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第5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新情报显示,希腊也已经稳定了下来。只要再安抚一下巴尔干半岛,德国人就能抽身而出,大军向东。甚至先锋军在外méng的战事,也让德国人看到了机会,甚至会加快这个进度。可惜,德国人为了突然袭击,对此保密的很严格。并没有与华夏联系,克隆间谍们因为等级较低,也没有接触到这样的情报。
不过,孟享估计德国人在战前肯定要与华夏联系配合的,只是时间估算不准。无奈之下,孟享只能以5月15日为限。
“最好在半个月内对外méng收尾,好展开下一步的计划。”孟享再次说道。
“半个月?恐怕难度较大。我们倒是问题不大,只是苏俄人的行动很拖拉,半个月的时间他们不一定到位啊!”范种皱起眉头道。
“只能以半个月为限,到时候网里边有多少鱼,就收多少。要不然德国人一动,时机可就错过了。”孟享毫不犹豫道,“再说,这一次狠敲了子一下后,加上我们的一点帮助,恐怕苏俄那边的行动就要利索多了。”
……
“同志,要我们五天就赶到乌兰巴托有些难了吧。要知道,我们需要从新西伯利亚赶到乌兰乌德,再转车到,就需要很多天,我们还要带着大量的防空装备……”
“这是命令,莫伊谢耶维奇同志,你需要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了!”冷冰冰的话语让莫伊谢耶维奇的牢sāo戛然而止。
“是,保证完成任务!”
“铁路局各方面都会给你们提供便利条件,你们的任务就是用尽一切办法赶到乌拉巴托。那里有车辆准备好了,送你们去前线。”
“是!”莫伊谢耶维奇再次利索的回答道,心中却颠倒着用尽一切办法这个念头。
……
“你的车辆被征用了!”一个苏俄士兵走上来,把一张纸条往谢苗诺维奇手中一塞,就把他拨到了一边。
“同志,这是我们集体农场的卡车,我们的庄稼还等着……”一个黑洞洞的莫辛纳干的步枪洞口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停滞了他上前阻拦的动作。
一声怒吼声中,一辆b…7坦克翻着路边的泥浆从身旁开过,坦克上的机枪手望过来的目光更是让谢苗诺维奇缩了缩脖子,转而挤出全身的可怜样堆积在脸上笑对向持枪士兵。
“现在是战争时期,集体需要服从国家的意志!”谢苗诺维奇没有觉悟的想到国家,但旁边的一个士兵冷冰冰的眼神让他明白了国家的意志。
……
“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的办法,在4月25日之前,你们必须赶到!”远东方面军的总司令阿帕纳先科拖着有些嘶哑的嗓子依旧大声的吼着。即使军队中需要一副好嗓门,这么多天下来,阿帕纳先科的嗓子也开始掺杂着漏气的声音。
本来,他从贝利亚那里听说,斯铁人给了他相对比较宽松的时间,可以合理的安排。但一个消息又让斯大林改了主意。
“德国人有可能在五月份发起攻击。代号红胡子。”
这样的情报,苏俄情报局收集了一大堆,时间早晚不一,斯大林自己都对之不屑了。但这个情报却是来自天网,不说这是用大把的黄金换来了的,仅仅是天网这个名号就让斯大林不得不谨慎对待。
天网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凭借其准确的情报在世界上已经是权威级别的了。苏俄就是通过他们搞到了许多德国、英国、人的装备资料。尤其是苏俄人为了试探天网,搜集苏俄实验室中的武器资料,虽然数量上难以统计,但武器的规格参数却是极其准确,甚至图纸都能收集到。这让苏俄吃一惊,在几处研究所中掀起了更加残酷的大清理。
之前发生的几次事件,包括德国人的行动,甚至一些战役的结局推算,天网都有准确的情报,甚至有的提供了准确的时间,让人不得不叹服天网情报的渗透能力。
至少现在天网情报机构没有被发现是为哪一国的推手,上边的情报交易平台也很公正隐蔽,使得在西方包围下有些封闭的苏俄人也时常挂在天网上交换一些新情报,多次的交道下对天网的能力很是相信。
此时天网抛出的情报或者是他们凭借着无所不渗透的情报网有了察觉,由不得斯大林不重视。
红胡子这个计划代码,已经被在苏俄在德国的情报人员证实。但天网只给了个五月份,让斯大林不敢大意,五月份从一号开始都有可能是危险的。他立即取消了原先从容安排的计划,命令阿帕纳先科必须在4月29日之前,必须把外méng边界的问题有个了断。
说是了断,虽然没有明说是把先锋军都赶出去,但一场决定xìng的大胜是免不了的。斯大林也希望借助这个胜利,震慑一下德国人,好把双方撕破脸的时间延后一些。
“贝利亚,西欧需要多一些反抗的声音!”斯大林的这个指示已经开始把欧洲的一些棋子都甩了出来,尤其是苏俄人支持的被德国人占领的那些国家的反抗组织,需要他们更多的走到台前,来发动一些,来拖延德国人的后tuǐ,给苏俄准备更多的时间。
苏俄特使已经开始频频的在英国、美国、甚至德国lù面,但是这一切的外交活动也同样需要一个胜利的欢呼声加大筹码。
“要给华夏人最猛烈的一击!”为了这个筹码足够大,在斯大林的大手一挥下,一列列火车不断的在冰雪开始融化的西伯利亚平原上奔驰,一辆辆各式各样的卡车排成一条条长龙碾碎着外méng草原上的nèn草,乌拉尔的东方大地上,一道道洪流在向着外méng草原汇集。
一架架苏俄战机从乌拉尔以东的地区开始起飞,目标都是直指乌兰巴托。
“我们有一万两千多架战机,保卫着联盟的天空,也有能力保卫国际主义的天空!”斯大林在接下来的一次会议上说的语气很重,让心领神会的苏俄空军运转的速度立即加快。有上千架飞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云集外méng,其中不乏苏俄新装备的雅克…1等新型战机。
虽然此时远东方面军的两千多架战机中,新飞机不足20%,但阿帕纳先科一口气几乎全部调遣到了外méng来了。
被斯大林点名的阿帕纳先科也是几乎把全力以赴的要在外méng边界上找回场子来,以挽救他的政治生命。他隐约的也猜到了斯大林的意图,也同样知道了他只有这一次机会了。
凭借着斯大林的指示,一门门防空火炮从远东、从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和军营中拖了出来,通过火车和汽车运送到了外méng前线,开始在外méng的天空划分区域,加固火链。更有一门门防守各要地重炮被拖下了火车,在卡车和马匹的牵引下,黑洞洞的炮口带着从北方来的寒气一直指向南方。
一队队军队在红旗的指引下,也开始向南方前进。为了赶上时间,他们除了在地方政府的配合外,也直接出手征调沿途各地方的各类卡车,甚至是马匹。
“下边是那支骑兵队伍?怎么这个样子?”见自己的b…3轰炸机在尾流中稳住了后,亚科维奇在观察前边的大队飞行编队的同时,也看到了地面上的一片斑驳的浮云。
“那不是骑兵,有些部队是需要赶时间,顺手牵了农场的马匹了。”巴甫洛维奇歪头看了一眼就懒洋洋的回答道,“我在乌兰乌德碰到过,上边的命令下的很死,不抓紧点时间要受罚的,那些陆军的小子们想近了各种办法。公路上都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卡车,火车上更是堆满了人。要是华夏人扔上几个炸弹,肯定要惨了。”
“幸好,我们不是陆军,不用那么受罪了!”亚科维奇庆幸道,并望了望身后,低声说道:“要不然就很可能像后边的那些家伙一样了!”
巴甫洛维奇扫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后边运送的那一队士兵已经快挤成了罐头了。
b…3轰炸机是重型轰炸机,但苏俄此时对于重型轰炸机并不重视,本来要组建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也停滞了。这款30年研制的略显衰老的轰炸机上战场展示的机会就成了伞兵们的坐骑。而这一次,阿帕纳先科更是调集了五十多架b…3轰炸机来运送人员和装备,彻底把它们当成了运输机来使用,和历史上卫国战争中的作用一样了。
“是我们的飞机!好大啊!”达都诺夫高兴的向着天空挥挥手,但从天上绝对看不到下边的小不点的动作。他挥舞了几下后,就不得不开始稳住身子下的那匹马。
幸亏他在家乡的集体农庄中骑过一阵马,此时身下又是一匹刚解下犁套的相对温顺的矮小的马,整个队伍也不是专业的骑兵,使得他还能跟上队伍的前进。
这时候,大地一阵巨颤,身下的马一声长嘶,看上去很是欢悦,使得他不由勒紧了一下马的缰绳,以免身下的马活蹦乱跳的把他甩下去。
他向路边靠了靠,感觉到这样的颤动,他以为是坦克部队的行军。在恰克图的时候,他就遇到了这样的一队机械化部队的快速tǐng进,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他感觉整个大地都像是要震得翻了过来一样。
但身后并没有传来坦克发动机的怒吼,而是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和战马的长嘶声。
“是骑兵!”有人喊道。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一匹匹金黄sè和火红sè的顿河马中,一起裹着西伯利亚的寒风,在大地的震颤下,席卷过身边的草原。
……
西北的中亚军区频频的调动,重心开始朝着华夏边界倾斜。塔城、阿拉山口、喀什等地边界线上双方小规模的冲突开始频繁爆发。
而在苏俄密使的频频造访下,在交换和妥协下,关东军再次调集军队南下,这使得苏俄的远东军更多的解放了出来。随着阿帕纳先科的一道道指令,远东方面军的精锐开始抽调,不过,苏俄人并不相信人。远东方面军的大军还是镇守在伪满前线一带。
而更多的军队从开始编练的外贝加尔方面军,甚至西伯利亚军区抽调,以完成斯大林所指示的最猛烈的一击。
此时外méng草原上的人员开始朝着三十万人突破了。RO@。
第二卷扬帆,38到39第605章分基地再调整(上)
“侥幸,侥幸啊!”孟享心中喜道。
苏俄的大规模行动根本瞒不过先锋军的耳目,就连苏俄可能进攻的时间,也估算出来了。
“没想子不经刺jī,一刺jī就爆发潜力了。幸好我准备好了。”孟享一边说着,一边又建起了一座空指中心。
在电子计算机建成后,虽然在孟享眼中是那么的笨重落后,但对基地的改变却是巨大的。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整,三级基地的直辖半径一下子扩大到了三百公里。
虽然升级到三级基地后,分基地多了很多,足够孟享折腾,但很多地方能源缺少却是制约着孟享的布局。
尤其是在外méng西伯利亚等疆域辽阔的地方,百公里的直辖半径简直冒不起多少泡沫,这样的后勤保障只能以点来布置,做不到全面的覆盖。而一些地方因为孟享脑海中没有能源产地,使得基地覆盖不过去,使得基地的力量扩张不过去。而后勤的压力即使集中在最后的几十公里上也足以让先锋军忙不过来。
为了直辖半径的扩大,孟享三天两头的过问电子计算机的进度,并及时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虽然孟享担心基地产的零配件容易造成一些时空影响,但用来做实验,并快速的模仿生产倒是简单。此时联合战区内建起的五六处电子厂足以生产这些零配件。
在孟享的积极关注下,才使得电子计算机得以快速的研制了出来,促进了基地的调整。
不过,基地的直辖半径不是一千公里,也让孟享有些诧异。小花一本正经的解释却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一个阶段的开始,而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则是另外的阶段标志。于是孟享也就明白了,没有晶体管的诞生,看来三级分基地只能把直辖半径控制在300公里左右了。
孟享盘算了一阵,才算消除了那丝郁闷。即使是分基地此时只有300公里的直辖半径,覆盖范围也比以前大了九倍,一次可覆盖28万多平凡公里的范围,一些省份,一座分基地就足够了。即使那些疆域辽阔的地方,两三座也能控制起来。而现在孟享生产的分基地已经有28座了,也能够用一阵了。
稍稍让孟享解怀的是,虽然基地的调整,基地的控制范围的半径一下子也突破了一万公里,直接提升到了三万公里。以前美国的东海岸,南北美洲一些地区照应不到,此时也能够全部覆盖了。如此一来,基地的影响可以直接覆盖全球了,毕竟赤道周长不过也才4万公里而已。
这么一来,孟享布置全球的脚步就更加便利了。
反正调整主要是主基地程序的更改,各地的分基地到时候只需要经过一天的调整就够了,所以自从电子计算机研制出来后,孟享就开始调整最近基地的布置。
拉丁美洲的战略位置和资源是孟享一直不愿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