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

第24节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24节

小说: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包围,曹仁不顾劝阻亲自领兵救援,带回牛金后曹仁再次杀入重围将其他敢死队员全部救回。

这是曹仁一生中最具英雄气概的一场战斗,也是偶尔有人赞扬曹仁时的首要论据。但曹仁冒这么大风险显然不是为了耍帅。

先派人去冒险,再亲自冒险去救援,曹仁的目的在于渲染一种不抛弃不放弃大家都是好兄弟的气氛,把自己的威望提升至顶点以鼓舞士气,使部下愿效死力。虽然是耍心眼,但却令人敬佩。因为第一,他完全可以不冒这个风险,寡不敌众,敌军指挥官又是周瑜,跑了一点也不丢人。第二,亲自上阵全身而退,还能一个不落的把部下救回,这身手比他的同事夏侯渊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再说关羽,武圣人兵绝北道,让曹家的援军无法通过。什么徐晃、乐进、文聘通通进不来,好不容易有一个不要命的,身先士卒的李通历尽千辛万苦一步步接近了曹仁的被包围圈还病死了。

此时曹仁已经坚守南郡一年多了,大大超过了曹操的预期,给曹家重新整合力量争取了充足的时间。趁着李通所部还在,见好就收,退保曹家真正在意的据点樊城。

南郡之战的精彩程度和深远影响不亚于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大战役。孙家得到了南郡,然而周瑜在此战身受重伤,以致斜阳欲落去一望暗销魂。继任大都督的鲁肃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力主将南临长江、北靠汉水、东逼武昌、西控巴蜀的南郡借给了关羽。所谓“借荆州”,以及后来的“大意失荆州”实际上指的只是荆州九郡中最重要的的南郡。关羽在南郡之战中出力甚巨,却成了负债者,孙权又整天催着还债,双方的心理都不平衡,反目成仇的种子就此种下。如果曹仁迅速撤退,关羽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南郡当然就是东吴的地盘,孙刘联盟便不会破裂地那么迅速又那么可悲。

曹仁退保樊城后,宛城守将侯音叛曹响应关羽。曹仁用了两个月攻下宛城,同月,西线主帅夏侯渊战死,刘备称孤道寡气贯长虹,正所谓野百合也会有春天。关羽在南郡龙骧虎步,虎视眈眈,准备让曹仁变成第二个夏侯渊。

曹仁没有时间安抚,为保障樊城的安全,在宛城发动了大屠杀。看起来曹仁屠宛城是恃强凌弱,但仔细想想,有关羽在身后磨刀霍霍,曹仁不可能把队伍都拉到宛城,而且必须留重兵把守,自己率领少量部队去后院灭火。腹背受敌还能速战速决清理门户,曹魏第一将名至实归。但是,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屠城都是不可抹去的污点,所以尽管能力上曹仁与关羽不相上下甚至只高不低,但关羽是武圣人财神关圣帝君,曹仁就只能是名将。

樊城之战中,一生力挽狂澜,独当一面的名将曹仁在巅峰时期的武圣人面前终于独木难支。于禁、庞德率领三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关羽水淹七军。有人说水淹七军只是偶然地爆发洪水,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君不见,五子良将中资格最老,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的于禁为何会投降?君不见一地肝胆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的庞德何以被斩杀?君不见,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的曹操为何到了考虑迁都的地步?

洪水一来,关羽军团就登上战船发动强攻,退一万步来说,至少关羽为洪水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加以利用。这是实打实的天气预报能力和卓越的军事才华,所以才有了几乎是专门用来形容他的那个成语——威震华夏。

在神一样的对手和巨大的洪涝灾害面前,曹仁的选择是不撤退,不投降,死扛。

哪怕没有队友,哪怕城池快要被泡烂,哪怕连那个英明神武的主公都想到了退缩,曹仁及其麾下将士都没有一个人投降。

艾尔撒·舒卡莱特说:“我的败北就是公会的败北,我是公会的堡垒。”这也是曹仁的心声吧——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古往今来,在洪水和神将的夹攻之下能够坚守住城池的守将,我所知道的仅有曹仁一人。曹仁的坚守换来了巨大回报:孙刘联盟终于破裂,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一千八百年来,理想主义者痛恨孙吴的背信弃义,现实主义者嘲讽关羽的傲慢与偏见。此战的最大受益者正是曹仁。

关羽丢了荆州,并在这一年被杀,刘备集团的远大前程终成泡影。

吕蒙夺了荆州,也在这一年神秘死去,孙权集团对盟友的不仁不义昭然于天下。

曹仁守住了樊城,曹操集团重新由被动转为主动。

可以说,曹仁是一个给三国历史改道儿的人。

结局(以去世时间早晚为顺序)

公元210年,四十岁的曹纯死亡,死因不详,留给儿子的食邑只有三百户。

曹纯的死亡距离捕获刘备的两位小姐,仅仅两年。(笔者只是陈述事实,并感慨他的英年早逝。并没有暗示什么。)

曹纯死后,虎豹骑总指挥一职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曹操只好亲自担当。曹纯的儿子做到领军将军,没什么作为。

公元223年,曹仁以位极人臣的大司马职位去世,留给儿子三千五百户的食邑。在生命中的最后三年,曹仁又清理过两个没什么分量的敌人,威震东南,也寂寞于东南,也许这便是一个名将最好的结局吧。

曹仁的儿子曹泰做到镇东将军,打过一次败仗后没什么作为。

公元232年,曹洪去世。在此之前六年曹洪曾一度被曹丕下狱论死。在卞太后的解救之下仍然被削爵、免官、抄家、贬为庶民。表面上的原因是当初曹丕找曹洪借钱被拒绝。实际上应该是因为真性情的曹洪死看不上曹丕的“贱人就是矫情”。这一年曹丕去世,曹睿即位后立刻给曹洪平反,虽然食邑没有恢复到当年的两千一百户,仅有一千户。可曹洪又不是《红楼梦》中的焦大,他在意的只是精神追求——落难时他没有对曹丕说过一句软话,老子就这样,爱咋咋地。

曹操去世后的十二年里,曹洪便以高冷山爵士的姿态存活于世,再也没有人可以领导他。这是绝世的兄弟,也是绝世的君臣。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说,“世间已无张居正”。我说:“世间已无曹子廉”。

曹洪的子孙只继承了爵位,文官武将通通的不是。

建安风骨,终成绝响。

二、新一代军事家曹休、曹真的冰与火之歌

曹丕没怎么吃过特权阶层的苦头,他对士族的印象更多的是一张张彬彬有礼沁人心脾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温暖笑脸,比那些粗俗的叔叔们要亲切得多。做皇帝的难点在于限制特权阶层的膨胀,如果不想那么累,就向特权阶层妥协,把麻烦留给后人——朕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曹丕让老一代庶族地主革命家的儿子们坐冷板凳,尤其是头号庶族地主革命家曹操的其他儿子们,连冷板凳都没得坐。然后曹丕把行政托付给特权阶层的代表人物陈群、司马懿。把军队最高指挥权交给了他最信任的曹休、曹真。

出身

曹休,子文烈,生父不详,尚书令曹鼎之孙,曹洪之侄。年少丧父,携母亲投奔受过其祖父恩惠的吴郡太守,因而在吴郡生活过一段时间。曹操起兵后,曹休辗转千里前来效力,被曹操称赞为“吾家千里驹”。被安排与曹丕同吃同住,并成为虎豹骑的一名中层指挥官。

曹真,字子丹,其父曹邵为曹操族弟(同一个高祖父不同曾祖父的弟弟),在为曹操招募士兵时被杀,曹操出于怜悯,也让曹真与曹丕同吃同住。不久曹真因为近距离射杀大老虎的神勇得到曹操赞扬,成为虎豹骑的另一名中层指挥官。(根据考古学成果,虎豹骑实际分为**和豹骑,曹休和曹真便是曹纯大队长领导下的两名中队长。)

曹休、曹真与曹丕的同居经历成全了彼此。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这段亲密无间的蜜月期削弱了曹家将,葬送了曹魏帝国。

功勋

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今陕西西南部),另派将军吴兰攻击下辨(今甘肃成西县)。曹休作为实际上的统帅征讨吴兰。由于刘备的战略重点在汉中,只好派张飞摆出要切断曹军后路的架势故布疑兵,计策被曹休识破。曹休迅速进击,击败吴兰。张飞退走。

公元220年,夏侯惇去世,由于曹休曾在吴郡生活,便接替夏侯惇负责抵御孙权。曹休到任后立即率军击败孙权军驻防将领,另派兵渡过长江烧毁敌人数千军营及防御工事。

公元222年,曹丕亲征孙权,曹休率领三路大军中的东路军。趁敌将吕范船队的缆绳都被暴风吹断以致船队飘散的机会击败名将吕范,斩敌数千,取得大捷。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休升任大司马。斩杀吴将一名,收降吴将两名。

曹休一生共指挥过五次战斗,其中四次都取得了胜利。可是除了在暴风的帮助下击败的吕范是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外,其他对手的分量都太轻。尤其是在曹丕时代和曹睿时代,以曹休的职位、兵力打几个连名字都不值一提的敌将要是打不赢那才见鬼。所以虽然他的胜率高达80%,也很少有人会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

曹真可就大不一样了,他是被罗贯中抹黑得最严重的三国人物。曹操时代跟随曹休一起击败吴兰,和徐晃一起击败刘备军高翔这样的小事儿就不多说了。在雍州凉州平定叛乱的事儿也略过不提,单说重要的几回。

公元221年,曹真大破胡人联军,斩首五万,获得一百一十一万头羊,八万头牛。这一战的意义不是吃烧烤也不是吃火锅而是使曹魏帝国威震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

公元222年,曹丕亲征孙权,曹真率领三路大军中的西路军,击败吴将孙盛。包围三国第一军事重镇江陵城长达半年,吴军粮草将尽,城破在即。无奈此时曹军爆发严重瘟疫,只好撤兵。差点儿成功了这种事儿按说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毕竟这种事儿变数太多,常常是失败后的借口。但是罗贯中先生竟然在演义中颠倒黑白,让曹真在此战中光荣地成为了诸葛瑾先生的手下败将,这我就不能忍了!十世修来的好人诸葛瑾那可是天下闻名的敌将福音,三国第一软柿子,传说吃了他的肉就能长生不老的人物,败给他的难度系数……这就是曹真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次亮相……一声长叹。

公元228年,曹真领导下的张颌在街亭击败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同时曹真击败赵云、邓芝。诸葛亮撤军后,一度投降蜀汉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听说曹真亲自前来,马上放弃抵抗。

曹真预测出诸葛亮下一次进犯会选择陈仓,慧眼识郝昭,让他修筑城池加强防御使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又无功而返。演义中曹真的功劳全部被转移到了司马懿的身上,这还嫌不够,罗贯中先生还凭空杜撰了了曹真的一连串败仗,被诸葛亮胖揍了四回,于是在很多只读过演义或者只看过电视剧的朋友心目中,佳人曹子丹就成了个丑角儿。对此,我只能说,罗贯中先生证明了文学的力量,是以小说将历史人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宗师。

结局

公元228年,曹休在惭愧和悔恨中死去。

在此之前不久,吴国鄱阳太守周鲂与孙权唱了一出双簧。孙权扮演的是一个闲着没事儿就骂人的失心疯(好像是本色出演)。周鲂扮演的是一个担惊受怕,割发代首,以泪洗面的小受。不久周鲂偷偷联系曹休表示再也不能忍受渣权的鬼畜,愿意弃暗投明为国家的统一出一份力,恳请大司马出兵到皖县接应。按说这招儿和周瑜打黄盖的那一套有什么区别?但是曹休选择了相信,这倒不一定是曹休单纯,首先是夺取州郡的机会难得,功劳又足以光耀史册。再者,曹休此前四战四胜,即使这里面有诈他也无所畏惧,大不了不就是埋伏吗?吴军一共才多少人?我带十万大军去,看你怎么伏击我!

曹休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中了诈降计,而是他小看了吴国那个很擅长创造奇迹的对手——陆逊。陆逊竟然组织了九万人来打曹休的埋伏,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一再强调缺人是吴国最大的短板,九万人的规模说明陆逊对曹休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当年迎战刘备。

曹休也真有两把刷子,在进入敌人埋伏圈后竟然还设置了自己的两路伏兵,但这点儿小把戏被陆逊尽收眼底。魏军伏兵被轻易打掉,十万大军有一万人被生擒,回国的退路也被切断。

当天夜里,魏军的恐慌情绪爆发,曹休没有曹仁的本事,面对几万人的集体恐慌他束手无策,抛弃所有战略物资只求逃命。但退路已经被切断,往哪里跑啊?好在此时忠于魏国的老牌儿谋士们还没有死绝,贾逵预料到曹休会有危险,等不及援军到来,带领少量人马和大量旗帜大造声势前来搭救曹休。吴军已经占了大便宜,又忙于搬运曹休留下的物资,曹休这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