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彼岸繁花[综红楼] >

第243节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243节

小说: 彼岸繁花[综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成贤,好好干。仁心呐,我儿有颗仁心啊。”圣人感慨万分。
  太子在京,忙着为帝国未来的人口总数,添砖加瓦。贾赦在边,忙着为帝国现在的民众安危,戍边拒敌。
  每年的秋冬,草原的生活艰难,鞑靼都免不了要犯边的。几次规模不大不小的冲关犯边,都被打了回去。
  贾赦到了西北,就被指为营官,每天领着营下的一千人训练。他虽有荣国公世子的头衔,也能跟军中的士卒、将官混到一起。而贾赦的那几个长随——贾武等人,原就是老公国留给贾赦的,父祖也皆是随老国公,在西北战场的死人堆里熬出来的。他们年轻的时候,还随着贾代善上过战场。这次贾赦来西北军中历练,贾代善还把自己身边的、另外几个得意人,都派给了儿子。有这十几个人,每次簇拥在贾赦周围,轮到他这一营出战的时候,贾赦凭着武艺高,身边护卫得力,每次都身先士卒地冲杀在前。而他领的那一营兵,被这样的营官激励,早成为对阵厮杀中的、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镇北侯明年就是戍边的第十年头了。圣人一直秉着,十年一换戍边将领的准则,不会让谁在北边辛苦一辈子,没了回京的期盼;也不会让谁在边关,有拥兵自重的机会。这回保龄候过来,是来早了一年多接手。但兵部给镇北侯的指令,是要他用半年的时间交接。等明年五月,才可离边返京的。前后一算,他在北边戍边,也就只差个半年左右,就是满了十整年。
  镇北侯看着贾赦领一营士卒回来,保龄候的长子、次子和三子,都各领一营回来。对这四位年轻小将,在战场的表现,镇北侯当着保龄候不停地夸赞着。
  “候爷的外甥,有老国公的风采。侯爷的三个儿子,也不遑多让。真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保龄候心里得意,嘴上还装模作样地谦虚,“镇北侯过誉,过誉了。您那几个儿子,才真的都是独当一面的英才。依老夫看,假以时日,当也能凭战功封侯的。”
  保龄候这话,挠到镇北侯的心痒痒处。他虽是行武世家出身,父祖身上并没有什么世袭的勋位。虽有妹妹在宫中连生了二子一女,圣人对他另眼相待的原因。可他这镇北侯爵位,也是他自己刀头噬血,千军万马中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不然,妹妹从淑妃降为惠妃了,圣人怎么会仍相信他这个镇北侯,依旧让他领军呢。
  这十年的戍边,不仅他封侯了,也成全了他的二个嫡子和一个庶子。三个儿子都是厮杀出来的将领。都因战功,得以在军中立足,这也是镇北侯,在北军中的依柱。
  明年回京,带不带儿子回去,一直是盘旋在镇北侯心里的一个问题。留下,是有能博到军功的机会;可自己不在,儿子少了照应。保龄候为了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外甥,必然会有所偏颇的。带回去,再想有领兵的实权机会,就难了。
  镇北侯甩甩头,回京日子尚远,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想,先守好边关重要。
  史候年轻的时候,曾随父祖来镇守过边关。这次再来边关,他心里明白,是圣人给他机会,让他带带自己的下一代。因为儿子和外甥贾赦是表兄弟,外甥又是太子的唯一伴读,相交莫逆。这是为太子储备将领、积攒军中势力呢!
  如此机会,史侯心里想的明白,对镇北侯他更客气了几分对待。能平稳渡过这半年,对镇北侯好,对自己也好。所以他才借话,传递出自己想留了镇北侯的儿子继续戍边的愿望。
  当战报递到了京城的时候,圣人正在养心殿和内阁商议政事。圣人阅罢战报,将其交给诸阁臣传看。
  等阁臣们都看过了,圣人当着众阁臣的面,对贾代善说:“荣国公啊,恩侯不弱于你当年啊。”
  贾代善谦虚地笑笑,“圣人,恩侯这些年多是在您的眼下,在宫里学习,文韬武略的,都是您派人教导。这首功该是圣人您的。”
  圣人笑着接受了贾代善的推功,转头又对张太傅说道:
  “太傅,朕给你挑的这女婿,够好吧?”
  张太傅立即笑了,“圣人慧眼如炬,择了恩侯,实是小女的福气。”
  张太傅一边说,一边拱手谢圣人。
  圣人越发满意了。
  “荣国公,兵部先按这战报,拟了封赏,尽快报上来。年前发去边关。”
  “是。”贾代善站起来应了,把战报的副本,收入袖中。
  这一年,基本是风调雨顺的。边关的零星战事,只是朝政锦上添花的点缀。连着几场雪,也都是洽洽好的厚度。京畿的民众,都沉浸在祥和的幸福气氛里。
  说罢西北的战报了,圣人唤梁九,把西北的堪舆图摆出来。
  圣人的手指,沿着西北那一线滑过。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二十年时间里,凭借武力,按捺了朝野的不稳定因素。但是西北这一线,只要后代君王里,有一任懦弱一点儿,就是被这些窥视的虎狼,欺到头上撕咬的时候。
  工部郭尚书试探着问道:“圣人可要对西北用兵?”
  圣人抬眼扫视阁臣,无奈叹口气,“非是朕想对西北用兵,而是鞑靼虎视眈眈呢。每年的北边的军资,就不是个小数目。在西北用兵,是早早晚晚必须的事情。若不趁着朕尚能骑马上阵,怕来日给子孙伏祸。”
  郭尚书点头,道理是这样的没错,可打仗得有兵械、得有战袍、得有……郭尚书越想,他的脸色就越难看了。
  张太傅知道对西北这一战是免不了的。
  “要是明年风调雨顺,当能攒点粮银。就怕不够。”
  余者都心有戚戚,这朝廷看着没啥事儿,可哪块一动,都得用大笔的粮银啊。
  等阁臣都散去了,太子俯身在堪舆图上,手指沿着圣人滑过的地方轻扫。
  “成贤,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看对西北用兵,不仅难在后勤的粮草供给上。我朝的军械,依儿臣看,尚需要要改进一些。”
  圣人挑眉,等太子继续说。
  “火器营,现在是单筒的,威力还不足。每次都是现装□□现点火。要是能够改进,临阵将发挥大作用。还有火炮,太笨重,也不适合拖去草原。打造刀枪的铁,儿臣认为该换了淬炼的方子,看怎么能多造出一点儿削铁如泥的兵器来。这样再对西北的胜算,胜算也能多几分。”
  圣人点头,以指敲桌,通过太子参与朝政的这半年时间,他看明白了,太子是一个有大局观、做事却以小谋大的老成性子。不论是治河,还是产院,都是从细微处着手,调查清楚了,才脚踏实地去做。短期成效可喜,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长期效果,更是可期。
  圣人欣慰,儿子这般年纪,就有这样的做事心性,要是能心狠一点儿,徒家江山的基业,会更牢靠了。


第330章 废太子34
  荣国府里; 贾氏听罢丈夫说了长子的战功; 不见半分喜色。反忧心忡忡地问道:“赦儿在西北; 日日都要出战吗?”
  贾代善看妻子担心; 只好想话安慰她。
  “在西北的将领,都是奔着军功去的。人人都想得了高功厚禄,甚至世袭的爵位; 好封妻荫子。就是赦儿想; 也捞不到那么多出战机会的。”
  贾氏不太信丈夫的话; 眼睛细看贾代善,看看他说的可是实话。
  “舅兄还在呢,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自会照顾赦儿的。”
  贾氏叹口气,哥哥把仨侄子都带去了; 遇到要照顾的时候; 是儿子亲?还是外甥近,可这话,是没法和丈夫说的。
  “唉,”史氏轻叹一声; “我倒是宁愿赦儿不得这军功,平安在京的。”
  贾代善知道史氏心中所想,可万千功业、圣人青睐,都是要拿命去博来的。将门子弟; 年轻的时候; 不去军中锤炼; 十年后、二十年后,也就是废人了。
  “你莫要想那么多了,跟在赦儿身边的,都是贾家数一数二的高手的。有他们护卫着,赦儿又武艺高强,必会安全返家的。”
  史氏也没办法,只好点头应了。这次不是自己的兄长,带着孩子们去;就得是自己丈夫,重新披挂上阵。
  “国公爷,京里再没别的将领吗?”
  这话在史氏得知兄长,要带孩子们赴西北的时候,就问过几次了。每次,都被贾代善搪塞过去。
  贾代善见两三个月过去了,妻子还在纠缠此事,想想,告诉她实话也无妨了。
  “你以为,谁想去西北领兵都可以吗?那是为太子准备的人。就像我当初,不也是在西北戍边十年。”
  “赦儿也要戍边十年?”史氏一下子抓住丈夫的衣襟,声音都变得尖利起来。
  “应该不会的,我还握着京营的兵权呢。圣人怎么会放心,让赦儿再掌了西北的军权。也就是把他放西北历练历练,回来好接掌京营。”
  史氏皱眉。“接掌京营?”丈夫可掌了十几年京营了。
  “那你往后?”
  “一朝天子一朝臣。圣人在为太子筹谋,谋划将来的领兵人物。赦儿能入了圣人的眼,凭他和太子的交情,以后还有贾家三十年的富贵。再以后,就要看瑚儿了。”
  “听说太子妃这一胎,像是个男孩啊。”
  “男孩好。圣人重嫡出,太子那两个庶子,大的就二周岁了,可圣人都没给取名字呢。赦儿院子里的事情,你以后别管了。”
  史氏不满地皱眉,她就给了儿子一个通房丫鬟,可丈夫念叨几次了?!
  “圣人和元配嫡妻感情深厚,见不得别人夫妻离心的。”
  “可圣人也没少了生庶出的皇子,公主啊。甄家的那姑娘,听说又怀了。”
  “你想想那些庶出的,是不是元后离世以后生的?”
  贾代善拍拍老妻的肩膀,史氏人到中年,虽保养的不错,也是徐娘半老了。
  “太子是个聪明的,他以后应该只生嫡出的儿女。咱们的赦儿,陪了太子十几年,这事上,也得和太子保持一致,方显得和太子是同心进退。这个理,你得空不妨告诉你娘家嫂子知道。”
  史氏点头,在揣摩圣心上,满朝的文武,就没谁能比得了自己的丈夫。
  “好,老大院子里的事情,我不管了。可张氏又有了身孕,不如妾身把瑚儿抱过来,也省得张氏揣着小的,又要照顾大的,太辛苦。”
  贾代善对妻子反反复复地、要抱了孙子过来养,真有些烦恼了。
  “他那院子,不少伺候的婆子、丫鬟,一个小儿还照看不来?就留在张氏那,免得赦儿在西北分心。不早了,你睡吧。我明日还有小朝会的。”
  几十年来,每逢有大小朝会,贾代善必住去前面书房,省得连带史氏休息不好。
  史氏看丈夫绷着脸,不同意自己的主张,也莫可奈何,强笑着起身送他出屋。然后自己怄了好半天,也没顺下这口气来。
  太子此时正在石氏的寝殿,一手覆在石氏刚刚显怀的腹部,一手拿着本书,念给石氏听。而靠着他肩膀坐着的石氏,开始听的兴趣盎然,没一刻钟就昏昏欲睡了。
  “明允,不如你弹琴来听吧。”石氏强打精神。
  “弹琴?也好。”
  石氏招呼秋菊,把自己的焦尾琴抱来。这琴是仿照焦尾的款,音质倒也不错的。太子一手按琴弦,一手要落。
  “还是妾身弹给明允听吧。不然现在早早睡了,夜里又要醒的。”
  石氏之前孕吐厉害,过了孕吐,人又是晨昏颠倒。她辛苦,伺候的人,跟着也挨累。太子只要有空闲回东宫后院,都要到石氏的寝殿,同她聊聊天,或是陪她读书,或是弹琴。
  石氏一边弹琴一边点头,一曲《阳春白雪》尚未弹完,人就困的再也撑不住了。把琴一推,嘴里嘟囔着,“我还是先睡啦,明允。”
  秋菊赶紧上前接过琴,太子把石氏往里间的千工床那边抱。一边抱,他一边想,石氏这样嗜睡,真的没事儿吗?
  太子心里犯疑了,还是不动声色地把石氏放好,给她盖好被子,把伺候的人都赶了出去。然后把空间的灵泉水,弄了半盏出来,喂给石氏喝。
  承乾宫里,贵妃已经消瘦的脱像了。她两眼迷惘,死气沉沉地躺在帐子里。她从知了自己的二哥要砍头,嫂子和侄子要生生世世地做官奴,呕血之后,就一病不起了。
  跟着她的老嬷嬷,原是陈太后——做贵人时候的贴身宫婢。陈妃活着的时候,她还照料过幼时的圣人。等陈太后病逝了。她跟着圣人,去了太皇太后宫里。贵妃进宫以后,被太皇太后以贵妃的姑母的旧人身份,分派过来伺候贵妃。
  “娘娘,”老嬷嬷劝着,“娘娘,还是起身把药喝了吧。”
  贵妃摇头。
  “娘娘总要为承恩公府想想,要是没有了娘娘做依靠,二房以后会更艰难啊。”
  “嬷嬷。你不用劝我了。大哥愿意怎么待自己的子侄,就怎么待吧,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