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乱世军神 >

第144节

乱世军神-第144节

小说: 乱世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木兰还是不服气的要说些什么,魏远逸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身手高强,打不过咱们总能跑得掉。只是咱们跑了,那些鲁国的百姓不还是一样苦难么?”

顿了一顿,魏远逸面容肃穆庄严,道:“你心怀怜悯之心,这是好的,可我也不是冷漠之人,同样怜悯他们!只是,你的办法行不通,我的办法暂时也行不通,只有等…”

木兰似懂非懂的看着魏远逸,大部分她是听懂了,只是她不明白魏远逸的办法是什么,只是魏远逸也没有多说,不过他这么解释一番,总算是解了木兰的心结,不再和他斗气了。

魏远逸不幸言中,去邹渊村子的一路上,几人又遇到了几次那样的情形,木兰每每看到,都会立刻就将魏远逸说的话丢在脑后,愤怒的要冲上去,而魏远逸也每次都会不厌其烦的拉住她,没有一句责骂。魏远逸深知木兰的性子,单纯,直接,眼里揉不得沙子,这样的品性在鲁国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难得,魏远逸不舍得责怪她一句。

走了四天,魏远逸等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邹渊所在的村子就叫邹家村,这里所有的村民都姓邹。而邹家村的状况看起来还不错,村子周围的土地大部分都有人耕作,村民的精神状态看起来也好很多。

顺着村民的指点,魏远逸等人来到了邹家的祖宅前,说是祖宅,其实也不过就是几间大瓦房,看模样已经很有些年头,大门上的漆都剥落了不少处,敲了敲门,有个苍老的声音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大门缓缓打开,露出一张苍老的容颜。

第二百二十三节 :第223章

“你们是?”老头疑惑的问道,表情中还带着明显的警惕。我们长得像坏人?魏远逸纳闷,赶忙露出春天般的微笑,说道:“老人家,请问您是否就是邹渊的叔叔?”

老头更加疑惑,点点头道:“老朽就是。”

见他果然是邹渊的叔叔,魏远逸随即深施一礼,尊敬道:“老人家,晚辈魏远逸,是邹渊的好友,刚从业国来到鲁国。”

见魏远逸的表情语气都很真诚,而且侄子邹渊也确实是在业国,老头面上的警惕疑惑之色立刻就去了不少,或许是想到离家数年的侄子就要回来了,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老朽那侄子也说要回来呢…对了,你们既是好友,怎么不一同上路?”

魏远逸微微一顿,笑容不变的回答道:“哦,是这样的,邹兄本来是要与我们一同回来的,只是上路之前突然遇到了棘手的事情。”

“出什么事了?”魏远逸话音刚落老头就急切的追问了一句,没等魏远逸回答,又紧接着说道:“看我,都老糊涂了,哪有站在门口说话的道理,来来来,几位都请进来。”

邹家这祖屋还算是宽敞,不过显然是有年头了,众人进去之后,木兰附在魏远逸耳边小声问了句:“邹渊不是…”

没等她的“死”字说出口,魏远逸很快的一转头,用眼神制止了她接着说下去。从见到邹渊叔叔的第一眼起,魏远逸就改了主意要将邹渊的死讯隐瞒下来。

众人落座之后,老头再次问起邹渊遇到了什么麻烦,语气关切,由此可见他是真心的疼爱侄子。魏远逸已有准备,就对老头说,业王看上了邹渊的字,赏了他一个小官,因为事出突然,邹渊就让自己来捎个口信,再过些时日得了空闲再回来。闻言,老头一脸的欣慰,连连点头说侄子有出息啦,在鲁国屡试不中,现在居然做上了业国的官。魏远逸也是一脸笑容的附和,木兰和荆羽都是孩子心性直肠子,听到魏远逸坐在那里说瞎话,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幸好老头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而且顾念着侄子,这才没有发现异常。接着老头又问了些侄媳妇和孙子的情况,魏远逸就捡些有趣的说,说的他老怀大慰,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对了,你们来鲁国做什么?”

说了近一个时辰,魏远逸这说的人还没觉着累呢,木兰已经受不了了,在椅子上动来动去。老头挺“识相”,转而问起了魏远逸等人来鲁国的原因。

魏远逸如实回答道只是经过鲁国,目的地实际上是韩、代、雍三国,结果老头一听,连连点头,那模样就好像是放心了一样。魏远逸好奇的问了,老头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老朽虽然年纪大了眼花了,可眼没瞎,魏公子的打扮气度一看就不是寻常的人家,老朽还想着如果魏公子家是巨富,有意将生意做到鲁国来,老朽是一定要劝阻的。”

“请老人家说的详细些。”

因为魏远逸等人是邹渊的好友,因此老头也是有什么说什么,他也是读过书的,说起话来很有条理。

如今的鲁王喜武好猎贪酒好色,恨不得每天有十三个时辰供他玩乐,哪还有时间理会朝政,因此,现在的鲁国权利完全被掌握在几大家族手中,鲁国有句俗谚,赵钱孙李家家没米,这赵钱孙李就是鲁国最有钱最有势最有钱的四大家族。如今的鲁国朝堂上站立着的大臣全部出自四家门下,这就等同于整个鲁国都被四家把持着,如果得罪了其中一家又没有另三家的庇护,那没有前途是小,还可能会丢了性命!赵钱孙李四家堪称是鲁国的庞然大物,手中的权利已经达到了极致,再上一步那就只有谋反了,但四家相互制衡,没有一家能独大,谋反做皇帝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攫取更大的权利,四家就不约而同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敛财上,虽然已经富可敌国,但他们依然贪得无厌的不断榨取着民脂民膏。鲁国那些背景不够硬的商人成为了四家盘剥的对象,等到商人们被他们敲诈的或是破产,或是出逃之后,四家绿油油的眼睛就盯上了鲁国底层的百姓。朝廷在四家的控制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有些甚至不加丝毫掩饰,赤果果的就是要敛财!百姓们遭殃了,鲁国大多数百姓原本是靠种地为生,可是他们却发现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从土地里收获的可能还比不上因为种地而要上缴的。于是,大批的农民放弃了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土地,这也是魏远逸等人一路上看到那么多荒的耕地的缘由。

“不种地吃什么?”魏远逸忍不住问道,民以食为天,这么多人都不种地了,那百姓们怎么活下去?

“呵呵”老头苦笑一声,接着说道:“那些人剥削百姓都是从外而内,越是离都城远的地方,剥削的越厉害,邹家村离都城不远,乡亲们勉强还能活得下去。那些不敢种地的百姓们有些成了乞丐,有些逃难去了周围的国家,还有不少人都被饿死了。”

老头的脸上尽是苦涩难言,一双昏聩的老眼中也尽是悲伤,魏远逸等人默然无语,一路上他们也看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听老头所言,鲁国当前的形势竟然比他们看到的更加不堪。

木兰等人还只是单纯的愤怒,魏远逸却想得更多些,他很难理解那赵钱孙李,难道四家里居然没人懂得竭泽而渔的道理么?压迫再压迫,剥削再剥削,四大家族的库房自然是日渐充实,可他们如此作为,难道就没有人想过有朝一日那些找不到活路的百姓们会揭竿而起么?真的是很难以理解,用鼠目寸光已经不足以形容那些鲁国的上位者。

“邹渊不回来也是好的,不说如今做了官,即使是在业国做些小买卖勉强度日也比在鲁国强些。”

邹渊叔侄对待鲁国的态度也差不多,老头这还是属于能活的下去的人群中的一员,那些沿街乞讨或是背井离乡的人,恐怕对所谓祖国已经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了吧?

在邹渊祖屋中逗留了半日,魏远逸等人还见到了老头的儿子邹润,父子两人的生活就是靠着邹润种地维持着。邹润块头很大,黝黑的脸上满是憨厚,他只比邹渊小三岁,却至今都没有成亲,因为他们穷,就连栖身之所都是属于邹渊的,他们只是寄居。魏远逸与邹润聊了两句,发现他实在是个憨厚人,对朝廷没有憎恨,对贫穷没有抱怨,一门心思只想着多下些力气,能让父亲与自己不用为吃饭发愁。听到邹润朴实的甚至不算愿望的愿望,再想到平日里自己的挥金如土,魏远逸的心里就有着一种莫名的滋味。

作别了邹家父子,魏远逸等人离开了邹家村,只是离开时的脚步有些沉重。在走之前,魏远逸给他们留下了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不多,真的不多,安庆明月楼一桌上好的席面都不止这个价钱。并不是魏远逸小气,只是他明白,对于邹家父子来说,五十两已经足够了,再多,那只会害了他们!但就是这魏远逸根本看不上眼的五十两银子,邹老头也是百般推辞坚决不肯收下,即使他明白这些银子对他们父子二人意味着什么。无奈之下魏远逸只能用邹润的名义说服了老头,因为穷,儿子至今没有成亲,老头不仅自己难过,对儿子也存着一份愧疚,有了这五十两银子,足以给儿子操办一场体面的亲事了。老头哆哆嗦嗦的要给魏远逸跪下,吓得魏远逸差点先跪下了,他可没有让长辈向自己磕头的癖好,最后,老泪纵横的老头硬是让儿子邹润给魏远逸磕了三个响头。

离开邹家村后,魏远逸的心情很沉重,往日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也没了踪影,受他的影响,其他人也异常的安静。直到坐上了雇来的马车,魏远逸依然是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马车走了一个多时辰,木兰终于受不了车中压抑的气氛,正要开口说点什么,却听到魏远逸说话了,声音不大,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着某人说,“以前总觉得很疯狂很麻烦,觉得何必要冒天大的风险,觉得安逸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木兰听到了,但是没听懂,看了看其他人,或多或少的也都有些不解,于是她问出了众人其实都想问的一句话。

“你在说什么?”

闻言,魏远逸抬头,看着满脸好奇的木兰,轻轻的笑了笑,很认真的回答道:“只是突然觉得,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

“还是没听懂!”

“你笨嘛,当然听不懂咯。”

“你敢说我笨?”

“不是我说你笨,而是你…确实很笨!”

第二百二十四节 :第224章

从邹家村离开之后,魏远逸经过短暂的沉重,很快就恢复了往常的模样,只是枕边人的木兰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他与以往的不同。这种不同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述,细微的几乎不可察觉,而木兰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足够耐心的人,既然想不通,索性也就不去想了,只要魏远逸还能那样对着自己笑,还能和自己做那些让彼此身心愉悦的事情,就够了。

马车出了邹家村,往西南方向而去,一路疾奔,没有停留。事实上魏远逸虽然确实没有在鲁国逗留的计划,但原先他还想着,既然到了鲁国,怎么说也该去一趟鲁国的都城西延城,但一路走过看过之后,他实在是再没有了一丝的兴趣,或者说,这个腐朽崩坏的国度在魏远逸的眼中已经失去了评估的价值。

不看鲁却要看代,虽然同处蜀州,但两国的资源环境却可谓是天上地下,蜀州虽然号称天府,但真正丰盈的土地也不过三四个郡罢了,而这三四个郡全部都属于代国。魏远逸通读史书,起初还很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在蜀州会有三个国家,当年明显更加强大的代国为什么会放任鲁与韩的存在。找些相关的资料卷宗看过之后,魏远逸是这么认为的:与其兴师动众将那四个并不富饶的郡一并拿下,还不如让鲁和韩继续存在,那简直就是两个天然的屏障啊!

很是佩服代国开国之君的魏远逸也明白,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却绝不会是全部,当年的风云涌动何其壮观,谁能说得清楚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复杂而不为人知的内情呢?

魏远逸对代国是抱持着相当的期待的,在代国的织梦名满天下之前,代国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美女!所谓蜀女多情,在各种卷宗游记中,但凡是说到了蜀州,那就必然不会少了美女,直到织梦横空出世抢走了不少风头分去了很多注意力。但对魏远逸来说,织梦对他的吸引力甚至不足美女的十分之一。原本就十分向往,再加上前不久在鲁国又很是心酸了一把,十分自然也就变成了十二分。带着十二分的期待,魏远逸等人在五天后到达了代、鲁的边境。还没有看到代国的美丽,魏远逸就先吃惊于边境处的关卡,一般来说,国与国的边境处确实是有两国的关卡与驻兵的,只是眼前这一幕还是让他疑惑惊讶。

惊讶的是森严。一眼望去,少说也有近百的代国士兵伫立于道路之上,道路中间还设置了木栏,而就在不远处还有一座兵营,看规模这是一支人数约在一千五百人的部队。至于疑惑,一是只见代国士兵却不见一个鲁国的士兵,二是只有自鲁入代的行人才会受到盘查,反之则顺利通行,没有任何阻碍。魏远逸第一感觉是代鲁两国关系紧张,可转念一想就否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