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海魂 >

第193节

海魂-第193节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详细的思考。可问题是,第二个任务并不好完成。在正式提交之前,海陆两军都不会公布自己的计划的,谈仁皓根本就无法知道陆军到底拿出一个什么计划来,也就无法提前做好准备,只能够临场发挥了。

接下来地三天,谈仁皓参加了前三次会议。以前。他只是在文件报告上对帝国的战争动员,更准确地说,是帝国战争机器有一知半解的了解。现在当他从那些帝国内阁大臣提交的战争动员报告中得到了最直接的了解。

唐帝国的战争潜力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在之前数百年的战争中,特别是一战中,唐帝国的战争潜力让很多国家都倍感惊讶,但是,唐帝国到底有多强的战争潜力。这一直是个迷,也是唐帝国的对手最希望了解到的。不过,唐帝国的所有敌人看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因为连唐帝国的臣民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国到底有多强大的战争潜力。谈仁皓也一直想知道帝国到底有多大的战争潜力,这直接制约着帝国海军到底能够承担多重地任务。

“那是工业部长。”聂人凤再次充当了谈仁皓的老师,“上次薛希岳首相提出了24年的主要工业生产指标,现在将确定能否完成这一工业生产指标。”

谈仁皓有点不解,聂人凤看了他一眼,然后将一份文件放到了他的面前。当谈仁皓翻开文件,看到上面用红线标明地那些工业生产的详细指标数据的时候。他也大吃了一惊。

23年帝国的战争工业生产规模非常庞大。其中一些主要的数据为:电力3000亿度(前三季度实际完成2200亿度,预计实际完成2880亿度,后同)。煤7亿吨(5/6。5),石油1。5亿吨(1。2/1。55,另外,还从波斯帝国进口石油0。75亿吨),钢铁8000万吨(5400/7250),粮食3亿吨(2。2/2。9,粮食生产由农业部负责,因为是战略物资,所以被统计在了一张表格之内)。

谈仁皓并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但他很清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超越帝国,甚至连接近的可能都没有。而这也正是唐帝国军队浴血奋战的基础,没有这么庞大的工业实力,唐帝国就不可能在初期作战严重失利的情况下迅速地扭转战场上的局面。更让谈仁皓吃惊的是,薛希岳订下的下一年度工业生产计划要求在整体上将工业生产量提高两成!

具体的数据为,电力达到3500亿度,煤炭产量达到8。5亿吨,石油达到3亿吨(包含进口),钢铁产量达到11000万吨。粮食产量提高到3。8亿吨。

除了这些之外,薛希岳还制订了24年军事工业的详细生产计划。新造战舰(以下水日期为准)总吨位105万吨,商船(包括了军用运输船)850万吨。飞机产量45000架(其中作战飞机12500架),坦克15000辆,火炮12万门,自行火炮12000门,军用发动机130000台(陆海两军都包括在内),弹药2500万吨(陆海两军的所有弹药都包括在内)。

这个数据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者是妄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帝国庞大的工业基础上,通过严格的论证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对谈仁皓这类从来没有接触过帝国庞大战争生产能力的军人来说,当他看到这些天文数字的时候,心里只有无比的惊讶,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自豪感,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24年工业生产任务的讨论是前三次会议的重点。战争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工业规模决定着战争规模,同时也决定着帝国军队的战争行动。在这一点上,薛希岳的头脑是很清醒的,任何超过了国家承受能力的战争行动都只能导致失败,而不会获得胜利。因此,军事必须服从经济,没有经济基础,帝国就没有办法赢得战争。这也正是将24年度工业生产计划会议安排在海陆两军的长远战争计划审核会议之间,同时让谈仁皓这类具体负责计划汇报的人员参加工业生产计划会议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些会议,薛希岳首相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军队的战争计划绝不能超过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谈仁皓很快就搞明白了这个信号的含义,他也抓紧时间对海军的长远作战计划做了一些小范围地修改。在第三次会议上,薛希岳首相通过了经过了调整的工业生产计划。总体方向没有改变,即帝国的训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宗汉钦内相还做出了报告,计划在24年新增150万产业工人。也保证工业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工业部长,农业部长提出的新的动员计划也获得了首相的批准。新的工业生产计划将在年底正式启动,而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十一月初就将全面展开。

十月八号,谈仁皓跟随廖汉翔来到了帝国首相府。严定宇元帅也带着一名陆军少将在十分钟后到达了。这是一次闭门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内阁政府的高级官员(至少都是副部长)。与之前的三次会议不一样,长远战争计划是帝国的最高机密,那些工业生产计划也很重要,但别的国家也能够大概判断出唐帝国在24年能够将工业产值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但却无法摸清楚唐帝国的战争计划。

参加会议的一共只有十多人,除了几个重要的部长之外,其他人谈仁皓都不认识,连那名陆军少将他都不认识。

“你是谈仁皓将军吧?久仰大名!”在等待会议召开的时候,那名陆军少将主动走了过来,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古迅雷,陆军少将,很荣幸能够与你同堂发言。”

谈仁皓迅速地打量了一下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地陆军少将,同时将那张坚毅。同时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神色的脸庞印在了脑海里。古迅雷给谈仁皓留下地印象很深刻。在谈仁皓以往的认识中,陆军并没有太多的年轻将领,严定宇元帅也很少重用年轻将领(陆军在对年轻将领的任用方面比海军还要保守)。而古迅雷明显是个才晋升上来的年轻少将,他肯定算得上是陆军中的一颗新星了。

“对了,我以前是第三骑兵军的,施鼐兴将军的副手。”古迅雷又做了一番介绍。

这下谈仁皓就明白了,他已经多次从廖汉翔那里听说过了“施鼐兴”这个名字。当年,施鼐兴与廖汉翔还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在廖汉翔当骑兵营营长的时候,他就是另外一个骑兵营地营长。后来,廖汉翔去了陆航,走上了航空兵这条道路。而施鼐兴则留在了骑兵部队,致力于装甲兵的发展工作。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廖汉翔还留在陆航的时候,两人还就航空兵与装甲兵的配合作战问题讨论过多次。后来,施鼐兴提出了利用装甲兵的速度,结合航空兵的打击能力的“装甲集群快速突击理论”(“闪电战”的基础理论)就是建立在他与廖汉翔的讨论基础之上地。而这也成为了帝国陆军在二战前夕的经典理论,为帝国陆军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施鼐兴也因此成为了帝国陆军装甲兵的创始人。可他在陆军的遭遇与廖汉翔有点相似,一直不受重用。他没有跳槽来海军(海军也没有可以让他施展身手的地方),而是留在了陆军。用他的理论组建了第三骑兵军(后改名为第三坦克军),为帝国陆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装甲兵指挥官。

“古将军,兴会了!”谈仁皓立即对古迅雷产生了好感,大概是因为施鼐兴与廖汉翔的关系,还有他们同是年轻将领的缘故吧。“我也早就听说过施鼐兴将军的大名,相信古将军将会在战场上一展才华,将施鼐兴将军的理论变为实际的战功!”

“谈将军过奖了,与谈将军相比,我不过是才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古迅雷也对谈仁皓产生了好感,“现在谈将军已经是海陆两军的大名人了,我还经常听卫伯瑜将军谈到你呢。至于今后嘛,我们都为帝国军人,为帝国征战沙场为我们的本分,那些战功又算得了什么呢?”

两人同时笑了起来,作为年轻一代,他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也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也许是帝国海陆两军年轻将领唯一的共同点吧。

“两位将军,会议开始了,请进吧!”一名首相府的卫队军官过来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古将军请!”

“谈将军请!”

两人并肩走进了会议室,薛希岳,聂人凤,严定宇等人早就已经坐好,等着两位做报告的少将进来。谈仁皓走到了聂人凤的旁边,古迅雷则走到了严定宇的旁边。两人都朝对方看了一眼,然后才坐了下来。

“你认识他?”聂人凤有点好奇地看着谈仁皓。

“才认识的,古迅雷,应该是装甲兵少将。”

聂人凤微微皱了下眉毛,然后低声说道:“看样子,严定宇那个老顽固也开始启用年轻将领了。”

谈仁皓也笑了起来,说道:“陆军已经没有退路了,严定宇元帅肯定是被逼于无奈才选择新的战术,启用新的人才吧!”

聂人凤先了点头,然后就朝严定宇看了一眼。严定宇也正好朝这边看来,两个元帅的目光在空中停留了两秒钟,然后都笑着转移开了。

陆军在此之前一直坚持一战时的战术,没有完全采纳施鼐兴提出的装甲突击战术(实际上,帝国陆军装备坦克,自行火炮,战术轰炸机的数量并不少,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结果在西北战场上陷入了苦战之中,一直没有能够打开局面。现在,严定宇启用古迅雷这类年轻将领(而且是施鼐兴的副手),很明显,顽固不化的严定宇元帅也开始重视装甲兵的力量,陆军的战术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仁皓深吸了口气,尽量不去想陆军的发展,那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来一次精彩的报告,让首相以及其他官员加入他这一队,而不是输给古迅雷,让帝国内阁首相成为陆军“FANS”。

在薛希岳做开场发言的时候,谈仁皓朝古迅雷看了过去。古迅雷也朝谈仁皓看了过来,两人同时笑了起来,这只是一次友谊赛!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十四节 帝国装甲兵

一番必不可少的鼓动之后,薛希岳首相没有忘记提到当前紧张,危险的形势,并且以此要求帝国官员,军人继续为帝国而战,为了帝国的胜利而战。随后,严定宇与聂人凤两位元帅介绍了23年陆海两军的作战情况,以及短期规划情况(这个不属于战略范畴,而是战术范畴)。最后才轮到谈仁皓与古迅雷这两个年轻将领来阐述帝国海陆两军的长远战争计划。

发言的顺序是由聂人凤与严定宇抽签决定的,结果古迅雷被先做报告。

“校长,看样子我们的运气不错嘛!”谈仁皓坐下来的时候,还不忘朝聂人凤看了一眼。

聂人凤微微的笑了一下,然后就朝对面的严定宇看了过去,并不完全是运气好。

“首相大人,各位大人好。”古迅雷并没有半点紧张的样子,他拿着稿件走到了椭圆形会议桌的下首,也就是正对着薛希岳首相的那一端。“在战争的头两年,我们经历了失败与挫折,但同时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一直在朝着最终的目标前进,从没有迟疑,也没有停顿。我们都坚信,笑到最后的肯定是唐帝国,而不会是任何一个敌人。”

“简直是在说废话!”聂人凤低声嘀咕了一句。

谈仁皓不置可否的耸了下肩膀,前期的胜利是建立在海军的基础上的,陆军只能说是沾了海军的光,不然早就一败涂地了。

“为了能够走到最后,我们拿出了今后的长远战争计划,这是陆军在总结前期的教训,吸取前期的经验之后,经过慎重考虑,拿出的一份今后未来数年的战争计划。”古迅雷迅速的扫了众人一眼,同时也停顿了一下,“该计划通过战略方向。战术装备,军队编制与训练,以及后勤保障四个方面对陆军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以及可能遭遇到的危险与挑战做了详细地阐述。”

聂人凤回头看了谈仁皓一眼,谈仁皓也立即紧张了起来。海军的战争报告中并没有将未来的战争计划分得这么详细!按照海军的传统观念,战略计划是不要太详细的,因为战场上的变化永远比计划快。现在的情况又极为特殊,没有任何人能够判断出美国参战的时间。因此海军也就不能将自己在未来数年地战争计划给定死了,留了大量的余地。

作为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一份死板的战争计划对军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可换个角度,作为政客却并不一定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政客不是军人,政客需要的是秩序,需要的是一份确定的报告,而不是一份模棱两可的报告。

谈仁皓轻咳了两下,在聂人凤转过头去之后。他才集中了精神。陆军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海军要有麻烦了。

“战略方向方面,我们仍然将以西北战场为主。”古迅雷走到了会议室一头地地图旁。负责协助会议地工作人员已经将一副西北战场的地图挂在了墙上。“在未来一年到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