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新中国三十年[美]唐徳刚 >

第30节

新中国三十年[美]唐徳刚-第30节

小说: 新中国三十年[美]唐徳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氯ィ健赣肴硕纷罾帧沟拿蠖枷胫械摹副缰しā梗闶且恢姑痪〉亩废氯ィ母裱允恰钢泄邪艘谌丝冢欢沸新穑俊

  且看矛盾的矛盾程序:

  第一大主要矛盾为蒋介石。毛要率领全党,统战全国而斗争之。李鸿章、刘绍唐都是以一人而敌一国。蒋公等而下之,以一人而敌一党,终被斗垮、斗臭,至今还无「葬身之地」。

  蒋氏这个「主要矛盾」一去,诸种「次要矛盾」次第升级。毛公先「拉」刘周彭去「打」掉高饶;再扶刘去彭;再升林去刘;刘死再连周去林;林死则周公就变成「主要矛盾」了。-可是毛与周,却是「使君与操」,本事不相上下。毛打的多半是少林派、外家拳,以掌劈砖、以头碎石的硬功;而周打的则是武当派的太极拳。是一种四两拨千金、隔山打牛的内功「沾绵拳」。一旦被他「沾」上身来,你纵有九段十段摔角高功,你也「摔」他不掉。最后只有被他缓搓慢揉,点穴而终。所以,-毛公那一套看来无坚不摧的斗争高功,碰上周公的「沾绵拳」,就变成捉襟见肘、一筹莫展的「匹夫之勇」了。

  周恩来不是个独夫,更不是个个体。他是个有历史、有群众、有国内和国际声威,党、政、军、财、外、教、特一把抓,有影无形的、也是无法代替的政治实体。在这个实体之中,人才鼎盛。。武有叶剑英,文有邓小平,都是不世之才。-但是在毛的功臣名单中,他们都只是周公之下的王朝、马汉。杀不了头头,而乱杀头头之下的王朝、马汉,那就是用牛刀杀鸡,失其意义了(虽然四人帮们还是认为早杀早好,而毛不为也)。这就是小平能三上三下,打烂屁股,而保住了脑袋的基本原因。他虽是个十恶不赦的副司令,若论被杀的资格,邓公还差那么一点儿呢!

  对邓某量才器使

  毛高祖雄才大略,对从龙之士,最会量才器使。能杀能用。这一点蒋比他就差的远。蒋公基本上是个军人,最看中的是稍息立正,绝对服从。这一绝对服从的结果,部下的高官上将,不是奴才也变成奴才。

  抗战后毛派林彪去东北,就说,「关之外,将军主之!」蒋就做不到。

  共产党内斗,张国焘被斗垮而叛逃。张之下的几员战将,也被斗的鲜血淋漓,那位少林寺出来的鲁智深许世友奉诏去面圣。许大和尚一件主席便跪下大哭。主席说,「起来,起来。别哭了,别哭了。回去带兵去。」许和尚磕过头,擦擦眼泪,就回营「带兵」去了。—等到林韩信有叛变的迹象了。主席巡视到和尚的军区来,并「亲切地」抚着和尚的手说,「现在的修正主义还想复辟呢。」和尚闻言,怒脉偾张,誓与修正主义不共戴天。「主席指到哪里,俺打到哪里!」

  问问柏杨先生,上面这则真实的小故事,不知出在「资治通鉴」的哪一卷?

  邓公小平至死不忘「四个坚持」;他对毛公亦有说不尽的知遇之感呢。毛也深知邓是个人才。若论党政军财一把抓,则周公之下的管家婆,得圣人之一体者,那就非邓莫属了。周公已在死亡边缘,小平尚富于春秋,前途无限呢。将来五人帮的后党,如能接班,由「诸吕」(吕后之党)杀之,为时未晚。如「诸吕」接不了班,则这个无产阶级地主大家庭还得有个(像周恩来那样的)管家婆。

  毛某不但有这腹稿,他并且向从俄国来访的赫鲁晓夫也宣泄了。累的「赫秃」也为此忙了一大阵(见「赫鲁晓夫回忆录」)。毛公死前据说还要华国锋「大事问江青」。但是他也分明知道江婆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他也一再警告老婆说,「他们」在党中、军中比你们的力量大的多。劝江氏行为要收敛。毛所说「他们」者,邓、叶以次的老干部也。至于毛一死,「尸骨未寒」(江青之言)「他们」就把「主席的爱人」(叶剑英的话)抓起来了,可能也非主席生前之所料吧。他之留邓不杀,可能还希望老邓做做他遗孀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为此,老邓可能也有点内疚。真的,小平、小平,您今次泉下再见主席,如何交代?

  差一点儿作了元首

  毛氏死后,四人帮锒铛入狱不久,邓公小平在众望所归、众星所拱之下,就东山再起,大权在握了。论历史,论功勋,论威望,小平这时都是全国一人。—代替不了毛主席;可是代替华主席应是理所当然了。

  说老实话,邓公那时如正大位,作了党主席,作了国家元首,不用说那位做惯「太阳诗」的郭沫若,会再做什么「狗屁华主席,狗头军师汪。拥护邓主席,拥护党中央」,来大力劝进。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舆论,都会热烈支持的。奇怪的是,邓公小平自己却一再谦辞。硬是(四川俚语)既不做主席,更不做元首。—为此,那时我们在海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议论纷纷,不得其解。

  笔者那时对「行为科学」有兴趣,记得曾试以行为科学来解释那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盖邓与毛的社会行为的背景不同。毛上学较晚,长的又是高头大马。因此,他自小学时起,就习惯于站「排头」,当「老大」。在同伙中遇事以「老大」自居,领袖群伦,对同伙小老弟们,颐指气使……,到晚年还要当导师、作舵手,习惯成自然也。

  邓小平适得其反。他十六岁就留法,人又生得矮小而伶俐活泼。因此,在中小学时代,他就习惯于站「排尾」,当「小弟」被老大们差来使去……,烧狗肉、刻蜡板,唯老大们命令是从。这也是习惯成自然,到老不能改。如今七十岁的人了,纵使是实至名归,你要他改变生活习惯,去站排头、当老大,周身不舒服也。他宁愿有其实、干其事,而不享其名。

  贤明的读者,您以为在下在说洋话,搞啥行为科学教条吗?非也。你我都读过中小学。试想想咱们中小学时代里的老大和小弟们的生活习惯。天下一家,没啥古怪呢。那时男女分校,中小学中的「老大」们,找不到女朋友,有时还移情于娇美的「小弟」呢!

  总之,不论是什么原因,邓公小平是「差一点」就做了世界第一大党的党主席,和人口最多的世界第一大国的国家元首!他可以做,应该做而不做的理由,可任凭你解释,但是「差一点」,却是件历史事实。

  差一点儿到香港

  这一次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公之力也。亲自迎接失土的归还,也是小平邓公晚年最大心愿也。如今倒数回归不足五月,而邓公于此一时刻,撒手而去,就「差这么一点儿」,而使爱国老人,不能完成其心愿,胡为乎而然呢?不能走入香港接收回归,可以坐轮椅去嘛。不能坐轮椅,至少可以打开电视与民同乐嘛。为什么就「差这么一点儿」,而不及见呢?

  迎接香港回归与当主席、作总统不同。邓公不做主席,不做元首,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迎接香港回归,则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同是差一点儿,造物对邓公如此不仁?令人浩叹!

  我的朋友之中,相信算命看相的,正是所在多有,而未有像史学泰斗如何炳棣兄者。我倒想请炳棣兄好好替邓公的「八字」排一排,做个科学实验—看这位不世出的历史人物,为何遇事(不论是好坏),「就差那么一点儿」呢?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于北美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