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141节

策行三国-第141节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热打铁,孙策宣布郡学将请蔡琰升堂开讲,特设幼稚班,年龄七岁以上,十岁以下,学制一年,郡学免费提供笔墨纸砚等文具,并提供免费午餐一份。这么做,不是为了表示有钱,而是方便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十岁以下的孩子不是劳力,还能免费吃一顿饭,即使是再穷的人家也不会拒绝。
  不管是谁,哪怕他对孙策有再深的仇恨,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善政,至于能坚持多久,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现在而言,你总不能一口咬定孙策就是虚伪,收买人心。
  由这件事开头,孙策提出了征收商税的初步设想。南阳四通八达,外地商贾很多,商税很可观。但反对的人却极少,因为本地人虽然也经商,但商人的主体还是外地人,征收商税可以间接的减轻南阳本地人的负担。况且孙策说了,如果商税的征收达到预期目标,将逐步取消口赋。
  口赋就是人头税,按人口收钱,七岁到十四岁,不论男女,每年收二十钱。以南阳计,每年的口赋大概五六百万左右。口赋对有家产的人来说无所谓,就算是千口之家,儿童有百数,每年也不过几千钱。可是对穷人家来说,这一年几十钱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总之,孙策的政策虽说是善政,但对世家豪强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利益,受益的还是普通百姓。
  但是,孙策随即提到的采购计划却是针对世家豪强的。
  南阳是郡,包括宛县在内有三十七个县,从太守到普通属吏有两三千人,如果再算上亭长、驿卒之类不在编制内的小吏,总数近两万人,每年各种需要的物资是个不小的数目。比如孙策提出的纸张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生意,一下子采购两年的用量,还提前支付一部分资金,等于孙策帮着建作坊,还包销一部分产品,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
  南阳是大郡,人口近两百五十万,再加上流动人口,总数超过三百万,将来还有可能近一步提升。三百万人的吃穿用是一笔笔大生意。以盐为例,每人定额是每月三升,一年的盐总消耗量就超过百万石,价值两个亿,利润四千万。即使分给十个经销商,每人也有一年四百万的纯收入。
  仅此一项,就已经让很多人心动不已。原本抱着且看他横行到几时的人也按捺不住了,开始观察其他人的动向,既不好意思先出头,又怕被别人占了先。
  在孙策报出一项项的采购计划后,叽叽喳喳的议论声越来越响,渐渐连孙策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孙策干脆宣布,待会儿太守府会有详细的方案,有兴趣的人可以找阎太守洽谈。
  孙策话音未落,“轰”的一声,阎象就被人包围了。孙策反应慢了一点,差点被人推翻,情急之下,左手挟起黄月英,右手挟起冯宛,纵身窜了出去。那一边,周瑜也眼急手快,将蔡琰护在身后。看着乌泱泱的人头,几个人面面相觑。
  “阎府君不会有事吧?”冯宛一边慌乱地挣脱孙策的手臂一边顾左右而言他,借以掩饰自己的窘迫。
  孙策心有余悸。“千万不能有事,这要是被踩死了,和被钱砸死了一样,可不怎么好听。”
  众人相顾失笑,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蔡琰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夫子感慨,好色者众,好德者寡,依我看,好财者比好色者更多。贪婪,才是德行最大的敌人。”
  “蔡夫人也不必感慨,财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能养生,亦能害命,关键还是看你怎么用。治财如治水,宜疏不宜堵。民富才能国强,有何不好?”
  “国强民富?”蔡琰沉吟片刻。“将军这句话化自《盐铁论》吧,不过原话可是国富民强,将军作此变更,有何深意?”
  孙策很意外。他只是顺嘴一说,没想到还有出处,又有这样的细微区别。他想了想,正色道:“我以为还是国强民富好,国要强,强才能御侮安民。民要富,民富才能安居乐业。管子不是说嘛,仓禀实而知礼,温饱有余,才能雅致,饿着肚子怎么谈琴论艺。”
  蔡琰脸色微红。“那颜回又该如何?周将军说起将军,可是当作颜回一般的人物,赞不绝口呢。”
  孙策瞥了蔡琰一眼,心里有点虚。“夫人这是考校我吗?”
  “不敢,一时兴之所至,随口而言。”蔡琰含笑致礼,却不依不饶,并无罢休之意。
  孙策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我是这样理解的,也不知道对不对,还请夫人指教。君子固穷,是不应该因穷而失节,不因穷而为虎作伥,而不是甘于贫困。任何一个人,哪怕一个字也不识,从来没听过圣人之道,也有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温饱的责任,有让自己的父母妻儿过上更好生活的义务。”
  “如果不能做到呢?难道就应该去作恶?”
  孙策摇摇头。“如果一个人辛勤劳作还不能保证温饱,那就不是他的问题了,而是为政者失职,应该换更称职的人来执政。”
  “照将军这么说,父母如果不能保证子女温饱,岂不也是失职,难道还要换父母吗?”
  孙策笑了。“原来夫人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在这儿等着我,你这是报复我昨天打扰你们的雅兴吗?”
  蔡琰再次欠身施礼,含笑道:“不敢。”
  “父母不能换,但是执政者可以换,秦始皇死了,天下还是天下。”孙策一字一句地说道:“实不相瞒,我觉得儒家学问充其量只能修身持家,不能治国平天下。大汉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儒家难辞其咎。”
  蔡琰顿时变了脸色,黄月英、冯宛却目光炯炯,看得出神。周瑜也非常尴尬,正想打个圆场,孙策抬起手,示意周瑜不要着急。
  “蔡夫人,你知道我为什么请你在郡学开讲,而不是令尊吗?”
  “还要请教。”
  “因为你年轻,不像令尊在儒学里浸淫了一辈子,积习难改。”孙策转身看过庞统、冯宛等人的脸,最后落在蔡琰的脸上,眼神凝重而肃穆。“董仲舒之后,儒家积弊已深,如果再不自我革命,恐怕独尊之位难保。蔡夫人,我希望你不仅能成为一个堪与男子抗衡的女博士,更希望你能把前面的那个女字去掉,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博士,革故鼎新,重振儒家。”


第283章 新气象
  “孙将军的眼神好奇怪。”晚饭后,蔡琰与蔡邕、周瑜围炉而坐,一边搓着手一边说道。想起白天的交流,她久久不能释怀。“父亲,公瑾,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
  蔡邕瞪了蔡琰一眼,沉声道:“公瑾也是你现在能叫的?我们独处时也就罢了,外人面前可不能如此,一来失礼,二来让人看轻了公瑾。孙伯符马上要去汝阳送葬,公瑾要坐镇南阳,君子不威则不重。威从哪儿来,重从哪儿来,从身边人开始。”
  蔡琰低下头。“喏。”
  蔡邕抚着胡须,幽幽说道:“你说的这个感觉,我时而也有,不过他和我说不来,吵架的时候多,倒是没太留心。现在看来,他说我著史难以超过太史公并非一时失言,而是早有定论。公瑾,你也这么看吗?”
  周瑜轻声笑道:“先生想多了,伯符好开玩笑,未必就是不信任先生。至于夫人的想法……”周瑜悄悄瞟了蔡琰一眼,又立刻把目光收了回来。“我也常有。伯符读书不多,黄月英原本是伴读,但她很快就去研究机械之学了,伯符现在也就是能读读公文,对经籍的确留意不多。他常有奇谈怪论,初看粗鄙,细思之下却有真知灼见。”
  “周将军也是这样想,那就不是我的错觉了。”
  周瑜谦虚地笑笑,不动声色地换了个话题。“先生,这是不是生而知之?可有图谶言及此事?”
  蔡邕睨了周瑜一眼,眉心微蹙,露出些许不快。“公瑾,你精通音律,可知何以五经俱存,偏偏乐经遗失了?”
  “请先生指教。”
  “无他,礼崩乐坏也。人性如水,易卑下而难高尚,故雅乐衰而郑声行。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其中有至乐也。如今天下,有谁还能体现那种至乐?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聋,为何?五声非雅乐也,能娱身而不能娱心,更不能正意。”
  周瑜很尴尬。蔡邕这是借论乐批评他了。蔡琰见了,连忙岔开话题。“父亲,我看孙将军舟水之论,似乎颇近孟子民本之旨,又有些荀卿重法之意,虽然粗鄙些,却是一心为民的,不能以非礼论。你看他今天那些安排措施,哪一项不是为民谋利。”
  蔡邕也觉得刚才过于严厉了,顺势缓了口气。“若非如此,我何必与他纠缠。不过,公瑾啊,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孙伯符夸下的海口需要你去完成,这担子可不轻。借机会,你该劝劝他,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过犹不及。党人名士执政最大的问题就是急,恨不得一日屠尽奸佞,致天子为尧舜。天下哪有么容易的事呢。孙伯符说儒家积弊已深,当革故鼎新,倒也是一针见血,有识之言。依我看,援道入儒,以道家无为济儒家之躁,也许是个办法。”
  “喏。我一定转告伯符。”
  蔡邕转向蔡琰。“既然孙伯符对你期许如此之高,你当因势利导,引入其正道。若能去其戾气,致天下太平,不负平生所学,也是幸事。若孙策有心支持,以你的天资,成一代宗师,开创儒门新气象,也不是不可能的。”
  蔡琰躬身施礼。两人拜倒蔡邕面前,倒有点像夫妻拜堂,心中一闪念,两人不约同时的转头,眼神交错,刹那间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双双红了脸。
  ……
  曹操按着刀,看着远处的南山,一时出神。
  夏侯惇和戏志才站在他身后。夏侯惇的眼伤已经好了,但左眼却永远失去了,只剩下一个大窟窿。他用一个眼罩罩住了,在上面画了一个眼睛,看起来有些诡异。从一旁经过的士卒有的眼神惊讶,有的窃窃私语,夏侯惇虽然听不清楚,却知道他们可能在说什么,气得脸色铁青。
  “元让,不要与他们一般见识。”曹操头也不回,轻声说道。
  夏侯惇闷闷地应了一声。听到身后脚步声,他转头看去。因为没有左眼,要看到左边的情况,他的脖子要转更大的幅度,脖子发出咯咯的声音。
  “是我!”吕布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不加掩饰的笑意。“元让,别转了,再把脖子扭断了。”
  夏侯惇大怒,伸手按住了刀环。曹操及时转身,按住了夏侯惇的手,笑着迎了上去。“君侯来了。”
  “嗯,这位就是张辽张文远,刚从南阳回来。”吕布拉过身边的张辽,向曹操介绍。两人互相客气了一番。曹操笑道:“我也刚刚从南阳回来,比文远还惨,以后还要多亲近。”
  张辽很尴尬,又很诧异。曹操被孙策击败,脸上却看不到一点沮丧之气,反而有点很得意的模样。这人是心大还是不要脸?又或者是吃败仗吃惯了?
  曹操将张辽的神情看在眼里,毫不介意,大笑道:“文远,你对孙策印象如何?”
  张辽想了想。“此子狡诈,擅长揣摩人心,手下似乎有能人,情报非常准确,对手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
  曹操点点头。“那你觉得他会接受朝廷诏命,做一个忠臣吗?”
  张辽眉心微蹙,沉吟半晌,摇了摇头。“他也许是一个能臣,却不太可能是一个忠臣。”
  曹操一拍手。“这么说,南阳只能以武力征服了?”
  吕布眼神微闪,露出几分不快。“孟德兄,王公要出兵征讨南阳,不会是你的主意吧?你我一步一骑,共领大军,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不和我先商量一下?莫不是看不起我吕布?”
  曹操盯着吕布看了一会。“出兵南阳?什么时候?”
  “今天上午,他让我统兵征讨南阳,被我拒绝了。”
  曹操回头和戏志才交换了一个眼神,苦笑着摇摇头,走到吕布身边。“君侯,今天有事吗?文远安全归来,君侯麾下又多一员大将,可喜可贺,我请你们喝酒,为文远接风,顺便再向君侯讨教南阳方略,还请君侯赏光。”
  吕布转怒为喜,一口答应。


第284章 荀攸
  曹操初到长安时只有十余人,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很快在长安站稳了脚根,不仅得到了王允的信任和器重,参与到诛杀董卓的密谋中,因功升任荡寇将军,领司隶校尉,更难得的是他和吕布很谈得来,合作愉快。吕布喜欢他,吕布麾下的将领也喜欢他,经常在一起喝酒闲聊,兄弟相称。
  相比之下,王允和他身边的那些名士和吕布的关系就疏远得多。
  见吕布怀疑他,曹操立刻请吕布喝酒,和吕布畅谈南阳战略。他也认为孙策离经叛道,恐怕很难做一个纯臣,而南阳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如果不能拿下南阳,朝廷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