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乱世军神 >

第57节

乱世军神-第57节

小说: 乱世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王动替魏远逸做出了回答:“呵呵,姑娘放心,谁不知道齐国魏家那是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区区几万两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

魏远逸笑着说道:“王掌柜,你还真说错了,我这身上确实没有那么多钱,呵呵,还要麻烦你们金大祥了,我给你写个字据,你们拿着字据去建业找我爹拿钱去吧。”

王动毫无意外之色,笑着点头答应,“魏公子这么说了,自然就没有问题。”

等到魏远逸写好了字据,不经意的看见旁边的刘青似乎如释重负般的松了口气,于是笑着问道:“刘掌柜,放心,赖不掉你的银子。”

王动知道他误会了,赶忙赔礼,解释道:“魏公子,在下绝对不是信不过魏公子,只不过是…”

看他欲言又止,魏远逸好奇心起,追问道:“怎么了?”

王动叹了口气,一咬牙,说道:“魏公子也是本店的老主顾了,在下也不瞒您了,实在是最近本店的资金出了些问题,急需现银。”

魏远逸一听,更加奇怪了,金大祥还会缺钱?只看建业的金大祥,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看着魏远逸脸上的疑惑,王动的脸色有些纠结,踌躇了一会儿,才将事情原委说了出来。

第九十四节 :第94章

半年前,金大祥在秦国出了个竞争对手,一家名叫金玉坊的商号,做的也是金玉生意,一开始金大祥没当回事,反正竞争对手一直都是有的,现在不过是又多了一家而已。可这金玉坊却没安好心,一上来就将目标对准了金大祥,处处争斗,要说这也没什么,以金大祥的底蕴,公平公开公正的比划,来多少接多少。金玉坊价格战、宣传战都用过了,可金大祥的品牌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难动分毫。正经的手段赢不了,那就来阴的,金玉坊的老板就勾搭上了燕国权臣魏光远,夏侯洪不理朝政,夏侯仁大权独揽,而魏光远是夏侯仁的嫡系心腹。

金玉坊勾搭上了赵信之后,金大祥的大管家就吩咐了下来,燕国各地的分号一定要小心谨慎,凡事带着十二分的小心,绝对不能出差错。生意要做大,肯定得有官方罩着,金大祥在燕国朝中也不是没有靠山,思忖着自己小心些,不让人抓到把柄,金玉坊即使靠上了赵信也不能把金大祥怎么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金大祥小心谨慎了一个多月终于还是出事了。每年的四月,是金大祥进货的时间,这个月,金大祥会一次性的购买大批原材料,供未来一年师傅们使用,今年的四月自然也不例外。等到金大祥将大批的玉石金银囤积入库之后,金玉坊和魏光远出手了。

金大祥最珍贵的东西有两件,一是百年招牌,二就是十二位大师傅。这十二位大师傅都是在业内享有盛誉的高手,每个人都有一手绝活,被称为是金大祥十二铛手。可以说金大祥每年的利润有六成是这十二个人直接创造的,剩下那些也有不少是出自他们的徒子徒孙之手,因此这十二位大师傅在金大祥的地位极高。金玉坊下手的目标正是这十二个人,其中有四人被金玉坊高价收买,宣布离开金大祥,而剩下八位不为所动的大师傅则被魏光远以各种理由关押了起来。

除了十二位大师傅外,其他的师傅基本无事,但金大祥走的是精品路线,失去了十二铛手的金大祥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金玉坊的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击中了金大祥的要害。金大祥上下真正的是慌了神,也求到了自己朝中的靠山那里去,可那几个平时收了金大祥不少好处的人忌惮魏光远的权势不肯出头,只是暗示金大祥直接去求魏光远。没办法,大管家就带着重礼去了魏府,没想到连门都没进去,在外面苦苦站了一炷香时间的大管家只等来一句话,要金大祥并入金玉坊。

大管家当然不能答应,只能无功而返,这时候金玉坊又放出消息,说金大祥的资金出现了问题。消息一出,不少于金大祥有债务关系的商号就找上了门,金大祥无奈只能一一偿还现银,本就采购了一大批原材料,现银紧缺,剩下的现银根本不足以偿还所有的债务,拿到钱的自然安心的走了,没拿到的当然不能答应。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金大祥被逼入了绝境,百年的金字招牌摇摇欲坠。

王动苦笑一声,叹道:“这些东西都是大师傅们以前所制,可以说是我金大祥压箱底的货色了,就说那雪中血,本是被东家看中留了下来的非卖品,可如今每日都有逼债的找上门,东家没办法,也只能忍痛将它拿了出来。”

金大祥的十二位大师傅是四月出的事情,如今已经是临近八月,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要维持大陆各处那么多家分店、那么多雇员的开支,还要应付来讨债的债主,可以想象这段时间金大祥过的有多艰难。

魏远逸好奇道:“你们的仓库里不是囤积了大量的原材料么?可以先将那些原材料卖掉暂且度过眼前难关再说。”

王动依然苦笑着摇摇头,“魏公子你有所不知,魏光远放出话来了,谁要是敢买那些原材料,就是和他过不去,和他过不去就是和夏侯仁过不去,和夏侯仁过不去就是和燕国过不去,只有侯掌柜愿意出价六十万两购买。”

“侯掌柜?金玉坊的?”

王动点点头,旁边一直颇为淡定的刘青此刻也显得很气愤,忿忿不平的说道:“我们金大祥购买那批原材料花费了近三百万两,姓侯的居然说要六十万两买走,这不是明抢么!”

魏远逸点点头,接着问道:“你们就不能找个比魏光远更厉害的?”

“魏光远是跟随夏侯仁二十多年的心腹,听说…”王动刻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夏侯仁造反,冲进皇宫一刀将夏侯洪砍了的就是魏光远。”

魏远逸哦了一声,摸着下巴,问题的关键不是金玉坊,而是那个魏光远,根据王动所说,这个魏光远确实是在夏侯仁面前地位极高,不然也不会担任他造反的急先锋,如果没有魏光远在后面给金玉坊撑腰,金玉坊绝对玩不出现在这么大的花样。

“金玉坊到底和魏光远是什么关系?你们就不能也勾搭上他?”

王动无奈的摇头,苦涩道:“大管家去找了魏光远几次,最后一次,大管家在东家的授意下表示愿意将金大祥一成的干股送给他,以求得他能高抬贵手,可依然被魏光远拒绝。金玉坊到底和魏光远是什么关系,没人清楚,但一定是亲密无比。”

金大祥一成的干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就能获得数十万两白银,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魏光远依然拒绝了。他肯定不是道德圣人,不然也不会以莫须有的原因扣了金大祥的大师傅们。既然魏光远拒绝数十万两,那就只能说明,从金玉坊,他能得到的好处更多!或者说,就像羽林的清音阁幕后老板是钟离景秀,金玉坊根本就是魏光远假托他人名义办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代金大祥的地位,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魏光远自然不屑金大祥的一成干股。

这些是魏远逸心中所想,却没有说出口,这件事终究是金大祥的家事,与他并没有关系。

从金大祥出来之后,魏远逸等人就直接去了秦国的丰都城府衙,亮出了男爵玉印,秦国的林太守也是恭敬有加,来这里一是要府衙安排住处免得麻烦,二是魏远逸想问问燕国夏侯仁造反一事。

夏侯仁确实造反了,大约二十天前,夏侯仁治下的禁军将皇宫团团围住,不允许任何人进出,夏侯仁两大手下魏光远和赵信领着人就冲进了皇宫,将正在与皇后陆贵人嬉戏的燕王夏侯洪当场斩杀。之后夏侯仁召开朝会,宣布了夏侯洪的十大罪状,包括侮辱父皇的妃子,辱骂皇太后,荒废朝政残暴严苛等等。听说夏侯洪死的时候还不敢相信自己的亲弟弟居然造反,头颅虽被斩下,却不瞑目,一双眼是睁着的。夏侯洪挺冤的,世人都知道,夏侯仁宣布的那些罪状只有一条荒废朝政还算靠谱,其他不过是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只是为了表明夏侯洪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昏君,为了给造反找出道德依据。成王败寇,夏侯仁成功了,所以夏侯洪的那些罪状也全是真的了。

夏侯洪登基七年,朝政一直由夏侯仁把持,夏侯仁显然早就有心安排,这一次政权交替非常的平稳,燕国上下似乎并没有受到如何严重的影响。

夏侯仁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杀死哥哥夏侯洪之后,并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将夏侯洪的两个儿子封为王,说来可笑,这两人在亲生父亲在位时不被重视,每个人都知道皇位是他们那个小弟弟的,根本没人把他们当回事。没想到叔叔上台后,他们的身价立刻就上来了,虽说谁都知道这两位王爷并没有任何的实权,可毕竟面子上谁也不敢不尊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落魄人现在成了王爷,那曾经的太子会有怎样的下场?夏侯仁的皇位当然会由自己的儿子继承,这是天经地义的。众人都以为夏侯仁会立自己的亲儿子为太子,对陆贵人及她的儿子则纷纷报以同情,这个皇子和他两个哥哥可不一样,他是曾经的太子!谁会让这么一个碍眼的家伙活着?即使夏侯仁容得下,只怕将来他的儿子也会下手。不仅是燕国上下,全大陆都在看着,想知道那位倾国倾城的陆贵人会有怎样的下场。

这时候夏侯仁下了一道令所有人震惊的旨意,册封陆贵人之子夏侯妙才为太子。至于如何安排陆贵人,却没有听说。

对于这道旨意,世人纷纷猜测,最合乎常理的自然是夏侯仁为了讨陆贵人的欢心,才没有对她的儿子下手,还封他为太子。可这太子位却是虚的,等到陆贵人年华逝去,容颜不再之日,只怕也是夏侯仁废太子之时!

第九十五节 :第95章

最能让男人动心的是什么?美人和权势!钱财姑且可以算是权势的附庸品,有了权自然就会有钱。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几乎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那若是在两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呢?越是位高权重,天平似乎就越倾向于权势那一边。

夏侯仁造反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燕国的江山,当然是为了能坐上燕王的宝座,既然已经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干脆把头上那片天给捅破了,免得还要做那一人之下。而陆贵人,不过是夏侯仁的另一件战利品罢了。世上多的是利欲熏心的人,哪来那么多痴情种子爱美人不爱江山。

魏远逸等人在丰都住了三天,三天后,跨过那道门,众人就踏上了燕国的土地。与秦国接壤的是衡州,衡州北面是徐州,过了徐州才是燕国国都大兴所在的永州。

其实燕国的国都本来不是大兴,而是位于徐州的永安城,前晋的都城就是永安,不过那时还不叫永安,而叫建安。建安做了两百年的国都,徐州也是当时天下最繁华的州,也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后来晋朝没了,徐州就被燕国占了,建安理所当然的成为燕国的国都。再后来燕帝夏侯元让发动统一战争,在出征前,将建安改名为永安,意思大概是说,我把大陆统一了,以后就没有这么多国家也不会再有战争了,大陆就永远的安定了。期望很美好,现实太残酷,夏侯元让莫名其妙挂了之后,他儿子登基成了燕王,这位新任的燕王不仅没有他爹的雄心壮志,反而担心盟军杀过来,于是就要迁都。

当时燕国也有有识之士看出盟军不会长久,燕国并没有收到很大威胁,可那时候秦燕两国在边境处常常发生摩擦,燕王担心规模升级,最后再次形成盟军对燕军的态势,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燕国打别人,而是盟军要灭燕国了,永安也安不了了。并不是只有燕王一人有迁都的心思,燕国朝中也有不少人赞成迁都,这些人或是胆小怕事,或是老成谋国,在这些大臣的支持下,燕国国都就迁到了永州的大兴。有意思的是,燕国刚刚将都城迁到大兴,秦国那边的使节就到了,两国签下了互不侵犯协议。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似乎白忙了一场的燕国上下都有些郁闷,只有燕王不在乎,国都在哪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安全!

秦燕签订了协议后,居然有个二百五上书请皇上再迁回永安,顿时就被朝野上下一顿痛骂,迁都一次就已经是倾半国之力,如果真的再迁回去,又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到时候敌人还没来,燕国内部先乱了。标新立异也是要看时候的,那个上书的白痴直接被罢免了官职,回家之后还经常被人骂是****。

在燕所统辖的五州之中,最富庶的是徐州和永州,而最贫困的就是衡州,衡州不是兵家要塞之地,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拿得出手的特产,没有矿物资源可供挖掘,甚至连个旅游景点都没有。鸡肋是对衡州最好的评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一个州,燕国当然不看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