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谍海猎影 >

第722节

谍海猎影-第722节

小说: 谍海猎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好也只以为,这下总该不会有人来找事了吧。
 的确,来过的那些再没有来,胡氏大药房好好的安生了两个月。
 而且生意也慢慢的好了起来,颇有恢复到齐老板离开上海前的架势。
 药房的所有人,包括胡好在内,都以为以后就会一马平川,日进斗金的日子马上就会来。
 但谁都没想到,还有个词叫“祸不单行”……
 就在方不为到了上海的第三天,胡氏大药房又出事了。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被儿子领着来开药,病因是鱼骨刺喉,喉部见了血,快半月了,一直不见好,都快发脓了。
 一般的药店,见了老年人都比较忌讳,能不治就尽量不治,或者是开一副万金油,吃不坏人的药方,打发走就完事了。
 药房大师傅也是这个想法,准备开两副虎氏万金油,甚至没打算要钱,白送给老人,让他到其它地方再看看。
 恰好那天胡好也在,大师傅刚开完药,老人还没走,就被他给撞上了。
 胡家本就是做医药生意起家的,胡好颇通药理,一听大师傅说话的语气,再一看方子,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认为胡氏大药房名声在外,几乎响彻上海滩,这样糊弄病人,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想法确实是对的。
 没隔几条街的同人堂,就从来没发生过见了病人不敢开药的情形。
 大师傅无奈,仔细的诊断了一番,先开了两副调剂的药,又开了两钱百宝丹,并叮嘱老人,一天一钱,分三顿吃。
 药是正午刚过的时候开的,结果,太阳还没落西,老人就被送到药房来了……
 人送来的时候,早都硬了!
 老人的儿子说,回家后亲眼看着老人服了药睡下后,他才离开的,下班回到家,发现老人已气绝多时了。
 中间再没吃过任何东西。
 再一看老人,脸色发青,嘴角含沫,胸前还留着吐出来的残留物,一看就是中毒了……
 老人的儿子一口咬定,老人就是吃了胡氏大药房的药,才被毒死的。
 药房的人则矢口否认,称绝不可能,肯定是老人误食了其它东西。
 陪着来送老人的人不少,而且正好是下班的时候,路上闲人也多,没过一刻钟,胡氏大药房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没几分钟,巡捕房的人也来了。
 问了一下情况,双方各执一次,各自坚持之前的说法……
 事情闹这么大,巡捕房肯定是要验尸的,直接上报了工部局警察局,派来了两个老仵作。
 仵作简单一验,确定老人是中毒而死,毒物应该是附子。
 药房的人则坚称,他们开的药里面,绝对没有这种东西,不管是百宝丹,还是那两副调剂的补药……
 胡好如此肯定,收了他不少好处的警察也跟着帮腔,连唬带吓的哄着老人的儿子,言下之意,他是不是故意跑来讹钱了?
 老人的儿子感觉六月遇到鹅毛雪,比窦娥还冤,他气不过,当场拿出老人吃剩下的药,一把全塞进了嘴里,并声泪俱下的发誓,他绝对没有说谎,胡氏大药房的药真的有毒……
 年青人服的药,确实是吃剩下的,应该也不多,差不多一钱过一点。
 而一闻气味就知道,确实是胡氏大药房卖出去的百宝丹。
 南洋胡氏卖百宝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别说一两钱,以前成斤买的病人都不少,从没听过吃出什么毛病来。
 药房大师膊,掌柜,包括胡守成和胡好都认为,就这么一点,能吃出什么毛病来?
 结果年轻人还没嚷嚷几句,突然就像是发了羊羔疯一样,倒地不起,抽搐了起来,同时口吐白沫,还时不时的吐一口秽物。
 这一下,傻子也知道中毒了,而年轻人在这里又哭又喊又嚷又闹,围观的人都没见他再吃什么东西,就吃了一口百宝丹……
 当然,药房的人也有话说:天知道他拿出来的药里面,是不是提前加了毒?
 这话说的有些诛心,也有些恶心。
 但现在不是争这个的时候。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先救人。
 又是催吐,又是解毒……半桶甘草水灌下去,一阵昏天暗地的呕吐,苦主终于救了过来。
 仵作再一验,中的还是附子的毒……
 药房更不可能承认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百宝丹的配方,但至少知道,百宝丹里绝对没有附子这东西……
 一群苦主悲愤难鸣,嚷嚷着也要以身试毒,也不知道警察是怎么想的,竟然答应了。
 还是胡好多了个心眼,称是药三分毒,拿人试药有违天伦,找头牲畜试试比较好……
 正好药房后院就有看门的狼狗,胡守成让人牵了一条过来。
 没多喂,就喂了年轻人吞下去的那么多:一钱过一些!
 狗是药房伙计牵着,药则是胡守成和药房大师傅一起灌下去的。
 开始还好,狼狗活蹦乱跳,但至多一刻种,突然就不对了……就跟那个年轻人的症状一样,浑身抽搐,口吐白沫……
 这一下,胡氏药房就是跳进黄浦江也洗不清了。
 就算警察收了胡好的不少好处,但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哪里还敢徇私舞弊?
 巡捕房当场封了胡氏大药房,带走了所有的伙计,掌柜和大师傅,还有胡守成……也就是胡好金多体贵,不然连他都得一块被带走。
 胡好毕经也是历练过的,虽然还是咬定,肯定不是药房的药出了问题,但出手非常大方。
 他直接拿出一根大黄鱼,交给苦主,让他们该治病治病,该下葬下葬,如果事后查明,真是百宝丹的问题,他绝不含糊……
 在这个年代,别说一根大黄鱼,就是一根小黄鱼,也够卖一条人命了。
 更何况这才是治疗费和安葬费。
 苦主家里也并不是什么富足的人家,之所以抬着死人来闹,无非就是为了钱。
 看事主这么大方,再看药房也被封了,其余的人也被警察抓走了,再闹,也是冲着这个大老板闹,要是这人也被抓进去呢?
 难道还敢去警察局闹?
 留这么一个在外面,至少也能找个主事的。
 再说这么大个药房,这么大的生意,不可能为一条人命,就不做生意了吧?
 总算是把苦主安顿住了,胡好也算是腾出了手,好好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他很肯定,喂给狼狗的药,就是从药房里拿出来的,中间没经别人的手……
 那无非剩下几种可能了:
 取药或喂药的过程当中,被人动了手脚。
 但药是胡守成取来的,也是胡守成亲自灌下去的……要说胡守成出了问题,胡好第一个不信。
 胡守成是胡文虎的堂侄,论血缘关系,比他更近,不可能,也没有理由害胡家……
 那就只能是这批药有问题。
 他生怕自己猜的不对,又试了一遍,果然,只是一钱左右,又毒死了一条狼狗……
 看来不是胡守成出了问题,而是这批药本身就有问题。
 想到胡文虎派他来上海的目的,还有最近从南洋传来的一些传言,胡好一下抓住了关键:有人在捣鬼!
 更近一步,无非就是在说,这批药被于家动了手脚。
 想到这一点后,他风风火火赶到警察局,见了胡守成一面,结果胡守成告诉他,这批药,还是方不为没走的时候就运到上海来的,甚至那个时候,于安成和于秋水都还没来查账!
 这下问题又出现了:那个时候,于胡两家还好的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呢,于家不可能这么早料到,胡家会派自己来摘齐希声的桃子……
 难道,百宝丹本身就有问题?
 真要是这样,问题就大了……还做个毛线生意啊?
 胡好越想越害怕,用最快的速度,给南洋发了一份电文,把上海发生的事,详详细细的告知了胡文虎,并建议胡文虎,暗中派人从于氏药房中购药,然后试药,看是不是有毒性。
 几天后,南洋终于有了回信:确认无误,百宝丹确实有问题,人服食若超过一钱,就有可能中毒,甚至毒发身亡。
 狗就更少了,最多只需五分……
 这下再不用怀疑了,就是百宝丹出问题了。
 那个老人,就是吃了百宝丹被毒死的。
 但为什么百宝丹都卖了四五年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胡文虎的解释是,一是于氏药厂的大师傅严正交待过:予人开药,一顿决不能超过三五分,若是老弱病幼,还应减半……而各药房卖药前,都会特别交待病人。
 包括胡氏药房的大师傅给老人开药时,也是这样做的:让老人一次只服三分,但最后还是中了毒?
 胡文虎还说,其实南洋也发生过误食或过量服用百宝丹,导致中毒的事件,但至多也就是轻微中毒,没有死过人。
 而中过毒的这些,都被于氏药房花钱摆平了,没有传扬出来,所以一般人根本不知道。
 第二则可能是因人而宜,可能那个老人和他的儿子体质有异,稍一过量,就会中毒……
 最后,胡文虎在电报里郑重其事的交待:既然百宝丹出了问题,那就说明国内的这门生意再不能做了,不然还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毒死人的事情。
 再想的恶毒一点,说不定就有人瞅准这个空子,把这个当成生意来干:随便从街上拉个乞丐回来,拾缀一下,再喂点百宝丹下去……
 所以胡文虎建议胡好,尽快摆平这场风波,趁机撤回南洋……反正该赚的也赚了,也没什么实质的损失。
 至多也就是让于家看看笑话……
 收好电报后,胡好心如死灰。
 胡文虎说的没错,这生意,已经没办法往下做了!
 齐氏大药房在短短的两年内,能把生意做这么大,能覆盖江南数省,几乎做成独门生意,第一当然靠的是齐希声的钻营,第二则靠的是百百丹。
 江南人都快把百宝丹当成疗伤圣药了。
 这突然之间,就发生了百宝丹毒死人的事,还被那么多人看到了,还闹的这么大?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胡好敢保证,至此后,江南数省的百姓,绝对是闻“百宝丹”之名而色变……
 至于胡家的虎标良药,如万金油之类的解暑药,本就走的是太平路子,有的是替代品:比如日本人的仁丹,黄氏的人丹等……
 原本在国内的销路就一般,这次也是搭上了百宝丹的顺风车,才跟着沾了些光,百宝丹一出事,虎标良药和万金油更卖不出去了……
 胡好万念俱灰。
 到这个时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国内一行,算是彻底失败了!
 到底是自己运气不好,还是说有人在其中做了手脚?
 比如齐希声!
 胡好不死心,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又花了一大笔钱,请巡捕房给他仔仔细细的查了一次,但最后发现,苦主没问题,确实是良善人家。
 那个老人,也确实是半个月前吃酒宴,贪鱼肉软烂,吃的急了些,被刺扎破了喉咙……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丁点人为的痕迹,确实是意外。
 至此,胡好才算是彻底的死了心。
 他花了大价钱,安顿住了苦住,又花了不少钱,把胡守成、掌柜、大师傅和伙计等从牢里捞了出来,还给各级经销商发了电报,解释了一番。
 当然,他是打死都不会承认百宝丹有问题的,不然臭的不止是于家的名声,还有他胡家的名声:毕竟这南洋医药公司和齐氏大药房,是于胡两家共同持股,筹办起来的。
 再说了,于家的名声臭了,还有远洋运输生意,还有纺织生意,医药起家的胡家名声要是臭了,就彻底没的玩了。
第一三六六章 真相
 祸事消弥了,但生也也肯定是做不成了。
 既然胡文虎也建议放弃国内的生意,那就没必要挤在一条死胡同里撞墙。
 胡好已决定,赶年前之前就回南洋去。
 他走的时候,也会把大部分的人带回去,要是还有没处理的首尾,就交给胡守城,等他办完后再加南洋也不迟……
 胡好从头到尾没想到,他在南洋呼风唤雨,无事不顺,到了国内,却处处栽跟头。
 难道真是因为水土不服,或是因为自己的运气太差?
 更或者,是有人里历捣鬼?
 他第一时间就怀疑到了齐希声。
 方不为要是知道胡好是这么想的话,绝对会大呼冤枉。
 天降奇冤呐……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和他没一根毛的关系。
 他确实想把胡好赶回南洋,但却不会用这么恶毒的办法。
 中村当然比方不为的意意愿更强烈,但同样的道理,他用不着这么麻烦。
 还用的着设局?
 中村是吃饱了没事干了,还是闲的发慌了?
 他只要把药房的分销渠道断了,胡好连毛线都卖不出去……
 方不为为什么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于氏百宝丹和虎标良药铺遍了江南各地?
 只因为他只需要把货运进来就行,分销渠道全是现成的。
 用的当然就是森下商会的分销渠道,而恰好,森下商会也是卖药的,简直是天作之合……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只有两点:
 不用费心费力的铺设渠道,是中村盅惑齐希声主动接下于胡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