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42节

黄巾张狂-第142节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算是为各位三国历史爱好者略作科普。

第55节磨刀向东胡

按照和连大王的征兵命令,在六月初四那一天,所有被征集的鲜卑人,如果还没有到达弹汗山,将以“违抗王命”的罪名进行处分。

“违抗王命”可是重罪。被定罪的人,轻则夺取此人的地位和财富,发配为王庭的牧奴;重则直接斩杀,悬挂其首级在弹汗山脚下,以儆效尤。

当然,在夏天这种游牧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兵,对各部落的经济损害很大。为了避免属下的鲜卑贵人们,对弹汗山王庭离心离德,和连所征集的部队数量,不过九千人。即使加上王庭的常备骑兵卫队一千人,总兵力也才一万而已。

然后,鲜卑大军在弹汗山逗留了三天,进行简单的编组。在六月初八那一天,除去用于留守弹汗山王庭的两千老弱,其余准备就绪的八千骑兵,在大王和连的亲自带领下,一人双马,向着美稷城所在的方向,发起了迅猛的突袭!

毫无疑问,太行军若是对鲜卑大军的到来,估计不足,必然会遭受到超出预料之外的巨大损失。但是,当和连的大军进入汉地,来到美稷城北方六十里远的草原上时,作为向导的匈奴贵人,却传回了一个让和连郁闷不已的消息。

在依然留下来的匈奴部落里,暗中勾连鲜卑的为数不少。根据这些人所提供的情报,太行军早在五天之前,就展开了全面的备战和动员。

目前,太行军不但将美稷城原本被拆除的南面城墙,进行了紧急修补,还将整个西河郡的汉人们动员起来,编组了六千人的辅助兵员,准备与鲜卑决一死战!

“是谁!是谁胆敢泄露我军的出兵时间!?”

当天夜里,和连的咆哮声,传出了老远。一个可怜的奴仆,因为献上来的烤羊肉有些烧焦,就被和连大王下令拖出去,狠狠的抽了三十鞭子。直到一个当地投奔的匈奴部落首领,献上了族中最年轻美丽的姑娘,才让和连大王的愤怒,得到稍稍的平息。

那么,鲜卑人出动的消息,是怎么被太行军知道的呢?

以太行军目前的实力和威望,自然没有在遥远的鲜卑王庭埋伏间谍的可能。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地师”张宝的存在。

在太平道的鼎盛时期,张宝就负责对外的谍报和联络活动。相较于当年,包括了三百甲士,四百轻骑兵,八十剑客轻侠,还有一百余的五行士的“九地营”,如今的张宝部下,只有二十余剑客和六十余五行士。

然而,不管部下的人员凋零了多少,那些由“大贤良师”张角亲自经营起来的老关系,即使经历了黄巾之乱,在太平道衰微的今天,却依然保留在张宝的手中。

当年檀石槐的强势崛起,一方面是此人雄才大略,深得人心;而另一方面,也有着不少大汉的才智之士暗中帮助的结果。

那些大汉才智之士,指的便是为了逃避“党锢之祸”中,大汉朝廷的追捕,而不得不避入荒蛮北地的士人。

这些大汉士人的来历,足足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公元一六八年九月,时任“大将军”一职的窦武,在与宦官一系的政治斗争中惨败,自杀后被枭首于长安都亭。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

但是,也有少数的窦氏族人,与部分宾客士人,在同情大将军窦武的士人和官吏掩护下,逃过了朝廷的追捕。为了生存,这些漏网之鱼,只得远离大汉的万里疆土,逃窜于蛮荒异乡。他们最后的选择,便是鲜卑。

另外,在宦官们随后发起的“党锢之祸”大收捕行动中,有一大批被牵连的士人,也不得不四处逃避,以避免杀身之祸。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士,便是号称“望门投止”的张俭。

这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士人,见窦氏残部成功的在鲜卑处找到了落脚点,也纷纷向北方塞外奔逃。一代雄主檀石槐,极有远见的收容并且礼遇了这些党人名士。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被逼逃入蛮荒腥臊之地,以求活命的窦氏残部和士人们,对大汉自然是心怀怨恨。其中,党人们还稍微好一些,期待着大汉有朝一日,可以取消“党锢”政策,让他们得以还乡。而被逼入绝路的窦氏残部,却没有这种指望。

为了将对大汉朝廷的怨恨发泄出来,以窦氏残部为主,逃难的士人们,纷纷为鲜卑部落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因为,这些才智高明的士人清晰的知道,鲜卑一旦强大,必然如同当年的匈奴那样,成为大汉的劲敌!

在这些心怀复仇的士人策划下,十一年前的落日原之役,十万鲜卑游牧骑兵,才能够成功的歼灭三万北上征讨的汉军。

但是,士人们毕竟是大汉的子民。当檀石槐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野心,拒绝了汉室天子封王和亲的提议后,一些心怀故国的士人,开始后悔过去的作为。

其中的一名奇士,开始在鲜卑人内部,进行离间活动。此人的计谋是如此的有效,以至于在一八一年,一代雄主檀石槐,居然不明不白的在自己的居室内死去。而鲜卑人也因为此人之前的暗中挑拨,差点儿就公开分裂了。

伴随着鲜卑王庭的局势,开始渐渐恶化,以张俭为首的士人流亡者,开始想要回归汉朝。

正好,中平元年,也就是一八四年,在黄巾军的逼迫下,汉室不得不宣布废除实行了十多年的“党锢”政策。于是,张俭趁机带领一批,愿意回乡安居的士人,从鲜卑王庭弹汗山,又返回了大汉。

张俭虽然回到了大汉,可是在鲜卑王庭内,依然留下了不少不愿回归的士人。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宝凭借着当年,张角与张俭“共谋造反”的交情,在张俭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一批依然留在弹汗山的士人。

出于“反贼”间的“惺惺相惜”之情,弹汗山的士人,愿意为太行军提供鲜卑人的相关信息。这种行为,无关背叛,只是那些士人们,在弹汗山王庭地位下滑之时,想要多准备一条退路而已。

这些信不过大汉朝廷的士人,预备万一弹汗山王庭真的垮台了,士人们还可以逃亡太行军统治区,安静的度过晚年。

因此,当和连在五月中旬,发布兵力动员令的时候,这个消息已经第一时间,被弹汗山内部的士人,送往了太行山区。

虽然,由于古代那糟糕的通讯和交通,身在美稷城的张狂,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到了六月初二。不过,有了十天左右的准备,张狂自信,己方完全有能力,从正面击败动员也不够充分的和连所部入侵者。

让张狂拥有这份底气的,便是他手中的兵力数量。目前,张狂手中所掌握的军力,若是包括就地征发的西河郡丁壮,总人数高达一万四千,已经超过了和连带来的兵力。

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可以供张狂调度使用,是因为于禁所率领的大队步兵,在完成了对骑兵主力出击的掩护任务之后,立刻向北运动,在几天以前,终于到达了美稷城。

此次出征,张狂从太行山基地中,一共动用了七千兵马。这些人马,其中包括两千名正兵,两千名辅兵,还有三千人的民夫队伍。

在奇袭美稷城的途中,并州太平道,派出了千人左右的并州游击骑兵。这千人数目的并州游骑兵,除了少数随韩暹离开并州,少数随着杨奉返回白波谷,到如今,留下来的依然有五百人左右。

张狂将剩下来的五百人并州游骑兵,抽出两百比较能守纪律的人员,补充到乐进的骑兵队,剩下的,则将新招募的四百名擅长骑射的胡、汉勇士加入,新编为一队“游击队”,由宋果统帅。

太平山七千人,并州游骑兵近一千人,外加上临时征集的六千多胡、汉各族丁壮,让张狂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万人大军。这对从来没有指挥过万人规模大军的张狂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考验。

不过,张狂对此,并不担心。若是连万人大军都指挥不了,他还谈什么“天下布武”,“一统江山”的大愿呢?

六月十二,听完斥候队送来的情报,张狂立刻调动大军,迎头对上了奔袭而来的鲜卑骑兵。

ps:鲜卑属于东胡的一个分支,故而章节名中的东胡,便是鲜卑。

我会说今天开始,本书可以上架了吗?

上架还是不上架,这是一个问题。

第56节踟蹰忧胜负

六月十二这一日,听完斥候队送来的情报,张狂立刻调动大军,迎头对上了奔袭而来的鲜卑骑兵。

由于鲜卑人一人双马,整个营盘散的颇开。斥候们观察出来的结果,是对方骑兵约有万人。面对这万人大军,张狂调度了骑兵队,游击队,谢逊千人队,于禁千人队出战。

至于在匈奴人传闻里,声名赫赫的重铠队,则被留在了美稷县城压阵。当然,为了避免战力的浪费,典韦这个“万人敌”,临时加入亲卫队,跟随在张狂身边。

这样一来,没有典韦这个“刺头”在,负责留守美稷的总指挥,军师程昱,指挥起重铠队来,也算是得心应手了。

除了近三千的主力部队,跟随张狂出战的,还有两千辅兵和两千精壮民夫。可千万不要因为被称为“辅兵”,就小看了他们。来自后世的张狂,这几年在练兵当中投入的资源,远远超过当世的平均水平。

太行军中,最善于统兵的于禁,对这些辅兵战斗力的评价是,他们已经达到了大汉一般的郡国兵战兵的水准。

就连那些来自太行山区的民夫,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当做预备队顶上前线。这些经历了数千里路程拉练的民夫,光从纪律性来说,并不比普通大汉郡国兵差。

张狂心中都已经计划好了,如果战事顺利,成功的在西河边陲站住了脚,他就将这三千来自太行山的民夫,编组为辅兵部队,用于屯田地区的防守。

表面上看起来,张狂以总数只有七千人的兵力,去迎击人数达到万人左右的鲜卑骑兵,在人数上居于明显的下风。可是,不要忘记,按照汉军对胡人的战绩,向来是“一汉当五胡”的。

就算鲜卑人里,含有一千人的王庭常备军,战斗力比一般胡虏较为强悍,张狂也有把握,光凭麾下不到三千人的战兵,就能将敌人击败!

太行军主动而果断的出动,大大出乎和连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在战马还没有上膘的夏季出兵,就是想要打汉人们一个措手不及。可是,现在倒好,敌人明显是严阵以待,而且还凶猛的冲到自己面前来了!

一时间,和连对打,还是不打的问题,头痛欲裂。

现在的鲜卑联盟,表面上虽然依旧都奉弹汗山的王庭为主。可是,无论是东部鲜卑,还是西部鲜卑,对来自弹汗山的命令,都不当做一回事。就算是目前还算可靠的中部鲜卑,见到局势的发展,也有不少“大人”,暗中开始自行打算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内部,各个“大人”之间,关系也算不上有多好。若不是这些“大人”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矛盾丛丛,只怕早就有势力强大的部落,主动的举起叛旗,对抗弹汗山了。

想要慑服这些蠢蠢欲动的鲜卑“大人”们,其实也并不是太难。毕竟,前任大王的名望竖在那里。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和连的优势不要太多了。总的来说,和连目下,只有一个缺陷。但是,这个缺陷,对一个游牧民族首领来说,却是致命的缺陷。

战功!

就是战功!

和连缺少的,就是拿得出手的战功!

和连不是没有带兵打过仗。只是,他的几次出征,表现的都很平庸。不少在和连麾下被指挥过的部落首领,都觉得,若是换成自己来指挥大军,表现一定比和连要好得多。

有了这样的认知,一些远离弹汗山的部落,对王庭的敬畏之情,开始慢慢消退。外加上和连上台以后,表现出来的贪财好色,任人唯亲之类负面性格,对和连有意见的鲜卑“大人”,也就一天比一天多。

说句老实话,在草原上,贪财好色,任人唯亲,乃至于御下残暴,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草原上的蛮子们,向来是“畏威而不怀德”的。可是,如果再加上“指挥不力,缺乏武勋”,就构成了足以让其他草原强者,背弃此人统领的理由。

和连此次出征,除了趁火打劫,捞些子女财帛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想打一个“大”胜仗。毕竟,就算有“落日原”之败,汉军在草原上的威慑力,依然强横无比。

如果身为鲜卑大王的和连,能够成功的在汉军面前,取得一场说得过去的“大胜”,则和连的威望,必将趁几何级数飙升。而其他的鲜卑“大人”,还会敢于对和连大王的命令,阳奉阴违吗?

但是,伴随着太行军的快速反应,和连发现,自己一月以来的精心谋划,如今居然都成了泡影!

如果不想让自己手下这些可靠的力量,受到大的损失,和连就得接受空手而归,白跑一趟的结果。

然后,这次出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