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海魂 >

第1152节

海魂-第1152节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这些软实力方面的进步,才起到了真正的关键作用。战后,很多航母作战理论实际上都是在战争期间就出现了的,而且当更多的人意识到航空勤务作业的重要性的时候,唐帝国海军已经率先在软实力方面下功夫了。

从很大的程度上讲,这些航空勤务人员,以及合理的航空勤务作业制度的重要性绝不在新式航母,以及新式战机之下。战后,郝东觉就写过一份关于舰队航空作战方面地论文。而且成为了帝国海军学院地教科书主要内容之一。在这篇论文中。郝东觉就将航空勤务作业能力排在了影响航母战斗力最关键的十项技术与性能指标的第三位,仅次于航空作战理论与先进地作战飞机,甚至比航母本身的性能还要先进。而帝国在战后设计航母的时候。都将航空作业能力作为了重要性能指标,也就是说,工程师在设计航母的时候,就得考虑到提高航空作业效率,而不仅仅是提高航母的生存能力,以及携带的作战飞机的数量。往往,高效率的航空作业能力比携带的战机数量重要得多!

战后,有人评价过大战期间,帝国海军中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又默默无闻的三个人群。航母上的航空勤务人员排在了运输船队水手之后。这证明了当时确实没有多少人真正的注意到这批不会驾驶飞机与敌人作战,却为战胜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员。实际上在舰队官兵中,获得晋升与嘉奖最少的就是这些航空勤务人员。一般的情况下,航空勤务人员的最高军衔只是上尉,而且能够成为军官的很少。大部分的都是士官,以及普通地士兵,特别是那些有着熟练技能的人员,基本上都是技术士官,而不是军官。另外。在整个大战期间,获得勋章的航空勤务人员只占总人数的的两成左右,而在舰队里的其他岗位上,这个比例超过了四成,有的部门,比如战列舰的主炮炮手中,获得过勋章的官兵超过了七成!

战后,帝国海军在十年之内三次提高技术士官的待遇,就是要留住这些技术骨干力量,避免更多的人才因为待遇的问题而前往民用航空公司,从而导致海军缺乏足够的人才。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航空勤务人员,特别是那些技术士官的重要性。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战争期间并不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正是有这么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海军官兵做着巨大的贡献,帝国海军的航母才能够纵横四海,击败每一个强大的对手。如果没有这么一批高素质的航空勤务人员,恐怕太平洋战场上的很多次海战的结果都将改变吧。

侦察机是在三点到三点半之间出发的,到四点半,大部分航母上的轰炸机都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准备工作。此时,飞行员也陆续前往航母上的航空作战中心,领取作战简报,并且接受任务分配。五点前,各航母上的飞行员陆续开始登机,同时,第一批起飞的轰炸机上的发动机运转了起来,出发的时间到了。

因为要确保摧毁四个正规机场与三个大型野战机场,所以五支航母特混舰队的航空兵全部动员了起来,除了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将保留一批后备打击力量之外,其他各特混舰队的轰炸机都将分成两个批次执行轰炸任务。具体的任务目标是由郝东觉直接分配的,在这轮轰炸中,第三舰队将是绝对的主力,而第一舰队只是补充力量而已。

就如同郝东觉本人一样,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首先出发,并且一路都飞在了前面。担任领队长机的是张鼐鼎,而为他护航的是江文翰。这可以算得上是帝国海军航空兵里的“黄金搭档”了,两人分别是头号轰炸王牌与头号空战王牌,而他们要对付的,就是帕尔马索里亚诺的美军机场,距离圣地亚哥最近,同时又是古巴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正规机场。

第七与第八特混舰队的第一批轰炸机群也很快跟了上去,接着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也出发了。四个轰炸机群将负责轰炸美军的四个机场,每个机群里有120到130架轰炸机,同时有一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

到五点十五分,第二特混舰队的第二批轰炸机群开始起飞,在此之前十分钟,第四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已经出发了。第八特混舰队的第二批轰炸机也紧跟着起飞。这三个机群的任务是轰炸美军的三个大型野战机场,而这三个野战机场的规模并不比正规机场小多少,只是基础设施差一点而已。每个机群里仍然有80到90架轰炸机,同时得到了至少一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的掩护。

第七特混舰队的第二批轰炸机在五点二十五分开始起飞,这是第一波打击力量的补充部分,如果哪个机群没有完成打击任务的话,就将由该机群进行紧急补充轰炸。为此,该机群里还额外有14架侦察机,且这些侦察机是最先起飞的,它们将追上前面的轰炸机群,并且伴随前面七支轰炸机群执行任务,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充轰炸。

到此,第一批打击力量已经全部派出,而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还有大概一半的轰炸机留在了飞行甲板上,随时准备起飞,执行第二轮补充轰炸!

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二十五节 当头棒喝

张鼐鼎的机群在六点二十分左右就到达了古巴海岸线上空,与预定的到达时间相差无几,随即他就收到了前方侦察机发来的报告,美军机场上停放着上百架作战飞机,而且美军的警惕性并不高,没有发现有战斗机升空的迹象。

这是再好不过的消息,这证明美军并不知道轰炸机群即将到达,不然会在天亮前让一批战斗机起飞进行拦截。此时,张鼐鼎的机群已经降低到了超低空,飞行速度也在加快。另外三个机群也在此时到达了古巴海岸线附近,在收到了侦察机发来的报告后,都迅速的降低高度,并且加速飞行。

虽然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岛屿,但是岛屿本身就没有防御纵深,而且当时的雷达性能相当有限,能够为防御部队提供的警戒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超低空进入的轰炸机群不是无法探测到,而是探测到的时候已经非常近了,这也正是在摧毁敌人的机场之前,轰炸机群一般会采取超低空进入的主要原因。另外,那四座美军正规机场都在海岸线附近,距离最近的大概5海里左右,最远的也不超过30海里。而美军部署在海岸线附近的雷达最多能够发现10海里外,在超低空飞行的机群。也就是说,轰炸机群的突击距离最远也只有40海里,只需要7分钟左右的飞行时间。

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机场上的美军战斗机很难全部升空,而且战斗机要爬升到有利的高度,也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因此,这些战斗机在起飞之后也不一定会对轰炸机群构成威胁,反而会成为护航战斗机猎杀的对象。这就是防御一方被动的一面,往往是在打击到来的时候才会有所警觉,而此时再组织防御已经太晚了。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张鼐鼎机群突击的机场距离海岸线最远。而在他看到机场跑道的时候,天上只有几架美军的“野马”式战斗机在爬升,而且还有几架正要起飞。江文翰的护航战斗机此时也在爬升,并且加速朝美军战斗机冲了过去。另外一队护航战斗机则冲到了轰炸机群的前面,用机关炮扫射那些正要起飞的美军战斗机。

战斗打响了,美军的抵抗极为微弱,就连保护机场的高射炮也没有能够及时的反应过来。张鼐鼎首先投下了炸弹,他对付的正是美军的高射炮阵地。这也是相对危险的目标。轰炸机群此时已经散开,分成了好几个编队,前去对付各自的目标。

最重要的还是炸毁机场的跑道,使机场无法继续使用。而这次的轰炸方式与以往有了较大的区别。

首先进入跑道上空的是五个双机编队,这十架轰炸机各携带了两枚500公斤的重型炸弹,它们的任务是将机场跑道首先炸成六段,而每一段地长度都要比战斗机起飞所需要地距离,从而使机场上的战机飞不起来。随即,另外两个小队的24架“猎鹰”将分两次从跑道上空纵向通过,这24架轰炸机全部携带了两枚500公斤级地子母炸弹。每一枚母弹内装填了30多枚重量不到10公斤的小炸弹。而每一枚小炸弹在落地后都能够在跑道上炸出一个直径2到3米的弹坑。

这种新战术是多次轰炸机机场后总结出来的。如果仅将机场炸成几截的话,是不足以彻底破坏机场的,工程人员可以用预制件。或者是钢板迅速修复机场,使机场暂时恢复使用能力。同样的,如果仅仅只用小炸弹的话,一是难以保证让机场立即失去使用能力,二是造成的破坏不够大。将两种弹药结合起来使用,就足以保证摧毁跑道了,而且小弹药炸出的弹坑更多,虽然每个弹坑都不会太大,但是修复起来地难度增加了不少。加上夹杂的一些无规律定时炸弹,还能够阻止敌人的工程兵进行修复作业。

在两个小队的“猎鹰”分别投下了炸弹后。其他各方面的轰炸行动也基本上完成了。机场周围的三个高射炮阵地已经被彻底摧毁,而每一座加固的机库都遭到了两架轰炸机的打击,以确保将机库彻底炸毁。露天停放的敌机主要是由完成了护航工作地战斗机负责的,而一些投下了炸弹的轰炸机也参加了扫射行动。美军的营地自然也不会被遗漏,炸死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甚至要比炸掉飞机更为重要。

整个轰炸行动仅持续了十五分钟左右,轰炸完成得很彻底,伴随而来的那两架侦察机确定了战果,没有呼叫第七特混舰队的第二批轰炸机前来进行补充轰炸。张鼐鼎第一个进入,最后一个撤出。这是作为领队长机的任务之一。他最后确定了战果,在六点五十分左右,张鼐鼎追上了返航的机群,很快,他确定了机群的损失情况。只有两架轰炸机在作战中被击落,其中一架好像是出了故障坠毁的,而不是被高射炮击落的。另外还有四架轰炸机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两架也许要到牙买加岛的机场去降落。护航战斗机无一损失,在击落了7架起飞的美军战斗机之外,这些护航战斗机至少还摧毁了停放在地面上的数十架美军战机。

七点前,其他几支轰炸机群也陆续向舰队发回了战斗报告,而负责轰炸美军大型野战机场的机群在七点十分之前也发回了报告。到此,第一轮轰炸完成,只有关塔那摩的美军机场遭到了补充轰炸,大概也是因为第七特混舰队的那些轰炸机无法带着炸弹返回舰队,就干脆将炸弹投了下去吧。

谈仁皓是在七点半左右拿到了最后的轰炸报告的,整个轰炸行动中,舰队只损失了二十三家轰炸机,另外还有四十八架轰炸机受损,其中二十一架必须在牙买加岛的机场降落。七座美军机场被摧毁,至少在两天之内无法修复。另外,升空迎战的美军战斗机被击落了37架,至少有550架美军战机在机场上被炸毁(因为无法确定那些被摧毁的机库内是否停放有战机,所以无法确定到底摧毁了多少美军飞机)。

“联系牙买加那边,让他们尽量设法修复受损战机。并且把损伤报告发给我们。”谈仁皓对这个轰炸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另外,联系雷少卿将军,让他尽快把补充的作战飞机派过来。还有,其他各部队的行动可以开始了。”

电报很快就发了出去,联合舰队已经撕开了美军设在古巴的防空网,而且这也仅仅只是当天大规模轰炸的一个开始而已。用优势地舰载轰炸机去撕开敌人的防空网,为海航的岸基轰炸机,以及重型轰炸机打开轰炸通道。这成为了后来标准的轰炸作战模式。

“合肥”号上的电报发出后,首先出动的是部署在牙买加岛上的12个岸基战术轰炸机与战斗机中队。这12个中队的战机在八点前全部起飞,在八点四十分到九点之间陆续到达了古巴上空,对美军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了集中轰炸。

当时,由岸基战术航空兵对付的主要就是美军的军事目标,比如指挥所,前线司令部,军营,高射炮阵地,部队集结点。桥梁隧道等交通枢纽。以及其他需要精确轰炸的目标。这些基本上都属于战术类目标,轰炸的难度比较巨大,而且危险性比较大。拿桥梁来说。要炸毁桥梁,最好就要炸掉桥墩,而不仅仅只是炸断桥面。重型轰炸机很难对付这类小型目标,只有战术轰炸机能够将炸弹投到桥墩上去。这一点,在对英国的战略轰炸中已经得到了证实,用重型轰炸机去对付战术目标,绝对是最糟糕的办法之一。

随着岸基战术轰炸机投入战斗,部署在洪都拉斯与尼加拉瓜的重型轰炸机群也在当天上午十点半左右对古巴东南部地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轰炸。这也是当时罗云冲能够拿得出手的唯一地打击力量了,300来架重型轰炸机分成了数个机群,对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