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武侠世界自由行 >

第197节

武侠世界自由行-第197节

小说: 武侠世界自由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桥前出现了一个人,这是骑着一匹马的老者,这老者驻马桥边,回望远山,衣衫迎风飘动,影子被夕阳斜照,在地上映的老长。

虽然看不清老者的面目,但只是看他驻马回望,衣衫在飒飒西风之中猎猎舞动,便可感受画中人物的形单影只,孤寂冷清之情。

画到这里,杨易手起画笔,拍了拍手,抬头对旁边的道人笑道:“道长,你说让画一副气凄冷孤寂之作,这幅画算是合题了罢?”

中年农夫大声道:“合题,绝对合题!谁要说不合题,老子第一个不服!”他看向老道人,问道:“你怎么说?”

老道人愣了一下,说道:“这个……这个嘛……算是勉强过关了罢。只是……只是若是将其中意境再提升那么一点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中年农夫怒道:“你还要提升意境?此画技巧娴熟,下笔流畅,毫无停滞之处,一切顺乎自然,天下画家虽多,又有几人能达到如此境界?这等佳作,已然到了画道极致,你还要人家再提升一下意境?你练功走火入魔,伤了脑子了么?”

道人强自辩解道:“这题目是我出的,我说他合题就合题,我说他差了一点,自然就是差了一点,这画合你的心意,却也未必合乎我的心意。”

中年农夫怒道:“牛鼻子欺人太甚!”

猛然挥臂出拳,向道人的面门打去。

道人闪身躲过之后,骂道:“你这粗汉,怎么动不动就出手打人?”

中年农夫道:“老子打的就是你!”

两人话不投机,竟然翻翻滚滚的打了起来。

顾采玉唯恐天下不乱,见他们打了起来,娇笑着鼓掌叫好。

但她笑了几声,便再也笑不出来,满脸笑意,已然尽数变成惊诧之情。

场中两个人一开始还是如寻常人士一般争斗,但渐渐的出手越来越快,身子飘忽不定,直如鬼魅一般。刚刚还在池塘东边,转眼间已经到了池塘西头。

两人中,道人出手飘逸,身法奇特,而农夫则大开大合,势大力沉,两人绕着池塘来回游走,忽然同时一声大喝,同时出掌前推,一声闷响之后,两人四掌相接,劲风四溢。池塘中水,受两人内力所激,猛然间一股水花冲天而起,好似喷泉一般,直直飞出三四丈高。

顾采玉见他们两人如此了得,吓得舌头伸出老长,对杨易道:“三哥,这两人好厉害啊!”

杨易笑道:“再厉害也没有我厉害!”

顾采玉笑道:“吹牛!”

此时池塘对面的道人与农夫已然罢手不斗,一起向杨易身边走来。

便听中年农夫道:“几年不见,牛鼻子功夫见涨啊!”

道人道:“种地的功夫也不赖!”

两人走到杨易面前,农夫对杨易道:“本来向想将牛鼻子打一顿出出气,但谁知他这几年用功甚勤,竟然没能打得过他。”

他对杨易道:“不过他也没有打赢我!”

农夫对杨易道:“两位尽管前行,牛鼻子绝不敢为难你们。”

杨易笑道:“老兄倒是挺有义气。”他走到条案之前,将毛笔重有拿起,“提升一下此画意境又有何难?”

道人与农夫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还请公子赐教!”

杨易不再多说,提笔在刚才所画的画卷空白处,写了两个大字:秋思。

随后挥笔不停,一首长短句被他写了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长短句一出,整个画面的意境登时就是一变,生生向上拔高了不止一筹。

诗句未出之时,画面上只是清冷孤寂之感,如今这首长短句一出,旅人思乡之情陡然而起。

飒飒西风之中,骑马独行之客,身边老树枯藤,眼前小桥野花,又加上零落的几户人家,被这长短句全然概括出来。

道人看了良久,忽然叹道:“其实就算没有这幅画,只看这首长短句,便令人眼前不自禁的浮现出诗中场景,有了这首诗,其实这幅画已然不太重要了!”

其实杨易写的这长短句乃是前世著名的一首小令,叫做《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代表之作。

只是在大汉王朝并没有这个曲牌,时人称这种句子长短不一样的诗句为长短句,也算是诗歌中的一种。

杨易笑道:“这番题目可算是答对了?”

道人肃容道:“两位请继续前行!”

他叹道:“贫道本就是无理取闹,早该放行,如今再不放行,恐怕要被天下人所耻笑。”

顾采玉笑道:“道长说的太过夸大,就算是刻意为难,又怎会为天下人所知?”

中年农夫道:“不然!此画与此诗早晚会流传天下,成为传世佳作。日后世人若是探究其来历,恐怕牛鼻子要成为丑角,为人所笑。”

农夫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这倒也算是一件文坛雅事!”

道人怒道:“种地的幸灾乐祸,欺人太甚!”

农夫哈哈大笑:“我便是幸灾乐祸了,你又能如何?”

两人竟然有争吵起来。

杨易见他们如此,摇头笑道:“告辞!”

第九章种桃

杨易与顾采玉两人走了一段距离之后,道人与农夫的争吵声还隐隐传了过来。

顾采玉笑道:“这两个人真有意思,看他们说话,应当是多年好友,但既然是好友,却又互相争斗,不但对骂,甚至还打起架来。”

杨易道:“这才是好朋友!”

听了杨易这句话,顾采玉瞪起大大的眼睛看向杨易,一脸迷惑,不明其意。

杨易叹道:“他们两个有什么事情都在当面说,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虽然失之粗野,但却比口蜜腹剑之辈要强多了。”

顾采玉流落江湖好几年,杨易这句话她却是懂得,极为赞同的点头道:“确实是这样!”

两人继续前行。

一片桃林出现在两人面前。

这桃林面积不小,桃树之上挂满了拳头大小的桃子,红白相间,衬以绿叶,极为好看。

一阵清风吹过,桃树微微晃动,上面的桃子随着桃枝上下摇晃,桃子的香甜气息即便是隔着老远,也能闻得到。

顾采玉嘴馋,见到这满树红桃,又闻到桃子香味,顿时口舌生津,叫道:“哈,这么多桃树!”

走了几步之后,又叫道:“哈,这么多桃子!”

又往前走了几步之后,顾采又道:“这么多桃子都没有要,不吃未免可惜,三哥,咱们摘它几个尝尝鲜如何?”

听了顾采玉的话,杨易还未回答,便听到一人说道:“想吃桃子?那得先付桃钱!”

两人循声望去,发现声音从附近的一个茅草庵中传来。

这茅草庵搭建在桃林靠近小路的附近,又小又矮又被桃林掩映,若是不留心,还未必一眼看得到。

只听得窸窸窣窣一阵声音响起,从茅草庵里钻出来一位青衫老人来,此人身高不足五尺,乱须洒胸,长发披肩,一身衣服皱皱巴巴,很是不修边幅。

他从茅草庵里钻出之后,看了看杨易与顾采玉,笑道:“两位想要吃桃?这倒也容易,只是须得给老夫一点桃钱。”

顾采玉笑道:“桃钱?你这桃子多少钱一斤?”

她伸手从袖中摸出一块碎银,轻轻抛向长须老人,“这块银子应该够买几个桃子了罢?”

长须老人伸手将碎银接住,笑道:“小姑娘搞错了一件事,老夫说的桃钱却不是银钱。”

顾采玉问道:“不是银钱却是什么东西?”

长须老人笑道:“我这桃林距今为止已有三千余年,这三千年来的规矩却是从未改变,若想吃桃,就得拿诗词来换。”

顾采玉奇道:“那诗词来换?”

长须老人笑道:“老夫最喜人间诗词,若想吃桃,就得拿诗词来换,诗做的好,那就吃好桃子,做的差,那就吃一般的桃儿。”

顾采玉问道:“你这桃儿难道滋味还都不相同?”

长须老人道:“那是自然。”他指着身边几颗桃树说道:“南边这些桃子那是三十年前所种,虽然已经结果,但滋味只是比寻常桃儿好上那么几分,虽然还算是可口,但却无大用。”

顾采玉问道:“还有呢?”

长须老人笑道:“北面所种的桃树,树龄百年,所结的桃子十年一熟,人吃了之后,固本培元,平添精神。”

他又指向西方桃林,说道:“这是五百年前所种桃树,果子百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习武之人吃了,起码增加十年苦工。”

顾采玉听的双眼发亮,“东边的桃子怎么讲?”

她见老人将南北西三个放方向的桃子都说了,唯独东方一片桃林没有说出,忍不住好奇问道:“老先生,东方这片桃林又是如何?”

听顾采玉问及东方桃林,长须老人脸上变得郑重,“这东方桃林乃是三千年前儒门宗师任道然所种,千年方才一熟,一棵树上只结三颗桃子。后来太师杨慎行来此地赏花,说这桃树结果如此慢,定然是缺了上等肥料所致。我听他如此说,便央求他想个办法。”

顾采玉道:“杨太师?怎么又跟杨太师扯上了关系?”

长须老人道:“这桃林本就是儒门宗师所植种,乃是儒门产业,杨太师身为儒道宗师,这桃林当然与他有关系。”

杨易自从见到这个长须老人之后,便默然不语,直到此时方才轻声问道:“敢问老前辈,这桃林三千年来都一直是前辈看守么?”

长须老者看了看杨易,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过,笑道:“不错,我昔年受过任道然的恩情,后来他植树之后,便托付我替他照料这些果树,这以诗词换果子的规矩,也是他制定的。”

顾采玉听了之后,伸出手指在脸上刮了几下,对着长须老人道:“吹牛!你说你一直照看桃林,那你岂不是活了三千多年?老乌龟也没你这活得这么长!”

长须老者摇头道:“你要看什么样子的乌龟,东海龙宫的龟丞相已然有九万岁高龄,依旧一副青年模样,寻常乌龟若是无病无灾,也能有千年寿数。我这一族,若论寿数,比不过灵龟一族。”

顾采玉见自己说出这话,此人竟然也不生气,反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起来,笑道:“你这人真有意思,听你的口气,好像你不是人族似的。”

她本是无心之言,杨易听了之后,身子却是一震。

长须老者听了顾采玉的话之后,微微一笑,并不解释,而是继续说起桃树来,“我当时听杨太师说这桃树结的果子少,主要是还是因为肥料不够,便央求太师援手一助。”

杨易问道:“后来如何了?”

长须老者道:“后来杨太师说,这桃林乃先贤所植,于情于理都要好生照料。他说完这话,便飘身而去,三天后,他打塌了北方不死族的万丈黑山,捉了三名不死老怪。”

长须老者说到这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对杨易与顾采玉道:“这事情现在想来,依旧让我难以相信。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抓来的三人是不死黑山的老妖怪,只是觉得他带来的那三人,死气沉沉,一身气息恐怖到了极点,其中一个女子只是看了我一眼,我便吐血昏迷过去。”

长须老者一脸后怕之情,“等我醒来时,我发现杨太师正在桃树下面挖坑。他见我醒来,问我:‘怎么样?’我说:‘还好,死不了。’杨太师对我道:‘那就好!’”

顾采玉好奇地问道:“后来呢?”

长须老者默然良久,道:“后来,杨太师将他们随手捏死,埋在了他刚挖出的坑里。”

“他对我说,这才是上好的肥料。”

第十章琴棋书画诗酒茶

风过桃林,桃树微微摇动,在桃树下,长须老人正给杨易、顾采玉讲故事。

“自从将那三个不死老怪埋进桃林之后,这些桃树果然与以前大不相同,本来一棵树只能结出三个桃子,后来竟然又慢慢多出了好几颗,十年之后,每棵树上都结了九颗桃子,每一株都是九颗,不多也不少!”

长须老人笑道:“他埋人之时,正逢桃树结果,如此一来,产量连翻三倍,老朽终于也不再为分桃之事忧心忡忡。”

顾采玉道:“分桃?你这桃子不是拿诗词来换才行么?”

长须老人笑道:“平常散人来此,若想求桃,就得拿诗词来换,做但若是大宗师来要桃子,老夫难道真的不给?天下又有谁敢得罪大宗师?”

杨易点头道:“说的也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哪一家都不好惹。”

老人道:“是啊,纵然能惹的起,却又何必多造仇家?所以这分桃的事情,历最是令人我忧心。”

顾采玉道:“你这就不对了,这桃子明明是儒门所有,凭什么要分给他们这些人?你们儒家自己分享岂不是好?”

杨易笑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若想拉拢各派人马,这桃子是一定要分的。”

老人道:“不错,当时儒门虽强,毕竟比不了现在,还是要顾忌其余各派的想法,而这桃子也就成了交好各派的最佳礼物。”

他叹道:“以往桃子成熟,儒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