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 >

第24节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第24节

小说: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7年,李翰祥的红楼夙梦终于得以实现了。当时,全香港不知何种原因,蓦然间掀起了一股“红楼梦”热。有几家电影公司几乎同时要开拍《红楼梦》,在这种气氛之下,邵逸夫老先生也是不甘于后的,有一天,他将正在棚里拍《乾隆下江南》的李翰祥恭恭敬敬地请进他在清水湾影城的办公室里,和颜悦色地说:“翰祥,这么多年来,我知道你一直对曹雪芹的那部《红楼梦》颇有好感,怎奈因为拍片任务的繁重,始终也轮不到你来拍,现在,我决定给你一次这样的机会,主导一部可以压倒其他片厂所有《红楼梦》的《红楼梦》,可好?”

  李翰祥沉默以待。他的内心如潮水在翻腾,因为夙愿终于到来,胸臆间甜酸苦辣,难免百感交集。李翰祥本来很想推掉邵逸夫所交给他的任务,因为他此时已经同时在片场执导三部电影:《乾隆下江南》、《风花雪月》和《佛跳墙》,他实在无心再顾其他。况且,李翰祥知道眼下香港几家电影公司所拍的《红楼梦》,也大多没有什么新意。青年导演邱刚健所导演的《红楼梦醒》,在开拍前吹嘘成是另有一番独特的新意。那就是该片居然胆敢抛开曹雪芹和高鹦的《红楼梦》原著,将故事重新随心所欲地乱编。原著中性格儒弱的林黛玉,在《红楼梦醒》中居然变化为另一种果敢的性格,她没有屈服于贾母的淫威,从薛宝钗的手中夺下贾宝玉,结局是大团圆的吉剧!李翰祥作为半个“红学家”,他知道像《红楼梦醒》这类的影片,将来一旦公映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李翰祥对《红楼梦醒》这样大胆的改编不以为然。

  另一位《红楼春梦》的导演牟敦芾,当时正与台湾的第一美女胡茵梦在卿卿我我地谈恋爱。谁知他所执导的这部《红楼春梦》之中,有许多过于暴露的镜头,非但与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不是一个档次,甚至有染惹黄毒之嫌。所以,高雅清纯的胡茵梦女士听到她的未婚恋人正在执导这样粗俗暴露的影片,大发雷霆。认为牟敦芾的“春梦太春”,断然地与他解除了婚约。

  而另一位导演所拍的《红楼春上春》,仅从片名就知道它的内容黄得不能再黄。据到拍摄现场参观的人回来告诉李翰祥,《红楼春上春》可以称得上是香港近年来最黄的一部“春宫片”!

  “翰祥,现在香港正在拍的几部《红楼梦》,都严重歪曲了曹雪芹的原著,现在,能为曹雪芹《红楼梦》正名的人,也只有你了!”邵逸夫不愧为邵氏公司的总裁,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调动麾下几员大导演的拍片积极性。那是因为邵逸夫能洞悉李翰祥此时正面临几部《红楼梦》的挑战,而李翰祥又从来是一位不甘败阵的导演。

  李翰祥的心火奔蹿。他早已对有些影片在歪曲曹翁《红楼梦》的原意充满愤慨,此时被邵逸夫的一席话点燃了心中之火,他双拳紧握,有些跃跃欲试。

  邵逸夫说:“如果你肯为本公司开拍一部《红楼梦》的话,我情愿不惜血本。你可以在香港拍,也可以到韩国去拍外景。同时,你那部《乾隆下江南》不是也一样可以去汉城拍外景吗?……”

  “好吧,我干!”李翰祥左思右想,终于决定接这部戏。除了他想在香港电影界唱对台戏时,推出一部《红楼梦》为邵氏电影公司壮壮门面,争个高低之外,李翰祥真正想拍《红楼梦》一片的动机,则是要使自己多年来一直梦想的《红楼梦》电影,得以在这种四方挑战的时刻拍成,以了却多年的心愿。

  李翰祥决计出山执导一部名叫《金玉良缘红楼梦》的文艺片来为邵氏电影公司争光。为了能够适应将来到韩国拍摄外景的计划,李翰祥在亲自飞赴汉城,看中了景色风光几乎可以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著名“秘园”的同时,又在香港清水湾邵氏影城搭起可以与汉城“秘园”相配套的几堂内景。

  李翰祥决计大干一场。他首先选中了两位台湾的女影星林青霞、张艾嘉来《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充任主角。她们都是他在台北主持“国联”公司时发现并提携的演员,只是在台北拍片时没有合适的好角色让两人来演。这次邵逸夫先生极力鼓动李翰祥来执导《红楼梦》,机会来了,李翰祥决计让香港影迷见见新面孔。他知道最优秀的导演不仅善于选择题材,善于强化剧情,更主要的还是应该善于发现新演员,启用有潜力的年青人,就像他所崇拜的日本大导演黑泽明那样。所以,在改编剧本的同时,李翰祥的眼前已经闪现出身材修长、文静娴雅的林青霞来,她的气质无疑与出生在江南的林黛玉十分接近。特别是使李翰祥对张艾嘉发生兴趣的是,张艾嘉在。最初来到他“国联”演员学习班时,喜欢将自己的头发修剪得短短的。李翰祥初次见到张艾嘉时,便问:“那个漂亮的小男孩是谁?”逗得众学员哄然大笑。现在,李翰祥在案头似乎已经看到了穿上宝二爷行头的张艾嘉,她也许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宝玉了!

  在邵氏公司摄影棚的水银灯下,邵逸夫和方追华等人亲自来看《金玉良缘红楼梦》剧组的试镜头。这是邵氏公司前所没有的事。“翰祥,你的《红楼梦》不拍则已,若拍时必要一鸣惊人!必要压倒香港现在还拍的其他几部才行。《红楼梦》如果打响,黛玉和宝玉是必得选出类拔萃的人才行的,我倒很担心你从台湾请来的两个小女子,是否能将炮打响!……”方逸华也为李翰祥担忧:“邵先生是为你考虑,因为在香港谁都晓得你李翰祥为导《红楼梦》是梦想了多年呀,千万不可选错了角色。”

  李翰祥在摄影机旁频频地颔首,似乎很领情地对邵、方两人说:“选角色我是从不含糊的!”

  “开始!”李翰祥将大手一挥。全场嘈杂声嘎然而止,随着摄影机片盒的沙沙转动,一位艳妆丽人手持荷锄,姗姗而出。她就是林青霞所饰演的林黛玉,罗裙素袍、粉黛淡施。当年在台湾拍摄琼瑶的《窗外》一片时,只能饰演一位清秀小姑娘的林青霞,如今在众目睽睽下俨然一位娴雅清丽的大家闺秀。邵逸夫和方逸华的心立刻就被林青霞的一颦一笑征服了,因为林青霞的姿容初看时并不美丽过人,可是她是属于那种“耐看”的女角,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她所饰的林黛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故而,当林青霞的中、近、特三种镜头拍成之后,观影席上立刻响起一阵心悦诚服的喝彩。

  李翰祥却面无笑容。

  张艾嘉所扮的宝玉登场,全场又复寂然。只有摄影机胶片转动的沙沙之声。邵逸夫以电影行家的眼光专注地打量这位女扮男装的台湾新演员。她在水银灯下显得洒脱、自如、毫不怯场。按照李翰祥指点所表演的几段小品,已将宝二爷那善良、好动、任性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镜头试毕,场内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邵先生,我有个新的想法!”当所有的演员——宝玉、黛玉、宝钗、晴雯、湘云、贾母、李纨……都一一试镜,皆获邵氏公司头面人物的好评时,已是夜色四合。李翰祥在陪着邵逸夫、方逸华走进办公大楼后,他突然向余兴未尽的邵逸夫说出一个令他大为吃惊的决定来:“我想换两个角色……”

  “换角色?”邵逸夫与方逸华交换一个大惑不解的眼色,旋即又将惊诧的目光投向一脸郑重的李翰祥,问:“换谁?……”

  李翰祥出语惊人:“我想让林青霞改演贾宝玉,让张艾嘉来演林黛玉,如何?”

  “翰祥,莫非你真的发疯了?”刚才试镜头,两人不是演得好好的吗?”邵逸夫大惑不解地将头一摇,说:“那个林青霞,不是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吗?她的扮相很美,拍出来的片子定可独占盖头的,为何要更换呢?”

  “邵先生说得对,林青霞确实是曹翁笔下的黛玉,我正是因为她的气质才选定她的。”李翰祥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才下了决心。“可是方才林青霞和张艾嘉在一起拍近景时,我才恍然地发现,原来林青霞比张艾嘉高得多,你们想,宝二爷比林妹妹矮上一头,总不大对路吧?……。

  “这……”邵逸夫语塞。

  “李导演,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选张艾嘉来演林黛玉不见得对……”方逸华对方才林、张两人试镜的印象颇好,一时难以接受李翰祥的新观点,她固执地表示反对。

  李翰祥说:“方小姐,这是见仁见智的事。当年上海越剧团来港演出《红楼梦》的时候,不是也有人说徐玉兰也不见得就长得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一样嘛,我相信观众没有看过林青霞的贾宝玉,一定认为她演得不好,但我认为她可赋予宝玉一个新的面貌!所以,我决定马上更换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演员,请邵先生支持我,好吗?……”

  邵逸夫知道李翰祥在《金玉良缘红楼梦》开拍的关键时刻,更换林黛玉与贾宝玉两位主要角色,一定是痛下一番决心的。他相信李翰祥对电影艺术的严谨性。作为邵氏公司的老板,他的内心里虽然难以接受李翰祥的建议,可是他在李翰祥那双灼灼目光的凝视下,只好默许默认了……

  果然不出李翰祥之所料,《金玉良缘红楼梦》拍竣,在香港各大影院隆重推出时,万民轰动。林青霞扮演的宝玉和张艾嘉演的黛玉,因为她们各自独特的扮相与表演而压倒了另外几部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同类电影。

  李翰祥大获成功,再次验证了他不同寻常的眼力。

  苏诚寿了解李翰祥的艺术追求。一旦被他认准的事情就非做成不可,此次他来内地探亲旅游,本来是作为去美做心脏手术前的一次如愿以偿,没想到他却从此产生了尽快归来拍电影的念头!

  李翰祥现在是在实践他当初离开上海时所发下的誓言:“我要用艺术来回报祖国,在香港三十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怀念内地的亲人啊!……”

  所以,李翰祥在选择他所拍摄的影片时,必须格外慎重。对老舍先生的杰出名著《茶馆》,李翰祥虽然痴爱至深,但是,他必须回来拍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双叫”影片来。李翰祥正是因为慎重的考虑,才不得不忍痛割爱。

  苏诚寿在了解了李翰祥的上述变化之后,他必须尽快将这种变化向北京反映。

  恰好,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局局长丁峤同志,此时正在上海。苏诚寿在衡山饭店里拜访了丁峤。他将李翰祥在日本东京打来的电话,如实地向丁峤做了转达。

  丁峤非常理解李翰祥的心情,他表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李翰祥先生的反映很重要,必须慎重考虑。李翰祥先生是首次正式回内地合作拍片的港台导演,国内一定要积极配合,力争让他拍出‘双叫’影片!”

  苏诚寿说:“李翰祥先生有些担心,恐怕《茶馆》不开,对不起北京人艺的支持,对不起许多热心赞助的友好人士。”

  丁峤说:“不成问题,请你转告李翰祥先生尽管放心,更换题材,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常有的事,不必介意。如果决定不拍《茶馆》,我们会对北京人艺讲清楚,北京人艺会谅解的!”

  在苏诚寿告辞的时候,丁峤又说:“请你转告在日本的李翰祥先生,请他能够提出可以替代的题材,以便再进行具体的磋商!……”

  苏诚寿在当天晚上将丁峤的意见转告了在东京的李翰祥。









大导演李翰祥第九章 与邵氏公司因缘难断






第九章 与邵氏公司因缘难断

    李先生,听说你的太太与我是浙江同乡……啊?原来夫人张翠英就是

  当年上海艺华公司的五朵金花之一张水珍呀!

    邵先生,您的良苦用心我晓得!既然您的邵氏公司还希望与我继续合

  作,我李翰祥与您续约就是了。可是这只排箫真品我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李翰祥从一辆“的士”里走下来。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他感到心里发烦发躁。这种感觉是他从日本东京回到香港以后就有的。因为他从香港去马尼拉和东京等地走了一圈,当他与所有将来可能为他推销影片拷贝的片商们交谈后,也不得不承认《茶馆》销路不会太畅这个事实。苏诚寿与丁峤进行洽谈后,李翰祥的心绪稍安,他对北京方面对他的理解和谅解深表欣慰。在这种情况下,李翰祥在日本东京又向在上海的苏诚寿提出将《我的前半生》作为合拍影片的新选题。本来,早在没有与有关方面协商拍摄《周恩来》之前,李翰祥就有意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搬上银幕。因为李翰祥除对溥仪这位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