时调用。
  “好!”
  董潘不知道陈烈走之后有没有额外的吩咐,他此前还有些担心陈海桀骜不驯,未必事事会听从他的安排,此时见陈海答应得干脆,也就稍稍放下心来,请陈海以及董宁等为葛陈二人送行的弟子、将校都到大厅里说话。
  河西大都护府早就在燕京设了马场,设马场总管负责此事,每年都有近千头青狡良驹以及数万匹各种良马通过马场出售,为河西换取必要的资源,规模要比桃花坞蓄存在的马匹多得多。
  马场总管杜峻峰,明窍境初期修为,是太微宗护法长老杜尚之子,时年四十一岁,早早就被派出来独当一面。
  不过,之后马场及马场自杜峻峰以下三四百好手,都要归董潘节制。
  而陈海他们此时所在的这座宅院,也在西城洪武大街上,距离药师园镖行就四五百步远,原先是杜峻峰的府邸,但从今往后会直接改为河西进奏使府,以便董潘能就近联络燕京的权宦。
  到大厅里坐下,董潘首先梳理河西人马在燕京的人手安排。
  梅坞堡与桃花堡紧挨着,可以视为一个整体。一千道衙兵主力不可能随随便便进燕京城,就只能由将有宿武校尉关雄统领,驻守那里;陈海不在桃花堡期间,指定吴蒙代他统领昭阳亭侯府的两百扈卫,也归关雄节制。
  马场这边以杜峻峰为首;而药师园兵甲铺、镖行都是昭阳亭侯府的私属产业,有什么事情会彼此招应,但不会受这边直接管辖。
  另外一个极重要的场合,就是燕京东城外的梅渚学宫。
  照以往的比例,太微宗这次大约能有三四十弟子能通过闱选,正式进入学宫修行,但其他弟子也可以以游学的名义,暂时留在学宫。
  三百弟子加上扈卫侍从,有七八百人,而且还绝大多数人还有辟灵境的修为,燕京真要发生什么事情,这七八百多人与千余道衙兵混编,战力之强实不容任何一方忽视。
  越城郡主董宁的地位最高,但修行之时未必就有太多的精力分出来。董潘派出另一名明窍境初期女修裴晋华,随同越城郡主董宁进入学宫。
  裴晋华除了贴身保护越城郡主董宁之外,就是要太微宗留在学宫的弟子,都受她节制。
  “请问董帅,我们在学宫修行,与其他宗门的弟子交往,可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到大厅里,就有人直接问道。
  能坐在这个大厅里的,都是最有希望望通过学宫闱选的人,在太微宗的地位不低,自然也不傻,这时候多少对燕京当前的局势都有了解。
  大家心里都清楚河西大都护府在燕京看上去只有两三千人可用,但虎贲八军号称有百万雄军,能与道衙兵精锐相提并论的,也就三五万人而已。
  关键之时,他们两三千人组织好,还是能发挥些作用的。
  现在燕京文武大臣都分为两个派系暗中角力,学宫里的祭酒教习以及诸多弟子都是来自诸宗诸族,也都是带有立场的,那大家在学宫里与其他弟子交往,亲疏之别就有讲究了。
  “这个倒也无妨,大家只需要记住,你们都是河西的子弟就行了。”董潘说道。
  见董潘并不拘大家在学宫与别人交往,陈海心里暗想,董氏到底什么打算,在益天帝与太子赢丹之间到底会选择谁支持,或许还停留在待价而沽的阶段吧,或许就连舅父陈烈都未必清楚能揣摩透董氏心思,他此时的地位只能算是低微,暂时更无需为这事头痛。
  即便董氏不小心站错了队,只要董氏的根本在河西不垮掉,他们留在燕京也不怕会受到血腥清洗。
  闲聊片晌,董宁等其他人就告辞离去。
  诸多弟子要么直接住在学宫里,要么在燕京城另有住处,有事才需要跟董潘这边联络;董潘临了又将陈海、周钧、吴蒙他们留下来说话。
  “你们在桃花坞用流民开采石料、砍伐木料修建坞堡甚好,后续可以再向梅坞堡供应石料、木料,我就不再额外安排了。此时,你那边或许还要派些匠师指导流民修筑拦河大坝,也便于掌握他们的动向……”董潘额外提醒道。
  “末将知道。”陈海点头应道,看不出董潘相貌粗犷,心思却是细腻,早就将桃花坞的动向都掌握得一清二楚,看来大都护将军留董潘在京中,是知人尚用。
  既然董潘鼓励他们与流民保持更密切的联系,而且还想用流民为梅坞堡供应石料、木料,陈海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自然是都答应下来。


第121章 姚氏族人
  “葛师叔他们回去,那几十辆铜车都留了下来,你可以挑六辆过去编入军中……”
  这次进燕京,共有四十多乘大小车辆随行,绝大多数都炼有小型的防御法阵,防御力极强,可用作冲锋陷阵或结阵自守的战车。
  这些车辆有一些会用作董潘、越城郡主董宁及杜晋华等人的出行车辇,大多数也是作为战车留在梅坞堡备用。
  董潘这时候调六辆战车给陈海,一方面是希望昭阳亭侯府的这批人手能真正听他调用,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昭阳亭侯府这批精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