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混在东吴吃软饭 >

第101节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101节

小说: 混在东吴吃软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道:“东吴的孙仁,在送来吊唁信的同时,也送来了这几枚新币,说是新币质量上乘,希望在江北一带流通,还请魏王恩准。孙仁所说的话虽然谦逊,但是谁都知道,她这分明是在考验孤的忍耐能力,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孤又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原来曹丕的愤怒,全在孙仁送来的这几枚货币,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曹丕若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怕自己心中也会过意不去。

因此曹丕才会想要征讨东吴,东吴乱了章法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曹丕必须为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扫清障碍。

不过,曹丕要军队进攻东吴的事情,最终没有能够成行,而他自己所密谋的又一件大事,却在紧锣密鼓的运筹着。

建安二十一年,六月。

就在曹丕刚刚接任曹操的位置的三个月之后,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

兴盛了四百年的汉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消息传到四方,四方百姓都议论纷纷。

曹丕的行为,虽然是改国异号,但是却是走的禅让的途径,让天下人都认为,汉献帝是主动将皇位让给曹丕的,这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康,并非是被曹丕所逼迫。

因此江北一带的百姓,对于汉献帝的退位,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安安生生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便可以了。

不过在东吴方面,群臣们却是议论纷纷。

张昭道:“曹丕倒行逆施,名义上是献帝禅位,但实际上却是他所逼迫的,如此不诚之人,怎么能够登上九五之位,依老臣之见,应当立即出兵北方,将曹丕从皇位上赶下来,恢复汉家天下,这样,主公便能成为汉室的大英雄,从此富国荣华享之不尽。”

“……”

张昭的此等建议,孙仁却无言以对。

张昭毕竟是老臣,他的诸多观念,显然是有一些迂腐了,因此孙仁也不好去责备他,而是询问群臣的意思。

只听得鲁肃说道:“主公,后汉不足以兴盛,是因为**滋生,因此,曹丕篡汉,也并不为过,对于天下百姓们来说,能否过上好的日子,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至于坐在龙椅上的人究竟是谁,他们又何必去过问呢?

依微臣之见,我东吴可对此事不闻不问,若刘备想要出兵征讨曹丕,那我东吴只管借钱粮于他,任凭刘备和曹丕拼的你死我活才好!”

对于东吴来说,是否忠于汉室,这倒是有所说辞的。

比如说,东吴私造货币,这对于汉室来说。就是一件等同于忤逆的事情,连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东吴方面又怎么会被曹丕篡汉的行为所激怒呢?

反倒是刘备方面,他身为刘皇叔,自然对汉室是忠心耿耿,一旦汉献帝被迫让位,那么刘备定然会有所行动。

对于东吴来说,虽然出兵江北欠缺理由,但是刘备的理由可是非常的充分,关键是刘备这位刘皇叔。是否会毅然攻打曹丕?

孙仁道:“现在刘备已经取了汉中之地,距离曹魏的核心城镇,就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刘备想,就一定会去攻打曹丕的,只不过,以刘备现在的实力,他要攻打曹丕,实在是有些困难。”

孙仁也举棋不定。群臣们议论纷纷。

见群臣们再怎么商议也商议不出一个好的办法出来,孙仁便也只有将问题抛给杨林。

孙仁问道:“杨林,你怎么看?”

杨林向孙仁深深的鞠躬,道:“主公。以微臣之见,让刘备去攻打曹丕,断然是不可能的。”

孙仁奇道:“杨林,你何处此言呢?”

杨林道:“虽然大义当前。但是刘备这位刘皇叔,却并不一定要出兵曹魏,其原因。在于刘备手下的谋臣中,也有深谋远虑之人,这些谋臣,是断然不可能让刘备被我东吴再次利用的,他们只可能劝刘备切勿轻举妄动,若是要进兵江北,必定要东吴先动手。

当然,对于这场战争是否能够取胜的疑惑,也左右着刘备的决定,纵然是刘备心甘情愿的被我东吴所利用,但是一考虑到曹魏的兵力强劲,手底下猛将众多,刘备孤军深入,又在别人的地盘上,其取胜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刘皇叔是不会出兵曹魏的。”

杨林说得头头是道,令在场的诸臣们信服。

不过杨林接下来要说的话才是重中之重,只听得杨林说道:“主公,还有一点,也是刘备不可能进攻曹魏的原因。”

孙仁忙问道:“究竟是何原因?”

杨林又道:“现在汉献帝被迫退位,被封为陈留王,若是刘备攻打曹丕,其名义,必定是要将陈留王再次保为汉室的天子,可是,你们认为,刘备是这样的人吗?”

群臣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刘备他虽然名为皇叔,虽然名义上仁义道德,其实他的所作所为,却根本是厚颜无耻。

就拿荆州来说,这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土地,刘表逝世之后,便将荆州传给了刘琦,刘琦在赤壁之战后,原本可以重振旗鼓,但是却不想久病缠身,因此没过多久就死了。

无论刘琦的死因是否与刘备有关,总之,刘备在之后的表现,根本就不太厚道了。

他以刘琦的名义,攻占了荆州的土地,但是日后,却自封为荆州牧,并没有见荆州的土地刘备刘表的子嗣们。

因此,从荆州的事情中就能够看出来,刘备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愿意为了汉献帝而战的人,所以,杨林便有了如此的推断!

杨林道:“依微臣之见,刘备是不可能出兵曹魏的,因为出兵曹魏,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利益,而刘备本人,倒是可以利用汉献帝被迫退位这一点,再多做一点文章。”

孙仁问道:“刘备会做些什么文章呢?”

杨林又道:“刘备自命为汉室宗亲,自然会对汉室天子的宝座有觊觎之心,若是汉献帝不在了,他定然会将汉室天子的名号给夺过来,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汉室的都城却是在成都了。”

所谓一言点醒梦中人,东吴的群臣,经过了杨林一系列细致的分析之后,也终于明白了大势。

刘备此人,让他去向曹丕发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会借着汉献帝被迫退位的机会,使自己的地位更进一步的!

第二十五章称帝

孙仁笑道:“杨林,照你这么说,刘备是想称帝?可是依他现在的实力,他有这个胆子吗?”

虽然杨林瞧出了刘备的目的,但是孙仁与朝中诸臣却实在不愿意相信刘备有此野心,要知道,现在的刘备才刚刚经历了蜀中的蝗灾和长沙之战的大败,又失了荆州,其实力已经大损,就算取得了汉中,也改变不了蜀中靠东吴的接济才能够存活的事实。

不过杨林却道:“主公,微臣并非危言耸听,刘备此人,就算失势,他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人脸皮甚厚,若是想做的事情,就算被人指责,也会去做的,再加上,刘备占着大义上的名分,因为他的身份是汉献帝的叔父,也就是皇叔,算是汉室的宗亲。”

的确,刘备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他毕竟是汉室宗亲,一旦振臂一呼,想必那些汉室的遗老遗孤们,一定会纷纷响应的。

孙仁问道:“既然如此,杨林,依你之见,我东吴应当如何是好?”

杨林道:“当下我东吴,只要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若为了曹丕霸占了汉家天下,就出兵相攻的话,是只有害处而无益处的,微臣赞同子敬的话,若是能令刘备进攻曹魏的话,对我东吴是最有利的,我东吴大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而子敬的想法未免太过一厢情愿,刘备不可能会因为汉献帝而出兵的,不过,我东吴,倒是能够投石问路一番,主公不如修书给刘备,就说我东吴看不过去曹丕吞并了汉家天下,意欲出兵,光复汉室。还请蜀军兵出斜谷道,直取长安。”

孙仁按着杨林的建议,立即修书给刘备。

刘备接到了孙仁的书信,便召集众臣议事,刘备道:“今汉帝被废,曹丕称帝,东吴之主孙仁让我出兵斜谷道,直取长安,而东吴自己,便跨江而上。取许昌、洛阳,以光复汉室,你们以为如何?”

众臣一听,都面面相觑。

东吴的主公孙仁,她怎么会写这样的一封书信来到,要知道,东吴私自铸造货币,早就有不臣之心了,现在汉帝被曹丕给废了。东吴又怎么会为帮着汉室天下说话了?

李严道:“主公,这分明就是东吴的诡计,骗我军与曹军死斗,而东吴自身。则只是出兵不出战,等着坐收渔人之利。”

邓芝也道:“若要进兵曹魏,必定要东吴率先出兵,否则的话。我军若孤军深入,又无东吴的援助,岂不是有去无回?”

朝臣们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的人,是赞同东吴的提议的,因为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当下汉帝被曹丕给废了,那么作为汉室宗亲,刘备定是要出兵向曹魏发难的。

而朝臣们所担心的,只是东吴是否会真的出兵夹攻曹魏,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己方的胜算就会大增的!

刘备瞧着朝臣们的议论,并没有表态,直到朝臣们已经无话可说了,他才缓缓说道:“列为臣工,依你们之见,东吴难道会真的出兵?”

众臣不解刘备为什么会如此问,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于是刘备便将问题抛给了诸葛亮,问道:“孔明,你曾在柴桑为质,对东吴主公应当颇为熟悉,你以为,东吴的主公孙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否会出尔反尔?”

诸葛亮道:“依微臣之见,东吴的孙将军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却也是敢说敢当之辈,若是话语出自孙仁之口,那么就断然不会有所差错,不过在这位女主的身边,却有一位最擅长玩阴谋手段之人,便是东吴的长史杨林,此人毫无信义,倒是能够影响到东吴主公的决策。”

长沙之战后,杨林并没有要求诸葛亮来东吴软禁,对于诸葛亮来说,可以算是网开一面,诸葛亮对于此,倒是颇为感激的,不过那是私事,在公事上,诸葛亮却毫不隐瞒自己对杨林的负面评价。

诸葛亮的话,正好点中了刘备心中所想,于是刘备立即说道:“孤也是如此认为,当下的东吴,虽然吴主宅心仁厚,但是在吴主身边,却又奸吝之人在,因此,当这些小人未离开之前,东吴主公的话,实在是不可信。”

群臣们不知道如何说,只有诸葛亮,明白了刘备的用意。

诸葛亮道:“既然东吴不可信,那么我方可以拒绝东吴共同出兵的提议,只不过,这拒绝的说法,应当考究一点,主公,你可以说汉帝已被曹丕害死,若出兵曹魏,纵然是取得了城池,也没有办法找到皇帝,因此,出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诸葛亮如此说,群臣就更加不知所云了。

诸葛亮竟然会给主公提如此蹩脚的建议,当下汉献帝虽然被废,但是却未死,你擅自传汉献帝的死讯,岂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

不过对于诸葛亮的建议,刘备却颇为赞同,道:“孔明之言,甚合孤的意思,孤这就修书给东吴的孙将军,说明利害关系。”

诸葛亮向刘备拜了一拜,但是心中却不免失落。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是被刘备意欲光复汉室的决心所感动,才同意出山的。

但是自从辅佐刘备之后,诸葛亮才知道刘备的为人,因此,诸葛亮颇为失望。

这一次,汉帝被废,纵然是蜀中再困难,为了大义,刘备都应当与群臣商议出兵之事的,不管最后能否出兵,都必须摆出一个姿态出来。

然而刘备却连姿态都没有摆出来,只是一味的拒绝出兵,而他真正的目的,诸葛亮早已经瞧出来了。

只可惜,刘备的心思,也只有诸葛亮一个人瞧见了,至于其他的蜀中臣工,倒是没有能够察觉,所以,他们觉得诸葛亮所提出的建议非常的别扭。

当然,东吴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说会出兵曹魏,劝说吴蜀联军,但事实上,他们却是早就已经猜到了刘备的回答,这才敢写来如此的书信的。

真是一个比一个更加的阴毒,纵然是自诩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也不由得有一些胆寒了……

而刘备的回信,也在不久之后就送到了孙仁的手中。

这一次,孙仁并没有将刘备的回信公布于群臣,而是在书房之中。只和杨林一个人分享。

在屏退左右之后,孙仁将刘备的回信交到了杨林的手上,杨林也开始仔细的阅读。

杨林一边看,孙仁一边说道:“杨林,刘备果然是小人,他早已觊觎天子之位,想要一步登天,只是现在,碍于自己没有实力。希望得到我东吴的支持。”

原来在刘备的回信中,他是这么说的。

首先是自己得到了可靠的情报,那就是刚刚退位不久的汉献帝,已经被曹丕给害死了。现在还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只不过是曹丕所找来的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傀儡罢了,其原因,自然是因为曹丕害怕有心之人借着汉献帝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