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

第12节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12节

小说: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9岁,曹丕将曹洪下狱抄家,并处死了鲍勋。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在曹操早年被董卓军追杀的危急时刻,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自己步行护卫。为感念曹洪的救命之恩,曹操每次分战利品时都对曹洪格外优待,使其成为曹魏诸将中最富有的一位。曹丕做太子时为了收买人心花销很大,找曹洪借钱未果,一直心怀怨恨。终于抓到了曹洪的门客犯法的机会,曹丕小题大做,将曹洪下狱论死。卞太后找到郭女王说要是曹洪被杀,我就让皇帝废了你这个皇后。在郭女王苦苦哀求之下,曹丕没有处死曹洪但还是没收其全部财产。堂堂天子,为了点儿钱的事儿这么作践亲贵功臣,这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但与曹魏最大的冤案——鲍勋案相比,曹洪的遭遇简直是皇恩浩荡了。

鲍勋是曹操起兵时重要的贵人鲍信的儿子,在曹丕作太子时就是他的属官,由于曹丕非常不喜欢他,鲍勋被外放到魏郡作都尉。谁曾想郭女王的弟弟犯了盗窃国家财产的死罪正好落在了鲍勋的手上。曹丕不惜纡尊降贵,亲自写信求情,但鲍勋半点儿面子都不给。

曹丕登基后,太子府出身的旧臣只有鲍勋没有得到提拔。后来在陈群、司马懿两位重臣的联合推荐之下,曹丕将鲍勋升为御史中丞。曹丕本想让鲍勋去挑大臣们的刺儿,没想到鲍勋却抓住他打猎的嗜好不放,三天两头提意见。由于鲍勋的特殊身份加上他人望甚高,曹丕一忍再忍。

这一年,有人状告鲍勋一个莫名其妙、微不足道的,按照法律只需缴纳罚金即可的罪名。曹丕两年前刚下令说除了谋反其他罪名不许上告,现在为了报复鲍勋什么也不顾了。抓住这点儿破事儿非要判鲍勋死刑。

廷尉高柔实在看不下去,坚决拒绝非法加刑。曹丕将高柔召到尚书台,另派人到狱中将鲍勋拷打致死。一个皇帝为了非法杀人竟然和廷尉玩起了调虎离山,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皇帝如此下作。

鲍勋死后仅仅二十天,曹丕病亡。去世前一天才立甄夫人所生的长子曹睿为太子,遗命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四位重臣辅政。

十一、皇家刺青

与其说曹丕刻薄寡恩,不如说他是恩怨过于分明。凡是惹他不快的,他一个也不放过,但凡是能顺着他的人,曹丕都是“朕永远对你不抛弃、不放弃。”

对降将孟达:

孟达当初在关羽走麦城时见死不救。在蜀国处境堪忧的他率领部属投降了刚刚当上魏王的曹丕。当时有很多人说孟达人品可疑,但曹丕认为这是他上台以来第一次有敌方高级将领来投降,必须拿孟达做个榜样。于是以孟达为向导,以夏侯尚为主帅,从刘备军手中收复了上庸等三郡。曹丕非常大方地将这片地区都交给孟达管理。终曹丕时代,孟达都是高高兴兴地在这个三国交界处当看门狗。

对汉帝刘协:

曹丕代汉称帝后,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让刘协在封地内依然沿用汉代历法,上书言事不必称臣,封邑一万户。刘协在退位后颐养天年十四载,在历代亡国之君中算得上待遇最好的一个。

对毒士贾诩:

贾诩的名声与他的才干成反比,贾诩一思考,孙权就发笑。因为贾诩这个人没有立场,谁得到他就像是得到一把寒光闪闪的刀。而且他一生算无遗策,智商高到令人胆寒。曹丕明明知道三公应该找德高望重的人来充门面,也很清楚贾诩恐怖的谋划能力,依然决定让贾诩出任太尉以报答当初的定策之功。

对发小儿曹休、曹真、夏侯尚:

曹丕将兵权倾囊相授。尤其是对夏侯尚,曹丕先是给予他不需遵守规章制度便宜行事的特权,在夏侯尚为了个小妾寻死觅活之后,曹丕不惜一切挽救他的生命,展现出他难得一见的纯真的友情。

对太子四友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

曹丕将人事大权授予陈群,一点儿修改意见都没提就批准了陈群起草的九品中正制。br /》

每次出征都委任司马懿全权留守,说朕在东边你就管西边。朕在西边你就管东边。

将禁卫军交给朱烁。

就连为人嚣张跋扈到处树敌,名声糟透了的吴质,也被曹丕加意保护,委派了统帅河北军队的重任。

恩怨分明的性格总是不讨喜的,人们固然喜欢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佳话,但更尊崇的是宽容大度的胸怀。恩怨分明的人掌权难免对权力的滥用,这使人很没有安全感。因此在传统的以道德考量为主要标准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系中,总是将恩怨分明的性格特点以睚眦必报的名义列为污点。一个伟大的人物应该专注于伟大的事业,若是将太多的精力放到恩恩怨怨上,就只能做一个凡人。曹丕与曹操的差距,正是凡人与伟人的差距。

十二、让子弹飞

但对个人的好恶,影响终究有限。对集团的态度才是关键。曹丕将皇族、外戚、宦官全部推入深渊。对曹魏政权的两大支柱汝颍世家和谯沛武人的报答则令人哭笑不得。

夏侯惇、曹仁等开国元勋死后倍享哀荣,其后代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谯沛武人可以坐享荣华不必再以性命博军功,开始从庶族向士族过渡。曹丕称帝的第一年就免除了颍川郡一年的税收。又委派陈群、司马懿以高级军职。使士族冲破了曹操时代不可染指兵权的桎梏。

曹操一生致力于打压士族这一特权阶层,但他无法控制那些与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战友们的觉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伟大理想。与唯才是举的平等相比,他们更想做人上人,尤其是让子孙们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当人上人。比起打压特权阶层,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成为特权阶层!

在曹操时代,谁也不敢说什么。借助扶曹丕上位的机会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各取所需了。曹操虽然强行顶住了历史的车轮于一时,但他的理想终究成了泡沫,破碎之后就成了曹丕的难题,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足够威望的曹丕继承了父亲的权势却走向了相反的道路——从打压、利用转变为赎买、妥协。

十三、魁拔

伟人是不世出的,诚然曹丕作皇帝不如作文人的水平高,他还是拼尽全力去作一个名为开创,实为守成的君主。

政治上,曹丕虽然批准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保障了世家子弟可以世代为官的特权,但这个制度可以方便地从汉朝廷的遗老遗少中甄选适合为曹魏出力的干部。而且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只在郡级以下设立中正来考评人才。在运转伊始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制度。司马懿夺权之后在州一级设立大中正,才使士族势力急剧膨胀。而且汉武帝时代开始沿袭的察举制依然依然并行,寒门子弟依然有出头的机会。曹丕特别规定选拔人才不限年龄,原则上每十万人中推荐一人为孝廉,如果有特别优秀的也可以不受人数限制。

东汉限制皇族,以外戚宦官势力对抗士族。曹丕把皇族、外戚、宦官一起废了武功,他的皇权是建立在几个远亲(其实更像是朋友)与士族之间的平衡上。但曹丕还是以高超的走钢丝技艺,实现了他说一不二得近乎耍赖的的统治。但显然这种小团体与大团体之间的平衡是极不稳定的,一旦后继之君年龄幼小或者皇帝的朋友身亡又补充不进来合适的人选,庞大的士族群体就会……

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降低税率。为了恢复人口,曹丕下令禁止私斗、广议轻刑,稳定了社会秩序。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得到恢复,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了绵延不绝的驼铃声。经过他七年的治理,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了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

军事上,从刘备手中夺回上庸等三郡。三征孙权虽然没有攻下一寸土地但也迫使孙权称臣纳贡。

若从战略的眼光看,孙刘两家在夷陵大战时,曹丕误判形势,接受了孙权的诈降。没有采纳神算子刘晔的建议,与盛怒之中的刘备联手瓜分东吴,错过了曹魏一统天下最好的时机。但当时放眼整个三国文武恐怕也只有刘晔一人有如此卓越的战略眼光,曹丕选择坐观成败也不能过分苛责。

文化上,曹丕尊孔,亲临曲阜重建孔庙。又重建太学,在各地复兴儒术。并下令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皇览》。这部书对后世的《四部要略》、《艺文类聚》、《永乐大典》等类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操时代对孔子不屑一顾,甚至处死了孔子的嫡系后代孔融。曹操所尊崇的意识形态是法家学说。法家的核心在于集权强国,但人民幸福指数会降低。道家正相反,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则取二者之平衡,集中力量干大事之后要与民休息,休息完了继续干大事。秦朝的历史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法家学说只有强人才能运用的铁律,曹丕不是强人,尊孔兴儒是他最好的选择。

民生上,曹丕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去创立社会保障制度。但他很重视对阵亡将士的家属,孤儿、寡妇、重病患者、残疾人以及极端贫困的子民给予抚恤和慰问。以刻薄寡恩闻名于世的曹丕竟然如此关注民生问题,怎不令人目瞪口呆呢?

最后说曹丕干过的一件不小的小事。自从三百年前儒教教主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这一极富想象力的学说,只要出现不可抗力的天灾,三公就要受到百官抨击,最后至少得有一位站出来为天灾负责。曹丕觉得这纯属扯淡,他说朕是天子,就算要负责也是朕来负责,今后出现天灾不许再弹劾三公。

伟人固然伟大,凡人也有凡人的好处。

十四、一步之遥

由于在《三国演义》中总被抢戏导致存在感较低,魏明帝曹睿在非历史爱好者眼中颇为陌生,在历史发烧友当中则引发极大争议。

首先是他的身世,如果按照《三国志》记载的年龄,甄夫人在嫁给曹丕时就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那么曹睿就不是曹操的孙子,而是袁绍的孙子!《三国志》并不是没有疏漏,比如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出仕曹操的年龄就记错了整整十岁。但是像曹睿这样的帝王级人物,尤其是其母亲曾经是袁绍儿媳的敏感身份,陈寿竟然会把年龄搞错着实令人纳闷。因此虽然主流上认定这是笔误但还是引发了经久不衰的猜想,开启了三国迷最大的脑洞。本文的主旨并非谈论秘史因此还是要把重点放在更重要的争议上——如何评价曹睿?

用神算子刘晔的话说,曹睿是秦皇汉武这样的人物,才略略有不及罢了。

作为曹操的长孙,他自幼被曹操带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着当世一流谋士的智慧火花。曹丕驾崩、曹睿继位不出百日,孙权就不管兵不伐丧的军事道德,秉承其两面三刀、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一贯作风率领大军围困江夏。更欺负人的是,江东的强项是水战,这次居然敢上岸围城。

魏国的大臣们都在考虑派谁出兵救援。身患口吃的青年皇帝却一字一顿地说:“不……不……不出兵。”见文武百官们目瞪口呆,曹睿极不情愿地给他们上课:东吴敢……敢……敢上岸是想趁……趁……我军不……不备。朕……朕早有准……准备,派荀……荀禹前往劳……劳军。如……如今已经相……相持不下,再加上他……他……他是攻,我……我是守,孙权……打……打……打不了多久的。

虽然口吃得有些滑稽,但曹睿的才干使他迅速挣脱了四位辅政大臣的监护,大权独揽,政由己出。他派刺客将倒向蜀汉的鲜卑首领轲比能刺杀,使鲜卑陷入分裂。对曹休、曹真、司马懿这样的重量级将帅,曹睿如臂使指,调度有方。孙权、诸葛瑾这样的军事软柿子自不必说,魏国能顶住诸葛亮、陆逊的进攻确实有曹睿的功绩。

曹睿距离秦皇汉武原本只有一步之遥,但却因为自身的一点小毛病加上命运无情地捉弄,反倒成了与亡国之君只有一步之遥的悲剧人物。史书上关于曹睿的记载多半是他派谁谁谁打了某某战役,其中又尤以司马懿和曹真、曹休为多。本人将这些内容抽离到《司马家族》和《曹操世家外传》中。本期专讲曹操世家的主要人物。

17岁,生母甄夫人被赐死。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猪油蒙了心的父皇对他那是相当的冷漠。曹丕当初就因为是长子才能在与曹植的争夺中胜出,轮到自己当皇帝却一门心思废长立幼。而且把17岁的曹睿交给杀母仇人郭女王抚养。曹丕17岁的时候都抢了曹睿他娘了,还抚养个屁!曹丕安的这是什么心啊!真是有黑心爹没有黑心娘啊。曹睿以大忍之心认贼做母,对郭女王极尽孝顺之能事。郭女王没有子嗣,哪受得了这个?防备渐渐松懈,竟然真的把曹睿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

18岁,曹睿受封为平原王。这也算不得什么优待,因为这一年曹丕把其他儿子也都封了王,后来出生的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