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混在东吴吃软饭 >

第57节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57节

小说: 混在东吴吃软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仁年轻,又有补品滋补,因此身子恢复很快,这月子也坐得踏实,一点儿差错都没有出。

眼看着孙仁的身子一天一天的恢复,杨林也颇为欣慰,又过了两天,对张纮和张昭加急送来的文书,孙仁也能在上面简单的批阅两句了。

不过孙仁虽已经能理事了,但是在她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个疙瘩。

一日,孙仁对杨林说道:“杨林,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取名呢,楚楚对我说,我既然已经是东吴之主了,那生的孩子,自然应当随我姓,但是我却下不了这个决心。”

孙仁能够当上东吴的主公,已然是空前绝后了,因此在孙仁的贴身婢女楚楚看来,孙仁的孩子应当随母姓,孙可是东吴的国姓,孩子姓孙,自然无可厚非。

孙仁的言语中满是愧疚之意,杨林知道她的心思,便道:“仁,身为东吴之主,如此优柔寡断可是不行,孩子姓孙还是姓杨,那又有什么关系?你现在是东吴的主公,所做之事,已经令天下瞠目结舌,既然如此,何不做一件更令天下瞠目结舌之事?”

孙仁奇道:“还有什么更奇怪的事?”

杨林道:“我们的孩子,何必非要姓氏?他既然一出生就惊动了天下,那我们将他取名为‘惊天’如何?”

孙仁根本想不到杨林竟然想出来这么一个名字,惊动天下,这可真是一个好名字。

于是孙仁道:“杨林,亏你想得出来!既然如此,孩子就叫做‘惊天’好了。”

虽然孙仁明里如此说,但是她自己也知道,杨林是因为关切自己,才会这么说的,实际上,孙仁也期望着有一天能够放下手中的权力,成为杨林名正言顺的妻子,而孙仁的心中,也暗暗的为孩子决定了姓氏,孩子的名字叫杨惊天,是自己和杨林的骨肉。

第八章归来

在柴桑城虽有张纮和张昭两位长史主政,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主公长期在外可是不行。

就连刘备派来的使者麋竺,也开始询问东吴主公的去向,谁也不知道这位刘备的妹夫会回去说些什么。

从张纮和张昭两位送来的文书中,也隐隐的透出了期望主公早日回来的意思。

而在诞下孩子之后,孙仁坐足了月子,身子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于是便下命回柴桑。

于是众人便回程,庐山气候宜人,的确是避暑的好地方,但凡来了的人,都觉得不虚此行。

孙仁产子之事,只有孙仁的贴身婢女、王宝、蔡离、嫣儿、稳婆等几人知道,孙仁的贴身婢女,自然是守口如瓶,而王宝、蔡离二人,已和杨林是同一条船上的人,自然也不会说,嫣儿是杨林的丫鬟,虽极为不满杨林的行为,但嘴却是很严的,至于那位为孙仁接生的稳婆,因是外人,故杨林便将她灭口了。

而其他的护卫军军士,只是知道主公在庐山一直深居简出,却不知道主公竟然生下了一个孩子。

杨林为孩子请来的奶娘,虽然也知道孩子非富即贵,但却是不知道这孩子究竟是何人所生……

一行人浩浩荡荡,只消数日,便回到了柴桑城。

文臣武将出城迎接主公车驾,而孙仁出外了这么久,柴桑城依然稳定,可见她已经大权在握,根本无需担心有人会趁虚而入。

一回到柴桑,孙仁便重理朝政,生过孩子之后,她的思绪没有之前那么乱了,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事务,孙仁处事之道,与杨林如出一辙,该狠的时候狠,该无耻的时候便无耻。

众臣心悦诚服,东吴在孙仁的治理下,一天好过一天。

不过孙仁每日却心心念念自己的骨头,由于自己是东吴的主公,她与小惊天很少见面,小惊天由杨林代为抚养,杨林只能向孙仁通报孩子的情况,却不能将孩子带到孙仁的面前来,这令孙仁牵肠挂肚。

见孙仁已经能够巧妙的处理政事,杨林也倍感欣慰,事到如今,在朝堂之上,他已不需要指导孙仁了,便如愿以偿的当起了哑巴,只要孙仁没让他发话,他一句话也是不会说的。

而杨林最关心的,自然也是自己的孩子。

小惊天被杨林拜托给吴湘抚养,吴湘虽然不知道孩子的来历,不过既然是杨林嘱托自己抚养的,他自然不能推脱。

杨林每日都会去看看孩子,小惊天的眉眼与孙仁甚像,长大之后,定然是眉清目秀。

除了看孩子之外,杨林也会亲手做一些玩具来给孩子把玩,他所做的玩具颇为巧妙,就连一旁的吴湘叔侄,也瞧得颇有兴致。

吴洋道:“杨先生,你所做的玩意儿挺有趣的,只是不知道,你拿这些玩意儿给小孩子玩,究竟是为了什么?”

杨林道:“这孩子乃人中龙凤,他日必成大器,因此,趁他幼时,多玩些奇巧玩意儿,便能使他的智慧远在其他孩子之上,这便是‘早教’了。”

“早教?我实在不懂……”

从杨林的话语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众人根本听不懂的话语,吴洋虽然无法理解,却不能让杨林为自己解释。

吴湘却道:“杨先生,我们既已同气连枝,这孩子的身世,你又何必对老夫隐瞒呢?纵然是你对我们说了,我们也是定然不会说出去的。”

打从开始为杨林抚养婴儿开始,吴湘就一直心有余悸,他不知道婴儿的身世,就一直睡不安稳,若这孩子的身世非凡,日后怪罪于自己身上,那可怎办?

吴湘如此询问杨林,自然也只是为了图个安心,以吴湘等人在东吴舆论会中的表现来看,纵然是知道了什么秘密,他们也是不会说的。

杨林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对于吴湘等人,他已然要隐瞒的。

杨林道:“吴先生,不才对你们隐瞒此子的身世,也是为了你们好,知道得太多了,也是不好的,容易丢了性命,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是不才,也顾不了你们的性命的。”

杨林所说,自然是事实,如果自己和主公有孩子的事情败露出去,群臣相逼,真不知道自己和主公应当如何应对,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又怎么还会有心思去管东吴舆论会的众位?

吴湘又道:“杨先生,我等的性命,已然绑在了一起,若是杨先生不幸遇害,我等自然也难逃劫数,纵然如此,你还是不愿意对我等说出孩子的身世吗?”

吴湘的语气又重了一些,而杨林也知道的,吴湘是一位会为自己保守秘密的人,只是对于孩子的身世,杨林却是不能说的。

杨林正两难之际,一旁的嫣儿却突然说道:“义父,这孩子身世惊人,杨大人既然不愿意说,自然有他不说的道理,义父,你就不要苦苦相逼了,免得日后自讨没趣。”

嫣儿会当面说出这样的话,吴湘倒是非常吃惊。

既然嫣儿如此说了,就代表此事一定非同一般,吴湘也是有分寸之人,于是也不再询问杨林关于孩子的事了。

而吴洋却说道:“嫣儿,你既然这么说了,那么此事,你也是知晓的,可是你却帮着杨先生隐瞒我等,看来你在当了杨林的丫鬟之后,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

吴洋的话,正中嫣儿的下怀。

嫣儿颇为不满,狠狠的瞪了吴洋一眼,却不说话。

吴洋见嫣儿眼露凶光,也不复言。

嫣儿看着杨林,表情复杂,虽然她知道杨林是天底下第一大恶人,但是随着自己在杨林的身边待得越久,嫣儿就越是发现,自己竟然越来越习惯和满足在杨林身边的感觉。

尤其是当自己知道了杨林的秘密,并且和杨林一起瞒骗天下人的时候,嫣儿的心中就越是兴奋。

嫣儿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难道是自己有病吗?

第九章商议

刘备利用曹操兵败休整之际,在短时间内,夺取了大半个荆州,夺来的领土虽然名义上是荆州牧刘琦的,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刘备才是荆州实际的掌控者。

时间转眼来到了十一月,忽有人传,刘琦病重。

消息传到江东,孙仁颇为诧异,想;刘琦年纪轻轻,又怎会病重呢?于是孙仁派人前去探视,而探视的结果却是事实。

孙仁想刘琦大概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才会导致重病难治的,对于此,孙仁虽有心,但却也无能为力。

十二月,便传来消息,刘琦病逝。

这一下,柴桑城可就炸开了锅了!

孙仁命鲁肃为使者,前去吊唁,不过众臣心中所想的,却不仅仅是派人去吊唁一位荆州牧那么简单。

由于刘琦并无子嗣,再加上刘备在荆州的威望极高,也就是说,刘琦死后,刘备就会成为新的荆州牧,统领荆州。

赤壁之战,东吴费了举国之兵,好不容易将曹操击退了,可是东吴本身,却一点儿便宜也没有占到,反倒是成全了刘备那个卑鄙小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连一向以稳妥为主的张昭、张纮两位老臣,也力主对荆州用兵。

张昭道:“主公,赤壁一战,我东吴将士不顾生死,终于击退了曹操,可是我东吴,却没有得到半寸土地,刘备坐收渔人之利,实在是令人气愤,以老臣之见,当率兵兵临城下,以此与刘备商谈,好瓜分荆州。”

张纮也道:“老臣赞同子布之言,若无东吴将士的牺牲,只怕刘备早已沦为阶下之囚,刘备能有今日,全靠我东吴,今荆州无主,刘备眼看就要当上荆州牧了,老臣以为,我东吴应当分一杯羹。”

既然两位长史都开口了,朝上诸将,也终于按捺不住。

甘宁曾率军支援过刘备,他对于刘备的行为深恶痛绝,道:“末将曾与刘备打过交道,此人毫无廉耻,我东吴军士支援于他,他却拿我东吴的军士去打前阵,致使我东吴军士枉死者不计其数,当时末将虽未向刘备发难,但是末将却在心中暗暗发誓,这个仇,终有一天会报的!”

甘宁在朝堂上大呼小叫,立即引起了其余将领的共鸣。

吕蒙、程普、程昱、黄盖、潘璋等将,也愤愤不平,他们中诸多将领是曾参与了周瑜领导的逼宫夺权之事,虽被主公赦免,但是诸将心中还是憋着一口气,这一次,定要率领三军大获全胜,好令主公刮目相看。

朝堂上的局势一边倒,诸葛瑾十分为难,他虽身为吴臣,但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却在为刘备效力。

于是诸葛瑾硬着头皮,说道:“主公,孙刘联盟在前,当前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曹操,曹操势大,若是东吴和刘备反目,束甲相攻,那么只怕曹操会率兵偷袭,那到时江东便会生灵涂炭,以微臣之见,还是少动干戈的好。”

诸葛瑾此言一出,便立即招来了不少骂声!

吕蒙道:“诸葛大人实在是妇人之仁,刘备敢妄自夺取荆州的领土,分明是笑我东吴不敢动他,如此肆无忌惮,若我东吴再忍让,只怕刘备还会变本加厉,诸葛大人,你该不会是因为胞弟辅佐刘备,才会不让主公进兵的吧?”

吕蒙冷嘲热讽,诸葛瑾面色一沉,但是却无力反驳,因为吕蒙之言,正好点中了他心中所想。

面对群臣的争论,孙仁一直洗耳恭听,但是群臣却越吵越烈,孙仁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于是孙仁问道:“杨林,你去过荆州,依你之见,我东吴当如何是好?”

杨林一愣,他原本就站在角落里,抱定了在朝堂上一言不发的决心,但是孙仁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自己询问,这使得杨林颇为诧异。

关于是否对荆州用兵一事,杨林也曾向孙仁言明过,当前应以发展内政为主,孙刘联盟不能破裂。

原本以为孙仁依然会坚持,不过看来这位女主在群臣来势汹汹的建议下,也有一些心动了。

若非实在难以抉择,孙仁是断然不会当场向杨林发问的,而这一次,杨林也是骑虎难下了。

杨林上前一步,说道:“主公,臣工们虽然意见不同,但他们对东吴的忠心,却是昭然可见的,微臣虽然位于末席,但也听得真切,将军们想要进军荆州的原因,无非是一点,那就是赤壁之战由我东吴击败了曹操,可是为何却让刘备占了荆州?不过关于这一点,微臣却是要说的,虽孙刘联盟,但刘备却从未许诺过将荆州让与东吴,刘表将荆州交到了刘琦手中,刘琦死后,刘备以叔父的名义自领荆州牧,倒也没什么僭越之处,天下人虽然难免非议,但刘备却是名正言顺。”

杨林才说了一个开场白,群众就瞧出了他的态度了。

这个说书的家伙,怎么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众臣看不过去,于是开始吵吵嚷嚷。

孙仁赶忙命众臣安静下来,好让杨林能将话说完。

于是杨林又道:“主公,虽然众将心中不满,但是此时攻荆州,对于我东吴,却并非良策,不利者有三:其一,刘备手下强将如云,若强攻荆州,只怕并不易得,纵然攻下了,我军也会损兵折将,到时候,若曹操趁虚而入,可如何是好?其二,我东吴夺荆州,好处却是不大,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我东吴取了荆州,还要防御北方的曹操,如此得不偿失,倒不如让刘备去镇守荆州,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