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二号首长3 >

第22节

二号首长3-第22节

小说: 二号首长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第四项议题最简略,只有研究人事四个字,并没有标明研究哪个级别哪个部门的人事,更没有具体人。一般来说,省委常委会的议题是早就已经拟好的,严格按照拟定议题走程序,基本不可能改变。由省委办公厅发给各位常委的通知中,不仅要将议题列明,而且,要将该议题的某些议项列明,个别情况下,甚至要附上相应的文件材料,以便常委们提前了解。尤其人事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往往在研究之前,会上上下下反复好多次。比如先由组织部提名,再由书记会议一个初步方案,然后下发给组织部走程序,再经书记会讨论后提交常委会。

囚此,常委会上出现的人事方案,通常也会在通知中列出名单。这次仅仅只有四个字,并没有名单,当然不是因为所议的人事特殊,而是因为动作轻微。

实际上,此次所谓人事议题的具体内容,唐小舟早已经清楚,主要涉及六个人。一个职位是党校常务副校长,另一个职位是江南省司法干部学院院长。

党校常务副校长一职,是囚为马昭武提议要换人,组织部囚此提名由现省行政学院院长罗文新调任。另提拔行政学院副院长田盟接任校长,陆晓乘担任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司法干部学院是由原省警官学校和省司法学校合并而成。这两所学校,一所隶属于省公安厅,一所隶属于省司法厅,毕业的学生,也都由这两个系统消化。但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后,任何人要进入这两个系统,都需要经过公务员考试,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去向成了大问题。全国各省市的警察学校和司法学校,因此进行了大整合。江南省借此机会,将两所学校合并并且升格,由中专变成了大学,学校的级别也升格为副厅。原党委书记、校长因病去世。此次,组织提名的人选是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容易。至于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唐小舟,拟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另一个人是组织部副部长文舒,拟任陵丘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据说,这个职务仅仅只是过渡,下一步有可能接任组织部长。

唐小舟原以为,今天的常委会涉及到自己,自己又属于非常委会成员,一定不会让自己参加,没想到,赵德良还是点了他的名。

对于唐小舟来说,倒不十分关心自己的职务升迁,既然赵德良有了这样的想法,解决职务,是迟早的事,并不是意外惊喜。他倒更关心在几大项目问题上,陈运达和M瑞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显然不利于赵德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对权力求稳的既定方针。既然两位重要领导之间的分攻,可能导致权力的削弱,身为掌舵人,赵德良显然得采取一定的办法。唐小舟也一直希望看到赵德良对此事的处理,但一段时间过去了,赵德良并没有出招。现在,方案提到了常委会,赵德良大概不可能再不出招了吧。这一招,恐怕饱含了权力平衡的所有精妙之处,正是唐小舟想学的。

故此,赵德良叫唐小舟参会,唐小舟心中是一阵狂喜。

当时,省长办公会通过的项目有十几个,那些按照规定,投资额不是非常大的项目,不需要通过常委会,只要省长办公厅会定下来,就算是通过了。一般来说,项目都是要向上申报的,即使再小的项目,也要占地,要改变原有的城市格局,对于这样的改变,北京一定要掌握。

第041章

申报项目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省各市纷纷组建驻京办,最大一项职能,就是跑项目。但所有项目,不可能由一级行政机构去跑,才会有层层都建驻京办的现状。正因为如此,省里对于各市所报的项目,也是采取分级制,有些项目,市里就可以拍板,有些一定要上报省里,而省报审批的时候,极少数项目,需要上会。

此次上会的,有五大项目,雷江市的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阳通市的水能发电项目,柳泉的新城建设项目,雍州市的城市客厅项目和岳衡市的环湖汽车赛道项目。

这五大项目中,雷江市属于旧有项目转型。多年以前,全国兴起过一波建开发区热,不仅省里建开发区,各市县甚至镇,都建开发区,大片土地被圈占,但真正搞出名堂来的开发区,少而又少,大多数开发区,烂在了那里。后来的历任领导,都为这些烂尾的开发区纠结,谁都想将这样的烂摊子搞好。钟绍基到雷江后,自然也有这种想法,四处招商,招来了两个新能源项目,他因此突发奇想,要借此机会,实现旧开发区的转型,将此建成江南省的能新能源工业园o

在五大项目中,雷江市这个是投资额最小的一个,又是一个解决遗留问题的项目。之所以说是遗留问题,是因为这个开发区当初征了很多地,附近的农民,全部失去了土地,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偿,他们一直在闹事,市里省里,都为此头疼。拖了很多年,也没法解决。只要这个项目立下来,许多人的一块心病,就去掉了。

雷江市被排在第一,钟绍基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的汇报很翔实全面,也有说服力。尤其有一点,唐小舟感到心动。能源的消耗,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寻找和探索新能源之路。别说世界范围内,就算是在中国也一样,国家对新能源项目,采取的是积极扶持态度,在税收上减免,在投入上加大力度,而且在立项方面,更是大放绿灯。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对于整个江南省的产业结构,有着重大调节作用。

报告完毕,常委们还没有开始表态,赵德良先点了温瑞隆的将。温瑞隆目前还不是省委常委,但每次开常委会,都会通知他列席。由此可见,他的常委地位,将会很快得到确认。温瑞隆既然不是常委,自然没有表决权。遇到需要表决的情况,赵德良往往先征求他的意见,给机会他充分表达,这其实也是另一种表决了。

温瑞隆说,我到省里的时间不长,目前还处于熟悉工作阶段,又由于分管领域的不同,对有些情况,还不是太了解。我只能就事论事地表达看法,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全面,仅就是看法而已。一届政府,要执政为民,看什么?就看他们把民众装在什么地方。现在我们的政府,五年一换届,换来换去,也就换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后任不问前任的事,后任不肯替前任楷屁股,后任把前任所做的一切,全盘否定。我这样说,不是抨击后任对前任的矫正。但如果是矫枉过正,就是一个问题了。如果这种矫正,让民众受苦,就是更大的问题了。我听了这个计划,从内心来说,是非常认同的。为什么?第一,这是一个为前任甚至前前任政府收拾烂摊子的计划,是一个为民众谋福社的计划。第二,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楷屁股计划,而是一个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我完全赞同这个计划。

轮到各位常委讨论的时候,丁应平第一个表态。

丁应平是从雷江市起来的,雷江开发区,也曾经是他的一块心病。尽管不是他搞成那样的,毕竟在他的手里没有得到解决。现在,雷江要立这个项目,彻底解决这一遗留问题,他自然是赞同。他说,这是他的一块心病,一日不解决,他就一日不安。现在,雷江的同志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新能源发展,又符合全国的能4发展战略,符合江南省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他要感谢雷江市委市政府。他本人完全赞成这一方案。

像这种立项事宜,关键在于某个常委出面说话。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某个常委一旦表态,其他常委,是不会表示反对的。何况,在整个班子里,丁应平属于比较另类的一个人,每次班子开会,讨论一些利益相关问题,只有他的利益诉求是最少的。哪怕是安排人事这样激烈的利益争夺,他也显得比较淡然。这次,可算是他第一次表达得非常强烈,甚至不是为自己。

其他常委也都说了几句话,不疼不痒,这个方案,算是通过了。

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项目方案,阳通的水能发电方案。

这个方案的提出,是因为柳泉江在阳通境内下了一个陡坎,上游水位,比下游高得多,阳通市,因此永远地处于柳泉江洪水的威胁之中。好多年前,便有水利专家提出,在此建一座水电站。这一项目,确实可使阳通的水患大大缓解,但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水电站的规模如果小了,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如果规模上去了,蓄水面积就得增加,上游大量的土地便会被淹,移民问题又成了大问题。这个项目搞了好多年,反反复复。此次,柳泉江决堤,梁天培被动异常,如果不是赵德良在后面替他撑腰,几乎就面临下台危机。稍稍缓过气来之后,他便开始推动柳泉江水电站项目。

任何一地申报方案,都要在班子里寻求支持。阳通所找的支持者有几个,陈运达、余开鸿、杨泰丰等人,都是他们的游说对象。其中,打头阵的是余开鸿。

余开鸿首先发言,他说,他在阳通工作过,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对柳泉江,他的印象是非常深的。他去阳通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洪水,那一年还不是江南省杭洪形势最严峻的一年,阳通的洪涝却非常严重,损失惨重。洪灾发生过后,他去灾区看了看,放眼望去,全都是水。农民们一切的努力,一夜间全被冲毁了,那时,他心里很难受,只恨自己当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治理柳泉河。后来,市里向省水利厅和水利部争取,想建一座水电站,既能解决洪涝之苦,又能够替国家发电,两全其关。他当时是这一项目的积极支持者和推进者。可惜,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项目,仍然还停留在纸上。

彭清源提出了一点疑问,他说,我听说,柳泉河的流量,现在在逐年减少,是不是真的?我仔细看过阳通提供的资料,上面并没有提到这件事,所以有些疑问。

丁应平接过去说,我和彭书记有一样的疑问。阳通的情况,我比较了解一点,我注意到,这份材料里提到的流量,应该是柳泉江汛期的流量,而不是枯水季节的流量。另外,据我所知,柳泉江汛期只有两个月,两个月后的流量情况,这里也没有标明。

围绕这个项目,常委们进行了一番讨论,并不是很激烈。阳通方面的工作显然没有做好,面对常委们的话问,他们要么不知道,要么顾左右而言他。最终投票的时候,好几个常委投了反对票,出现了赞成票和反对票旗鼓相当的情况。这类方案,是要往上报的,在内部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报上去,获得通过的可能,就更小。最终意见是重新论证,再报上来讨论。

唐小舟想,彭清源和丁应平,是说到点子上了。如果仅仅只是强调发电功能,这个项目,通过的可能,估计非常小。

第三个讨论柳泉市的环保新城建设项目。唐小舟认为,这个项目是王增方的政绩工程。柳泉是一座历史古城,柳泉市,便建在这座古城之上,几十年间,看不到多少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柳泉开始快速发展,但无论怎么搞,也是在古城的基础上翻新,很难跨过柳泉江,发展到北边。根本原因在于,柳泉江这一段,只有一座桥,双向六车道,江边人口不多,只有一个江北农场。改革开放以后,江北虽然有些发展,但与江南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王增方当上市委书记后,提出一个环保新城建设计划。借鉴浦东新区的搞法。大面积开发江北新区。这个计划中,柳泉江还需要建三座桥,辟一条过江隧道,同时,申请未来的城市轻轨计划通过柳泉江,进入江北。

这个计划,等于在柳泉建了一座新城。投资时间非常长,长达二十年时间,项目的远景,则是在江北建一座新城。

第042章

令唐小舟难以理解的是,这个项目竟然通过了。事后想想,之所以通过,除了柳泉市以及王增方本人在常委中广泛做过工作之外,提不出明显的瑕疵,可能是一个重大原因。某一个项目之所以无法通过,无非涉及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环保问题,生态问题,占地问题,建设周期问题,资金来源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等等。柳泉市的这个项目,除了占地问题,就只有资金来源问题。这两大问题中,占地问题,只要北京批指标,当地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反正也是项目立下之后,中央财政解决一部分,省财政解决一部分,地方再配套一部分。至于缺口,就由当地去想办法,反倒不是问题。既然这两大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个项目方案获得通过,也就可想而知。

第四个方案是雍州市的城市客厅项目,由刘茗枉汇报。

刘敬枉这个女人,个子虽然小巧,体内所蕴含的能量,却让人吃惊。这个方案,唐小舟已经听过很多次了,每一次听,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