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九千岁 >

第219节

九千岁-第219节

小说: 九千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斩首!然后其余将领各跳一级,将空缺补上,把高位让有能力者担当。

‘斩首’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加上在战场上,军令如山倒,说斩首,那就斩首,没有商量的余地。本来见久久攻不下城池,待战情绪高涨的将领们,为了让脑袋在好好的呆在肩膀上,全都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带着兵一浪一浪的往上冲。什么叫做云梯战术,什么叫做硬碰硬,只要能跟攻坚战挂上钩的战术,都被使了出来。还别说,这种乱七八糟的战术,倒是颇为奏效,原本一步也踏不进去的营州城,在这种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的战术下,渐渐露出了罩门。先是城门处的守兵开始出现空档期,前边的死完了,后面的还没有接上;随后城墙上的士兵要么被弓箭shè死无数,要么就被零零星星爬上城墙的士兵给冲开。城门和城墙这两个城池最重要的前沿阵地,都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颓势,脑袋悬在头上的大唐将领们见状,暗道脑袋保住了,纷纷下令,命自己管辖下的士兵全力攻击城门和城墙。原本不可能攻克的营州城,在rì落之前,被悍不畏死的大唐士兵冲开,破城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无法逆转。

见营州城终于被攻破,卫宏让殷开山再下一道命令,全军千夫长以上的将士,只要全歼城内守军,便每人赏白银千两,绸缎五十匹。这赏赐看似挺多,其实军中千夫长以上的将领,统共没几个,便是赏赐一圈,也赏不了多少钱。这招叫做,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

刚才为了保命,将领们不要命的攻城;现在为了得到奖赏,将领们又是带着大军发狂般收割着敌军的生命。rì落之前破的城,次rìrì出之前,营州城的两万八千活着的守军被全歼,无一幸免!营州城从此落入大唐治下,契丹将再无对中原用兵的跳板,只要大唐想,就可以随时利用营州为跳板,对契丹进行赶尽杀绝。

没有了主力军的契丹,就像是被打断了牙的恶狗,看似彪悍,其实已经没了威胁。当初大唐面对吐蕃象雄联军的时候,以一敌多,契丹这个贼竟然趁火打劫。现在殷开山决定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也玩一个趁其病,要其命的手段。留下一万兵马镇守营州作为后应,剩余的一万多不到两万兵马,则是向契丹的老巢进发。结果军队刚组织完,还没离开营州,契丹可汗便差特使前来送信,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内附在大唐足下。

契丹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明智的,这两年大唐边境屡屡遭受侵犯,正憋着满肚子火无处**,若契丹不投降的话,真的会一举将契丹给灭了。契丹投降,皆大欢喜,殷开山将击败契丹、契丹投降、成功营救李靖的捷报,一并传回京城。约莫小半个月后,京城来旨,命殷开山将主力部队全都撤回大唐境内,另外随圣旨一起来的还有几十个官吏,这些官吏都是搞政治的好手,分布在契丹境内,用以监督契丹。说白了,和后世的‘某某大使馆大使’的功能差不多。

这一战,最开心的还是卫宏,按时达到了老李同志的要求,只要李靖被送回京城,颜如玉基本上也就安全了。卫宏倒是不害怕老李同志耍无赖,毕竟他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出尔反尔这种事,他做不出来。另外,自己再立一大功,将功抵过,以前自己和叛臣之子纠缠不清这事儿,怎么着也应该被抵消了吧?

怀着无限美好的心情,卫宏回了京,打算马上就找老李同志要人,可回京的当天,卫宏连宫门都没进去,被护卫挡在外面,说是老李同志有令,今rì任何人不得进宫面圣。卫宏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老李同志这厮,该不会真是要变卦吧?就在卫宏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老李同志的有一道圣旨传达到卫宏手里,让卫宏在三rì之后上早朝。有了这个圣旨,卫宏悬着的心才算是落地。得,既然让等三天,那就等三天吧,自己连三年都等了,区区三天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已。

这三天,卫宏很忙。第一天,李德謇和李靖登门拜访,感谢卫宏的救命之恩。李德謇搂着卫宏的肩膀,甚是兴奋道:“我李德謇,这辈子有你这样一个兄弟,啥也不多说了,值!若不是你拔刀相助,我李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封无可封

第二天,程处默、秦怀玉、尉迟宝林、房遗直、杜荷、罗通,哥几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出现在宏远商行。和李德謇不同,在离京之前,卫宏和李德謇在岷州还是有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因此见面的时候,并没有激动地要死要活。而这几个哥们,一见卫宏便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成了一团。在卫宏的印象中,尉迟宝林是最稳重的,结果和其他哥几个一样,也是双眼红肿,看卫宏的眼神都变得甚是怪异。索性,卫宏对哥几个都是很了解的,否则光是这激动炙热地眼神,就会把卫宏吓跑,还以为被一群有龙阳之好的基友包围了……

第三天,卫宏去了一趟商会,尽管李璇青已经三年没出现了,但商会里依旧没有换会长,只是让冯振远当代理会长。卫宏帮着李璇青辞了职,并且和众位大老板们推举冯振远为新任商会会长。另外,在卫宏离京这三年时间里,雷楚寒那小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卫宏差人多番打听,得到了好几个消息,有的说雷楚寒回了杭州,也有人说雷楚寒带着一帮江湖人士组建了一个神秘门派,这种集会自然是非法的,被朝廷通缉,逃到了外地。不过最可信的一个说法是,雷楚寒结识了一个吴姓女子,那女子长相倾国倾城,琴棋书画诗洒花样样精通,把雷楚寒迷得神魂颠倒,二人私奔去了。

甭管是哪种说法,只要雷楚寒没事就行。本来卫宏还打算这次回来,把雷楚寒也带到吐蕃去。不过转念一想,将来自己的家族怕是都要隐居在山谷里了,雷楚寒不是那种能隐居的人,便由着他自己在天地之间畅游吧。若是有缘,日后还是能够相见。

三日之后的早晨,卫宏穿戴整齐。坐着大马车,去上早朝。在去的路上,卫宏颇为怀念以前被无数的粉丝围堵的情况。以前觉得烦,现在没了粉丝,倒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到了皇宫,文武大臣在殿外三三俩俩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聊着闲天,等候着上朝。见卫宏来了,官位比较低的大臣冲卫宏连连作揖行礼,毕恭毕敬的请着安:“见过贤王。”

卫宏一一回礼。随后凑到李靖、程知节他们几位大佬身边,见劫后余生的李靖,神色已经恢复如初,卫宏便也就放心了。程知节拍着卫宏的肩膀,感叹道:“好小子,让我们这些老骨头操碎了心的契丹,被你一出马就给打趴下了!不错,不愧是我大唐好男儿!”

秦叔宝捋着胡须,神采洋溢的看着卫宏。眼神中露出一道道感叹的光芒:“那日在马鬃山,贤王解了老夫之围,老夫便断定,贤王不光在商业上是个奇才。在军事上也有大才能。果不其然,营州一战,尽显我大唐国威,令契丹宵小肝胆俱裂。贤王。你又为我大唐立下一门奇功!”

“呵呵呵,运气好,运气好。”被稀里糊涂的拍了一通马匹。卫宏有些飘飘然,挠着脑袋,嘿嘿傻笑。

不多时,早朝开始,以往上朝的时候,卫宏都站在最末端靠着殿门的位置。现如今已经成了王的卫宏,被安排在秦叔宝的后面,光是这一个变动,就足以看出卫宏的身份,已经仅仅次于秦叔宝这些开国功臣。卫宏的这种身份地位是实打实的,没有一点水分。以前所有人都觉得卫宏这王爷,只是个野王,虚衔而已,现在可没人敢再这么想了。

随着宦官的一声呼喊,老李同志在两名面容姣好的侍女的搀扶下,出现在文武群臣的视线里。等老李同志坐上龙椅,文武群臣便是行大礼,为老李同志请安。礼成之后,有本上奏者上奏,无本上奏者乖乖的做一个倾听者。约莫一个时辰后,国事解决的差不多了,老李同志便将话题引到了北方之战上面。在文武群臣炙热目光的注视下,老李同志极具威严道:“如今,契丹以臣服在我大唐足下,北方除了靺鞨尚未降服之外,已无大敌。契丹一战,诸位大臣的功劳天地可鉴,大唐能有汝等贤臣,朕心甚慰。”

冠冕堂皇的客套话说完了,老李同志开始将视线投在卫宏身上,文武群臣也与老李同志一样,齐刷刷的看着卫宏。卫宏最不喜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用卫宏的话说,自己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人,出不了风头。

在卫宏倍感煎熬的时候,老李同志终于开口了:“此番北方一战,贤王首功!但朕已经封无可封,赏些奇珍异宝,贤王也多半是看不上的。不知诸位爱卿觉得,该如何封赏贤王?”

但凡是能在大殿上站稳位置,不被人挤下去的官员,都是些政治场的弄潮儿,脑子精明着呢。他们都知道,虽然卫宏位高权重,在整个大唐也可称之为翘楚。但前段时间,卫宏被发派到吐蕃一事,大家众所皆知,就算再傻也看得出来,卫宏和老李同志有了间隙,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这个时候,老李同志突然让文武群臣帮着出主意,该如何封赏卫宏。在大多数官员的心里,觉得此事不简单。说不定是老李同志在试探,看看谁是亲卫宏一派的,日后想要动手清理朝政,便会对这些人先下手。

俗话说得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甭管有没有误解老李同志的意图,为了保险起见,文武群臣没有一个说话的,全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李靖站了出来,拱手作揖,在众人的注视下,冲老李同志毕恭毕敬的言道:“圣上,臣以为,北方一战,贤王立下如此奇功,若是不赏定会被天下人诟病,有损圣上威仪。以臣之见,赏些金银财宝倒是不必,官衔是一定要封的。”

若是此时站出来的是别人,文武群臣肯定会以为这人要么傻,要么疯,要么是想抱卫宏的大腿。可出来的人是李靖,众人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毕竟卫宏救了李靖,李靖出来帮卫宏说话,很合理。

第四百七十九章并非,非黑即白!

‘唱反调者’是一种奇怪的生物,虽然这个种群一直人丁稀薄,但却甚是诡异的无处不在。每当很多人都推崇同一件事的时候,唱反调者就会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冒出来,用犀利的言辞挑战着所有人的心理底线。

这回和李靖唱反调的不是别人,是同为开国功臣之一的长孙无忌。在所有人都觉得老李同志会继续封赏卫宏的时候,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不顾所有人的目光,言辞铿锵有力道:“圣上,臣以为卫国公之建议,实为不妥。没错,贤王的确在北方一战立下首功,但抛开功劳不提,现如今贤王已经是王了,与许多国之大臣的地位相当,若是再往上封,又能封到何处?我大唐的官位,并非永无止境!”

长孙无忌的一席话,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不能给卫宏再封了。王爷上面是什么?是皇帝!若是再往上封,岂不是要将皇位都让给他?另外,在中心思想的旁枝末节里的意思是说,卫宏有点功大盖主的意思了。这个时候,只赏些金银、田产便是,而卫宏自己也应该心里有数,乖乖的接下这些赏赐,不要再提官爵这种事。

在很多时候,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现在的情况,表面上看似是李靖在帮卫宏,长孙无忌在挤兑卫宏。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卫宏也看的甚是明白。以李靖的为人,再加上卫宏还救了李靖,以及和李德謇之间的关系,李靖绝不会害卫宏。他的举动言行,恐怕只是为了报答卫宏,一时间过于盲目鲁莽了。李靖刚才让老李同志一定要封赏卫宏,表面上似乎是在帮卫宏,其实则是在无意之间把卫宏推上了绝路。毕竟卫宏的地位已经太高了,或者说是‘过于高’。而这人的野心是和地位成正比的,总有一天卫宏会不甘为臣,到那时,天下可就乱套了。或许卫宏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不代表老李同志或者其他大臣言官不这么想,一旦卫宏威胁到了老李同志的地位,哪怕卫宏再忠诚,也终究会挨上一刀。按理来说,以李靖的智商,断然不会做出这样鲁莽的决定。而他现在做出来了,其动机着实令人费解。

还好,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及时站了出来。表面上看似长孙无忌在挤兑卫宏,事实上,长孙无忌才是真真正正在帮卫宏的那个人。其实,不光文武群臣误会了长孙无忌,连卫宏以前也误会过长孙无忌。从刚认识长孙无忌的时候,卫宏和他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太愉快。随后他把李秋兰收为学生,二人的关系更是坠入冰点。但长孙无忌做的事,其实全都是在暗中帮助卫宏,只不过那个时候卫宏对政治的见解并不如现在这么透彻罢了。没有看出来。而长孙无忌也没有解释,由此便可看出,长孙无忌是个善于默默付出的老好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