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武侠世界自由行 >

第296节

武侠世界自由行-第296节

小说: 武侠世界自由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扫灭了林士弘与李子通,长江以南,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势力。

当李子通心惊胆的派兵与岭南大军交战之时,刚出江都,便被杨易闯军刺死。

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收了江都。

在江都呆了半月,消息传来,林士弘已经被宋缺斩杀。

至此,长江以南,尽在手中。

下一步,北上。

第一百三十二章羞耻

“子陵。”

杨易吩咐站在身边的徐子陵,“这些日子里,你对巴陵帮人员的分布最为了解,我给你五千精兵,遍索天下,捉拿与拐卖人口相关之人,但凡有武力阻挡之人,杀无赦!”

“是!”

徐子陵这些日子与雷九指一直在萧铣的领地查探香贵与巴陵帮的恶迹,这段时间所见惨绝人寰的惨事不下百起,早就将他的杀心勾起。

到的杨易与宋缺攻打萧铣之时,他自然而然的面见杨易,汇报自己这些日子所探查的结果。

他本来是平和冲淡的性子,对万事万物都抱有一种极大地仁慈与谅解之心,即便是对敌人,他也鲜会真正的下定必杀之心,他一直都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性子。

但在见识到了巴陵帮这些人所做之事之后,徐子陵极少见的生起了杀心,尤其这香贵还是香玉山的父亲,而香玉山就是害死他素素姐的人。

徐子陵虽然不至于因为仇视香玉山,就会连带着对香玉山的家人也一并仇视起来,但看到香贵的所作所为比香玉山还要发指,这种“仇不及家人”的想法登时消散,原来这香贵比香玉山更该杀!

故此一向性子慈悲的徐子陵在听到杨易吩咐“杀无赦”三个字时,少有的没有生起不忍的念头,反而觉得老师说的对,这些人渣就是该杀。

躬身接过杨易递给他令符,直接出营,带兵抓人。

在徐子陵走后,杨易看向站在大帐门口的宋缺,“宋兄,你的心乱了。”

自从今天宋缺外出见了一个人之后,他就一直站在大帐门口,呆呆不动,犹如木雕石刻的塑像一般。

他已经站了几乎一天的时间,属下见他如此,虽然惊讶,但却都不敢询问,也就只有杨易敢对他这么说话。

听到杨易的话语之后,宋缺身子慢慢转动,从“木化”状态缓缓恢复过来,双眼寒光亮起,注视杨易,缓缓道:“杨兄,今天梵青慧找到了我。”

“梵青慧?”

杨易点头道:“原来是慈航静斋的斋主亲自到了,不知她找宋兄所为何事?”

宋缺嘿然道:“所为何事?自然是为了天下事!”

他忽然长长的叹了口气,笑道:“青慧有点太小看我啦!也太小看杨兄!”

他看向杨易,双眼精光暴起,“青慧说杨兄嗜杀,若是真的要主掌天下,中原恐怕要死上好大一批人,佛门与世家子弟将会首当其冲,因此劝我要提防杨兄,免得遭了杨兄的毒手。”

杨易道:“哦?那宋兄又是怎么回答青慧斋主的?”

宋缺摇头失笑,“我观杨兄所杀之人,皆为该杀之辈,若是世家中有该杀之人,自然要杀,佛门中有不受清规戒律之辈,自然也要杀掉,但若是本分之人,杨兄又怎能对他们出手?”

他道:“我当时便是如此回答她的,但她最后却是两眼落泪,默然离开。”

宋缺露出思索神情,“她为什么落泪?那定然是因为慈航静斋真的有什么不堪之事?”

他负手而立,双眼露出回忆往事般的温柔神情,“在我当时不曾出名之时,便已经认识了梵青慧,当时她甫一现身江湖,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她唯独对我青眼有加,曾与我一起行路游玩,对我极为尊重,也因为这样,我与她方才成为了知己好友。”

宋缺一脸缅怀之色,轻柔的声音里带有一点唏嘘,似乎也带有一点疑惑,好像对当初梵青慧接近自己的事情感到有点奇怪。

杨易笑道:“你确定她果真只对你青眼有加?而没有对别的人和颜悦色?”

宋缺道:“这也正是我所奇怪的,当时与我同辈之人极多,比我高明者也有不少,梵青慧对别人也都是礼貌周到,但唯独对我与众不同……不对,当时还有霸刀岳山!”

宋缺面容由回忆往事的温柔之色,慢慢转换成冷酷冰冷之情,冷声道:“我明白了!”

他浑身起息高涨,杀气沸腾犹如实质,“慈航静斋下的好大一盘棋,她们静斋弟子下山,每一名弟子都是飘然出尘的绝世美女,她们的眼力定然很高明,所以所结交的之人,基本上都是整个时代的俊杰。如此一来,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在几代最优秀的俊杰宣扬之中,这慈航静斋的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直到成了今天所公认的白道首领。”

他抬头看天,双眼热泪滚滚,目光却如万载寒冰,“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青慧,网罗天下俊杰,使之尽数拜在你们静斋之人的裙下为臣,你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是不是?”

他喃喃自语,虽然口中发问,但语气中却充满了肯定的情绪,“你们以美色诱人,以情谊感人,虽然是出家之人,却每次都与世间之人共度情缘。”

“假借他人之手,以度自身情劫。事了拂衣去,青灯伴古佛,只留下俗世中的另一半蹉跎岁月,难以自拔!”

宋缺任凭脸上泪水洒落,此时乃是夏季,天气炎热,但他的眼泪还未落地,便已经成了一颗颗冰珠。

一股直欲冻结万物的阴寒的杀气从他身上发出,瞬间充斥了整个营帐,“你们打的好算盘啊!操纵当代豪杰,改变天下大势的走向,出世之人做入世之事,嘿嘿,整个天下都被你们玩弄在股掌之间!”

宋缺伤心之极,也恼怒之极,他本就是性格坚韧不拔之辈,当初与梵青慧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便是两人的理念不合,他是天下少有的敢于慈航静斋作对的阀主。

但虽然与梵青慧理念不合,却不影响他对梵青慧这个美若天仙女子的欣赏与钟情,即便是没有得到梵青慧这个人,但他对慈航静斋的好感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尤其是感情。

因为得不到,所以加倍的怀念,因为怀念,所以对方的形象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愈发的完美,爱屋及乌,自然对能够培养出如此完美人物的静斋生出仰慕之心。

非但宋缺如此,便是各大阀主世家中的主事人也都是同样的心思。

只是因为一个女子,在心中便慢慢对静斋产生好感,进而仰慕,最后崇拜。

直到今天,宋缺方才从这种奇妙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一霎时,一种极大的羞辱感从心底生起。

对于他这种宗师级高手,最不能忍受的便是有人故意对自己的心灵产生影响,本来与他“惺惺相惜”“互为知己”的梵青慧,此时反而成了他的仇人。

他看向杨易,“杨兄,欲定天下,先灭静斋!”

第一百三十三章进山门

“灭静斋?”

看着浑身杀气沸腾的宋缺,杨易笑道:“本来便是做了剿灭慈航静斋的打算,只是怕宋兄心念故人,因此方才不曾做此行动。”

他看向宋缺,“既然宋兄心结已经解开,那杨某还有何顾虑?灭了她们的教门便是!”

宋缺忽然叹道:“我还奇怪梵青慧为什么掉泪,原来她早就知道杨兄对静斋的态度了。”

他对杨易道:“杨兄,真若要摧毁慈航静斋,宋某自衬无法忍心下手。”

他向杨易躬身一拜,“灭慈航之事,就交由杨兄来处置了!”

他犹豫片刻,道:“经杨兄之手,鲜有人活命,这次还望杨兄手下留情,别都给杀了。”

杨易笑道:“宋兄只管放心,慈航静斋这些僧尼,真若是依杀人罪,却是无有一个该杀,虽然其立教之举,心存不良,但手中却无人命,即便操纵天下大局,是大罪过,但天下英雄,又有几人不想操纵天下?你我都是如此,倒也不能苛求他人。”

“但出家之人就得有过出家人的样子,强行代天行事,说什么为天下寻求真龙天子,这番言论当真是可笑,五胡乱华之时,怎么不见她们出山救人?”

他起身道:“我不杀她们,收了她们的立教之基便是。”

杨易看向宋缺,“宋兄,自古天下都是由北统南,若是由南而北,古今罕见,与北方势力相争,你务必小心!”

眼见杨易转身离开,宋缺还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说出来,千言万语,尽数化为一声叹息,“青慧,希望你静斋真的没有什么龌蹉事情罢!”

骑马走出军营之后,杨易纵马前行,顺着冥冥中的感应向前方走去。

他曾在师妃暄的体内种下过一颗魔种,虽然如今不再修行道心种魔大法,但作为他精气神所凝结的种子,却不曾有一刻脱离过他的掌控。

这种心灵层次方面的感应,无视距离的远近,只要魔种存在一日就不能瞒得过杨易的感应。

因此对杨易来说,虽然不知道慈航静斋的山门所在,但只要知道师妃暄的位置便可。

三日后,雨蒙山中。

杨易在山下一座小亭子前里停了下来。

细雨蒙蒙之中,一位光头女尼背对杨易,在小亭子里静静矗立。

她身材高挑,天鹅般修长的脖颈再加上光溜溜不存一根青丝的脑袋,给人一种极为诡异的视觉冲击。

在杨易驻马停步之时,女尼缓缓转过身来,柔声道:“杨先生,你来了!”

她虽然是出家女尼,但眉目如画,英气内敛,如同空山新雨后的出尘气质远胜天下大多数女子。

她是师妃暄。

因为体内道胎中有杨易魔种的关系,在杨易向她靠近之时,她也有了奇异的感应,故而提前站在亭子里迎接杨易的到来。

对于她能感应到自己的到来,杨易颇为讶异。

“倒是小看了你!”

杨易端坐马上,凝视师妃暄,“小师太,劳烦引路,我要上山一行。”

师妃暄口喧佛号,一脸愁容,低头道:“杨先生,此时天下形势分明,几乎已经是您囊中之物,静斋也准备隐世不出,您就不能放过静斋么?”

她是冰雪聪明之人,慈航静斋的势力又遍布天下,杨易最近这些时日所做的事情,无有一件瞒得过她,此刻感应杨易闯进,已经知道了杨易的打算。

通过杨易这些日子的举动,所有人都知道他嫉恶如仇,尤其是藐视权威,无论佛道儒魔,但凡行事出格之辈,无不被他掀翻。

本来净念禅宗与慈航静斋被称为白道两大领袖门派,尤其是了空禅师更是不逊色于宁道奇的宗师级武道高手,天下几乎没有敢招惹他们之人,但却被杨易一日间将整个净念禅宗掀翻,三千武僧尽数充军,剩下的僧众已然不成气候。

对于杨易此等行径,整个俗世佛门都极为恼怒,有些寺院更是嚷嚷着要除魔卫道,消灭杨易整个毁谤佛门的魔头。

可随着杨易做的事情越来越大,杀掉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佛门中人渐渐开始闭口不语,再也不怎么讨论有关杨易的事情,生恐引火烧身。

但纵然佛门众人装聋作哑,不敢对杨易做出什么反击,明眼人也能够看出,他最后还是要与整个佛门对上。

因为佛门如今所占之地,实在太大,佛库里的金钱也实在太多,以杨易一贯的行事手段,绝不会允许佛门占据如此多的资源,灭佛之事定会重演。

其实此时的佛门势大,与隋朝杨坚有着极大的关联。

盖因在隋朝时,隋文帝从降临人世,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出生在佛教寺庙里,从小父母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养,主要由一个叫智仙的尼姑照看他,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了一十三年。

以后做了皇帝,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佛门生活,毫不避讳。暗文帝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

据载,仁寿元年,文帝令天下各州,凡吉利塔内均作神尼智仙像,就是因为他少时得智仙育养的缘故。

杨坚常对群臣感慨:我兴由佛法。

在当时本来由于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隋朝初期的佛教式微,尤其是在中原,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眼看就要灭绝,连传承都难以继续下去,但经过杨坚这么一搞,佛教起死回生,反而加倍的繁盛起来。

上有所爱,下必效之。

由于杨坚对佛门这么偏爱,导致天下官员在各地纷纷建立寺庙,以讨皇上欢心,此后佛门再兴,寺院遍布大江南北,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因为有皇帝的支持,搞得佛门有点肆无忌惮,兼并土地,广招信徒,江北江南,人数与日俱增。

后来即便是杨广,也曾受过佛门大戒,但他虽然受戒,却不怎么信奉,后来甚至搞出将女尼配给军士的举动,这非但不是信众,甚至已经成了灭佛的先锋了。

如今杨易与宋缺拿下江南,域内佛寺僧众有一多半都被杨易赶出庙宇,充军打仗,反抗之人尽数被诛。

寺庙的寺产也都被搜刮干净,以做军资。

其中藏污纳垢的寺庙,更是被杨易依法论处,该斩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