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刑侦笔记 >

第150节

刑侦笔记-第150节

小说: 刑侦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是在最后一天下午的一个压轴奖项。
  华都总局内部对于这个奖项没有异议,其他省市公安系统的人反而来了兴趣,纷纷来打听苏回是谁。
  他们很快就了解到,苏回是翁玉华的学生。
  这次会议翁玉华和随良逸两位犯罪心理侧写的专家也早就定好了要来参加,他们拿了小奖,反倒像是在给苏回陪跑。
  这会议还没举行,就有不少人来到了重案组给苏回庆祝。
  陆俊迟帮着苏回解释:“都是谭局帮着申报的,上面的领导看了资料把奖项定了下来,苏老师对这些并不看重。”
  可这还不算完,在会议开始一天前,华都法制报刊登了有关苏回的一期专访。
  专访非常厚,用了十几个板面,似乎是对给苏回奖项的一种回应。
  天才侧写师,杰出青年警员,最为优秀的犯罪心理画像师,能够直击犯罪者心灵,侦破过一系列大案要案,解决棘手危及,多次直面犯罪分子,几次生死置之度外……
  整篇报道不仅揭示了苏回的身份,还刊登了苏回破获的一些案件,以及诸多事迹。
  让人们对这位外表俊秀孱弱,内心却坚如磐石的行为分析专家更为了解。
  一时间,荣耀加身,苏回可谓是风光无限,甚至比当年他隐身为诗人时,敬仰者还要多上一些。
  转眼交流大会就正式开启,整个会议的餐饮,住宿,举办全都安排在了华都会议中心。
  最后颁奖礼那天,日程被排了整整一天。
  上午彩排的时候,苏回就先到了,陆俊迟一直寸步不离地,跟在他的身后五步左右。
  在会场之中,陆俊迟就能够听到那些人的窃窃私语。
  “那个就是苏回啊,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这么年轻,没有想到会有那样的成就。”
  “长得比我想象中帅多了。”
  “这位苏顾问,算得上是谭局亲儿子了吧?”
  “那是人家有真才实学,你看报道上的那些大案,随便哪一个拿出来,不够格啊?”
  “是啊,别的不说,这次毒气案就是记的个人一等功。”
  苏回今天穿了一身警服,皮带束了腰,从侧面看腰线柔韧,背面看去不堪一握。他最近的身体好了一些,被陆俊迟带着开始运动,虽然还很瘦,气色却好了很多。
  苏回走到台前来,正好看到翁玉华坐在轮椅上,随良逸站在他的身后缓缓推着,在和工作人员对着等下颁奖的颁奖词。
  关于他们的颁奖环节,已经反复练习过。
  苏回走过去叫了一声老师,随后道:“好久不见。”
  然后他又转向一旁的随良逸,叫了一声随教授。


第147章 
  当年在学校的时候; 翁玉华曾经对苏回很好。
  在几年前,国内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犯罪心理学系,犯罪心理这门课程只是作为犯罪学院的副课设置。翁玉华讲授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 他对国内外的相关历史非常了解; 在学术方面也有很多独到见解。
  在大学期间; 翁玉华对苏回一直照顾有加,也对他有栽培之意。
  他带着苏回发表了在核心期刊的第一篇论文,把他引入了相关的学术圈子。
  后来,苏回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考取翁玉华的研究生。他提前两年完成研究生学业; 临近毕业时,翁老师还问过苏回是否愿意留校任教。
  苏回那时候一心向往着学以致用; 想要到一线去; 翁老师就没有对他多加阻拦,还很支持他进入警局的选择。
  苏回快要毕业时,几处都对他伸出橄榄枝; 其中有一些薪资待遇开得比华都要高,苏回和于烟见了两次面以后,最终选择在华都任职。
  师生一别,就是多年过去。
  如今再次见面,已是沧海桑田; 物是人非。
  这几年; 苏回也听到过一些有关翁老师的消息。
  翁老师的妻子于三年前去世。
  自从半年以前,翁玉华一次中风之后,腿脚就不太利索,从此他出席重要的活动都是靠着轮椅代步,翁玉华的师弟随良逸对他照顾有加,一直陪在左右。两个人不止是师兄弟; 工作的合作对象,更是生活之中的好友,他们一路帮扶着,走到现在。
  “苏老师也是来进行彩排的?”看到了苏回,随良逸笑了,低头对翁玉华说,“你看,我们两个努力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你这个徒弟争气,犯罪心理和刑侦实践相结合,屡破大案要案,就连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奖励,他都能够拿到手里。”
  苏回听得出来,这次评奖,随良逸是对结果有些微词的。
  他们这样的前辈还没得过的奖,他反而拿到了。
  翁玉华看上去脸色不是太好,有些疲惫,开口道:“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苏回一直是我的得意门徒。”
  然后他转头看向苏回,似是替随良逸解释:“苏回你做过那些事,破过那么多的案子,吃过很多苦,也该得到这样的回报。你师叔是替你高兴。”
  “谢谢随教授,谢谢翁老师。”苏回说着取出一个小盒子,“翁老师,今年您的六十岁生日我没能来得及去参加,所以买了个小礼物送给您。另外等下午颁奖礼后,我想请您一起吃个饭。”
  随良逸主动帮着接过了小盒子,放在翁玉华的手里。
  翁玉华打开,发现是一个小巧而精致的领带夹,看得出是金饰,材质很好。
  他的心头一动,伸出手把领带夹取出,夹在了领带上。
  翁玉华抬头对苏回道:“礼物我收下了,谢谢你。可是我们今天还要赶回去,就不和你吃饭了,等下次有机会吧。”
  看来,他们等下参加完自己的环节,就准备离场了。
  苏回没有强求,和他们又聊了几句,转身离开。
  随良逸推着翁玉华,从会场里走过,由于还没有正式开场,很多人还在闲聊着。
  台上的主持演练着颁奖词:“他凭借着精湛的犯罪侧写技术,通过缜密的推理和取证,屡次破获大案,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特别是在今年的……”
  听到这里,随良逸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你的好徒弟啊……”
  翁玉华低着头小声道:“他也是在尽职尽责。”
  不远处,谭局也在和到场的领导在寒暄着,有人问他:“谭局,那个案子你还在查吗?”
  谭局长叹了一口气:“说起来这个案子,还好苏老师在我们局里,在他的努力之下,相信不久我们就能查清真相,水落石出。”
  “唉,苏顾问还真是优秀。不过这时间也的确拖了一段了,你们不准备申请省厅的专家辅助吗?”
  谭局看了看不远处,摆手道:“省厅的专家虽然能力很强,但是毕竟不了解我们华都的情况,我们还是自己来吧,事情过了那么久了,侦破工作还是有些难度的,现在幕后的真凶尚未找到,不过这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随良逸推着翁玉华,从旁边不动声色地走过了,坐在了右侧的前排,开始和与会的其他领导打着招呼。
  很快,整个流程过了一遍,到了整点,领导入座,会议正式开场。
  会议开始先是领导进行讲话。
  随后是各个总局的领导进行总结。
  到了颁奖环节,获奖人员们一个一个上台。
  会议过了两个小时,终于告一段落。
  随良逸拿完了奖,推着翁玉华给前排各位领导打过招呼,随后退场。
  后排处,苏回和陆俊迟对视了一眼,陆俊迟也离开了现场。
  苏回的那个奖项是在后半程,会议的安排上有个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随良逸推着翁玉华出来,递给他一根手杖,让他撑在手里,他把折叠轮椅放在了车的后备箱,然后带着他向着华都的郊外驶去。
  翁玉华低头看着领带上苏回送给他的领带夹。
  当年他的夫人总是提醒他要带着这个小东西,按照她的说法,领带的领夹才是领带的魂,只有带了才正式才好看。
  有一次他忘记了,夫人还专门打车送到了会场去,那时候苏回也在,看着他们夫妻整理了领带。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现在他的爱人已经去世了三年,他依然总是忘记这些细节,没想到苏回倒还记得。
  车忽然停住了。
  随良逸下车,拉开了车门,把翁玉华从车中拉了出来,扶他来到了河边的长凳上。
  翁玉华皱眉抬头,这里是一处僻静的河边,看起来有点眼熟。
  随良逸道:“师兄,你还认得这是哪里吧?”
  翁玉华抬头辨认了一会,周围变化很大,但是他还是认了出来,这里是372的旧址。
  他扶了一下眼镜:“认得。过去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做的决定。”
  对于他来说,那是一段不太好的记忆。
  二十年前,那一年的公安总结会也是在华都举行的。
  翁玉华记得,之所以想要搭建372心理研究院,是因为在那次总结会议上,他以警局顾问的身份,面对所有的领导进行了一次工作总结和宣讲。
  那时候他慷慨激昂,下面的听众却听得鸦雀无声。
  到了最后,领导给了他轻飘飘的一句话:“玉华,你们的工作进展得很好,我也支持你们去做这些新兴的理论研究,可是你说的这些,没有数据和事例的支持,也没有可以拿出来的结果。我希望,你们能够把一切落在实处。”
  底下的人们议论纷纷:“这一套方法都是国外的,在国内,会水土不服。”
  “国内治安很好,什么连环杀手,本来就很少见。”
  “他提出的预防方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
  “这些理论研究,就是纸上谈兵,在学校里讲讲课就可以了,根本就无法应用到现实之中。”
  “是啊,所以他这个顾问只是挂名的,下面的警察根本就不愿意配合。”
  “说得挺热闹,可是没有实用性,我们局里的那些老刑警,破案子比这些厉害得多。”
  翁玉华听着,脸色越来越苍白。
  他的心跳飞快,像是雷动,他想要大声反驳这些人的话,可是他尴尬地站在台前,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一句句话,像是飞过来的冰刃,灭去了他心中所有的光亮,他感觉着身体里的血液逐渐变凉。
  他曾经那么拼命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翻译相关的文献,在各种会议上科普那些最为基础的知识。
  他是从零开始的,是最早研究犯罪心理的人员之一,他像是面对一片荒野,背负重任,艰难地迈出步伐。
  他曾经幻想,一切会开花结果,侧写技术会应用于每个案件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可是所有人看向他,目光都是不解,都是排斥,他们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这是浪费时间吗?
  是没有意义的吗?
  我们真的不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吗?
  他教出过那么多有天分的学生,可是他们只能转业,或者是去国外深造,根本在国内找不到工作。
  他想给那些警员们出谋划策,可是并没有人愿意好好听他的分析。
  翁玉华迷茫了。
  要放弃吗?
  还是看开这一切,做一个只说对的话的好好先生?
  他不甘心,这是他的兴趣,是他曾经准备奉献毕生的事业……
  他已经四十不惑,他还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翁玉华憋了一口气。
  那时,他踉跄地走下台来,是随良逸扶住了他。
  “这些人是不会理解我们的努力的。”随良逸对他说,“师兄,我们的价值,可以证明给他们看。”
  翁玉华看向这个和他选择了同一条路的师弟,他感觉到了强烈的共鸣。
  随后他豁然开朗。
  没有数据,那他们就来统计出数据。
  没有实例,他们就去破获一个一个案子,研究一个一个犯人。
  他们将要面对城市人群,进行技术总结把那些虚浮的理论,落在实际。
  城市里有这么多的人,其中就会有一些人,会是潜在的凶手。
  如果他们能够提前把这些人找出来,那就是证明犯罪心理有实用性的最好方式。
  最初的想法是翁玉华提出的,具体的操办人却是随良逸。他很快拉来了华都总局的王少谷帮他们进行布局,又找来了同样研究心理学的张君之实际操作。
  他们选址这里,改建了一处无人的破旧厂房,以路牌号挂牌372研究院,很快开展了起来。
  翁玉华最初的想法,这里是要搞出成绩才能够让外人知道的,所以各种的流程都是能简就简……最初的时候,372心理研究院就是作为犯罪学数据储备,心理监控机构成立的。
  随后他们开始打着心理研究的幌子,吸收社会资金用于研究。
  在那个年代,借助王少谷的关系,他们得到了学校的配合,进行了面向学生的心理筛查,对潜在高危人群进行登记。
  翁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