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谍海猎影 >

第633节

谍海猎影-第633节

小说: 谍海猎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点虽然废弃了,但关系还在。
 一周前,接到方不为从“南洋”发来的电报,称毒药已上船,并标明船次,大概到达上海的日期,卸货地点等之后,马春风便令王天木,提前安排人员接应。
 回家探亲近一月的虞氏粮行,兼小码头小头目“青哥”,又出现在了小码头上。
 今天的这一船货,就是他带着人卸的。
 为了节省积分,刘戈青身上的那枚窃听器,早就被方不为遗弃了,不知道王天木是怎么安排的,方不为有些不放心,所以决定亲自来看一眼。
 没想到,接货的就是刘戈青。
 此时他正光着膀子,指挥着一帮装卸工,在船上卸着药品。
 看了两三分钟,根据刘戈青的眼神,方不为就找到了他的几个同伙。
 他又看了一眼船上的货。
 装有毒药的箱子,是做过特殊标记的,刘戈青认得,方不为自然也认得。
 还有半个小时才能挨的到。
 夜长梦多,方不为决定帮一把刘戈青,让他赶快拿着药,回宝山乡下去。
 方不为让司机按了两声喇叭,又把头伸出了窗外。
 被胡守成派来,专门盯着卸货的一个掌柜,回头一看是东家,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老板,你怎么亲自来了?”掌柜弯着腰问道。
 “过来看看!”
 方不为随口应了一声,又指点着码头上的药店伙计,还有装卸工人说道:“都辛苦了,你去买几个西瓜,让大家伙解解渴……”
 这是虞家的私人码头,哪里有卖西瓜的?
 想买瓜,至少要跑出一条街之外。
 但自己走了,货怎么办?
 掌柜刚想派两个伙计去,又被方不为拦住了。
 “两个人,能抱几个回来?”方不为顺手掏出一张美钞,递给了掌柜,“坐我的车,你亲自去,这边我盯着……”
 老板的命令,掌柜的哪里敢不听,当即接过钱,坐着小车买瓜去了。
 同时还沾沾自喜。
 几个西瓜,能值几分钱?
 老板可是给了一美金啊,以齐老板的豪气,剩下的,难道还能要回去?
 以他掌柜的身份,一个月的薪水,也只有十美元而已……
 现在的上海,美元是当之无愧的硬通货,下来才是英磅,这两种,也是目前上海最流通的货币。
 其余的,还有日元,鹰洋,更甚至是大洋。
 至于法币,擦屁股都嫌硬!
第一二一零章 监听
 不是说法币已经贬值到了这种程度,而是上海和国统区之间基本无商业流通,根本没办法用。
 当然,最终还是会变成,连擦屁股都嫌硬的东西的。
 小车刚到码头的时候,刘戈青就注意到了,之后看方不为下了车,掌柜殷情的模样,他就有点猜到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了。
 正如日中天,声名鹊起的齐老板。
 他还问了一声当监工的齐氏大药房的伙计。
 “那位是齐老板?”
 伙计与有荣焉的点了点头。
 看方不为背着双手,大马金刀的站在码头的模样,刘戈青暗暗的赞了一声。
 够气派,够威风,确实是年轻有为。
 但为什么,看到齐老板的时候,自己总觉得有些熟悉?
 刘戈青摇了摇脑袋,收回了目光。
 现在可不是走神的时候。
 药店的掌柜也不知被齐老板派去做什么了,还是坐着小车走的,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刘戈青暗暗的给不远处的几个手下使了个眼色,几个手下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他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包烟,给药店的伙计递了一根:“来一根,歇一歇?”
 伙计吓的连连摆手:“青头儿,你脑子坏掉了,老板看着呢……”
 吓不死你?
 刘戈青讥笑一声,自顾自的点上了一根,又朝着方不为抱了抱拳:“齐老板好!”
 方不为点了点头,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好!”
 药店的几个伙计惊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个莽汉胆子太大了,齐老板也是你想打招呼,就能打招呼的?
 就在这个空当里,两个特务飞快爬上了货箱堆,手脚麻利的把带有标记的那口箱子抽了出来。
 下面的一个特务顺手接住,扛在了肩上,送到了码头上。
 趁所有人都在愣神的功夫,岸上的特务用最快的速度,把箱子塞进了旁边一条渔船的蓬仓里。
 整个过程,还没一分钟。
 方不为暗暗的坚了个大拇指。
 刘戈青有急智,一帮手下也不赖,配合的极为默契。
 等掌柜坐着车,拉着西瓜回来,那条船己开出了小码头。
 看东西被转走,刘戈青也松了一口气。
 方不为也相信,刘青戈肯定有办法,能把这箱毒药运到宝山乡下,更有办法送到南京。
 这么大一厢,够军统用个一两年的了。
 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没必在这里浪费时间。
 西瓜搬完后,方不为坐上了小车,回了和平饭店。
 到了房间,支走了保镖,他才打开了系统。
 中村和赤木亲之两个人,他都是二十四小时监听的,但旁边有人的时候,方不为尽量不会打开系统。
 不然经常一心二用,容易走神,也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这两人今天一天的行为基本正常,前者忙着和法国人扯皮,诬陷法捕房提前泄露了大搜捕的消息,从而导致连着三天的大搜捕,全上海市内,竟然没有搜捕到一个恐怖分子。
 后者则是在忙着替方不为擦屁股,正在调运船只,将那批药品尽快运到东北。
 没什么有用的东西,方不为又打开了原田熊吉身上的这一枚。
 原田熊吉是迄今为止,方不为见过级别最高的日军高层人物。
 自然是中村和赤木亲之亲自带他去拜访的,也是南洋医药公司在明面上的最大的靠山。
 原田熊吉是华中派遣军特务部的部长,他的级别要比赤木亲之要高的多。
 他虽然负责的是情报事务,但现在已是少将军衔了。
 除了华中派遣军中的职务,他在日本领事馆也有兼职,现任兴亚院,也就是兴亚建国同盟华中部的联络官。
 这个兴亚院,自然就是袁殊领导的那个兴亚院。
 另外,原田熊吉还兼任维新政府军事顾问。
 这个维新政府,指的是以梁鸿志为首的维新政府。
 不过也快消亡了。
 汪精卫已亲自去了日本,正在与日本方面紧锣密鼓的谈判,再有一两月,日方与汪精卫及其骨干,就要组建汪伪政权了。
 到时,梁鸿志的维新政府,袁殊的兴亚院,都将并入其中。
 方不为估计,到时的袁殊所能得到的职位,以及他的大众党的所能得到的席位,绝对不会比梁鸿志少。
 至少,袁殊的兴亚院,有自己的行政,外交,以及情报机构,而梁鸿志的维新政府,连个公开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全都缩在虹口的酒店里,才在制定纲领呢。
 而原田熊吉这样的人物,名义上也是受袁殊领导的,可见袁殊在日本外务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岩井英一的日本外务系骨干,绝对会派袁殊进入傀儡政权利的高层,以制约汪清卫。
 方不为早就决定了,一定要替袁殊保好驾,护好航。
 他想亲自看看,没有受王天木拖累,没有暴露身份的袁殊,最终会走到哪一步。
 历史中的梁鸿志,可是一去就当上了监察院长。
 方不为边走着神,边听着录音。
 他就是想听一听,看能不能听到一些有关山田乙三的情报。
 山田乙三在上海的安保,就是原田熊吉的特务部和上海宪兵司令部负责的。
 前面很正常,当听到下午四点多,差不多就是方不为到了医药公司总部,正准备去小码头的时候,他听到原田熊吉收到了岩井英一送来的密令:
 日本外务省次长清水留三郎,将定为六月九日,正式到访南京,由原因熊吉负责与南京方面接洽,提前做好安保。
 听到这个消息,方不为一骨碌从床上翻了起来。
 原本的计划,就是山田乙三随清水三次郎一起去南京的,岂不是说,山田乙三,同样会在六月九号到南京?
 方不为耐心的听了下去。
 果然,一个多小时后,原田熊南又接到了山田乙三亲自签发的密令,内容与岩井英一的大同小异,都是要求他提前与南京接洽。
 只要不发生大的意外,这个行程基本上不会更改了。
 今天是六月二日,还有七天的准备时间,应该够用了。
 方不为按捺住兴奋,飞快的给马春风发了一封密电。
第一二一一章 内线
 看到电报,马春风久久无语。
 震惊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他想不通,“自己人”的情报,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派遣军司令部,还是哪一个日谍机构?
 说不定这个情报,连袁殊都还不知道。
 马春风也不是没动用好好查一查“自己人”底细的念头。
 但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
 在他看来,这个自己人,都有些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意味了。
 袁殊一动,万一让他看出端倪,从而暴露了怎么办?
 马春风当将袁殊当成了手中的王牌,一丝大意都不敢有。
 “通知南京吧!”马春风叹了一口气,把电文交给了齐振江,“另外,给自己人发报,就说我很感谢……”
 至多,也就是一句感谢了。
 自己人的身份来历都没搞清楚,马春风不绝不会让他得知有关军统方面的更多的消息的。
 更何况,他就是想感谢一下自己人,怕是也做不到。
 上次,马春风试探了一下,请自己杀掉李士群和傅筱庵,军统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没想到自己人的要求竟是:让王天木有多远滚多远,还说,要是让他知道王天木进入上海市内,说不定就会给王天木点苦头吃。
 马春风能分辩的出来,自己人说的是王天木,而非军统。
 答应是肯定不能答应的,但该约束的还是要约束一下。
 毕竟自己人那般的神通广大,说不定就会通过什么渠道,得知王天木的迹向。
 毕竟之前王天木暴露行踪,刘戈青无缘无故被自己人摸上门去的原因,到现在都没有调查清楚。
 除此外,马春风不由的怀疑,这个自己人,是不是和王天木有仇。
 无它,方不为只是不想让历史重演,让王天木落到李士群手里,从而叛变。
 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袁殊。
 现在的王天木还不知道袁殊是谁,甚至已把袁殊列入了汉奸之流。
 但王天木综营华北军统数年,对于天津,北平等地的军统组织的情况了如指掌。
 甚至是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等地的军统站长,也是他之前的亲信下属。
 王天木这旦叛变,军统遭受的将是灭顶之灾。
 没办法,只能带着马春风尽量约束王天木,不要让他跑出来当祸害。
 方不为也不能把他杀了吧?
 别说嫌疑,人家现在连这方面的念头都没有,正卯足了劲的杀当奸呢。
 军统各大区的密码底本,方不为这里都有,当他监听到马春风发往南京的密电时,就知道,马春风已经安提成南京方面,组织相应的刺杀计划了。
 他该做的都已经错了,就看南京方面的筹划和运气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的时候,确实得看运气……
 南京鼓楼西,陶谷街。
 詹长林提着一尾鲜鱼,不紧不慢的往家走去。
 鱼是负责事馆内务的书记官给他的,也有拢络人惦的目的在内。
 詹长林是原警卫第一师,也就是八十八师的士兵,还打过第一次上海会战,当时的时长是俞济时。
 打完上海会战后,因老母病重,他便告假回了南京,之后又因娶妻生子,就脱了军籍。
 打完上海会战的第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他闲赋在家,无所事事。
 他的邻居王高科,当时正在日本从使馆当文书,正好大使馆召杂役,就把詹长林介绍了进去。
 虽然是杂役,工资去不低,一月十五块大洋。
 而当是地一斤精米,也就卖三分钱而已。
 怕日本人不要他,詹长林特意隐瞒了他当过兵的经历。
 除了当过兵这一点,詹长林的条件极其附合日本人招人的要求:
 第一、家必须在南京,且家世清白;
 第二、不会日语。不是怕招进来的人做间谍。
 第三,诚实老实,手脚勤快;
 第四,相貌端正。
 就这样,詹长林成功的找到了一份报酬高,且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
 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打扫卫生,甚至是当时的大使有吉民的房间,都是由他打扫的。
 除此外,他还要在厨房帮忙。
 但这对当过兵吃过苦的詹长林都不算什么事。
 但干了还不到一个月,就有神秘人物找上门来了。
 特务处的特务要发展他当间谍,并每月再给他一份报酬:十块大洋。
 就这样,詹长林成了军统特务。
 怕日本人试探他,从而暴露,特务处没敢让詹长林补习日语,而是特训他如何拆信,如何速度,如何密写等等技能。
 甚至把他的老婆也发展成了特务,替他抄写情报,递送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