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 >

第2节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第2节

小说: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行去投奔影剧圈。自然,李翰祥也就不可能由养育他的古都北平,辗转上海,前往香港。

  1946年12月24日夜。

  国民党统治的北平雪后奇寒,朔风凛冽。人夜不久,一位名叫沈崇的北京大学先修班的女学生,在东长安街附近的“平安电影院”看罢《民族至上》的电影,独自一个人沿着寂静的雪路回亲戚家去投宿。就在沈崇途经东单大操场时,不幸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威廉·皮尔逊和华伦·普利查相遇,在积雪皑皑的大操场上,女学生沈崇奋力与两个凶煞的美国水兵拼搏,终因体力不支惨遭两士兵的残忍蹂躏。

  沈崇事件发生后,舆论大哗。受害者曾向北平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第一军事法庭提起诉讼。但是,该法庭以种种手段包庇美军在东单大操场施暴的行径,激起北平教育界,继而引起全国民众的强烈愤慨。

  “同学们!沈崇是我们的同胞姐妹,现在她惨遭美国水兵的强奸,是我们民族的耻辱。现在北京大学向我们艺专发出了紧急文告,我们决不能坐视!”李翰祥在艺专学生的集会上登台激昂讲演。在学生们的同仇敌忾中,李翰祥当场被大家公推为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生自治会的主席。

  当天晚上,李翰祥率领艺专的学生浩浩荡荡地来到北京大学。在那座历史上有名的“红楼”前举行盛大集会,振臂高呼口号,声讨美军的残暴罪行。李翰祥登上讲台,高声地朗读学生们用血泪所写下的诗章:

    在中国的土地上,

    两个美国兵,

    把一个中国的女大学生

     拖去——强奸了!

    凉血的才不愤怒,

    奴性的才不反抗!

    ……

  李翰祥和北大学生会一致通过三项决议:(一)严惩暴徒及其主管长官;(二)驻华美军最高当局公开道歉,并保证撤退前不得再发生类似非法事件;(三)要求美军立即退出中国领土!

  12月30日,北平寒风凛冽。李翰祥及其所领导的艺专学生会,率领所有艺专男女学生参加了由北大学生会所领导的盛大示威游行活动。李翰祥不愧为一位北方大汉和热血男儿,他以惊人的胆略率领示威队伍,从沙滩经东华门、王府井,高呼口号来到帅府园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楼前示威。

  “严惩肇事凶手,美国军队立即从中国滚出去!”李翰祥胸臆间热血奔涌。在他的带动下,一阵阵震耳的悲愤怒吼声响彻云霄。当日下午,北平天空阴暗。在呼啸的北风中,李翰祥和他的艺专学友们,紧跟着北大、清华、燕京等大学的示威队伍后面,高举旗帜,从军调处执行部来到东单广场——女大学生几天前遭受美国水兵残暴蹂躏的地方。在这片积雪皑皑的土地上,李翰祥等激愤的学生们举行了声讨大会。附近围观者已达数万人。在寒风中李翰祥带领学生们齐声高唱《打倒美军》的歌曲,朗诵了献给沈崇的诗。

    1946年的圣诞夜,

    当我们的“公仆”们,

    正在灯火辉煌的庙堂内,

    开鸡尾酒会款待友军,

    畅饮着中国老百姓鲜血的时候,

    你代替了两万万中国的姐妹受难了,

    你代替了四万万中国人民受难了!

  李翰祥跳到沈崇受害的积雪坡坎上,声泪俱下地大声朗读他心中用血写就的诗篇:

    卖国求荣的媚外者说:

    “这是怪你自己,

    谁让你一个女孩子在晚上出去?”

    粉饰大平的老爷们说:

    “小事一桩!”

    丧心病狂的人们说:

    “她是共党……”

    这不是你个人的耻辱,

    不是你个人的不幸,

    可耻的该自杀的不是你,

    而是那些卑躬侍奉洋人的奴才!

    ……

  风声。吼声。哭声。口号声……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在东单广场的雪地上回荡……

  1947年6月的一个傍晚,李翰祥忽然被艺专的堂役叫到校长徐悲鸿的办公室里。“翰祥,我有很紧要的话要告诉你!”李翰祥在北平艺专的两年时间,曾经数次地来到徐悲鸿这间办公兼画室的房间。这里对他是极为熟稔极为亲切的。因为李翰祥在这里曾经多次聆听一代大画师的谆谆教诲,也曾经在这里亲眼见到徐悲鸿挥毫作画。李翰祥不但见到过徐悲鸿早年的西洋画,如他留学法国为师长达仰教授所绘下的铅笔素描肖像,油画《箫声》、《老妇》、《远闻》、《马夫和马》等佳作,而且还有幸见识到大师徐悲鸿所画下的中国画长卷《西山古松柏》。李翰祥每次到这里来都从徐悲鸿那里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与艺术的熏陶。现在,当一抹如水的银白月光透过窗棂投映进这四壁挂满素描的工作室里时,李翰祥蓦然感到往日的温馨氛围倏然不见了,从前和蔼可亲的徐悲鸿面色冷峻。他招手示意李翰祥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然后低声说道:“今年6月2日,北平爆发了反内战、反饥饿和罢工、罢课、罢市的‘两反三罢’斗争。我们学校的许多师生都参加了!听说你这个学生自治会的主席又是首当其冲?……”

  李翰祥站了起来,他知道今天夜里他将面临一场严肃的抉择。

  “翰祥,去年冬天因为你领全校学生参加沈崇事件大游行的事情,北平的警备司令部已将你列入了黑名单。”徐悲鸿感到他的咽喉发紧,胸间有一股难以克制的怒火在升腾。但是他尽力克制住内心的冲动,以平和的口气向他所垂青的学生李翰祥说明一桩已经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来,他们是要校方勒令你停止学业的。可是我向他们义正词严地讲清不能让你停学的原因,那就是沈崇事件激起包括李翰祥在内广大学生的愤慨是理所当然的。既然示威游行是情理之中,那么李翰祥就不应该中止学业!……可是,这一次为‘两反’带学生再次去上街,你又是艺专的领头人,这样就让我不好继续在警备司令部面前为你说话了……”

  李翰祥一言不发。

  徐悲鸿说:“翰祥,我非常理解你们的爱国热情。正是因为我同情游行示威,所以,当教育部下令让我必须解聘李宗津、冯法祀、高庄三位参加了游行大示威的教授时,我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我说他们反饥饿、反内战是不该受到当局否定的。所以我继续向这三位参加示威的教授颁发了聘书!但是,你李翰祥这一次我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今夜我请你来,就是要向你透个风:北平警备司令部将要逮捕你!……”

  “啊?”刚刚二十一岁的李翰祥难免有些心情紧张。他想询问究竟,不料又被徐悲鸿以息事宁人的手势劝止住,悄声地对他说:“你不必紧张,我已经再次向警备司令部陈述了校方的意见,那就是李翰祥历来就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并领导学生参与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完全是出于爱国。当局不应该对李翰祥这样有正义感的学生进行逮捕。经我的据理力争,北平当局勉强妥协了,可是他们非要逼迫校方将你开除,如果校方不能将你除名的话,警备司令部便要对你下逮捕令的,所以……”

  “我懂了,校长。”李翰祥从徐悲鸿那沉痛的语气中已经体察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索性狠下一条心来说:“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听天由命。请您不必太为难,就将我除名吧!……”

  “翰祥……”徐悲鸿见李翰祥不为情势所急,一副泰山崩溃于前而色不变的神情,心中为即将失去李翰祥而倍感惆怅。他上前紧紧揽住李翰祥的双肩,心事沉重地蹙眉叹道:“我不违言,你是我学生中最有前途的佼佼者。你不但对绘画有天赋,而且又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和戏剧表演的特长。如果你真的从此离去,那无疑是中国未来书画界的一个损失。然而如今国民党所统治的北平,政治上的黑暗是不言而喻的。翰祥,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是到杭州去吧……”

  “去杭州?”李翰祥茫然。

  “是的,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在教学的质量上并不比我们的北平艺专逊色。”徐悲鸿从桌案上拿起一封他刚写好的私人信函,交给李翰祥说:“那里有我许多朋友和学生在任教,我已经决意把你介绍给他们。你即刻就可以由北平去杭州。为了避开国民党的通缉,我已经将你的名字改为李汉强!……”

  “李汉强?好!”李翰祥双手恭敬地接过徐悲鸿的信,然后在月影中向他所景仰的当代大画家徐悲鸿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一步三回头地离去了。在临出门的时候,李翰祥又情不自禁地回头来望,他泪水模糊的视野内静静地伫立着身穿灰布长褂,脸色肃然的徐悲鸿。李翰祥冲到月光如水的院井时,一串泪珠扑簌簌地滚过面颊。

  李翰祥被校方除名以后,因为生计艰难,他并没有马上去杭州求学。1948年夏天,当李翰祥从北平的报纸上得知熊佛西将在上海筹建戏剧学校的消息时,他跃跃欲试。这是因为李翰祥不仅有绘画的才能,而且又有表演的天赋。所以李翰祥早在徐悲鸿的艺专学美术期间,就曾以其超人的表演才华,被学生们公推为综艺剧团的团长。李翰祥在艺专剧团里既当导演又当演员。他在话剧《离离草》和《岁寒图》中均以精湛的演技扮演男主角。现在,处于失学困境中的李翰祥,听说熊佛西在上海主办剧校,他决计到上海去闯闯天下。可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何能到上海滩去就读呢?在两眼茫然之时李翰祥忽然想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来,他就是全国剧协当时驻北平的全权代表、著名剧作家马彦祥。

  一个月光融融的夏夜,李翰祥走进了位于北平东城的一座典雅古朴的四合院。这所宅子他从前在任北平艺专综艺剧团的团长时,不止一次地来过。他久仰这位浙江鄞县籍的才子马彦祥,早年曾攻读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因为他酷爱剧作所以成为洪深的弟子。马彦祥与田汉、袁牧之齐名,曾以《讨渔税》和《械斗》等剧作享誉剧坛。李翰祥多次拜访马彦祥,彼此间结下了很亲密的师生之情。现在李翰祥因失学而潦倒,当他向坐在藤椅上摇着纸扇纳凉的马彦祥道明来意后,马彦祥略一沉吟,充满愤慨地说:“国民党真是腐败到家了,他们制造内战又制造饥饿与灾荒,却又不准民众起来示威游行,自由何在?你一个学生站出来呼吁停止内战,何罪之有?翰祥,我从前看过你在艺专剧团所主演的《棠棣之花》,那是郭沫若先生的名剧,我记得你一个人在那出戏中主演了两个人物:盲叟和侠累。坦率地说,你演得很成功,你的表演天分甚至比美术的天赋还要高一些。现在你既然已经失了学,又情愿丢弃你从前所喜欢的美术专业,改行去从事戏剧的创作,我很赞成!只是,学戏剧的表演艺术也是要下一番苦功夫才成的呀!……”

  李翰祥说:“请马先生放心,我只要是能进熊先生的上海剧校,就一定会发奋的!……”

  “好吧!”马彦祥见李翰祥如此果敢,心为所动,立即从砚台边提起毛笔,在纸上挥挥洒洒地给熊佛西写了一封短函,交给李翰祥说:“翰祥,熊先生既要创办剧校,他就势必从严治学。所以他托我在北平为他物色几位天赋和才华都要特别出众的学生,我思虑再三,决定推荐三位前去上海。其一是蓝鹰剧社的张之伟,他因主演《清宫外史》的光绪皇帝而颇受北平民众的好评;另一位钟高年,他在《结婚进行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他演得很成功;第三人我就选中了你!翰祥,既然你在北平没有了用武之地,到上海滩上去闯荡闯荡也未尝不可!只是你既然是我马彦祥推荐的人,学习就必须刻苦!你可听懂了我的话吗?我希望你为中国的表演艺术创出一个新水准来,以不辜负我马彦祥的推举之心!……”

  “请先生放心!”李翰祥神色庄重地向端坐在藤椅上的马彦祥一拜,说:“我李翰祥此次去上海,非要闯出个人样来不可!如果不成功我是绝不回北平来见您的……”

  辞别了马彦祥和父母双亲,李翰祥于1948年9月23日由北平搭车到了华北最大的商埠天津。不久,他从塘沽港乘一客轮前往华东重镇上海。

  素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滩,灯红酒绿。浓眉大眼,虎气生生的李翰祥以北方人的豪爽与果敢闯入了大上海。走进了熊佛西先生所主持的上海剧校,浑身大才大智的李翰祥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剧苑中去,在一个陌生的全新领域里闯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