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谍海猎影 >

第540节

谍海猎影-第540节

小说: 谍海猎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一千多官兵,没有一个敢笑话的。
 原八十八师五二三团一营少校营长,现作战指挥部特别行动队上校副队长。
 整个淞沪战场,还活着的英雄里,方不为如果排第一,那刘绪武至少也排在前十。
 就凭他自己,硬是轰下了日军的一架敌机。
 要是以后再能轰下三架来,保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到手。
 刘绪武是中央军校炮兵科出身,还受过德国军事顾问的专门培训,参加过一二八会战,长城会战,以及此次淞沪会战,称的是身经百战。
 而且有勇有谋,灵机多变。
 接到扩编特别行动队的命令,方不为考虑副手人选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刘绪武。
 回南京后,方不为特意将刘绪武安排到自己的病房,养伤的同时,套了套刘绪武的话,最后顺水推舟,从宋元良那里把人要了出来。
 刘绪武没方不为这么强悍的体质,虽然已经两个月了,但伤还没好利索。
 方不为本来不想让他来,但刘绪武说,这是行动队整编后的第一次检阅,也是出征前的最后一次检阅,一个人都不能少。
 “诸位……”
 方不为的话刚一出口,就如阵阵雷音滚遍全场,离的近的士兵觉的自己的耳膜都被震的发麻。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强敌已兵临城下,现已到了我辈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之时……三日后,自我方某人以下,行动队全员赴雨花台防区,助八十八师守备阵地……”
 “中气这般足,看来这小子伤是大好了!”
 站在校场边二楼窗口的陈祖燕惊叹道。
 旁边的谷振龙眼神一冷,一声冷哼从鼻子里挤了出来:“冥顽不灵!”
 方不为还在训话,谷振龙却越听越烦,“刷”的一下拉上了窗帘,来了个眼不见为静。
 “这么大的雪,还这么忙,你怎么有空过来?”谷振龙问着陈祖燕。
 “你明日就要走了,我还不能来送送行?”陈祖燕笑道,“若不然,晚上小酌几杯?”
 一听喝酒,胃里便条件反射一般的开始冒酸水。谷振龙疼的呲了呲牙,连连摆着手:“算了,再喝就真死了!”
 “那也好!等你养好病,到了重庆后,我们再喝也不迟!”陈祖燕又道。
 谷振龙微微点了点头。
 两人的心情都是一般沉重,说喝酒也只是玩笑话。
 日本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聊了一会,等到方不为训完话,回来之后,陈祖燕和他说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谷振龙和方不为一起把他送下了楼。
 谷振龙一见方不为就来气,冷哼了一声,甩着袖子上了楼。
 方不为屁颠屁颠的跟在了后面。
 这种状态已经好几天了,就从委员长决定调兵固守南京的命令下达之后。
 谷振龙劝着方不为,要么跟他一起回武汉,要么让方不为跟着最高统帅部去重庆。
 但方不为好像是吃了称砣铁了心,非要跟着八十八师留在南京。
 方不为称,连他这个国民英雄都跟着跑了,留下的将士哪有士气可言?
 谷振龙冷笑连连,说国军的士气,在上海的时候就丢完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谷振龙也再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可以从更高一层动手脚了。
 因为委员长的想法也和方不为差不多:必须要有这么一面旗积留在南京,以振士气。
 谷振龙恨的牙都咬碎了,却无计可施。
 他已料定这一战必败,更担心方不为的会有不好的结局,怕留遗憾,他要求方不为亲自送他去武汉养病,明日就起启。
 方不为算了算时日,谷振龙日二十二号启程,日军攻城至南京城下,至少也到十二月十号左右了。
 从南京到武汉,来去至多十天,完全来的及。
 所以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所以才会有刚刚的这一次检阅。
 “都安排好了?”上了楼,谷振龙沉声问道。
 “好了!”方不为回道,“三日后,等罗团长将雨花台一带的防御工事正式移交予八十八师后,刘绪武就会率部动身……”
 “花了这么大的心血,烧了这么多的钱,你就不怕这一战就给你败光了?”谷振龙指着窗外,咬着牙问道。
 方不为刚回南京,谷振龙就开始给他奔走,原定从宪兵部队抽调一个炮兵连和一个步兵连,谷振龙直接给了他一个炮兵连和机枪连。
 方不为大喜过望。
 他不缺钱,更不缺武器,缺的就是人。
 这样一来,方不为这一千人,全是精兵,装备可媲美税警总团。
 所以谷振龙才会替他可惜。
 “兵练出来,不就是用来打仗的么?”方不为笑道。
 谷振龙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滚!”一个荼盏往方不为的头上飞来。
 方不为稳稳的接在手里,没等谷振龙跳起来,便奔下了楼。
 谷振龙根本没有追的意思。
 他盯着方不为离去时的方向,咬着牙骂道:“蠢货,哪能守得住啊……”
 其实方不为比他更清楚。
 ……
 第二日一早,谷振龙便动身了。
 方不为认为陆路不太安全,而且目标太大,所以这次改走水路,顺长江逆流而上。
 谷振龙只带了一个副官,一个厨子,还有一个班的警卫。
 再加上方不为,还不到二十人。
第一零二零章 固守南京(求月票)
 雪依然在下,一阵阵冷风卷着雪花,直往人的脖子里钻。
 谷振龙扶着栏杆,定定的盯着下关的方向。
 自从上了船,谷振龙就站在船边,已经整整半个小时了。
 谁劝打谁。
 而方不为上船之后,就给开船的几个兵交待行程去了,恰好不在。
 等出了驾驶舱,看到跟个雪人似的谷振龙,方不为叹了一口气,拍了拍他身上的雪,从鼻青脸肿的张之昌手里接过大衣,给他披上。
 “进去吧,下次回来再看也不迟!”
 “下次?”谷振龙颤声说道,“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踏上南京的土地……”
 “放心,肯定会!”方不为斩钉截铁的回道。
 “不要宽我的心了!”谷振龙摇了摇头。
 许久之后,方不为才听到他说道:“你说,老子这算不算不战而逃?”
 听声音不对,方不为稍稍的偏了偏头,看到谷振龙的眼中竟然闪起了泪花。
 “让你回武汉养病,是委座的军令,和不战而逃有什么关系?”方不为叹道。
 明知道谷振龙的心结所在,但方不为也不知道怎么劝他。
 谷振龙就是在心疼他的两万精兵,更在可惜由他一手组建的宪兵序列。
 四天前,也就是十一月十八日夜间,第三次最高作战会议在委员长官邸开毕后,委员长最终决定,调兵固守南京。
 委员长鉴于宪兵编练不易,为使宪兵勤务不致中断,俾使全国宪兵在任何情况下不失其主脑,令宪兵司令谷振龙率余部,既日迁往长沙。
 这个余部,是指抽调完精锐后剩下的兵员。
 委员长让谷振龙抽调了整整两万精兵,由宪兵副司令张镇率领,协助城防军固守南京。
 而除了宪兵部队之外,固守南京的满编部队,就只有从汉口回援的四十一和四十八师。
 剩下的,全都是从上海撤下来的。
 像八十七,八十八师这样的,老兵已不足三成,余部全都是撤到南京后,才从杂牌部队中补充而来,枪都没怎么开过的新丁。
 这样的兵,听到炮响不捂耳朵就不错了。
 谷振龙已料到,他这两万精兵,怕是活不下几个了。
 没了精兵,宪兵就只能真的当宪兵了,让他去长沙继续当这个宪兵司令,还有什么意思?
 谷振龙已是心灰意冷,再加胃病渐重,便请求委员长,放他去武汉养病。
 委员长同意后,又令原宪兵副司令张镇暂代宪兵司令一职,率余部转移至长沙,南京所部交由原宪兵司令部参谋长,现宪兵副司令肖山令率领,固守南京。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唐孟啸,你到底是真蠢还是假蠢……”谷振龙喃喃说道。
 方不为能猜到委员长是怎么想的,却猜不到唐生志为何独独主张固守南京。
 三次会议,就只有唐生志一个人主张固守,其余人员一致建议弃守。
 但委员长偏偏就同意了唐生志所荐?
 方不为不知三次会议的详情,不然就能推断出,唐生志其实是上了委员长的当了。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全境沦陷,委员长就召开了第一次统帅部会议,当时参加的人不多。
 只有军政部长,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何应钦,军训部长,最高统帅部参谋次长白崇喜,军令部长徐永昌,并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中将组长刘斐。
 委员长询问这四人,南京是弃是守,白崇喜与刘斐一致认为不可守,何应钦与徐永昌并未表态。
 十七日,委员长第二次召集会议,此次又增加了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志,卫戍区司令谷振龙等人。
 白崇喜与刘斐坚持原议,谷振龙附议,何应钦等人还是不表态,但态度已经不言而喻。
 就只有唐生志主张固守,称应与敌人血拼到底。
 唐生志刚说完,委员长便大声称赞,又问他由谁担任统帅。
 唐生志称,由卫戍区司令,宪兵司令谷振龙,首都警备副司令,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担任正副城防司令。
 谷振龙气的直咬牙,心里把唐生志从上到下问候了一遍。
 倒不是他贪生怕死,不想打仗。
 谁都知道南京是四战之地,绝不可守。
 而日军进攻南京的目的,就是想和国军的主力决战,实现三月而亡中国的野望。
 国军真要固守南京,就是上了日本人的大当。
 委员长已经连着上了两次当了,却依然不知教训,非要再上一次?
 其实白崇喜,谷振龙,更甚至是唐生志,全都知道委员长在想什么。
 无非就是南京是首都,还是总理的陵寝之地,若不守而弃,委员长肯定会遭骂名。
 所以他想找个背锅的。
 问题是,明知守不住,还要枉送掉数万,甚至是十数万将士的性命,这锅岂不是大到没边了?
 就算是最后战死了,都有可能会被人掘坟鞭尸的。
 谁敢背?
 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何应钦,徐永昌等人才不表态。
 连这几个大佬都不敢背这个锅,他谷振龙何德何能,能担得起这么大的骂名?
 丢命无所谓,他这个卫戍区司令死守南京是应有之义,谷振龙绝无二话。
 但就算死了,也不能让子孙后代戳脊梁骨。
 他决定拉个挡锅的。
 谷振龙当即站起来表态:他是卫戍区司令,由他固守南京自是应有之义,但还另需一位德高望重之辈主持大局。
 委员长问他谁合适,谷振龙直接荐议唐生志。
 唐生志脸色涨的通红,却一个反对的字都说不出来。
 委员长大喜过望。
 他本来就是这个意思。
 他确实想守,更想要守城部队像模像样的在南京和日军打几仗,以便告诉天下人,他蒋某人已经尽力了。
 但谷振龙的资历有些浅,还背不动这口锅,所以他才召集何应钦和白崇喜,想让其中的一位留下来主持大局。
 但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不会演聊斋?
 白崇喜直接主张弃守,何应钦说了一堆的车轱辘话,就是不表态。
 徐永昌连话都不接。
 看没人上当,委员长无奈之下,才召开了第二次扩大会议。
 还真有人跳出来了。
第一零二一章 马当要塞(求月票)
 看唐生志脸色不对,怕他当场回绝,委员长没有当场表态,宣布再议后,便散了会。
 结果当晚,唐生志主张死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的消息就传开了。
 人人夸赞唐总监不畏生死,真国士也。
 唐生志直接被架在了火上……
 第二日晚,委员长迫不及待的召集了第三次会议。
 这一次,委员长直接问,固守南京,由谁统帅合适。
 谷振龙刚要抬屁股,就让委员长挥手压了下去。
 意思是他还不够格。
 委员长又问了两遍,却再无人应答。
 再问第三遍的时候,参会所有人员,全部把目光集中到了唐生志脸上。
 意思是死守南京的话都说出来了,你不表态谁表态?
 唐生志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
 委员长最后决定,由南京撤下来的十个师和教导部队,再加从汉口增援而来的四十一师和四十八师,及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合计约十三万人,回守南京。
 总司令唐生志,副司令罗卓英,刘兴。
 固守南京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
 其实就连委员长都没想到,唐生志其实是静极思动,打起了谋兵权的主意。
 七七事变后,蒋百里提出《持久战》的同时,曾推测过,若国军在上海惜败,日本政府及军部,以及派遣军接下来的反应。
 蒋百里言及,顾忌国际影响,日本军部绝不会主动攻占南京。
 唐生志也坚信这一点。
 所以才会出现只有他一个人主张固守南京的这一幕。
 说说而已,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猜的确实没错。
 日本内外阁及军部确实不同意上海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