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

第83节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第83节

小说: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远急忙又一礼,“我在这里,先带伤兵们,感谢诸位的大恩大德。”

就此,华佗等人率领三百大夫,开始全力救治高远军的伤员。

三百余人的确不多,但如今这年月,一个县城也就三五个大夫,就可以知道这规模也不少了。

三日后,高远的伤兵得到了救治,只有少数伤情太重,没能够救回来。

然而高远的伤残军人制度、军烈属制度已经全面实施,亡者得到了祭奠,生者得到了激励。

这一日,高远在官署之中,接见了医生的代表,华佗和张仲景。

他十分感激众多医生的到来,有感于一千百八年前医学简陋,人员的稀少,有许多设想,想要与华佗二人商议。

然而高远还没有开口,华佗先说了,“高将军,伤员全部安稳下来,静待时日就能够痊愈。这里已经没有华佗能够出力的地方,这次前来,是来告辞的。”

高远心里一惊,心说别呀,我这里需要你出力的地方太多了,就我自己也是需要您老当保健医生的。

紧跟着张仲景也是说道:“既如此,在下也不便久留,也是来告辞的。”

得,高远这边好多计划没有实施,主持人就要走,这绝对不行。

他也能够想到华佗二人为什么要走,但还是问道:“二位神医,为何匆匆离去呢?”

华佗二人不约而同道:“这里的事情以了,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治病救人。”

高远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他首先郑重肯定了二人,随后道:“二位先生,你们说,是一名大夫救的人多,还是一百名大夫救的人多?”

两人对视一眼,不知高远要说什么,齐道:“自然是百人救的人多。”

高远郑重道:“我打算仿照太学,成立医学院,培养治病救人的医生。”

他首次提出了医生的概念,并要仿照太学建立医学院。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0人。

华佗二人首先是吃惊,随后便是震惊了。就他们所知,全天下的医者,也就几千人而已。人数少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识文断字的,都是奔着出仕去的,很少有人学医。第二个原因,医生就是匠人的身份,没有权贵会扶持发展医道。

华佗和张仲景对视一眼,摇头道:“高将军的理念是好的,恐难以实施和维持。”

高远笑道:“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二位神医这样的导师。若是二位愿意留下来,我马上就成立医学院,先从军中挑选好学之人。再从民间招募有为之士,但凡学医有成者,我高远负责给他们发放俸禄,当然,其中愿意自立门户,我高远也会大力扶持。”

他又说道:“我并州百姓皆有土地,未来勤劳致富不在话下,得病求医是必须的。”

他这是借用后世公立医院的性质,当然,若是不盈利,很难维持下去。但是高远治下百姓富裕是肯定的,维持公立医院是不成问题的。

华佗和张仲景闻言,老眼瞪得贼大,精光连连闪烁。

高远充满“蛊惑”的说道:“医学的大发展就在眼前,天下万民就会因此脱离病苦,不知二位先生,可愿助高远一臂之力?”

他所说的,就是华佗和张仲景这样的医生毕生的心愿。二人当时就跪了,拜道:“若是如此,小老儿愿为将军效力。”

高远大喜过望,急忙亲自下堂,搀扶起二人。

就此,高远开始了医学院的建设,华佗和张仲景自然是院长。

对于高远来说,军医是重中之重,所以他立刻命令司马懿和徐庶,从军中选拔良才,第一时间加入医学院。而从这一天开始,高远的军队,就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支有正式医护兵这个新兵种的军队。

高远组建了军医营。

另一方面,许都。

话说曹操这段时间过的很不愉快,每日黑着脸。

但凡他身边的人,皆知司空恨高孟严入骨。这一日,程昱偶有所得,前来见曹操,就被曹操召唤到了厅堂。

曹操的脸依旧很黑,这来自于袁绍的压力,他败在高远手下,已经无多余的兵马。只能是祈祷刘备孤军在徐州多顶一段时间,他这边好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一定要坚持到秋粮下来。”这便是曹操的祷告。凭借他的地盘,秋收的钱粮下来后,就意味着可以再次扩军了。

“仲德有何事见我?”曹操问道。

程昱一礼,面带邪意,笑道:“主公,今日打探到高孟严的军师徐元直的家在颍上,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已经过世,只有徐母一人在堂,无人奉养。那徐元直是个大孝子,若是能将徐母请来,母亲唤子,那徐元直一定会来投主公。主公因此又添贤才,而高孟严则断一臂膀。”

曹操一听,连连点头,沉声道:“若不是徐元直,我的离间计必定是会成功的。此等有才之人决不能留在高远身边成其羽翼,此事仲德负责,快快去请来徐母,好生招待,让她召唤儿子归来。”

ps:感谢:醒阅书中的月票。

感谢:会计机构负责人、鑫仔恶魔打赏。

第一百三十八章徐庶辞行

程昱马不停蹄,带领甲士,一路来到了颍上。并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直奔徐庶家中。

然而,从大开的院门走进去的时候,才发现人去屋空。

事情没有办好,程昱的急迫是可以想象的,他立刻命令手下四处打听,终于从邻居那里得到了蛛丝马迹,也就是一天前,来了一伙人,大马车将老太太接走了,具体去了那里,就不得而知了。

“完了!事情成了这样,回去主公会怎么看自己?”程昱焦头烂额的时候,不免就在房间里发现了些字迹,一看就是女人,估摸着应该是老太太的笔迹。于是他眼珠一转,又了一个新的主意。

当程昱返回许都汇报后,曹操果然露出不满的表情。

程昱急忙说道:“主公,我这里得到了徐母的笔迹,可临摹一番,诈传书信给徐庶。徐庶得信后,一定会返回颍上,入境的时候,便派出人马抓住。”

曹操一个眼大一个眼小,露出沉思的模样,心说没有了徐母,估计很难让徐庶效忠,然而,决不能让他帮助高孟严。抱着这样的想法,曹操同意了程昱新的主意,并依旧让他负责此事。

于是,程昱模仿徐母笔迹,就让心腹之人持信前去河内。他刚刚派走心腹,就又叫了回来,重新又写了一封。就此,他便派出了两个心腹,后写的先走,前面的后走。另一方面,又安排人手,就在岸边等着,等到徐庶一过黄河,就拿下。

三日后,河内郡。高远将自己的官署让了出来,作为医学院暂时的校址。而渡过最艰难时期的高远也会在不久后,将大本营搬迁到治下的中心地带晋阳,以便更好的坐镇中枢,掌控全局。

这一天,是医学院第一次公开招生的日子。所以。高远和他麾下重要的文武徐庶、司马懿、张辽、赵云等人全来了。

大门还没有开,华佗和张仲景就十分担忧,因为以前的时候,他们求人来学,也没有人愿意来。

华佗不禁担忧的望着高远,道:“主公,会有人来吗?”

高远一笑,其实他是从外面来的,已经知道了一些情况。然而看这二位医道元老的模样,还是给个惊喜比较好,于是他便示意徐庶等人后,道:“应该会有人来吧?”

华佗和张仲景侧耳倾听,便发现门外没有人任何动静,若是有人来,一定是有动静的。

见到高远也拿不准,又听不到声音。张仲景不禁打退堂鼓,一边后撤。一边道:“我还是去给军医营的学员上课去了,元化兄在这里等待新生吧!”

华佗一把拉住了他,白胡子一甩道:“同进同退!”

张仲景也是白胡子一甩,一咬牙道:“也罢!”

原来是两位元老岁数大了,生怕一会没人来学,这导师的老脸就算是丢了。高远等人看到后。一阵窃笑。

日上三竿的时候,吉时已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医学院的正门终于是打开了。

没人!只有一队士兵,在门外警戒。

华佗和张仲景顿时十分失望。连连摇头。然而,突然之间风云色变,一群人就涌了出来,顿时之间从门可罗雀,变成了人气鼎沸。原来是街道上士兵都拦着呢,这边开门了,才放了过去。

只见人山人海的人堵死了大门,大叫着要报名,若不是侍卫在门口拦住,早不知多少人冲进来了。

“哎呦!”华佗二人那里见到过这样求学的阵仗,连退数步,若不是互相搀扶,差一点就瘫到地上。

高远笑道:“恭喜二位院长,可以从中挑选良才入学,这第一期,暂定一千人。”

“什么!”华佗立刻强硬起来,以前招募一两个学徒就乐了,如今面对这数千人规模,面露激动他的看到了医学的大发展,他甩来张仲景走过去,道:“主公,不能只招募一千人!”

高远心说这老人家,刚才还怕找不到人,这时候到时成了怕招的少了,急忙道:“元化老先生,还有下一期呢,等到规模扩大后,一定能够招募更多的人。话又说回来,您老也教不过来这么多学生呀。宁缺毋滥,另外,要挑选有德行的良才。”

张仲景急道:“那也不能一千人。”

高远只好说道:“那多少人?”

“怎么也要两千人!”

“也罢!”高远心说既然你们不怕累,我还巴不得呢。

于是,这事情就定了下来。华佗和张仲景那叫一个“趾高气扬”,就来到门口一座,开始挑选学生了,对于挑选学生他们还是有经验的。他们已经快六十了,这辈子加起来才教了百多个徒弟,这边一家伙就是二千人。便感到医学发展就在眼前,理想得以实现,因此个个精神抖擞,老当益壮起来。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学医,是因为高远的政策好,学医给俸禄,那就是吃“皇粮”了。陡然,学医就在高远的治下,从泥饭碗成为了金饭碗的行业。

有了这些准医生,高远公立医院的政策就能够得以实施。

从医学院回程的时候,司马懿忍不住说道:“百姓有了地,就富裕了起来,富裕了,就要提高生活水平,得了病就会花钱诊治。主公成立这医学院,将来成立专门的医院,不但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有额外的财政收入,真是一举数得。”

高远没想到,司马懿还有后世的经济头脑。

而徐庶却是说道:“百姓多以疾病早亡,主公善政之仁德,惠及百姓!”

高远一心为民,出台的政策都惠民。张辽、赵云等人,最近时常旁听军中教导员的课程,追随高远的心气更高了。而徐晃、于禁,也时常旁听。便更加庆幸,当初弃暗投明的举动。

随着高远治下思想教育,全民教育的铺开,追随他解救天下百姓,不但成为治下臣子的目标,也成为了治下百姓的理想。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解救苍生,匡扶社稷,这原本就是名臣良将的理想。

而过上好日子的百姓,也想要其他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高远治下大发展,晚上回家的高远也忙着“种地”,一次要种两块地。一边种地,一边还想。来日就找华佗、张仲景,能点滋补啥的方子,也好快点种上。省的太夫人貂蝉,和两位夫人,每日操心。

这一天晚上,高远正在哼哼唧唧忙种地的时候,徐庶在他的府上,也召见了一位“走卒”。

走卒道:“大人。某是府上的走卒,奉老夫人之命。来找大人,并有老夫人的书信奉上。”

徐庶一听,心里着紧,立刻接过书信,就在灯下细看。

信上大致是这么个意思:你弟弟去世得早,我这里举目无亲。正悲凄的生活。突然就被曹司空派人抓到了许昌,曹司空说你是朝廷叛逆,下我进了大牢。幸亏有程昱等人救我,他们说了,若是你回心转意。来投司空,司空一定会免了我母子的罪过。我知道我儿孝顺,一定会念我生你的劬劳之恩,但曹操乃是国贼,我儿千万不要回来,一定要好好辅佐明主,就当没有我这个母亲就行了。

随后特别点明,这一封是徐母的真心话,特派人提前送到,还有一封是骗曹操的。

徐庶看完后,顿时落泪,就说询问走卒,没想到果然又来了一个走卒。徐庶急忙将前一个走卒藏起来,召见另一个走卒。

又得到了一封信,信上前面的意思一样,只不过后面说的是: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我今命若悬丝,尚望救援,更不多嘱。

徐庶看罢两封信,失声大哭起来。他的母亲为了他,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徐元直奔出庭院,仰天哭道:“我徐元直若不能救母,又有何面目活在天地间!”

于是,徐庶作出了决定,便对后来的走卒道:“来日一早,我就去向主公辞行!”

走卒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