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法师伊凡 >

第357节

法师伊凡-第357节

小说: 法师伊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前被认为是只要承受一定伤亡,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逐个破坏空间站中的全部用电器是不可能的,几十毫瓦的激光笔,反魔法监视器,照明用的灯光……这些用电器的体积都相当之,从施法精度的要求来对比,破坏一个激光发射器可能要比杀死一名士兵还要难,而他们的数量更是……什么叫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就是只要是有需求,能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数量上就根本看不到尽头,想用人命来换这些工业品,也许穷尽帝国的全部力量也难以做到。

因为这个意外的因素,在开战之后不久,战争就完全进入了联军的节奏——因为空间之眼使用带来的威胁,大部分空间之眼中的施法者都不可避免成了瞎子,战斗力打了大大的折扣,而与此相反,占据主场优势的联军施法者们已经放弃了空间盒子和空间之眼的战斗方法,改为战前就一直训练的“跳跃”战术,所以尽管在施法者数量上,帝国一直占据优势,但实际战场上却一直被压着打——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胜败的天平往往被一个很的技术细节所左右。

……

无线输电技术在地球上并不算是很新鲜的名词,其方法在19世纪末就被著名的发明家兼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师的特斯拉所提出,本质就是利用无线电携带能量的特性传输能源,只是因为限于现有技术,这种方法比起通常的电线传输存在着很大的中间损耗,因为工业制造体系中赢家通吃的原则,所以无线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许多成果一直都躺在实验室,在电器市场上只占有很一部分份额,这种情况一直到“魔法电站”出现之后的这几年,因为电力价格大幅下降,才有了稍稍的转机,但也只是略有发展而已,一直到这场“魔法战争”的出现,这项技术才真正迎来了春天。

之前发生在地球上许多许多城市,以及后来纽约一带的战争,都让地球方面认识到,传统的有线输电是这场战争中,联军最大的一个薄弱点,不管地球人研发的新武器有多么精良,提出什么样的作战方案,只要敌人不顾一切干扰破坏电力络,很容易就将这些武器变成摆设,在进行战争的这段时间了,联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度考虑过很多办法,比如之前的尝试的双重电力系统,战前储电系统……

但实际战争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双重电力系统只是稍微增加了敌人的破坏难度,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电力传输这个薄弱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如此,从纽约一战之后,各国都开始纷纷将注意力转到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无线传输。

战场是最不怕浪费的地方,相比较有线传输容易被破坏,无线传输的高损耗已经完全可以被接受,所以相关的技术攻关立刻在各国实验室开始,电学方面的知识在地球上已经被研究透了,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具体技术的发展技术是一日千里,地球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有线传输的那套系统全部照搬到无线上去,对于大部分用电器来,最大的技术修改只是把插头改成了内置的接收线圈,其他的工作,就是试验如何才能取得更好效率,更好的使用效果。

当联军决定反击的时候,各**方已经开始规模试验这些无线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以为日后的批量生产做准备,但谁也没想到帝国的反击来的这么快,眼下这里所有的很大一部分,之前还都躺在实验室里,属于“不太成熟”的那类产品。

但就是这么一批试验品,已经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变数。

……

帝国的施法者在前线热血奋战的时候,维伦则在后方着了魔似的翻找与电力相关的书籍,不论是从这些书籍,或者是从俘虏人员的脑子里,他得到的信息都是确凿无疑,而且相互一致的——能量绝对不可能凭空产生的,不通电还能亮的灯泡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就和战场上的信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要让帝国的学者理解什么是无线输电,或者让这些俘虏主动帮他们思考这类问题,实在是有些牵强了。

在眼睁睁的事实和白纸黑字如此彻底的矛盾面前,维伦彻底茫然了!虽然理智上他相信书本上的知识没错,但限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他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地球学者那样,以一种完全科学的态度来思考,在他眼里,看到的就只有意识中的现象——不用通电,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射的激光发射器。

无知最大的悲哀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明明知道答案就在眼前,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但他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条件,却始终一无所获,就像现在的维伦,从战场缴获的一个不用通电的“灯泡”就摆在他面前,他用魔法从上到下,盯着每一个零部件,却还是不明白它不靠电就能自己亮的原理,这让他不自觉的想起之前听过的一种关于地球科技的观点——地球人制造的东西都只有地球人能用,就像他们所谓的“ai”一样,每一个产品都是具备灵魂的!

以前维伦对这种论调很是不屑,因为它隐含着巨大的消极意味,但是现在,他内心深处也不免开始动摇了,就拿眼前这个最简单的灯泡来——就在前几秒,战场上这个灯泡还亮着的,但当它离开地球人的控制区域,就像具备灵性一样熄灭了。

他询问了几个俘虏,他们都回答从理论上来,要让ai实现控制一个灯泡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是灯泡不通电就会亮,他们觉得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偏差——至于具体什么地方出现偏差,那他们就爱莫能助了。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

法师伊凡的全面战争418无线“电”

419 优势

》就在两支军队在前线展开决战的过程中,帝国的铁铲和卡梅尔的那些实验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正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

实验最枯燥的那部分工作在一天前已经宣告结束,概率既是一种运气,更是一种科学,在大量的实验次数下,一个理想的“直角”终于如期被找到,按照早就制定好的预案,实验室在最快时间内,用四种不同颜色的激光制造出“超立方体”的一个直角,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物理意义上的高维坐标系。

正如英国人当年划定地球经度,把自己国家划为0度——丈量地球的起点一样,卡梅尔人也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国家在四维上定位0——两者的意义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后者丈量的东西比地球更为宽广。

因为这次实验的成功,苏已经被卡梅尔王国破格授予“施法者”待遇,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魔法,虽然现在的他对于卡梅尔来说,还是一名“外国人”。

在科研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一旦被突破,之后的进程往往都是一马平川,实验员们乘热打铁,开始24小时轮班大量制造新位面,因为有坐标系的参考,这些位面不会像之前那样,完全互相重叠,像肿瘤细胞一样互相重叠在一起,实验员们可以很轻松的进行筛选,在高维上沿着“直线方向”,将一个个小的位面串联成射往未知之地的一支利剑。

……

作为卡梅尔最优秀的魔法军人,卡莫在实验过程中和苏打过很多次交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他之前听说了无数次,但因为自己儿时的经历,一直无法在感官上产生认同,在认识卡梅尔之前,他一直认为力量就是军人手中的AK47,成为卡梅尔一员之后,他认为力量就是手腕上的这块手表,就是它赋予自己在空间中,任意穿梭的魔法能力。

但在苏身上,他觉得自己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除了他是数学研究员这个身份,苏其实是个很一般的人,在卡莫看来,很多时候他甚至显得有些孩子气,比如他得知卡莫曾经参与了数次战争,还饶有兴致的听他说起战争过程的细节,让他演示、模拟在战场上的行动,卡莫就像表演杂技一样,表演了一手他的绝活——在苏眨眼之间,消失又再次出现,手上多出一支刚刚还被苏牢牢捏在手上的铅笔。(1_1)

如果在其他场合卡莫遇到他,一定会觉得他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非卡梅尔,对魔法感兴趣的外国人——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这个描述,只是有一点,在面对和他本身专业相关的问题时,苏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卡莫曾经问过苏一个所有人都问过,但又没有满意回答的一些问题——比如四维空间和三维有什么不同?他们现在做的实验有什么意义?

苏的回答很简单:“没什么不同,只是更‘宽敞’了一点而已,实验的意义,就是为这个更宽敞的‘新房间’打上格子,方便找东西而已。”这个回答很朴素,卡莫一下子就理解了。

在苏眼里,维度上的增加和单纯空间上的增加区别其实很有限,正如线是无数个点形成,在数学意义上,更高的维度也只是低维无数次的重叠形成的,让人着迷的不是维度本身,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类——正是受到我们自身的维度局限,我们才会觉得四维空间深不可测,在数学上,他们的规则都是同样的简洁易懂——当然,要理解这种简洁需要相当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好像在牛顿之前,所有人看待星星太阳感觉高深莫测是一样的,但现在,许多小学生也都明白,那些只不过是天上不断打转的大圆球而已。

知识越多,世界也就越简单——知识的力量不在于它能制造多么强大的武器,而在于它可以让人以全新的眼光面对这个世界,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人才可以以全新的视觉对待身边的一切,而之后的创造、发明。制造,只不过是这个前提后,顺利成章的一系列行为而已。

卡莫虽然不理解高维数学,但他明白的这个道理比高维数学本身还要珍贵。

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人”,卡莫在实验组的任务仅限于操作魔法,但就是他这么一个一窍不通的人,也隐约在实验过程中看出来,最终被定型的,那四道用于定位的激光给实验带来了多么大的便利。

在之前“寻找直角”的过程中,为了尽快寻找更多的“接触面”,不同的位面之间大量重叠,用苏比喻来说,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好比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不断“画圆”——无数大大小小,位置不同的圆,这些圆互相直接重叠嵌套,如果不借用高维数学,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复杂到无人能够理解,苏一直把这种模型比喻为“肿瘤”,因为它毫无美感。

但是现在,位面之间那种复杂的交错关系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连卡莫都能理解的清晰——在这些新组成的位面中,每一个位面最多只会有六个接触面——上下左右前后,一个方向一个,在这些位面中,每一个位面都只有三种颜色的激光出现——因为第四道激光和位面本身在高维上完全垂直,就好像沿着一个圆形做垂线,圆内的人只能看到这条直线垂直投影的一点,限于精度,这个点不是严格意义上“无限小”的点,所以只要测量精度足够,还算的上是可见的,只不过它非常之小,受精度限制,要到数十公里之外,才会清晰到被肉眼发现的程度。

因为存在坐标系的参考,之前“纸上的圆环”不再交错,而是按照四维坐标系,整整齐齐的码在一起,就好像一个匣子里的玻璃弹珠(但相互之间不是三维弹珠那样,相互之间严格的相切,而是互相深入,因为要留下供人行走的通道,而且三维空永远也填不满四维空间),在这些“玻璃珠”空间内,实验者只要拿着感应器,依靠激光测距,就可以在任意一点得知自己所在的坐标,其中第一位坐标是该位面在“不属于自己那个维度”的坐标。另外三个就是这个三维内部的位置。

如果说之前的实验是无数次枯燥的寻找,那现在整个项目就变成了施法者们“批量生产”,数千名从军队调过来,训练有素的施法者们在实验人员的指导下,朝固定方向开始不断生产“空间”,整个位面的“形状”已经从团状变成像几个不同方向延展的直线——对于前方会遇上什么,大家依然毫不知情,只是和之前所有的法师探索不一样的是,不论他们发现什么,他们都可以把“地形”绘制下来,可以保证下一次还能找到,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掌握方向。

地球与皇帝数个位面的“相对距离”卡梅尔是知道的,卡梅尔和地球的相对距离也很清楚,按照最简单的数学法则,那也就是说皇帝位面肯定存在于以卡梅尔为圆心,这两个相对距离相加为半径的,这个“四维超球”范围内,而这些位面又具备很大的体积,也就是说只要卡梅尔每隔比这个体积小的距离制造一排空,就可以保证确保搜索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遗漏——这就好像在一张白纸上,拿直线划出无数的小方格,就可以保证不会有任何比方格大的物体遗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