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1437节

策行三国-第1437节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也正是他希望的。指望刚刚吃饱饭的普通百姓进行技术革新是不太现实的,这些衣食无忧,有钱有闲的人才应该去做这样的事。如果把赚来的钱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奢侈浪费上,未免太可惜了。
  经过一番软硬兼施,这些人总算上道了。
  孙策不仅为齐民堂题写了堂名,还向蔡讽推荐了几个人,其中就包括籍田令鲜于程。
  鲜于程屯田多年,对农作物很熟悉,因功就任大司农寺的籍田令。按照孙策的想法,原本是打算委任他做大司农的,只是这人专业技术很高,情商却一塌糊涂,几乎和每个同僚都吵过,首相张纮、计相虞翻都认为他只适合做具体事务,不适合管理政务,便授了籍田令。
  鲜于程本人无所谓,孙策却觉得有些惋惜。江东那么快能成为他的根据地,鲜于程功劳不少,只做一个籍田令太委屈他了。可是张纮、虞翻的意见也有道理,鲜于程真不适应官场。让他在蔡氏齐民堂担任祭酒,做他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领一份丰厚的报酬,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解脱。
  ……
  十月初十,孙策在襄阳书院召见襄阳大族及百姓代表,襄阳书院的师生也全部与会。
  一直没机会见到孙策的辛评、秦宓收到消息,通过尹默提出请求,希望能列席这次会见,哪怕以普通士子的身份也行。
  孙策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收到许可,憋了一肚子怨气的秦宓立刻展开了行动,了解可能的议题,准备在会面时发言。关羽虽然派马良随行保护,却没有禁足,而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密,秦宓到蔡家酒楼坐了半天,既满足了口腹之欲,也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回到驿舍后便回了自己房间,埋头整理。
  辛评却不以为然,回屋后就呼呼大睡,一夜无梦。
  第二天起床,两人在堂上相见,秦宓的脸色有些灰败,顶着一对黑眼圈,有点像益州山里的食铁兽。只是眼神不太像,充满血丝里的眼睛杀气腾腾,一副要与人决斗的模样。
  辛评苦笑。“子勅,你这又是何苦来哉。意气之争,何益于事?”
  “士可杀,不可辱。”秦勅咬牙切齿,恨恨地说道:“我等奉命出使,吴国君臣数日不见,失礼之至。若不能面折一番,如何有脸面回复使命。”
  辛评很不高兴。秦宓只是副使,他才是正使,秦宓这么说,等于当面指责他有辱使命。“久闻子勅辩才无碍,未逢敌手,这次出使可谓是正当其会。吴帝虽不读书,却也是善战之人。”
  秦宓哼了一声,不理会辛评的明嘲暗讽。相处这么多天,他已经对辛评不报什么希望了。这人根本不在乎使命不使命,他只有一个念头:向吴帝称臣。至于蜀国,至于益州,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两人用完早餐,早早的出门。
  他们本以为自己来得挺早,出了门才知道自己太迟了。刚出襄阳西门,路上就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行人,有戴进贤冠、穿儒衫,大袖飘飘的读书人,也有头戴布巾、穿着短衫的普通百姓,还有一些颤颤巍巍,走路都打晃的老者,咧着没牙的嘴,嚷着要去见见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圣君,开开眼界。
  秦宓很无语,也没心思关注,登上马良安排的船,直奔鱼梁洲而去。
  船驶出檀溪,转入沔水,秦宓眼前一空,顿觉神情气爽。他长出一口气,左顾右盼,却见一艘狭长的小船从上游飞驰而来,船舷两侧一人高的轮桨飞速旋转,击打着水面,掀起白色的浪花,没一会儿就到了秦宓的面前,又迅速把他们甩在身后。
  秦宓吃了一惊。“这是什么船?”
  马良没有回答他,看着远处的船,眉头轻蹙。
  他看得清楚,这是一艘传递消息的候船,如此急迫,怕是汉中战场出现了新情况。


第2511章 秦宓
  襄阳学院。
  孙策坐在后堂,对面坐着李儒。
  李儒头发虽然大半已白,气色还不错,甚至比上次见面还胖了些。他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点心,吃得也不多,一样尝了一点就放下了,再也没有看一眼这些精心制作的食物。
  “陛下,凉州易动难安。一旦刀兵再起,眼前的大好局面只怕又要毁于一旦。还望陛下三思。”
  李儒不紧不慢,语气淡淡,仿佛说的不是战争,不是涉及到几十万人的生死,而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孙策静静地看着李儒,心中多少有几分惊讶。如果不是知道李儒的底细,他根本无法将眼前这个气定神闲的老儒生和董卓联系在一起。
  看来他是真的放下了。什么荣辱,什么富贵贫贱,都成了过眼云烟。
  李儒突然出现在这里,是为凉州百姓请命而来。关中平定后,他就离开了南阳,返回冯翊老家,闭门读书。贾诩多次派人来请,他也没有动心,后来荀彧再入关中,主持新政,特地在冯翊与他见了一面,希望他能去凉州看看,安抚董卓旧部,尤其是牛辅,他这才重新出山,到凉州走了一圈。
  总体来说,凉州渐趋安定,但问题也不少。
  根本的问题还是凉州穷,土地少,户口少,经不起折腾。平时无事,只要管住官吏,不准他们骚扰百姓,处理汉羌事务时一碗水端平,就算有事也是小麻烦。一旦发生战事,脆弱的平衡必然被打破,一旦百姓失去生计,各种骚乱就如野火,随时可能燎原。
  眼下的潜在的战事危险有两个:一是一心要报仇的阎行夫妇,一个是一心想西进立国的刘宠父子。
  李儒不远千里赶来,就是希望孙策能够出面节制这两人,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打破凉州难得的安宁。
  “文优先生从南阳来?”
  “是。”李儒点点头。“儒明白陛下的难处,却还是不得不说。且凉州不是中原,凉州人性子野,崇尚气力。刘宠、阎行皆是陛下旧部,陛下若出面训诫,他们不敢不听。”
  孙策无声地笑了。“想开战的只是他们吗?牛辅不想封侯?”
  “想自然是想的,只是不像南阳人那么迫切。”李儒也笑了。“凉州离朝廷太远,就算没有爵位,只要有实力,一样有地位。”
  孙策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李儒说的有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凉州人的确和南阳人不太一样,朝廷对他们的影响有限,最多是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还是凭实力说话。
  “先生在襄阳住几天,待我与相关人等商议一下,再给你答复。”
  “唯!”李儒拱手作揖,起身告退。他也清楚,这件事不可能由孙策一句话解决,孙策能答应他考虑就已经不容易了。
  李儒刚刚退下,张温快步走了进来,递上一封紧急军报。孙策接过一看,眉头顿时一皱。
  文聘急报,钖县、上庸发生叛乱,刚刚运往前线的军用物资被劫。据初步判断,可能是上庸的申耽、申仪兄弟所为,而且背后有蜀国奸细的影子。
  这批物资是刚刚筹集的,主要供给正在巴西作战的黄忠,还有一部分是为攻取南郑准备的。这批物资被劫,对前线的军心士气影响很大,处理不好,会有崩盘的可能。文聘正在全力追查,但他兵力太少,力不从心,短时间内很难追回前线急需的物资,只能向襄阳求援。
  预料中的问题终究还是出现了。黄忠主力突进太快,后方兵力空虚,给了申氏兄弟可趁之机。
  孙策随即命人请来沮授、郭嘉等人,让他们商量一下,拿出解决方案。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也整理了一下情绪,出了后堂。
  襄阳学院宽大整洁的讲堂上,襄阳书院的师生在讲坛两侧就座,庞德公、宋忠等人正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正面的庭院中摆了上百张坐席,大族和百姓代表各自入座,庭院外的广场上站满了人,院墙上、树上都坐了不少人,乌泱泱的人群几乎一直延展到江边,就连江对面的岸上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身影。
  孙策怀疑襄阳县的百姓就算没有全来,至少也来了一半。
  孙策刚刚登上讲台,在青盖伞下站定,欢呼声便如潮水般的涌起,一浪超过一浪,渐次传播开去,一直传到江边,停上江上的战船都似乎受到了影响,战旗飘扬,飘飘欲飞。
  “万岁——”
  “万岁——”
  孙策抱拳,环顾四周,面带微笑,微微欠身施礼。
  这是百姓之间常见的礼节,并非天子接见群臣的礼仪,不仅孙策身后的群臣尴尬,就连庭中的百姓都看出了问题,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对。
  欢呼声停了,场面有些冷。
  一个略带四川口音的声音在墙角处响起。“堂堂天子,如庶人匹夫一般拱手作揖,不嫌失礼么?”
  刹那间,无数道目光看了过去,人群散开,露出一个略显孤单,却如劲竹一般不屈的身影。
  孙策微微一笑,转身命人撤去头顶的青盖伞。青盖伞是天子仪仗,不仅仅是用来遮阳。不过金秋十月,阳光灿烂,遮阳也是必要的。负责执伞的郎官有些不解,迟疑了一下,见孙策态度坚决,还是撤下了伞。
  孙策再次抱拳,朗声道:“今日登襄阳书院之讲堂者,非是天子,正是一匹夫也。”他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江东孙策,见过襄阳父老!”
  庭中大族和百姓代表听了,眉飞色舞,齐声叫好。
  蔡讽抚着胡须,频频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陛下亲民,难得难得。”
  杨介立刻跟上。“不愧是几百年一见的圣君,非俗人可比。”
  有人补上一刀。“也非俗人也能理解。”说着,不加掩饰地看向墙角,得意与鄙夷齐飞。
  在这一片叫好声中,那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尊卑失序,何美之有?唉哟!”却是被人硬生生掐断,后面的声音含糊不清,像是被人捂住了嘴巴。
  孙策抬起双手,往下轻轻一压,庭中顿时鸦雀无声,那个含糊的声音却变得清晰无比,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人群再次散开一些,露出尴尬的辛评和秦宓。辛评一手箍着秦宓的腰,一手捂住秦宓的嘴,因为用力,脸憋得通红。见众人看着他们,辛评讪讪的松开了手,不忘低声吩咐秦宓几句。
  秦宓一振衣袖,视而不见,一双通血的眼睛死死盯住讲台上的孙策。
  孙策迎着秦宓的怒视,含笑点头。他知道秦宓是谁,关羽早就派人画了画像,送到他的面前。他也知道秦宓今天会来,而且一定会找碴生事。
  但他没有问秦宓姓名的兴趣,虽然他知道秦宓一定希望他问,以便大声报出自己的姓名、籍贯,好名正言顺的代表益州和蜀国。
  可是他不想给秦宓这样的机会。
  “尊卑固然有序,却非天然不变,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孙策不紧不慢,声音也不算特别响亮,却能将每一个字都送入庭中众人的耳中,宛如金钟玉磬,让人一听就觉得浑身舒坦。
  秦宓也不禁吃了一惊,顿时想起一个人来,脸色不由得变了变。
  孙策也不理会秦宓,接着说道:“比如我,初平二年,我初到襄阳时,年不过十七,官不过校尉,何尊之有?登鱼梁洲,被庞公拒于门外。登蔡洲,又吃了蔡公的闭门羹。十二年后,再到襄阳,庞公、蔡公皆以为我为贵客,与十二年前岂是一般?”
  台下众人相顾失笑,庞德公、蔡讽有些坐不住,连忙起身请罪。
  “老朽眼拙,不识陛下,死罪死罪。”
  “讽愚昧,悔不当初。”
  孙策摆摆手,示意他们就座。“二位何错之有?换作我,有人不请自来,我也是要拒之门外的。我与二位的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不想见的人,就可以不见。就算他已经到了我面前,我也可以将他打出去。”
  说着,孙策嘴角微挑,看着秦宓,毫不掩饰随时动粗的可能。
  秦宓本想反唇相讥,被孙策看了一眼,莫名地心中一紧,居然没说话。
  孙策收回目光,接着说道:“再比如,在朝堂之上,我是天子,纵使是太后见我,也不能失礼。回到后宫,我便是家人,看到太后,我不能失人子之礼。以此而论,尊卑岂是不变之铁律?”
  孙策顿了顿,接着说道:“襄阳书院乃是私家书院,并非官府之地,自然可以只论学问,不依朝廷礼制。常言道,学无长幼,达者为先。我本武人,虽年近而立,奈何学问有限,与书院贤良、襄阳父老相见,有所请益即可,又何必摆出皇家威严,掩我学问不足之怯?”
  襄阳书院的师生极是受用,相顾点头,表示赞同孙策的看法。
  秦宓虽然也欣赏孙策的态度,却不愿就此放过。他咽了一口唾沫,润润嗓子。一夜未睡,他虽然亢奋,却掩饰不住身体的疲惫,尤其是嗓子。本来还没什么感觉,听了孙策的声音之外,顿时觉得自己的声音粗砺如石,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