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谍海猎影 >

第574节

谍海猎影-第574节

小说: 谍海猎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不为这么做,是怕战败后,万一撕破脸,唐生志拿这个事件做文章,推卸责任。
 反正是绝对不可能让唐生志抓到宋希连和胡宗南这两个人的什么把柄的。
 至于方不为,一无兵二无权,最多也就治他一个违抗军令的罪责。
 疏散难民而已,又没造成多大的损失!
 除非真不要脸了,唐生志才会把战败的锅往方不为的头上扣。
 之前商量的时候,胡宗南和宋希连还有些不好意思,想着收了方不为那么多的钱,事后一点责任都不担,实在说不过去。
 还是方不为劝着这两位,现在还不是他们两个担责的时候。
 等仗打完之后,真要有人想往方不为头上扣锅,才是他们站出来说话的时候……
 方不为没明说,但胡宗南的宋希连都听出了方不为话里的潜意:要防着点唐司令。
第一零九零章 永载史册 (求保底月票)
 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唐生志把宋希连和方不为都轰了出来。
 责任都由方不为一个人担了,唐生志怪不到宋希连的头上。
 至于方不为,就算要治罪,也过禀报过委员长再说。
 唐生志现在没这个时间,他决定到仗打完后,再新账旧账一起算。
 方不为其实很清楚,唐生志为何这般愤怒。
 无非就是他赖在南京不走,没办法让委员长更深刻的体会到南京的战况,让唐生志既想撤军,又不想担任何责任的幻想落空了。
 如果真能劝着让委员长撤军,方不为一千万个愿意,根本用不着唐司令给他耍心眼。
 今天上午,去八十八师之前,方不为还接到过林尉的电文。
 林尉劝方不为趁早撤出南京的同时,也稍稍的提了一下武汉方面的情况。
 委员长还在和德国大使陶德曼不遗余力的研究如何想办法让日军答应停战谈和。
 日本方面的条件很简单:先让南京守军缴械投降,咱们再谈别的。
 这与卖国有什么区别?
 委员长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原本委员长还在犹豫,到底是尽早撤军,减少损失,以保存实力,还是增派点援军,给日军施加点压力,好答应他停战谈和的要求。
 这一下,更是让他骑虎难下了。
 既不敢撤,也不敢援。
 让他撤军,就等于是让他自己扇自己嘴巴,同时会向日军暴露国民政府外强中干的事实,所以是坚决不能撤的。
 委员长自己也清楚,南京是个大泥潭,日军的初衷就是想和国民政府决战,巴不得他把所有的主力部队都派到南京,所以援军也是坚决不能派的……
 所以委员长决定等,等南京再坚持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再说。
 之前是战线太长,人手不够,所以守不过来,现在全撤到了内城,人总该够了吧……
 猜到委员长会是这种想法的时候,方不为都快被蠢哭了……
 自始至终,方不为压根就没在委员长的身上寄托一丁点的希望。
 自力更生吧。
 所以,他暂时还不能走!
 “唐司令有一句没说错!”
 出了司令部,宋希连又劝着方不为,“你留下来,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还是尽量撤离吧!”
 “再等等吧!”方不为回道,“就这样走了,我实在是不甘心……”
 方不为话语虽轻,但态度异常坚决,宋希连也知道,他劝了也是白劝。
 “那就跟我回挹江门?”宋希连又说道。
 他想不明白,方不为怎么又跑回八十八师,和宋元良搅到一块去了?
 “我就是想看看,这一回,宋师长会不会再跑了!”
 方不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宋元良要跑?
 不太可能吧?
 怎么说他现在也是一军之长了,已不能与七八年前相提并论了,怎么也要顾忌一下脸面吧?
 宋希连顿时犯起了疑。
 他实在分不清方不为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的。
 “军长放心,只要你守住下关,胡军长守住浦口,既便日军真的攻进城来,我也能突破至挹江门……”
 城门全被封了,再没办法运输难民了,方不为的这一千号人也重新做了安排。
 除了刘绪武和冯家山带了三个连,与陈江派来的人护送难民去滁州,叶兴中和边从军的两个连,全都被方不为召集到了身边。
 “那你自己小心!”宋希连重重的拍了拍方不为的肩膀。
 “嗯!”方不为重重的点了点头。
 两人做别,宋希连去了下关,方不为回了雨花台……
 坐在车上,方不为打开系统,把这三天的战报翻了出来,又看了一遍。
 每看一次,他的眼眶就会湿一次。
 八十八师,真正的打出了精锐师的威风。
 九日上午,大部复廓沦陷,日军攻至南京内城墙下,先向中华门和光华门发起了进攻。
 驻守光华门和中华门一线的,是教导总队的第二团。
 一轮炮火集射,光华门直接被炸塌,日军的两个大队甚至突破了城门残垣,冲进了内城。
 不到一个小时,光华门便告急,唐生志命离光华门最近的八十八师驰援。
 宋元良一边问候着唐和尚的家人,一边不得不派五二四团的两个营支援。
 但日军看好不容易撕开了一个口子,疯了一般的从缺口处猛攻。
 五二四团奋起反击,死战不退,拼刺刀,抱手雷同归于尽,能用的手段全部用了出来,才打退了日军。
 等副司令罗卓英闻讯,率宪兵第二团赶来增援时,五二四团派来增援的两个营,还活着的,竟然只余十七人。
 就只剩一个排长活了下来,营长,连长全部牺牲。
 宋元良也没想到,他刚将五二四团派去增援教导总队,日军就开始猛攻雨花台了。
 首先接敌的,是雨花东台的五二七团,面对日军的一个联队,五二七团半步未退。
 看久攻不下,日军又增加一个联队,继续猛攻,五二七团伤亡惨重,二六四旅长高致松亲率五二八团两个营支援,硬是咬牙打退了日军。
 谁知日军玩的是声东击西的把戏,撤了军之后,又迂回攻向雨花东台侧翼。
 旅长高致松不得不带五二八团回防。
 能上的人全都上了,甚至是卫生员和通讯员都参加了战斗,旅长高致松更是身先士卒。
 敌军虽被打退,但旅长高致松多处中弹,壮烈牺牲。
 五二七团团长廖令其临危受命,接任二六四旅旅长一职。
 至此,防守雨花东台的二六四旅的两个团,活下来的还不到一半,根本守不住整个雨花东台的防线。
 宋元良命吴求建派兵增援,吴求建命补充一团团长华品章率部从析桥镇回援。
 补充一团刚到雨花台,日军发动了第三次攻势。
 至下午五时,日军撤军时,补充一团伤亡过半,团长华品章被日军掷弹筒击中,不幸阵亡……
 十日的攻势更为猛烈。
 八十八师不但要迎接雨花台正面阵地的强敌,还要协助七十四军和教导总队,防守光华门至中华门一线。
 战况吃紧,宋元良亲自赴雨花台一线指挥,不但把师直辖特务营派了上去,更是把自己的警卫连也全交给了廖令其。
 阵地数次易主,廖令其打急了眼,亲自率警卫连和敌人打起了白刃战……
 十一日上午,五二四团团长韩宪元壮烈牺牲。
 十一日下午,五二七团团长李杰率部突围至光华门机场,被敌军击中,自杀殉国……
 截止十二日午后,雨花台阵地相继沦陷,在日军攻上高地的最后一刻,二六二旅旅长朱赤,率残部二十一人,集中了所有的手雷,炸药,燃烧瓶,于敌同归于尽……
 至此,八十八师两个旅长,四个团长,六个营长,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所部官兵七千余人,仅余不到两千人……
 牺牲的五千多人中,有近两千人,是死在白刃战中的!
 敌人一次次地冲上山顶,又一次次被打下去,特别是雨花台的东西两面的主要阵地的一些制高点,反复易主竟达十余次……
 八十八师全体官兵,真的做到了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
 不提宋元良之前以及以后的那些过错,在这数日当中,他做到了一个师长,一个指挥官应该做的事情。
 八十八师以一部残师,七千余人,顶住了日军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两个精锐师团四万余人的猛烈进攻,是南京保卫战中,面对敌人人数最多,攻势最猛,歼敌数最多,阵亡将官最多,伤亡人数也最多的部队。
 整个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所有战死的官兵加起来,有一万五千余人,八十八师独战三分之一。
 就连日军事后也承认,南京保卫战时,日军死伤近两万人,至少有一半,死在了雨花台之下……
 方不为抹了一把眼泪。
 八十八师之功,足可永载史册!
 可惜,宋元良不跑就好了!
 PS:
 首先,在新的一年里,祝愿所有的书友新年快乐,万事顺心!
 资料有些细碎,所以更的有些晚,大大们见谅一下。
 这两章的资料有些多,怕挨骂,我已经尽量精简了,接下来的章节,基本上不会有这么多篇幅的科普了,节奏肯定会加快。
 最后,再求一下保底月票,还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
第一零九一章 谁更无耻(求月票)
 十二月十一日,上午十点半。
 武汉行辕。
 会议室中高官满座,将星云集。
 人不少,但几乎没有声响,所有人都目不斜视,坐的毕直挺拔。
 坐在最上首的委员长忍着怒气,冷冷的扫视了一圈何应钦、白崇喜、徐永昌等人,又看了看陈诚等一干中央系的骨干。
 党国的栋梁们觉察到委员长的目光向自己扫来,下意识的把头又往下低了一分。
 委座,咱们可是一家的,你可千万不能坑害自己人啊……
 委员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看就要压不住火气了。
 平时口号喊的一个比一个响,为什么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就没有一个人为自己分忧?
 早上八点,太阳还没冒头,委员长就召开了会议,第一议题为若南京沦陷,日军持续南下,国军该如何应对。
 委员长的意见是打,其它人的意见也是打,但打和打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何应钦,白崇喜提出诱敌深入,然后关门打狗,但委员长以所需兵力太多而否决了。
 然后委员长再一次提出据江而守的提议后,坐在会议桌上的所有人就成了眼前这副模样。
 只要在武汉的,够份量的人物都来了,但没有一个人附和老蒋。
 还要守?
 委员长还真是记吃不记打,也不看看南京打成了什么模样?
 南京和武汉的地理位置如出一辄,三面环水,一面迎山,用来布口袋最好不过了,但想要据城而守?
 呵呵呵,不知还在南京的唐生志做何想法?
 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委员长此时无比的怀念唐生志。
 为什么就再没有这样一个知情识趣的人物站出来支持自己?
 其实据守武汉只是一方面,毕竟日军不一定就会沿江而上,等上几天,看看日军的具体动向后,再下定论也不迟。
 委员长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想引出南京的战事。
 南京一战,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至多一两个小时,就会催促林尉或钱大均向他汇报战况。
 原本计划坚守五十天以上的外围阵地和复廓,竟然连五天都没能坚守,就被日军攻破了。
 日军已是真正的兵临城下,南京城破在际。
 三个德械师,还有第一军和教导总队,这可是蒋某人起家的班底,一想到可能会折损在南京,委员长就觉的心里在流血。
 他想撤军,但这两个字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当初所有人都反对固守南京,是他一力坚持,才酿成如今的局面,他要是现在主动提出撤军,和自己扇自己嘴巴有什么区别?
 委员长无比渴望能有当初他提议固守南京时,唐生志那般的一个人物出现。
 可惜,再没有人上当了。
 在座的各位也不傻,唐生志这个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
 万一事后要是追究南京战败的责任,唐生志自然是第一个,谁提议撤军的,谁就是第二个。
 既便是以陈诚为首的中央系的几位,此时心中也隐隐生出了一丝不岔。
 委员长这一次,有些不太地道了……
 正僵持着,门外有人喊了一声报告。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林尉的声音。
 当场就有几个人变了脸色。
 林尉素来沉稳,若无紧要军情,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打断重要军事会议的举动的。
 难道是南京有变?
 “滚进来!”像是被恰好点燃了的炮仗,委员长一声怒吼。
 “规距呢?”看着推门而入的林尉,委员长怒声骂道。
 林尉心中一叹,不急不徐的回道:“是同下莽撞了!”
 他虽未参会,但一看委员长的脸色就知道,委员长没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不知他看到自己手中的这份电文之后,又会做何打算?
 林尉不卑不亢的把一份电报放到了委员长的面前:“委座,有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委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