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34节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34节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南阳新政也好,还是正在酝酿中的荆州新政也罢,刘琮都没有把世家豪强当成不可共存的对立面,恰恰相反,这些枝叶繁茂根深蒂固的世家豪强,是刘琮必须争取和团结的对象。如何争取,怎么团结?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害世家豪强的利益时,谁能保证他们不会造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盯着荆州那一亩三分地,唯有把蛋糕做大,才能产生更多的利益,从而使得荆州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不断进取扩张。

这也是刘琮之所以在刚掌控了荆州不久,就对江东用兵的原因之一。

徐庶点头说道:“南阳郡内几家大姓在这次捐献粮草中表现颇为抢眼,不但说服了南郡等地的同宗旁支,还率先捐献,只是由于这两年这几家多转为开矿冶炼等事,所以粮食倒并不太多。”

“有心就好。”刘琮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徐庶,心说您尽在这儿给他们说好话,莫非是要当他们的代言人吗?若不是自己了解徐庶,只怕会以为徐庶收了多大的好处呢。当然这个念头一起,刘琮自己也觉得实在太过荒谬,徐庶是什么样的人,他实在太清楚不过了。

其实如今荆州的数得上号的世家基本已笼在自己周围,黄祖虽死,可黄射还在,庞统是庞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文聘文岱父子,更是在此次东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蒯越、邓济等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蔡氏,不提也罢。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荆州所有的世家豪强都愿意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甚至现在支持自己的这几家,都有可能在自己遭遇重大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转而投向新的主公麾下。这一点刘琮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荆州世家豪强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这个问题说好解决也好解决。只要建立起一套能使大多数世家豪强都参与其中的政权体系,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在现有的统治系统内,一个萝卜一个坑,因人设职只能造成官僚队伍的庞大,继而由此滋生各种问题。至于原先的萝卜们,除了忠于自己的嫡系就是黄、文、庞、邓等原有的世家,所以还得回到之前的解决方案中去。

下江东,就是要扩张、要打下地盘要增设军队,更离不开治理各地的官员。这么做不是向世家豪强妥协,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对于自己最为有利。现实的情况,就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半出自世家,军官多半出自豪强,甚至本身有一些就是以前的宗帅、盗贼头子。当然随着新政的推行,会有越来越多的忠于刘琮的、来自寒家的人才涌现出来,但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是看不到效果的。

见刘琮说完之后微微皱眉沉思不语,徐庶有些迷惑的转头看了看贾诩,那意思是,主公这是怎么了?

贾诩摇头不语,其实他多少猜出刘琮的想法,那些问题两人之前可没少交流过。只是有些话,他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在外人眼里,贾家现在也隐隐有大族之相了。

“他们捐献出这么多粮食,可曾提出过什么要求吗?”片刻之后,刘琮回过神来,对徐庶问道。

徐庶笑道:“这个倒不曾有过,那些家主都说,唯愿将军能扫平江东,继而兴复汉室,使得天下太平,则心愿足矣。”

“这么说倒真是一片赤诚。”刘琮也笑的眉眼弯弯,不过他很快收敛笑容,正色对贾诩说道:“以先生看来,他们可有别的目的?”

“除了向将军表示忠诚之外,或许也想从江东分一杯羹吧。”贾诩此时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沉声分析道:“将军所行新政,在于固民众清田丈,编户籍而明赋税,对于习惯了使用匿户且逃避赋税的世家豪强来说,虽不至于根基摇动,但肯定会比之前难过许多。而将军威权在握,何人敢有反抗之心?所以放弃反抗追随将军,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此次大户捐粮,应该就存了试探之心,想看看将军,将如何对待。”

刘琮想了想,对贾诩和徐庶问道:“我又当如何对待此事呢?”

也许是为了避嫌,徐庶并没有回答,而是和刘琮一起望向了贾诩,就见贾诩捏着稀疏的胡须说道:“以老夫之见,可收其子弟入将军的护卫营,由将军和温候调教,亦如将军前者近卫故事。”

这个提议与刘琮的想法不谋而合。所谓护卫营正是之前刘琮想搞的军官团,为此还想方设法将吕布哄骗过来担任教官,只是护卫营的人数始终没有确定下来,而且早在设立这个护卫营的时候,刘琮就有此打算,甚至在大军出发之前,已经收了一批世家子弟,如蒯家、文家和黄家的子侄。现在再把这次捐粮的世家豪强子弟吸纳其中,基本上可以说荆州内部就稳定的如同铁板一块了。

于是这件事便这么决定下来,刘琮转过头对徐庶说道:“这次水军大战,损失不少战船,而陆战也损失许多大车、军械。不知后方赶制的军械进度如何?有什么困难,元直不妨直言。”

“铠甲斗具尚有一批存放在夏口,霹雳车、神弩车等有三百余架下个月中旬便可运抵此间。至于战船……”说到这个,徐庶就只能摇头了:“所费物料、工匠都颇多,除了在夏口水军新造的二十余只艨艟之外,就只有数百走舸小船了。”

刘琮苦笑道:“杯水车薪啊。”

不过他很快振奋起精神,对徐庶说道:“我军困难,江东军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是后勤之事,还要元直兄多多费心。”

“此庶之职责所在,必不会让前方将士吃不上饭,无箭矢刀枪可用。”徐庶一挺胸,慨然应道。

说话间,已到了晌午饭时,近卫端来食盘,三人便不再谈事,各自用饭。

“前者有流言说曹公欲对南阳用兵,这样的谣传在荆州想来也甚嚣尘上吧?”吃完饭后,刘琮起身来到帐外,与贾诩、徐庶二人在营中漫步,想起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便对徐庶问道。

徐庶点头道:“将军不问,庶也想说说此事。”

“真的有那么严重?”刘琮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徐庶,问道:“具体是个怎样的情形?”特卫营关于这方面的消息也搜集了一些,但因现在特卫营的重心都在江东方面,所以荆州那边的消息,就相对笼统了一些。大概的情况刘琮有所了解,但细致入微的事情,他就要听听徐庶这个刚从荆州而来的人是如何说了。

徐庶稍一思忖,便说道:“这谣言并非空穴来风,说起来却不是曹公之意,而是……”他看了眼刘琮,见其疑惑的望着自己,不由苦笑道:“是将军的那位好友曹昂曹子修的提议。”

“竟然是他?”刘琮愣怔一下,很快恍然道:“以其对南阳的熟悉程度,现在见我领大军深入江东,自然会生出觊觎之心。”

“是啊,他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曹操的反对,但也因此而传出流言。”徐庶说道:“这是赵俨在给杜袭的信中提到的,杜子绪为此还写了封信让我交给将军。”

刘琮却摆手道:“不看!这个杜子绪,为这点小事还要专门解释吗?”

见刘琮这么说,徐庶便收回了去取书信的手,接着说道:“在得知真相之前,南阳郡倒也没什么事,反倒是南郡,确切的说,是襄阳城里有些乱,不少富户大族准备南下逃难咧。及至后来见曹军始终按兵不动,这才消停下来。”

“其实也难怪他们惊慌失措,毕竟我军主力在外,南阳郡的情形他们也不了解,因此担心也是人之常情。”刘琮笑了笑,说道:“我倒希望曹昂能说动曹公,发兵南下来撞一撞南墙!”

徐庶知道他这么说是有信心的,因为叶城内驻扎着一支自组建之日起就颇为神秘的陌刀营,那可是刘琮重金打造的步军精锐,消耗了多少钱粮和铠甲精铁,徐庶可都是心里有数的。

“我军在虎林可能还要休整到八月间。”刘琮打量着营寨中堆积如山的辎重和密密麻麻的帐篷,对徐庶说道:“待我军再向东去,元直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啊。”

徐庶神情坚定的说道:“庶虽不能上阵厮杀,但绝对不会有负将军所托!”

第187章 外敌未去内乱生

自从领兵自虎林撤出,退往春谷之后,江东军便以春谷城为依托,在临江处设立水寨,与驻扎在江北的程普所部遥相呼应,构筑了新的防线。

孙权也从那场惨败的阴影中走出,只是变的愈发沉默。贺齐之死让孙权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好在后来太史慈领残兵数十人归来,使得孙权多少有些释怀。紧接着昨天孙河又被放还,还带来了刘琮写的两封书信。

“哼,虚言恫吓,欺我江东无人乎?”看完刘琮所书,孙权眼中闪过一道怒气,将信笺紧紧攥在手中,恨不能讲其撕成碎片。说完之后,孙权满脸歉意的对孙河说道:“让你领兵断后,却没想到会让你吃苦了。”

孙河连忙低头道:“是末将无能,有负将军所托!”

“唉,既然回来就好。”孙权叹了口气,对孙河说道:“你先休息几日,待过些天还要你出来领兵,切不可因一战胜负,而灰心丧气!”

他这话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所言?现在唯有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场惨败,才能痛定思痛,吸取教训,以备再战,总之要与刘琮周旋到底!

孙河应了一声,却没有就此起身告退,而是略有些迟疑的说道:“将军,回来的路上,末将不小心弄湿了衣裳,刘琮给周都督的那封信因此受潮,末将怕耽误大事,所以擅自取出来晾晒……”

这个借口虽然拙劣,但孙权显然没有揭穿他的想法,而是很关切的看了孙河一眼,虽然一言未发,但那眼神中的含义,却再明白不过了。

孙河见状,便不再废话,将那信中内容背诵了一遍。孙权起初听着只是眉头微微蹙起,待听到最后那段话之后,忍不住冷哼出声。

什么叫“旧恩新主”?什么叫“与君会猎于吴”?将我孙权置之何地!

“将军,那刘琮写这书信与周都督,是何意思?”孙河抬眼看向孙权问道,之所以有此一问,就是要提醒孙权,不可对此不防。他自认对孙权忠心耿耿,而周瑜在孙河看来,显然是比不上自己的忠心的。可周瑜如今却是水军都督,手握重兵,若是……

孙权却很快反应过来,嗤笑一声,对孙河说道:“无非是想以此挑拨离间罢了,如此拙劣粗陋的手段,真是让人可笑!”见孙河皱眉不语,他便安抚道:“放心吧,公瑾断然不会上当的,你也不可因此对都督产生任何想法,听清楚了吗?”说到后来,孙权神色渐渐严肃起来,语气郑重。

“末将明白!”孙河连忙低头应了,心中却在暗自嘀咕,以刘琮之能,怎么会用这种拙劣计策?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想到江东水军那夜大战后损失颇为惨重,孙河寻思道:或许是周瑜与刘琮早就有所预谋,故意将水军派去送死?听说荆州水军俘获了不少江东战船,那天自己在虎林寨中,也是亲眼看到过的。只是看孙权的样子,似乎认定这是刘琮所使的离间计,这离间计也用的太明显,太破绽百出了吧?

本来孙河还想借送信之机看看周瑜的反应,没想到周瑜收了那封信只扫了一眼,便放在一旁,反倒问起孙河被俘之后在虎林的见闻。孙河总共才待了两三天,还都是被关押在营帐之中,能看到些什么?不过是出营的时候偷偷观望一眼罢了。待孙河告退之后,周瑜这才抽出信笺,一目十行的扫过之后,嘴角不禁挑起一抹冷笑。

然而很快,笑容便自周瑜俊美的脸庞上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忧虑和些微的不解。

刘琮的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要在自己和孙权心里埋下一根刺。自己可以完全无视,但孙权可以吗?这种事情,又无法当面求证,但若是任其存在下去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冒出来,扎得人心头鲜血淋漓……

沉吟良久,周瑜将书信收好起身来见孙权。无论如何,这封信是要给孙权看看的,虽然周瑜知道,孙河定然早已看过,并告诉过孙权了。让周瑜有些意外的是,孙权将之前孙河的借口和自己已经知晓书信内容的事,都对周瑜说了。

“刘琮此人惯会揣摩人心,然后加以利用。我听说当初他在荆州游历之时,就曾用过这等计策,使得水匪头目不和,终于闹得兵戎相见,互相火并,却让刘琮以微小的代价,将那伙水匪一举歼灭。”很显然,孙权对于刘琮的底细也早已摸得一清二楚,此时娓娓道来,语气中竟然还有几分赞赏之意。

见孙权如此放松,不以为意,周瑜便觉得自己有些多心了。他本就是气度恢弘的人物,当下朗声笑道:“将军与我,可不是什么水匪宗贼,岂能让他如愿?”

“是啊。当此时,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父兄基业系于此身,使权不敢有丝毫松懈。夙夜忧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