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686节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86节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监正激动得脸色潮红,“这这这,这怎么好意思。”
  “小友不必同老夫客气。”
  任监正激动得高呼一声:“晚辈拜见先生!”
  “小友客气!小友年纪轻轻学富五车,了不起!”
  “先生谬赞!只是比旁人多读了几本书。”
  三元公杨元庆乐呵呵笑起来。何止是比旁人多读了几本书,更是天赋异禀,一点即通,一通百通。
  这小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天才。
  若是参加科举,绝对金榜题名,三元公六元公不在话下。
  江山代有人才出!
  聪明如杨季,在任丘的面前,也只能徒呼奈何,甘拜下风。
  比不上啊!
  对了,任监正大名任丘,从山上下来。
  哪座山?
  嘿嘿一笑,什么都不透露。
  傻小子也有精明的一面,一旦涉及到身份问题,半个字不肯吐露。
  三元公杨元庆也不介意,反而热情邀请他到山河书院做客。
  “可以吗?”任丘很兴奋。
  来到京城后,时常听人提起是山河书院。
  对山河书院每月一次的裸奔,尤为向往。
  只恨身份束缚,不能亲自参与。
  然而他曾幻想过,裸奔那天,他将头蒙起来,想必不会有人认出他。
  哈哈,一想到能亲身参与裸奔,年轻的任丘就傻笑起来。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到了山河书院校门口。
  “真大啊!真雄伟!”
  “任小友请随老夫这里走,老夫带你参观书院。”
  “多谢先生厚爱!”
  “小友学识惊人,老夫深爱之!”
  一句深爱之,任丘激动地眼眶湿润,“先生大才,晚辈多有不如。”
  三元公杨元庆哈哈一笑,“等你活到老夫这把年龄,你会比老夫更有才学。”
  “此乃晚辈心愿!”
  年轻人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啊!
  不过三元公很高兴。
  天赋异禀的学生谁能不爱。
  只需一眼,任丘就喜欢上山河书院。
  “只恨晚辈不能来书院读书!”
  他是朝廷命官,当然不能来书院读书。
  “小友不必气恼!不能来书院读书,但是可以来书院授课。小友于天象一道有独到之处,书院会十分乐意聘请小友为书院教习。”
  “这……晚辈恐怕只能辜负先生的厚望。”
  “是因为身份限制吗?”
  “正是!还请先生体谅。”
  三元公笑呵呵地说道:“小友因为身份限制,不能做书院教习,的确可惜。那,能否偶尔来书院给学生讲讲课?就当是互相切成印证。”
  “可以吗?”
  “只要小友同意,当然可以!”
  “我,我回去问一声,若是没问题,以后我常来书院看望先生。”
  “老夫求之不得。”
  送走激动不已的任丘,三元公很欣慰。
  他没想到今日这场“撞车偶遇”,效果会这么好。


第729章 心中欢喜
  “什么?你想去山河书院授课?”
  陆侍中惊诧莫名,表情更是一言难尽。
  任丘点点头,有点怕怕。不过他还是大胆说道:“杨先生盛情相邀,我不想让他失望。”
  陆侍中此刻犹如万箭穿心。
  性子一向温和的他,也忍不住爆粗口,“杨元庆老匹夫,挖人都挖到本官这里,找死!”
  任丘斗胆说道:“得叫杨先生!三百年才出一个三元公,多稀罕!”
  放屁!
  陆侍中心口痛啊。
  好似自家水嫩嫩的白菜被猪拱了的感觉。
  他指着任丘,恨铁不成钢。
  明明那么聪明的人,偏偏喜欢犯傻。
  气得他话都说不出来。
  “我真的很喜欢山河书院,国子监我也去看了,不及山河书院一成。我每月,不,我两月去一次,就讲讲山川地理。”
  任丘可怜兮兮地看着陆侍中。
  陆侍中冷哼一声,“杨元庆老匹夫是在算计你,我就不信你看不出来。很有可能,这一切都是诏夫人搞出来的鬼。你切莫上当。”
  “我知道!我又不是真傻。”
  “你知道你还去?”
  陆侍中气恼不已。
  他就说嘛,任丘这么聪明通透的人,怎么可能看不透杨元庆的阴谋。
  什么撞车,分明是设计好的。
  “我仰慕三元公的学识。他也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有学问的人。今日清谈,我都不曾难住他。你可知,那种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的畅快感!犹如知己。即便他是在算计我,我也甘之如饴!”
  “荒唐!”
  陆侍中快被气死了。
  任丘比他还生气。
  不过他生气有个特点,那就是越生气越平静,脸上没了傻乎乎的笑容,眼中也没有好奇的光芒。
  他平静地说道:“当初你叫我出山,说京城人才济济。然而你却让我倍感失望。钦天监一堆老头子,加起来也不够我一根手指头。其他所谓的人才,更是不堪入目。国子监只学四书五经,学得头脑僵硬固化,实在是无趣得紧。
  如今,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有趣的地方,还有旗鼓相当的对手,你却为了私心不让我去。既然如此,我不如辞官回山上,落个清静。”
  “你别胡闹!”
  “我不是胡闹!要么让我去山河书院找三元公清谈,要么让我回山上。二选一,你自己选一个。”
  “你,你,你这是成心气我。”
  任丘哼了一声,扭头就走。
  “站住!你给我站住。好好好,我答应你,三个月去一趟山河书院授课,你总该满意了吧。”
  任丘回头,满脸堆笑,笑得像个傻子,“那就说定了。下次休沐,我还去山河书院找三元公清谈。听说山河书院有个很大的图书馆,藏书数万册。三元公答应我,他可以带我进去。”
  “宫里也有藏书阁,不必特意去山河书院。”陆侍中一脸无可奈何地说道。
  “宫里的藏书阁没气氛。那些阉人,身上味道难闻,我不喜欢。”
  陆侍中放弃了,不过放弃之前,他还要做最后的挣扎,“你不要太任性。”
  任丘一脸傲娇地说道:“陛下许我任性,你不能干涉。”
  陆侍中不得不提醒他,“陛下只是说说而已,你可别当真。”
  “所以我不去宫里,就是怕被人抓住把柄,给你带来麻烦。去山河书院就没有这个顾虑。”
  陆侍中彻底放弃挣扎,“随你吧!希望你能记得分寸,别乱说话。”
  ……
  陆侍中口头上答应了任丘,心头可是记恨着杨元庆。
  “杨元庆老匹夫,竟然敢算计本官!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不过陆侍中做事明显有别于他人。
  他没有暗地里打压杨元庆,也没为难杨家人。
  而是堂堂正正给三元公杨元庆下了一张请帖,请三元公出门喝酒。
  三元公杨元庆收到请帖,胡子抖了抖。
  他嘀咕了一句,“老夫亏大了!”
  他收拾一番,将自己收拾得齐齐整整,然后出门赴约。
  陆侍中难得来一趟新民县,一来就发现新民县又有了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又多了很多房子。
  人口变得十分稠密。放眼看去密密麻麻全是人头。
  仿佛京城的人全都来了新民县。
  街头穿棉布绸布衣衫的人明显增多。
  就连街头游商,都有穿棉布的。
  新开了好几家牛肉铺子。
  大周严禁私宰耕牛,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过去,牛肉在大周非常稀罕,价格也十分昂贵。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牛肉。
  直到四海商行通过少府,同西北军做起买卖后,这个情况才得以改善。
  目前市面上卖的所有牛肉,都来自于西北塞外。
  不是北荣就是西凉。
  全是四海商行通过少府购买,运送到京城。
  趁着约定的时间还没到,陆侍中吃了一碗红烧牛腩。
  牛腩烧得很软很烂,彻底入味。
  陆侍中吃得十分满足,差点没忍住就要吃第二碗。
  他轻轻揉着腹部,克制了口腹之欲。
  年纪大了,就要注意养生,不可贪吃。
  “老板,这味道正宗!”
  老板咧嘴一笑,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说道:“祖传的,有秘方。”
  “老板西北来的?”
  “是嘞!”
  “老板怎么想到来京城开店做生意?”
  “这边能赚钱啊!西北生意不好做,没这么多人,大家都舍不得吃。”
  是啊!
  过去谁舍得吃啊!
  小民们挣点钱不容易,恨不得一文钱当成十文钱花。没谁舍得下馆子,吃一顿顶的上三四天的口粮。
  可是这种情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
  仔细回想,似乎是从新民县立县开始。
  小民攒了钱,过去是藏在地窖里,米缸里,房梁上。
  如今有了钱,钱少就存少府钱庄,钱多就到新民县买房出租赚租金。
  小民也开始舍得吃,舍得穿。
  连游商都舍得穿着棉布衣服出门叫卖。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扁担伤衣服,天天摩擦,衣服肩头很快就会损坏。
  棉布可不便宜。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就发生在眼前。
  陆侍中心中多了些感慨。
  要说诏夫人,别的本事不见的多厉害,做生意挣钱的本事她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从不吃独食。
  她做的每一个项目,都能让成千上万的人跟着吃红利。
  这就很了不起。
  要是大周每一个县令,每一个刺史,每一个府尹都有这个本事,哪里会有哀民生之艰。
  “老板收钱!”
  陆侍中摇摇头,甩掉脑中多余的想法。
  现在不适合想这些。
  付了账,走出牛肉铺,前往茶庄。
  新开的茶庄,环境清幽。
  三元公杨元庆已经等候多时。
  二人见面,并无相知相惜,也无客套寒暄。
  陆侍中板着脸,官威一摆,“杨先生好算计。”
  杨元庆慢悠悠地说道:“今日时间很多,我们不妨坐下来慢慢谈。”
  “本官同你没什么好谈的。本官只想警告你,别把主意打到任监正身上。他,你惹不起。”
  三元公杨元庆乐呵呵的,面上始终带着笑容,“陆大人过于紧张了,没有人打任监正的主意。至于老夫,得遇良才美玉,心中只有欢喜,哪有算计。陆大人误会了!”
  说完,斟茶。
  又招呼陆侍中喝茶。
  陆侍中对杨元庆送上的茶水不屑一顾。
  他厉声说道:“有没有算计任监正,你知,我知,想必诏夫人也是心知肚明。本官良言相劝,任监正是陛下看重的人物。你们不要试图去挑战陛下的权威,后果你们承担不起。”
  “多谢陆大人良言相劝。陆大人请喝茶!”
  陆侍中冷冷一笑,“杨先生如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天下人谁不知《杨先生讲论语》,《杨先生讲中庸》。平平而已三元公就靠着两本书变成了名副其实三元公。
  本官好心劝你,珍惜来之不易的名声。在西北待了几十年,好不容易回到京城。我猜你也不想一大把年纪又回到西北吧!”
  三元公杨元庆哈哈一笑,“没想到陆大人说话如此直接。世人都说陆大人含蓄,委婉。如今看来,传闻不可信啊!”
  陆侍中扯着嘴角冷笑,“本官言尽于此,杨先生好自为之。”
  说完,拂袖离去。
  等到他走到门口,三元公杨元庆才扯着嗓子喊道:“任小友何时到书院授课?上回他说休沐的时候,会找老夫清谈一局,此事陆大人已经知道了吧。”
  陆侍中脚步一顿,心中恼怒。
  故意的!
  杨元庆老匹夫一定是故意的。
  “杨先生是在向本官示威吗?”
  “陆大人误会了!老夫绝无此意!”
  陆侍中笑了笑,“杨先生莫要糟蹋了自己的名声!”
  说完,再不肯上当,径直离去。
  三元公乐呵呵的,能看到陆侍中恼羞成怒的一面,值了!


第730章 拜师
  御哥儿皱着一张小脸,十分愁苦。
  “上天真的能感应到人们的心愿吗?是不是只要内心虔诚,上天就会给予回应?”
  “当然不是!”
  “可是皇祖父祭天,紧接着上天就降下甘霖。人人都说这是”神迹“,皇权天授。”
  “神迹也可以人为制造。只要精通天象的人提前算好下雨的时辰,人人都可以制造神迹。”
  类似的对话,从祭天过后,母子之间发生了许多次。
  后来御哥儿又问:“娘亲说上天无法回应人们的祈求,有什么根据吗?为什么娘亲如此肯定?”
  “因为那不是神迹,那只是一场静心计划好的表演。”
  “如果真的有神迹呢?如果那不是计划好的表演,真的是上天感应呢?”
  顾玖一脸懵逼。
  小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为什么?
  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