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805节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805节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伙计们按照序列号,将每份档案放在甲壹室。
  “都放好了吗?”管事走进档案室问道。
  “都放好了,也检查了一遍,都是按照序列号排,没有出错。”
  管事拿着检索用的册子,随意抽查,很容易就从书柜里面找出了要找的档案。
  不错,不错。顺序没乱就好。
  “放了药吗?”
  “放了药包。保证虫子老鼠都不敢来。”
  档案储存,最怕虫蛀以及老鼠啃咬。
  所以要经常更换驱虫驱鼠的药包。
  管事指着房屋吊顶,“那里面的药包更换了吗?”
  “这就去换。”
  几个伙计搭着梯子上了吊顶,更换放在里面的药包。
  忙活完了,伙计问管事,“那些外地的股民,领分红的时候,怎么查他们的档案?万一有人冒领怎么办?”
  管事说道:“这事不用你们操心,上面早就想到了。陈总管这些年一直在外面跑动,已经跑到了江南,手头上捏着大把的资料。不是我吹,查个人,我们四海比地方官府的效率还高。”
  陈二壮领着差事,深入广大乡村,推行乡村农业经济。
  跑完了京畿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一路南下,已经跑去了江南。
  凡是四海农业合作商行的伙计到过的地方,别管多封闭的乡村,伙计们都能将村子里的情况摸个底朝天。
  人口,人名,各家经济情况。
  当地风俗人情,土地肥瘦,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等等情况,全都有着完整的记录。
  这些记录资料,全都在四海的“内书房”资料库,分门别类存放。
  四海农业合作商行,配合其他商行合作商,将买卖深入乡村。
  对这些村镇,进行着持续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准确的掌握着这些村落的人口变化,经济增减。
  这些资料看似繁琐,对于官府来说,太宝贵了。
  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顾玖透露过一点边角料。
  文德帝登基后,关于人口统计这一块的信息,顾玖是半点没透露。
  皇孙同皇子的待遇,总归是不一样的。
  陈二壮这几年都不在京城,恐怕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四海肉菜店当年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忘了京畿乡村市场的开发,全是沾了四海肉菜店的光。
  四海内部人员,也从不主动提起这一块。
  时间一长,就没人议论。
  大家只关心四海肉菜店每天价格波动,不再关心这些肉菜从哪里来。更不关心记忆中贫困的乡村如今又是怎么一番面貌。
  但是有一个人关心。
  王学成的老家,在京畿最偏远的山区里面。
  他们村,在整个京畿都属于最穷的那一撮。
  他们家因为他父亲有一门木匠手艺,日子还过得去,在当地就算是少有的富户。
  若是放在别的地方,只能算勉强解决了温饱,根本称不上富户。
  王学成请假回了一趟老家。
  他是切实感到了老家的变化。
  通往村里的路拓宽了一倍,靠镇子这一截路,还铺上了水泥。
  村子里,以前就他家,还有里正家里,修着砖瓦房。
  如今,村里多出了好几栋砖瓦房。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养着鸡鸭,山上种着红薯。
  红薯可以用来酿酒,还可以当做口粮。
  这是一个贫瘠的村子,靠着种红薯,种药材,搞点家禽养殖,日子渐渐火红起来。
  日子好了,大家都想着翻修翻修旧房子,打几件新家具。
  王家父子,身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接到的木工活也随之增多。
  所得收入,足够一家人吃穿住用。
  王家父子三人,一手木匠手艺,也多了不少活计。
  然而,这个村落依旧保守闭塞。
  京城炒得沸沸扬扬的寰宇运输招股一事,在这个小山村,在王学成请假回来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王学成说了买股份的事情,王家人都沉默不语。
  他们的态度出奇一致:钱,捏着在自己手里头那才是钱。放在别人口袋里,那还叫钱吗?怕是整夜整夜都睡不好觉。
  什么股份不股份,那都是糊弄人的玩意。
  摆摆手,不买,不买,完全没兴趣。
  家人如此保守,完全出乎王学成的意料。
  以前,他从不觉着家人保守。
  这次回来,却处处感受到了保守闭塞落后。村子日复一日,几十年上百年,可能都不会有变化。
  他想和家里人解释什么是股份,什么是四轮马车。
  可是面对家人冷漠的目光,王学成止住了话头。
  在家几天,他帮着他爹下地干活。
  王木匠同他唠叨,“之前你大哥二哥去乡里,说是要服徭役。你大哥二哥打算用钱赎买,钱都准备好了,官府又改了口风。说是今年不用服徭役。你天天在京城,和我说说,官府到底什么意思?今年不服徭役,难不成明年要加倍?这不是耽误事吗。”
  王学成笑着说道:“不服徭役还不好吗。”
  “就怕朝廷又搞什么名堂。北边在打仗,按照往年的规矩,今年要加倍服徭役。幸亏你考了秀才,替你侄儿免了徭役。”
  王学成说道:“这事我没听说。我回去打听打听,等有了消息,我写信回来。”
  “是该写信回来说一说。”
  等到假期结束,王学成带着家里的土特产回到了山河书院,赶上了购买寰宇运输的股份。
  杨季去了西北,他只好找严辞打听消息。
  “朝廷年底不征发徭役吗?北边打仗,难不成直接从西北征发民夫?”
  严辞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这事啊,我替你问问。你家里有人要服徭役?”
  “我大哥和我二哥,本打算用钱赎买,结果官府又说今年不用服徭役。”
  哦!
  严辞很好奇,“你是秀才,你手头上好几个免徭役的名额,没给你大哥二哥?”
  王学成说道:“给了家里几个侄儿,还给了里正家两个名额。”
  家里需要人情关系。
  免徭役的名额,就是最好的人情。
  这是王家一家人商量的结果。
  王家人丁多,赋税重,若是不打好关系,里正总有办法为难王家人。
  王学成身在山河书院,山高水远,管不了家里零碎事情。
  王家必须得有人照应着,有什么比里正家的照应更实在。
  严辞了然,“你等着我,我去找崔老板。崔老板路子广,消息多,他肯定知道朝廷今年为何免了京畿一地的徭役。”
  说着,严辞跑了出去。
  崔七就是书局,盯着新出的样书检查。
  严辞找到他,问他徭役一事。
  崔七翻着书页,轻描淡写地说道:“这件事,我也是听说家父随口提了一两句。听说三和快递这回承包了户部兵部运送物资的活计。
  兵部下给寰宇运输的订单,第一批货已经交付,特种四轮马车,据说负重可达上千斤。所有物资,都由三和运输押送。不出意外,第一批物资已经离京几百里。”
  严辞闻言,暗暗咋舌,“那么多物资,若是征发民夫,少说得征发十万人。三和快递才多少人,竟然能承包这么大的运输量?就不怕延期交货,被兵部追究责任吗?”
  崔七笑了笑,轻声说道:“征发十万民夫,那是以前。如今,京城到西北的水泥路已经修通,三和快递已经运行了近十年,经验丰富,加上特种四轮马车,根本用不到多少人,就能将物资准时送到西北大营。”
  严辞很惊讶。
  他好奇一问,“三和快递打算用多少人运输这些物资?”
  崔七随口一说:“估摸着也就一万人左右。告诉你一个小道消息,我听人说,三和快递的快递点,已经修到了草原上。”
  噗!
  “修到草原做什么?草原上又没人。”
  “草原在打仗啊!打仗就有人,有人就有需求。”
  严辞瞠目结舌,“就不怕北荣军队劫掠?”
  崔七笑了笑,“或许是有什么保命的办法吧。”
  严辞脑袋晕乎乎,将打听到的消息转告王学成。
  得知是三和快递承包了户部的任务,王学成长出一口气。
  小老百姓不怕服徭役,就怕朝廷和官府搞幺蛾子,让人措手不及。
  既然是三和快递和户部合作,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王学成写了一封信寄回家,就没再关注这件事。
  ……
  大西北。
  三和快递老员工马贵躲在炮台里,居高临下的看着远处。
  这是一处孤立在草原上的大堡垒。
  四面是又高又深,足有一米厚的围墙,墙头四角都修建了箭楼,可登高望远,防守反击。
  围墙内,是两排整齐的水泥房,外加一处仓库。
  仓库里面已经堆满了各种物资。
  近五百个全副武装的军人驻扎在这个堡垒里面。
  为首的正是曾在刘诏身边当差的侍卫赵三。
  赵三今非昔比,如今已是从三品将军。
  马贵小心翼翼通过观察口看了眼外面,茫茫草原,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敌人。
  他对赵三说道:“赵将军,该吃饭了。今儿有新鲜的羊肉。”


第886章 京城新变化
  听到吃羊肉,赵三五官扭曲,一脸难受。
  天天吃羊肉,吃得满肚子油腻。
  每日只能靠咀嚼茶叶,或是喝浓茶解腻。
  这令赵三痛苦不堪。
  他问道:“没青菜?”
  马贵摇头,“按照路程,今明两日会有一批物资送来,可能会有青菜。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
  赵三一听有青菜送来,双眼发光。
  “我派人去接应。”
  “赵将军不担心北荣军队突袭吗?”
  “怕个屁,北荣现在不敢过来。”
  吃过午饭,赵三点了一百人,出去接应三和快递的运输队。
  时间一点点过去,马贵数次爬上墙头箭楼,登高望远。他很担心,担心出意外。
  赵三神情镇定,看不出任何担心。
  马贵问他,“赵将军不担心。”
  赵三擦拭着腰刀,“马管事不用担心。如果真出了意外,他们会发信号。没有看见信号,就是好消息。”
  马贵接受了这个说法,却依旧不放心。
  待到天黑,远处隐约看见火光。
  全体戒备,派斥候出堡垒查看。
  火光摇晃,那是约定的信号。
  赵三哈哈一笑,“是自己人。”不过依旧没放松警惕。
  等到车队到了堡垒外面,确定是自己人,才开门放人进来。
  “四轮马车!竟然是四轮马车!”
  火光下,大家终于发现车队和以往大不相同。
  “车轮竟然是铁做的。”
  “这马车可真够威风的,这么大,得装多少东西啊。”
  “没想到能在大草原看见四轮马车。”
  “有没有青菜?有没有青菜?”
  每个人都吃腻了羊肉,都嚷嚷着要吃青菜。
  赵三一声怒吼,全体静默。
  先让三和快递的人卸货对账,再说吃的。
  即便赵三内心也渴望着青菜的味道,身为统领,他得以身作则,忍着。
  十车物资,有军械,有过冬御寒的棉服,棉被,棉鞋。
  有豆饼,酒糟,这是喂马吃的。
  还有取暖的炭火,煤炉,各种吃的。
  “腐乳!竟然有腐乳!”
  士兵们帮着三和快递卸货。他们翻着车里的物资,压着嗓门,兴奋的喊叫。
  “还有豆子,三和快递的人说,可以用来发豆芽。”
  “这是……竟然是白糖。不是黄糖,竟然是白糖。”
  “大都督府发财了吗?竟然送白糖,少见的大方。”
  “还有盐巴。”
  “有米,不用啃干粮了。”
  “玉米面,红薯干,牛肉干,我要吃麻辣味的。”
  “青菜!终于能吃上青菜啦!”
  士兵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齐齐欢呼起来。
  赵三也咧着嘴笑了起来。
  他奶奶的,大草原上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这么多天,总算能吃口菜叶子。
  今晚敞开了肚皮吃。
  又是阵阵欢呼。
  星空下,一座座堡垒,就像是一把尖刀,插入大草原。
  ……
  京城,
  张家打铁铺的小张铁匠,拿着一把标尺,测量每个插件的尺寸。
  前段时间,寰宇运输召集京畿各家打铁铺开会。
  本以为寰宇运输一成立,私人打铁铺就没了生意。没想到寰宇运输并不是要赶尽杀绝,而是要和大家合作。
  小张铁匠在寰宇运输学习了半个月,主要是学习如何进行标准件生产,然后他们家的铁铺就接到了插销订单。
  插销看似简单,其中也有不少技术问题。
  好在张家世代打铁,技术问题很容易克服,关键是要生产出合格的插销。
  小张铁匠检查完所有产品,然后扯着嗓子,对他爹老张铁匠喊道:“爹,你没按照尺寸做吗?有二十多个插销要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