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谍海猎影 >

第650节

谍海猎影-第650节

小说: 谍海猎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内奸,方不为会给日本人安排一个。
 但是,自己如何才能见到袁殊,把这些情报告诉他,还要保证自己的身份不会暴露?
 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方不为非常头疼。
 ……
 齐振江像是疯了一样,冲进了马春风的办公室,马春风正在和贺耀祖喝着荼。
 这位军统调查局名义上的一把手,马春风的顶头上司,轻易不来军统局,但只要来一次,马春风总会尽心尽意的招待。
 这自然缘于贺耀祖从不过问军统的具体事务,从不干涉马春风的任何决定。
第一二四五章 还在可控当中
 不用和其它人比,只和中统,只和徐恩曾比就行了。
 正局长朱家烨和副局长徐恩曾为了夺权,脑浆子都快打出来了……
 只此一点,马春风就不得不感激贺耀祖。
 两个人正谈笑风声,齐振江连门没敲就闯了进来。
 “局座……”齐振江把手里的电文递给了马春风,声音微微发颤。
 都是身经百战的人物,哪能不知道出了大事?
 马春风按捺住震惊,接过了文件夹。
 齐振江知道贺耀祖也在,也料到贺耀祖可能会看这份电报,但又一分钟都不敢耽误,所以抄报电文的时候,并未写到棘刺就是袁殊,只提了“自己人”已知道了袁殊的身份。
 马春风只是扫了一眼,脸色猛的大变。
 袁殊要暴露?
 这只是其次,关键的问题是,“自己人”怎么知道棘刺的身份的?
 他连这样的隐密都知道,那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军统上下,在他面前,就跟透明的一样?
 这特么要是敌人,会带来多大的破坏?
 这才是让齐振江惊慌失措的原因。
 马春风虽然惊惧,但知道轻重。
 先保住袁殊,再论其它。
 至少迄今为止,这个“自己人”并没有表露出过任何一丝损害国家,损害国党以及军统的意思,而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马春风将电文递给贺耀祖。
 贺耀祖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军统局长,但他还是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主任,委员长的大管家。
 他虽然不知道棘刺是谁,却知道上海有这么一号人物的。
 贺耀祖看了一眼电报,眼睛猛的一睁:什么时候,又多出来了一个“自己人”,看起来,好像比棘刺还厉害?
 马春风沉声给齐振江下达着命令:“电令王天木,尽一切办法,处理掉中华大剧院门口的那一处情报交接点,同时,打电话到法租界《集纳周刊》报社,通知一个叫何建英的,迅速转移!”
 “是!”齐振江重重的应了一声。
 其实就连马春风,之前也只知道,袁殊在虹口有一处专用交接情报的地方,离岩井公馆和上海派遣军司令部都不远,却不知道是这处报刊亭。
 马春风还劝过袁殊,让他不要冒险,但也知道,袁殊的身份太特殊,不可能跑到太远的地方交接情报,只能得过且过。
 怕情报从自己这里泄露,马春风也从来都没问过袁殊这处交接点的具体位置。
 方不为在电报中一提,他就明白了,绝对就是这里。
 上海未沦陷之前,马春风也是中华大剧院的常客,知道真的有这么一处地方……
 “另外……”马春风刚说了两个字,又停了下来,看了看贺耀祖。
 贺耀祖的脸色很凝重,郑重的说道:“你安排!”
 他同样明白,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外行领导的最终结果,只有乱上加乱,糟上加糟。
 看看中统就知道了,这才刚开始一年,就乱成了什么样?
 所以贺耀祖才如此放权。
 马春风有委员长撑腰又如何?
 看看徐恩曾,不但有委员长撑腰,还有陈氏兄弟撑腰呢,朱家烨还不是想争就争?
 “将有关棘刺的所有情报,全部给这位……”马春风咬牙说道。
 “他还要棘刺与本部来往的电令原件!”齐振江又说道。
 “原件?”马春风沉声问道,“他没要密码本?”
 “没有!”齐振江摇了摇头,“他只要原电令编码,说是要替棘刺找个替死鬼。”
 马春风的心里猛的一松。
 “自己人”确实厉害,也确实帮了军统许多的大忙,抛开他刺杀的那些汉奸不论,就只一起南京毒酒案,就能看出,“自己人”是坚定的抗日人士。
 应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但是,军统也不止日本人一个敌人,没摸清楚这个人的来历之前,只能防范加利用,至于信任,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涉及到高级保密的东西,马春风是万万不敢泄露的。
 至于电令,给就给了,没有密码本,根本不可能翻译的出来。
 更何况,袁殊小组所用的这份密码本,很有可能,马上就会被日本人破译。
 “给他!”马春风大手一挥,“说不定,马上就要请他帮忙……”
 马春风不知道上海的具体情况,所以他怀疑,王天木可能没办法执行他下达的那两项任务。
 果不其然,刚入夜,王天木这边就有了回复:上海外围已被封锁,所有进出人员,必须要有上海市定居人员三位以上的人员做保,而且还要在日军宪兵司令部,七十六号特工总部报备。
 军统人员根本无法安全潜入。
 只能请托这位“自己人”帮忙了。
 ……
 方不为是半路上接到马春风的电报的。
 还好,袁殊生性小心,明白环节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所以所率小组人员结构极其简单:一个收发员,两个通信员。
 收发员就是已牺牲的林教员,胡老板是其中一个通讯员,负责从《集纳》报社的编缉何建英这里接收情报,然后送到林教员那里,或是从林教员这里接收命令,再送给何建英。
 而何建英,就是袁殊的下线和直接联系人。
 包括袁殊,这四者之间都是单线联系,只要斩断何建英这条线,袁殊就没有暴露的风险。
 另外,就是相互之间的通讯密电了。
 都是专业人士,也都明白未雨绸缪的道理。
 袁殊和马春风,从来没有在电文中提到过袁殊的身份,涉及到岩井公馆,东亚建中联盟,日本领事馆等之类,会涉及到袁殊表面身份的字眼。
 他们就是担心密电电波可能会被日方截听到,甚至是被破译出来。
 事态还在可控当中,方不为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就算林教员的遗物中有密码本,就算日本领事馆电检课,确实监到听到过袁殊与重庆联系过的部分电波信号,并做了记录,就算赤木亲之把这一部分电文破译了出来,也不可能当场就怀疑到袁殊的身上。
 至多也就是锁定一个大致范围。
第一二四六章 联系袁殊
 方不为不相信日本领事馆的电检课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真的将袁殊与重庆联络过的电波信号全部侦听到,全部记录下来。
 除非日本人早就盯住了这个频段,不然电检课根本没有那个能耐,能同时能侦听几百上千个频段。
 因为领事馆没有几百上千部电台。
 看看麦家的《风声》当中的情节就知道了。
 那已是五十六年代,雷达技术已相当发达,甚至已经有了电波测向技术,知道敌特之间联络的信号,肯定会朝着一个方向收发:台湾。
 但即便如此,寻找台湾的秘密电台时,依旧需要上百部的电台同时侦听。
 电台又不是大白菜,方不为估计,日本领事馆有十部左右的电台顶天了。
 还必须得有两块钱中五百万的运气,才恰好能听到袁殊的电台发出的信号,并恰好做了记录。
 所以岩井英一让赤木亲之至电检课调阅该频段是否有记录时,方不为一点都不担心。
 这跟“天上掉下了一颗流星,恰好砸到了袁殊头上”的几率差不多,运气不可能差到这种程度。
 现在只需要斩断何建英这根线,再提醒袁殊不要中了日本人的圈套,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至于那个报刊亭怎么处理,还要再听听袁殊的意思。
 不是方不为下不去手。
 如果这个老板失踪,或是被杀,恰好引起日本人的怀疑,追着这条线调查怎么办?
 袁殊也是这家报刊亭的常客,说不定就会弄巧成拙。
 方不为给黄包车师傅交待了一声,往金神父路的方向走去。
 《集纳报社》就在金神父路。
 三零年左右,袁殊从日本留学回来,创办了《文艺新闻》,当时他发表最多的,则是抨击政府当局的文章。
 后来《文艺新闻》被国党当局靳令停刊,袁殊转移阵地,开始在《集纳》上发表文章。
 这家报纸,与左联文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而袁殊早年的公开身份,本就是左倾主义文人。
 到了报社,方不为以刊登广告的名议,与报社主编一顿胡侃。
 在这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里,他不但见到了何建英,还在他身上留了一枚窃听器。
 交了点订金,离开报社之后,方不为没有叫车,而是绕过了两条街,特意走远了一些之后,又给报社打了个电话,说是要找何建英。
 “建英,我是余龙,你家里进贼了,赶快回来一趟……”
 余龙是马春风的代号,家里进贼的意思是事发了,赶快跑。
 何建英脸上面无血色,身体跟着晃了两下。
 旁边的同事还以为他在家里放了什么贵重物品,好心劝着他:“别急,先回去看一下,万一没丢呢?”
 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这个电话里说的暗语,却表明事态非常严重。
 命令竟然是马局长下达的,那袁殊呢?
 何建英不敢怠慢,挂了电话,给报社主编打了声招呼,急匆匆的走了。
 看何建英出了报社,方不为才叫了一辆黄包车,回了外滩酒店。
 没办法,为了避免何建英被捕,方不为必须要在何建英身上装一枚窃听器,以随时掌控他的行踪。
 到了必要时候,只能采要手段。
 半路上,方不为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卸了妆,又回到了外滩酒店。
 他在等天黑。
 白天的袁殊,不是在岩井公馆,就在日本领事馆,很少会走出虹地界口。
 即便外出,他身边也时时刻刻都有人,方不为根本没办法接触。
 打电话更不可能,比方不为用齐希声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和袁殊见面,还容易引起日本人的怀疑。
 可以这么说,站在岩井英一的立场上,调查内奸,他首会先怀疑中国人,其次才是日本人,而赤木亲之调查的方向,也是以此为重点。
 所以袁殊已经站在暴露的边缘,任何一丁点的异常,都会被日本人无限放大。
 方不为想了又想,还是决定,还不能用齐希声的身份,公开和袁殊见面。
 会不会让日本人起疑先不提,关键是,齐希声就是“自己人”这个秘密,是肯定保不住了。
 因为袁殊的身份太过复杂:地下党,军统,中统,远东国际共产主义联盟,七十六号的丁默邨和李士群,以及即将成立的汪伪政权……
 甚至是日本人,七十六号,以及汪伪政府这三者之间,都不是很清楚,他与其它两方的具体关系。
 比如岩井英一,从来只知道袁殊和李士群的关系不太好,却不知道袁殊一直和丁默邨暗中有联系。
 谁敢信?
 后世看苏德战争时期,美苏冷战时期的谍战片,方不为都没见过这样的故事人物。
 间谍做到他这个份上,绝对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方不为不想把这一层身份暴露给袁殊。
 方不为的初步设想是,想办法接触到袁殊的老婆丁景星,再由丁景星联系到袁殊。
 一想到丁景星,方不为就情不自禁的,再次佩服起袁殊来。
 他先在老家上过三年私塾,后来到上海,流落街头时饿昏之后,被丰子恺先生创办的艺达学园收留,以旁听生的名义,读了一年半的文学。
 他与左联的渊源,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严格说起来,袁殊连小学都没毕业。
 能成为闻名上海的作家,记者,甚至日语能说的以假乱真,全都是他自学来的。
 方不为认为,袁殊能为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有三分之一的功劳,属于他夫人马景星。
 没有马景星,袁殊别说两度去日本留学了,他连船票都买不起。
 他去日本留学的那个成都大学的假文凭,也是马景星托关系花钱给他办的。
 马景星家里不做生意,却也是上海数得着的富豪。
 无它,地多,房子多。
 马景星的老爹马蝶生,在浦东有四千多亩地,而浦东浦西上海县宝山县等地,有两百多号粮店,商店,租的门店都是马蝶生的房子。
 马蝶生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大地主,恰好只有两个女儿……
 所以说,成功的男人身后,往往站着一个更加厉害的女人。
第一二四七章 联系袁殊 (二)
 好不容易等天黑了,方不为领着两个保镖出门了。
 十多分钟后,小车开到了大世界俱乐部的门口。
 上海虽然被封锁了,但只是对市区整体而言,内部并没有分割封锁。
 租界依然是租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