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炊金馔玉不足贵 >

第6节

炊金馔玉不足贵-第6节

小说: 炊金馔玉不足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声音又细又尖,虽然不大,却离他们甚近,便如同一声惊雷炸开,池小秋耳未动,脚先行,早已旋风般出了棚子,等钟应忱也到了的时候,就见一个人在坑里滚了一身的草,尴尬地与池小秋对视。
  端着油灯一照,赫然就是昨日跟他们搭话的美娘!
  “这位阿姐,你怎么落在我家防贼的坑里了?”池小秋故作讶然。
  “可不是听着蒋二嫂说,近来逃灾的人多,保不齐混了进镇,要拐小孩子走哩!”美娘眼一转,摆出一副担忧的样子,一拍腿:“快拉了阿姊上来,还不是怕你们两个半大孩子,本是要来看看,谁知转去了屋后!”
  池小秋冷眼看她:“阿姐跟我不熟,也不知道我一向手重,若是以为进了贼,先揍上一顿,阿姐哪里受得起!”
  美娘眼睁睁看着她拾了刚才绊住她的几根大树枝,合在一起比她胳膊还粗,让池小秋随手掰上几掰,便断作一节一节,洒落在地上,不由头皮一凉。
  池小秋伸出手来,轻轻一扯,美娘差点摔了一个趔趄。
  “阿姐下次可莫要走错路了。”
  美娘脸上如开了颜料铺,红一块白一块。上来一趟,砸了头还崴了脚,最后一瘸一拐像条落水狗般回了家。
  “痛快!” 池小秋拍了手上的草屑,转过身来笑道:“竟真让我猜中了!”
  钟应忱本是站在她身后,恰见着拖着一条腿的美娘本已走远了,突然转回头来,狠狠看了池小秋一眼。
  “打虎不死,反遭虎咬。”钟应忱忽然吐出一句话来。
  “若是只老虎,倒还能喊了人来捉住,哪有这人可怕,天天在屋后扒人家窗户…”池小秋想想有人整日在后面听自家墙根,就鸡皮疙瘩出了一身。
  “每日你做菜时,她都看见了?”
  “便是看见也不妨事!”池小秋知晓钟应忱在问什么:“我爹说过,一个菜方子,千人能烧出一千种味道来,不是人人都知道什么火候提锅,什么时候灭火。”
  钟应忱点点头道:“你再去蒋二婶家时,便把这事说给她听。”
  池小秋也点头笑道:“就当个好事说。”
  她行事最快,等到钟应忱再从书坊回家来的时候,一路遇见的人都多叮嘱他两句。
  “晚上插好了门。”
  “晚上早些回来,别走夜路。”
  池小秋挑眉笑与他说:“我只趁着蒋二嫂跟别人说话时候,道美娘姐姐最是好心肠,怕有人拐走咱们两个,专往我家屋后守着。”
  池小秋说得天真,听的人却知道端的,一时风言风语传了整个河滩。
  钟应忱本想着让别人都知道,也好多些威慑,却不防不上两天,美娘住着的棚子便空了。
  “走了也好,不然来来回回路上总看着,可不是膈应!”池小秋没多作注意,她填了屋后的窟窿,两人上手又用黄泥把屋子抹了一遍,高处扩开了,看着更敞亮。
  钟应忱却总想着美娘临去前那一瞥,心有隐忧。
  池小秋的酥鱼果真打出了名头,单靠着这一项,不仅她,连卖的摊子也多了许多进项,摊主人生怕池小秋还卖与别人,又把抽成减了一文。
  池小秋做菜精打细算,从灾荒年里出来,什么吃的都是好东西,鱼肉剔净了,骨头从没见她扔了。钟应忱连着喝了半个月的鱼汤,最后实在忍不得了才问一句:“何时换上一道?”
  “这鱼还能再吃上几个月——骨头万万扔不得,不然我给你加些别的?”
  便是加个凤凰也还是鱼汤,钟应忱选择沉默,继续在汤里煎熬。
  池小秋手头终于攒出了一些钱,她心里惦记了已久的事便提上了日程。
  “我想去——”
  “你要去前,与我说一声。”她未开口,钟应忱便已知道,他少有地犹豫一下,才说:“ 你那姨爹怕是…”
  怕是不是好人。
  他帮着池小秋寻人的那天,不只一个人赶他出去,脸上的神色可不像是难言之隐,倒像是嗤之以鼻,避之不及。
  “我想先去打听打听,”池小秋绞着衣服,脸上一暗:“我娘说,二姨跟她生得最像。”
  若是姨爹不是好人,二姨她,过得该多苦啊。
  “你若是直问,他们未必会说。”
  “我知道,”池小秋狡黠一笑:“我有办法!”
  日头偏了一半,只过了这一段日子,燕里弄临河的柳树枝繁叶茂,翠绿叶子疯长起来,往前时候挨着午饭,往后时候挨着晚饭,整个时间正卡在正中,做工的上学的尽在忙着,桥边的吃食摊子都懒懒在打盹。
  池小秋挑了个卖馄饨的铺子,只为那人是当初巷里面的住户。当日他听了池小秋的话走得最急,因此便认得最清楚。
  “来一碗馄饨?”
  这时候的客最是难得,摊主人有的是功夫好生和她搭话。
  “要一碗五福的。”
  池小秋爽快拿了钱出来,看他拿着竹签子在肉馅里一蘸,飞快往透明薄皮上一抹,两只手一掐,一个泛着红的馄饨便落在碗里。眨巴几下眼的功夫,十来个馄饨便落进汤里,咕嘟嘟煮开了,一个个浮在上头,主人洒了一把虾皮青菜,热腾腾端上来。
  池小秋尝了一口,便知道不是正经拿鸡汤熬的,但有河鲜衬着,鲜味足够。
  她忙让自己把思绪从饭食处拉回来,她今日过来可不是为了吃东喝西的。
  她东问西问,和摊主人闲聊了片刻,慢慢把话题转回来。
  “要说祸害,我们那也有一个,同你老巷里的涂大郎一般!”
  摊主人立刻来了精神:“你们也碰着这么一家狗皮膏药?”
  池小秋也不知接下来说什么,只好顺着他说:“可不是,粘在身上便摘不下来!”
  摊主人啧啧称奇:“我原道这样不要脸皮的,天下只此一家了。自家欠了赌债不说,倒挨个上邻居门来哭穷。”
  摊主人想着当时光景,仍旧摇头带恐惧之色:“他家的老娘更是一绝,整日站在巷口堵了人,说她年轻时跟谁谁谁施了恩德,别人待要绕过去不理她时,倒被讹钱,说让人推了一跤动不得了。”
  池小秋舀馄饨的汤匙顿在那里,几乎目瞪口呆:她竟不知,二姨竟嫁了这么一户人家!
  她试探着道:“他娘子怎么不管他来?”
  “哎!他娘子,也是可怜!”
  摊主人没说出更多内容,却让池小秋的心提得更紧了。
  她思索了再三,决定索性问了地方,自己上门看去!
  “这家人搬去了什么地方?”
  “原想去西桥的,只是也不想想,西桥那边都是老爷们住的,他哪里有钱来?听着是去了瀚溪边上的三光弄,又白瞎了一巷子的清静……”
  池小秋当地把碗放在案上,也顾不得心疼饭食,撂下钱便走,待摊主人回身,还要说上几句时,只剩下几只馄饨荡荡悠悠在汤里游水。
  “年纪小小,却不知钱贵!”摊主人摇摇头,将剩下那几个自家吃了,重又等起下一拨人。


第8章 涂家的门
  进这涂家门没有池小秋想得这么难,白门板一推开,一个逼仄的院落里挤着涂家五六口人。
  一个老妇人脸绷得像二丫绣架上的花布,别说笑模样,连皱褶都找不出:“怎么领了个要饭的上门?别说饭,连水也没有!”
  这会池小秋头脸都灰扑扑的,身上的衣服破得不成样子,像几片布似的挂在身上,也不知是哪家的乞儿,要上门讨钱来了。
  幸好当时逃难的衣服都没舍得丢,这会都派上了用场。
  池小秋知道这是涂家老太,忙道:“阿婆好,我是小秋,来找我二姨!”
  二姨夫脸白得过了头,不是澄粉捏出来的那种莹白,而是像涂了一层灰浆一样的暗白,透着病意,眼睛往池小秋那一扫的时候,冷得她打了一个哆嗦。
  池小秋顺着他的目光回头一看——
  正是她背上的褡裢。
  池小秋已觉得有些后悔了,早知不该多背个东西出来。
  “阿爹,这是谁啊?”
  从向阳的屋子里出来了另一个女孩,比池小秋大不了多少,上身穿着牡丹红缠枝花短衫。
  既是叫阿爹,自然是二姨的女儿,池小秋刚有了些亲近感,就听涂大郎道:“这是你大娘的娘家亲戚,家里遭了灾过来投奔的。”
  池小秋愣了愣,立即明白过来,怒火慢慢集聚起来,他们又不是豪门大户,竟也学大户老爷家里纳小的,把二姨放在什么地方。
  这二姐显然是涂大郎的亲生女儿,也立即往池小秋背后的褡裢上一溜,连转眼珠的弧度都大差不差。
  她这会已不想再多留,只是挂心二姨:“我就是来看看二姨,看了还要回去,姨爹便把二姨请出来,我略见一见就走。”
  “妹妹急什么,先吃了茶再走。”
  二姐忙上前来,上前就想按了池小秋坐在矮凳上,一按之下却没按动,她耐不住,便想帮她脱了褡裢,池小秋反手一拧,立刻疼得她出了眼泪。
  “对不住姐姐,我生来手重。”池小秋本想做样子笑上一笑,却笑不出来,二姨在这样家里,也不知过得是什么日子。
  涂家老太被涂大郎拉进屋子一会,再出来时脸色和缓许多。
  她招呼二姐:“把你才买的香糖果子拿出来,给你妹妹解解馋。”
  二姐捏着手腕还自委屈着,让涂老太一瞪,只能咬着细碎米牙进屋翻笼屉。
  池小秋一刻不想这里多呆,她站起身道:“阿婆莫要忙活,外面还有人等我。我见二姨一眼便走。”
  涂老太吓道:“还有别人同你过来?”
  池小秋点头,不想与她说只是个同乡哥哥。
  涂老太搪塞道:“你二姨今早就去了集市,不到点上灯时候回不来的。”
  池小秋站起来便走:“在哪个集市,我去找找。”
  “这五桥几十个巷弄,你到哪里去找——先吃个茶住脚歇歇!二姐!你死里面了!拿个果子拿上一个时辰!”
  二姐委委屈屈抱着攒盒出来,只这么一会儿工夫,刚才乱了几丝的鬓角又整整齐齐抿了上去。
  “娘,要说话时便好好说,莫要叫!”涂大郎探出头来,替自家女儿说话。
  池小秋算是明白了,几人两下里挟着,不过就是想看看,到底她千里迢迢背了来的褡裢里头,没什么好宝贝。
  不过是池小秋随手拎过来的褡裢,里面全是些破布,哪里有好东西,待打开来,不妨还多了一本书。
  池小秋心一绷,她不识字,爹娘给的那本家传秘籍给缝进了衣裳里,这书自然是钟应忱拿回来的。
  不管是什么,也别落在这家人手里。
  “三…字…经,”镇上识字的人不少,二姐一念了名字,朝天翻了个白眼:“还以为是个什么宝贝,光咱家宝官儿就有好几本了!”
  涂老太嗐得一声,脸重又绷紧了,嫌弃道:“你爹娘临走了走了,大灾大难的也没给你留个傍身的东西?”
  这全然不是长辈该说的话!
  池小秋没拿住性子,一怒之下,伸脚一踩,地上方方正正的木头矮凳顿时歪了半边,这气力唬得几人立刻噤口不敢言语。
  “我爹娘不像姨爹家,人人都白米吃,有好衣服穿,只留了一本书做念想。姨爹家若是钱多得不够使,不如也周济一下我,给个三两五两的!”
  涂老太一下慌了,待想和她理论,又畏惧她这金刚脚,只能哭道:“囡囡,你二姨家日子也不好过…”
  “既是如此,我便自己去寻二姨罢!”
  池小秋重又背了褡裢,扬长而去,留着涂老太心疼自己家新做的木头矮凳,又啐道:“哪个吃多了的门户指的路,招来这么个丧门夜叉!”
  她小时便常听娘说,二姨是个水一样性子的人,看中了姨爹生得面白文弱,看着便是个如玉郎君。后来嫁了过去头两年,果然和谐,因想求个生计,便举家搬往柳安镇来了。
  她想想刚才涂大郎灰白的面孔,便想呸一声,欠赌债,纳小的,这样的人怎么配得起二姨!
  若是娘当日听说二姨过成了这般光景,便是走上半年,也定要过来和他们家理论!
  二姨总要回家,池小秋只站在桥上,专盯着来来去去的人脸上看,试图能从哪个妇人的脸上看出些熟悉的痕迹。
  从人群熙熙攘攘时等到月上中天,池小秋也没见涂家的门再开过,只能转去卖酥鱼的摊上拿了今日的钱,再转回家来。
  池小秋回到芦席棚时,钟应忱正找着什么东西,见了她便问:“你可见着本书?”
  “可是这本?”
  池小秋将背上褡裢一脱,直扔到草席上,钟应忱见她气哼哼的,不由得有些奇怪:“谁又招惹你?”
  “我去涂大郎家了。”
  钟应忱一顿,立时便知道池小秋去了哪里,微微皱眉道:“你怎么不说一声?”
  池小秋一愣,小声道:“我没赶得及。”
  钟应忱也不再计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