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 >

第16节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第16节

小说: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塔万廷苏约帝国传说中的缔造者曼可喀巴科到1553年死于西班牙人之手的阿塔华尔帕,经历了14任印加王。印加王利用千年以来获得的知识以及从以前的文明中继承的内容,建立了神权帝国以及神奇的统治机构,将不同部族归纳在统治之下。帝国的领土广阔,上起哥伦比亚的努多德巴斯特,下至智利的乌马勒河。
  印加帝国是一个组织严密、集体观念很强的国家。在这里,货币和私有财产根本不存在,帝国的臣民都平等地参加公共劳动,这种原始的赋税形式被称为“米塔”。正是因为有了“米塔”,印加帝国才建设起了被称为“沙科沙阿曼”的雄伟堡垒。现在,堡垒早已残破不堪,但它那慑人的气势依然——那些巨石的重量每块都超过了100吨。
  对这个既不会使用车轮和马车,也不会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科学发现的民族来说,能建造如此壮观的堡垒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印加帝国非常注重水渠、水道、渡槽、道路、客栈、仓库以及农业体系重要设施的建设,保证了日趋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同时也利于对其他部族的统治和交流。尽管印加王自库斯科地区推行了一些艺术和建筑模式,如壁龛、不规则四边形的门窗、双侧柱门,但应该肯定,印加帝国的文化汇总了千年传统并达到了顶峰。
  这一切可能都要归功于印加的国家制度,这里虽然没有监狱,但却保留着多种严苛的体罚形式;这里也没有饥饿,丰收的成果都分配给了社会成员。印加王通过大举派遣使者、迁移部落,加速了盖丘语的传播,扩大了印加帝国的疆土领域和印加文明的影响范围。随着语言的传播,领主制、文化模式和经济制度的推行,印加文化每到一地都融合了当地的特征,在秘鲁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印加文明遗址。
  位于的的喀喀湖附近斯鲁斯塔尼的葬塔是早期印加文明的象征。高高的葬塔傲然指向天空,这不禁让人想起更高处巍然屹立的安第斯山脉。接近天空,亲吻骄阳,是印加人永远的梦想。它们绝不是为普通人修建的,这些墓地叫作“朱巴”,专门用来埋葬贵族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些葬塔的建筑年代和主人仍然没有定论。
  印加人崇拜太阳,自称是“太阳的子孙”。每座城中建立的神圣日晷仪既用来标明太阳的运行情况,也作为捆住太阳并防止它坠落下去的奇异象征。他们认为神圣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主宰人类,而亘古永恒的岩石是与神圣力量沟通的媒介。于是,他们用巨石搭建了通往天国的神秘道路,聆听神明的谆谆教诲。帕卡卡马科的考古遗址坐落在距利马几公里远的沿海地区,那里的太阳和月亮神殿是秘鲁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建设庙宇的当地人后来成为强大的印加帝国的臣民。
  的的喀喀湖的印第安人相互传递信息的方法非常特别,他们遵循着祖先留下的古老传统一一未婚男子的头饰上有白色的缨绶,而已婚男子的标志则是头饰上的红点。此外,服装上的颜色和符号也代表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居住在安第斯山麓小村庄里的印第安人仍旧生活在神圣、不可冒犯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对延续了千百年的古老生活方式同样是顶礼膜拜,用物神崇拜的神秘信仰保护自己。山区印第安人绝不会坐在山坡上,因为他们敬畏山坡上的苔藓;经过湖边时,他们总是发出喊声以便叫醒湖底受到巫术催眠的龙;他们常在墙上放置头盖骨“示警”,也相信红线可避免妖魔缠身,大蒜可驱邪等等。这些流传久远的奇特习俗是印加文明的最后领地,也是曾经熠熠生辉的历史留下的美丽回忆。
  如今,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凯楚阿人”仍按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在这里放牧羊群,收获羊绒。他们的房子是用泥砖和稻草搭建的,里面只有一些必需的器物。和古印加人一样,他们也使用当地的方言,古老的集体生活方式依然通过一种叫“舍力纳卡”的婚姻形式维系。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互助形式:妇女要帮助婆婆料理家务,男子则要帮助岳父家从事田间劳动。凯楚阿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在神话中生活的民族,他们周围是未受破坏的大自然,虽然贫穷却天性乐观。
第二节:黄金劫难
  对太阳无限崇拜的印加人特别钟爱黄金,因为那些贵重黄金发出的光泽与太阳的光辉同样璀璨。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聚敛黄金,用太阳的颜色装饰神庙和宫殿,当他们为能够被太阳般灿烂的光芒包围而心满意足时,有关印加帝国黄金遍地的传说却不胫而走,引起大洋彼岸殖民主义者的贪婪欲望。
  于是在浩瀚的太平洋岸边,人们依稀能看到在太阳神庙后面到来的另一种文明。那是西班牙人的文明——正是这种文明彻底改变了秘鲁的命运。
  公元1525年1月,以弗朗西斯科·皮扎罗为首的西班牙殖民军开始踏入印加帝国的领土,他们带着当地人从未见过的强大武器和对巨额财富的无比渴望。印加人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进行了最后的殊死抵抗。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是洋枪对长矛、全副武装的骑兵对赤足步兵的较量。在秘鲁北部的卡哈马尔加,印加人与西班牙人一场古老文明与野蛮殖民征服的较量开始了。灿烂的古老印加文明没有战胜西班牙火枪、马匹和诡计,皮扎罗仅率领数百人战胜了人数占压倒优势的印加士兵。7年后,印加帝国的卡哈马卡城落入这些打着传播基督教旗号的野心家手中,皮扎罗要求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交出40万公斤黄金来赎身。皇帝的轻易允诺激起了这个西班牙人更大的贪欲,他突然变卦,以莫名其妙的谋反罪名在卡哈马卡城广场处决了阿塔瓦尔帕。不久,皮扎罗攻进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他满心以为遍地的黄金会向他致意,然而事实却与愿望相反一一他们只看到了一些用黄金装饰起来的庙宇和宫殿,并在库斯科城近郊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些黄金器皿和一些金子做成的动物小像。
  虽然现实无情地讽刺了皮扎罗,但对于贪婪者来说,黄金的诱惑只会使他们更加疯狂和野蛮。皮扎罗得到消息,传说印加帝国的大量黄金在阿塔瓦尔帕皇帝遭到杀害后,就被印加人偷偷地运到的的喀喀湖中隐藏起来。于是西班牙人又一次蛮横无理地侵入了印加圣地,所幸命运仍然鄙视着掠夺者。他们在湖上东寻西找了七八年,直到怀着黄金梦的皮扎罗被暗杀而死,也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黄金宝藏。
  黄金的下落不明使得原来关干印加帝国的传说变得虚玄起来,当时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传说是无中生有,但是仍然有人,特别是一些西班牙殖民者却对传说置信不疑。皮扎罗手下的冒险家们甚至为了争夺那些还未找到的印加财富而相互混战。他们为寻找神秘的“伊尔·多拉多”走遍了整个美洲大陆,所到之处,太阳神的盔甲遭到无情劫掠。印加帝国的金银除部分被用来装点基督教的圣像外,其余的都成为私人掠夺的对象。每一件珍贵的雕塑都倒在了征服者的铁锤下,他们把这些珍宝砸平砸扁以便更容易装进行囊。为了便于运输,精美的珠宝和圣物被熔成金条,然后铸成钱币,用来换取安逸奢侈的生活,印加人视为圣物的黄金就这样变成了俗世的货币。
  即使在今天,走进黄金博物馆的人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些探险家进入崎岖山区的原始动力。陈列的珍宝中有各种刀具,大量的祭祀用品,还有一件由1。3万块金叶做成的华丽衣服。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出自于印加文明之外的其他王国,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王国和他们的财富最终成为了印加帝国的附属物,并且随着阿塔瓦尔帕的牺牲,沦落为帝国时代终结的殉葬品。
  博物馆里有两张表情完全不同的黄金面具,他们分别代表着秘鲁历史的两个缔造者——来自大海的白人和居住在高山的印第安人。耀眼的金币两面分别代表着两种对立的生活哲学:一种致力于积聚财富,把黄金作为金钱来聚敛,增加自己的世袭财产;另一种则把黄金视为祭品,是敬献给太阳神的珍贵礼物。古老的山地民族重新诠释了那些金币的意义,它被视为一种完美的和谐,任何过分的希求终将会导致万劫不复的灾难降临。
  对于印加人来说,“伊尔·多拉多”——那些身裹黄金的传奇人物无处不在,神圣的信仰告诉他们: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由太阳而生,最后又重归于自然。而生活在高山上的人们,每天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没有人能把那些美丽的世外桃源从印加人身边掠走。
第三节:王冠上的明珠
  飘荡在安第斯山脉的细雨浸润了古城库斯科的道路,这里曾经是显赫的印加帝王和无数珍宝的必经之路。庞大的建筑为这里留下了一个文明繁荣的时代见证,也让后人在唏嘘感叹中追忆那烽火中动荡飘摇的古老文明。
  西班牙殖民者曾经对印加帝国的首都无限向往,它是整个黄金帝国的中心,财富与荣耀聚集的神奇之地。库斯科在盖丘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而现在的秘鲁人称其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古城随着帝国的陷落而饱受凌辱,入侵者将库斯科神庙宫殿上的金色外衣粗鲁地剥去,揉成一团填进肮脏的欲望之坑。它被强制性地改头换面以顺应征服者无耻的“正义心”,当然,加诸其上的伤痕更多地来自掠夺者失望的焦急与愤恨。即使到了今天,西班牙文化和印加文化相互交错重叠在这里依然清晰可见,这座美丽城市的建筑物底层是印加建筑,第二层以上则属于殖民风格。
  库斯科城建筑物的基础都是用光滑的正方形石块插嵌而成的,这是典型的印加建筑风格。西班牙人也曾试图修建全新的殖民风格宫殿,但由于频繁发生的强烈地震,这些建筑很快都坍塌了。与此相反,所有的印加石墙都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仿佛印加人崇拜的自然之神只想挽救自己门徒的劳动成果,对新来的殖民者的建设却视而不见。实际上正是因为印加人对大自然的尊崇,他们的建筑工艺才得以日趋完善,时间的长期检验证明了这种技能是无与伦比、难以超越的。西班牙人对此却抱着一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态度。他们对自然不是抱以尊崇和敬畏,而是肆无忌惮地进行掠夺。
  圣多明各教堂就是两个民族不同思维方式的象征。它是西班牙人在古老的太阳神庙上建起来的。教堂外面原来是一个富丽堂皇的金雕像花园,西班牙征服者对这里进行过肆意的劫掠,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当年作为花园地基的石台。为了更好地体会人们面对这一奇迹时的情感,让我们听听历史学家彼得·赛扎的评论:“大地由一片片最美的黄金铺就,金色的麦田错落有致,金黄的麦秆,金黄的穗轴,透着一派生机盎然,即使狂风也无法将其动摇。”
  秘鲁盖丘人的太阳节每年都在壮丽的印加遗址萨克萨伊瓦曼城堡举行,也称为“太阳祭”。他们仿照先祖时代的仪式规程,在一片开阔地带复活了原始的印加祭礼,雄浑威严的气势一如当年。
  库斯科的萨克萨伊瓦曼城堡建在一个山坡上,共有21个堡垒和望台,由三道用巨石砌成的墙围着,每道墙高18米。那些有着12个角的石墙甚至让学者叹为观止。不规则的石块间没有泥灰,是一块块嵌迭在一起的,但即使再锋利的刀刃也无法插入其间。山腰一座高平台上有一块坚硬的巨石,它是历代印加王检阅印加部队时的宝座。城堡里还建有太阳神庙、王室浴池和竞技场等各种建筑。在城堡的中央耸立着一座圆塔式建筑物,整个城堡就像迷宫一样,十分复杂。因此,西班牙殖民者每一次进入城堡都是碰壁而回。他们在这里一次一次折腾,就是始终找不到地道的秘密人口。
  印加的建筑杰作中,除了这些著名的抗震石墙,还有一整套精密复杂的水利设施。令人惊讶的是,库斯卡城外的塔姆波莫卡圣浴室经过几百年的荒废之后,它们仍能流淌出清澈的泉水。泉水的水源据说来自仙境。这个神圣的浴室是专为伟大的印加王建造的,他先在这里清洁身体,然后再去祭拜至高无上的天神,他的祖先太阳神。
第四节:会说话的神
  当年,沿里马克河溯流而上的弗朗西斯科·皮扎罗在濒临太平洋的干旱地区找到了一处绿洲。这位殖民者毫不犹豫地用剑在阿马斯广场的中央绘出了未来城市的蓝图一一全新的利马城由此诞生。
  这是南美洲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据说以前在这里有一尊巨大的神像,当人们朝拜时,藏在神像里面的僧人就大声说话,让人以为神明降临带来启示,于是人们便用神的名称来命名这个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