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军史集要 >

第29节

军史集要-第29节

小说: 军史集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歼敌1个加强营及保安团一部,并破坏了沈阳至安东铁路数段,有力地策应了正面作战。与此同时,北满部队12个师,21日第2次越过松花江南下。23日,第6纵队全歼新编第30师第89团及师属炮营。27日,第6纵队与独立第2师围攻德惠,第1、第2纵队打援。国民党军为解德惠之围,从南满、西满及长春地区调集12个团北援,致使南满地区进攻兵力减少,其第3次进攻临江乃告失败。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于3月2日撤回江北休整。 
    四、三下江南 
    北满部队北撤休整后,给国民党军以很大错觉。蒋介石认为共军已“不堪一击”。遂下令进攻哈尔滨。为此,国民党军集中新编第1军、第71军等部,在空军1个大队配合下大举北进,扬言要与东北民主联军决战于松花江两岸。其先头第264团突进至松花江北岸。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令北满部队于3月8日第3次越过松花江进行反击。国民党军新编第1军、第71军主力急忙后撤。9日,第2纵队第5师将第71军第88师后卫第264团包围于靠山屯地区。10日下午,敌第88师、第87师主力分由德惠、农安出援。当第88师先头部队进至苇子沟地区时被第2纵队击溃,是日晚第264团1300余人被全歼。随后,第1、第2、第6纵队和独立第1、第2、第3师协同作战,至12日晚,相继在德惠、农安将第88师全部及第87师一部歼灭,并将第87师主力包围于农安。国民党军急从热河及南满抽调第54师、新编第22师主力和在长春的新编第1军一部北援。此时,鉴于松花江已开始解冻,不便大部队运动,北满部队遂于3月16日撤出战斗,回师江北。 
    五、四保临江。3月下旬,松花江开始解冻。国民党军趁北满部队不易再过江南下之机,又调集20个团的兵力,于27日分路齐头并进,向临江地区发起第4次进攻。辽东军区决定集中主力诱歼其较弱的中路第89师。4月1日,第4纵队第10师派出的小部队在第89师正面故意示弱,诱敌深入。3日拂晓,当第89师和第54师第162团突出两翼,被诱至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地区时,隐蔽的第3纵队主力和第4纵队第10师对其突然发起攻击,激战至下午将其全歼,俘7500余人。其余各路国民党军即纷纷撤退。至此,国民党军先后4次进攻临江地区均被击退。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东北战局发展过程中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点。这一作战,历时3个半月,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2个师又6个团,连同保安部队共计5万余人,缴获各种炮657门、坦克装甲车11辆、战马3500余匹、汽车172辆,以及大批枪支、弹药,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迫使东北国民党军放弃战略进攻,转入守势。这就为东北民主联军举行战略性反攻创造了条件。 
    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南满解放区基本区域得以保存;北满解放区获得了巩固和发展;西满、东满解放区也分别得到恢复和创建。至此,我控制了东北四分之三的土地和约占半数的人口,使东北解放区日益成为巩固的战略根据地。 
    这一阶段作战,对东北民主联军也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逐步掌握了在东北特定条件下,大兵团如何进行运动战以及中小规模攻坚战的经验。 
    东北民主联军通过作战,也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截至1947年4月,主力兵团已达22万人;各军区还先后建立起50余个独立团;全区总兵力达42万余人。各类火炮已达639门,每个野战师均建立了山炮营,使部队的火力有很大提高。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西北野战兵团陕北三战三捷    
    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8个月之后,战线延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于1947年3月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在战略上首先实施两翼突破,尔后钳击华北。 
    在西北战场,敌集中34个旅25万余人。以胡宗南部20个旅由洛川、宜川一线向北担任主攻;以马步芳、马鸿逵部12个旅由银川、同心、镇原一线向东;以晋陕绥边区总部所属2个旅由榆林向南,企图围攻延安,摧毁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消灭陕甘宁解放区部队于黄河以西,或逼过黄河,尔后会同华北国民党军将其歼灭于黄河以东地区。 
    此时,人民解放军在陕北战场仅有4个野战旅及3个地方旅2万余人,且装备很差。中共中央决定充分利用陕北良好的地形条件和有利的群众基础,诱敌深入,歼其有生力量。必要时放弃延安,采用“蘑菇战术”,牵制胡宗南主力于陕北战场。据此,以教导旅及警备第3旅第7团共5000余人的兵力,于延安以南临真镇、金盆湾及牛武、茶坊地区,在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的配合下,实施运动防御,阻击敌军的进攻;以新编第4旅及晋绥军区第1纵队(辖两个旅)为预备队。从3月13日至18日,西北野战兵团经6昼夜激战,歼国民党军5000余人,完成了预定任务。此时,延安机关、学校已安全转移,群众已疏散完毕。当晚,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等撤离延安。此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精悍的指挥机构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一战青化砭。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集团占领延安后,即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西北野战兵团在彭德怀、习仲勋的指挥下,决心利用胡宗南急于决战的骄横心理,采取诱敌深入,待机歼敌的方针,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民众条件,在延安东北地区连打几个胜仗,以改变陕北战局。为此,以一部兵力诱敌北上安塞,主力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的甘谷驿、青化砭待机行动。 
    22日,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5个旅由延安向安塞方向急行进,另以第31旅率第92团由延安东南的临真镇前出青化砭,以保障其主力翼侧安全。24日,胡宗南部5个旅进至安塞。25日拂晓,第31旅由拐峁公路北进,10时许进入西北野战兵团的伏击地域。西北野战兵团即采取拦头、断尾、两翼夹击的战法,突然发起猛攻,经近两小时激战,全歼第31旅共2900余人。此役,是西北野战兵团撤出延安后首战胜利,打击了胡宗南部的进攻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斗志。 
    二战羊马河。青化砭战役后,西北野战兵团转移到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休整,以部分兵力与敌周旋。胡宗南急于决战,遂集中整编第1、第29军共11个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临真等地分3路进至延川、清涧地区。4月3日又折向子长,连连扑空,兵疲粮罄。遂改以整编第76师守备延川、清涧,第135旅守备瓦窑堡,主力于5日南返蟠龙、青化砭休整。后发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位于蟠龙西北地区,即以8个旅的兵力,于12日由蟠龙、青化砭地区向西北方向进攻,并以第135旅由子长南下配合。西北野战兵团以第1纵队(2个旅)伪装主力,诱其向蟠龙西北地区进攻;集中4个旅的兵力在羊马河地区设伏,求歼孤军南下的第135旅。14日晨第135旅南下,10时许进至羊马河西北。西北野战兵团突然对其发起攻击。激战至16时,将第135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 
    三战蟠龙镇。羊马河战役后,西北野战兵团秘密转移至瓦窑堡附近休整。 
    国民党统帅部判断中共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绥德地区并正在东渡黄河。遂令胡宗南部急速北上,并令驻守榆林的第22军等部南下,企图南北夹击。4月26日,胡宗南以9个旅的兵力由蟠龙、永坪地区分两路向绥德地区急进,仅留第167旅(欠一个团)及陕西民军第3总队等部守备其补给基地蟠龙。彭德怀决心进攻孤立据点蟠龙。遂以第359旅伪装主力,引诱胡宗南集团继续北上,集中4个旅的兵力攻取蟠龙。30日,各攻击部队隐蔽进入蟠龙镇附近。5月2日,胡宗南集团主力进占绥德。当日23时,西北野战兵团对蟠龙守军突然发起攻击。战至4日24时,攻克蟠龙镇,全歼守军6700余人,缴获面粉1。2万袋、服装4万余套及大批武器、弹药。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次作战均获胜利,被解放区军民称誉为陕北“三战三捷”,它共歼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给胡宗南部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其企图消灭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首脑机关及西北野战兵团的狂妄计划,稳定了陕北战局,为彻底粉碎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陕北“三战三捷”后,西北野战兵团从1947年5月21日至1948年3月3日,先后进行了陇东三边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关庄、盆口战役、黄龙、清涧战役和宜川战役,共歼敌6万人。1948年4月21日,被国民党军占领1年零1个月又3天的延安,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华东野战军进行孟良崮战役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企图首先占领这两个地区。在山东战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徐州统一指挥,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编成3个机动兵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由南向鲁中山区推进。其中第1兵团8个整编师共20个旅20万人,由汤恩伯指挥,是敌向我重点进攻的主要集团。该兵团企图首先占领沂水、坦埠一线,尔后与第2、第3兵团通力向北、向东进攻,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或北渡黄河。3月下旬至4月中旬,国民党军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了鲁南,接着向鲁中山区进攻。 
    面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积极寻找战机。但国民党军队由于在华东战场屡遭歼灭,改变了战法,兵力集中,行动谨慎。华东野战军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敌整编第72师主力外,几次决心均未实现。中央军委指示: 
    “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据此,陈毅、粟裕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其主力东移,后撤一步。 
    蒋介石以为华东野战军后撤是无力决战,遂于5月10日下令跟踪进剿。 
    顾祝同转令3个兵团放胆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右翼第1兵团不待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师、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进攻坦埠,企图乘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 
    5月11日,陈毅、粟裕决定:歼灭整编第74师。因为整编第74师全部美械装备,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歼灭该师将震撼敌军,沮丧其士气;该师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与左右邻之间空隙较大,便于分割围歼;师长张灵甫自恃作战有功,骄横跋扈,与其他部队矛盾较深。12日晨,华东野战军令正在东移的各部队立即西返,并作出了在敌重兵集团密集靠拢的态势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整编第74师的部署;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担任主攻。 
    5月11日至13日,整编第74师自垛庄北进,先后占领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准备14日攻占坦埠。13日晚,担任迂回穿插任务的华野第1、第8纵队以一部兵力在整编74师正面实施阻击,主力从其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并切断整编第74师与第25师、第83师的联系。同时,第4、第9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第6纵队于14日晨抵达垛庄西南地区。此时,张灵甫预感到有被围歼的危险,即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兵力进行反击。华东野战军立即乘胜猛攻。15日拂晓,完成对74师的四面包围。整编第74师被包围后,蒋介石、顾祝同认为该师战斗力强,所处地形有利,已控制制高点,必能坚守;如左右邻加速增援,可造成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因此,除令整编第74师固守牵制华东野战军主力外,严令其他部队向第74师靠拢,企图用10个整编师与华东主力决战。华东野战军鉴于敌重兵来援,且多数已距孟良崮仅一至两天路程,情况十分紧急,遂于15日令阻援部队坚决阻击各路援敌,令主攻部队不惜代价加速猛攻,一定要在援敌赶到之前迅速歼灭第74师。15日13时,华东野战军主攻部队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第74师竭力顽抗。每一阵地均反复争夺,有的阵地得而复失,几次易手。激战至16日上午,终将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