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62节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62节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只知道柳衡早年名气大,没想到影响会这么久远,犹豫道:“可是,他与简亲王有恩怨,这这样留他在京中,若是传到那边,如何是好?。

十六阿哥闻言,笑道:“若是雅尔江阿真晓得,怕是说不定还会赏柳子丹些银子。谁不知道,柳子丹与杨子墨情同兄弟,雅尔江阿爱屋及乌还来不及。早年他金屋藏娇。将杨子墨养在外宅时,还曾使人在京畿附近专程寻过柳子丹,却是没有音讯。没想到这些并,柳子丹一直在江南。”

曹颙听了,目瞪口呆,道:“还有这回事儿,真是头一回听说?早年老爷子阖家北上时,柳衡就是怕简亲王府那边,才去的李家。早知如此。何苦提心吊胆躲了这些年。”

十六阿哥道:“你又不爱听戏。就算雅尔江阿想要找人,也不会寻你打听。”

这说话的功夫,他已是迫不及待。招呼着曹颙,非要马上就要去看柳衡不可。

第十三卷雍之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言刀

看着骑在马上催促着自己的十六阿哥,曹颙不由失笑。

以十六阿哥现下的身份,这京城中能使得他出门相见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在世人眼中,柳衡不过是个下贱优伶,十六阿哥压根无需这般抬举。他想要见人,直接开口传人就是。

十六阿哥却是没有分等级的意思。此时的模样,到有些像后世的追星族。竟带了几分少年之气来。嘴角含笑,眉飞色舞。

曹颙怕他期待太大,见到柳衡后太过失望,道:“柳衡不仅坏了容貌。嗓子也不如早先。样子衰老。再无当年风采。”

十六阿哥听了,勒了勒马缰。放缓了度,半晌方低吟道:“名伶昨日倾城,枯骨今昔何在?虽说柳枯杨散,往日风姿历历在目,红颜薄命。说的就是此二人。”说到最后,已经带了几分感叹。

曹颙听着,却是鸡皮疙瘩都要起来。试探着问道:“莫非。十六爷还没忘了杨子墨?”

十六阿哥睨了他一眼,道:“见过他风采的,有几个能忘记?只有你这种不解风情的愣头青,才视美人如无物!”

曹颙听了,抽了抽嘴角。道:“不管他女旦扮相多美,到底是男人。”

十六阿哥摇摇头,道:“你平素不是刻板之人,怎么还道学起来了?男人怎么了,你出去问问,若是能得杨子墨,这京里谁会在意他是男是女?也就是雅尔江阿,权势赫赫,能护着他。要不然,就是我。也想要掺合一脚的。”

瞧着十六阿哥不像说笑的模样。曹颙不说话。他不否认,当年第一次见到杨子墨时,自己也觉得惊艳,而后现是男人,心中还曾叹惋。

这些年,京城蓄妾童的官宦人家越来越多。早先只是闽淅出来的官员爱男风,如今北方出来的官员也开始流行起来。

听着十六阿哥的意思,他是不忌讳这个的。曹颙摇摇头,他是无法想象十六阿哥抱男人的情景。

到了曹府,曹颙就使人去叫柳衡;自己带着十六阿哥去了客厅。

少一时,柳衡跟着小厮过来。

十六阿哥穿着便装,看到柳衡那半脸刀疤时,眉头还是轻轻地皱了皱。随即舒展开来。

“十六爷。这就是柳衡。”曹颙说着,又对柳衡道的:“柳衡,这是庄王爷,还不见过

柳衡只觉得座上人眼熟,却不敢多看,下道:小人柳衡见过王爷。请王爷大安。”

十六阿哥没有说话,而是仔细听着柳衡说话。正如曹颙所说,如今的柳衡,再无昔日柳子丹的风采,这声音也带了暗哑,不复当年的金玉之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醒过神,摆摆手叫柳衡起来。

他心中叹了口气,面上却多了郑重。道:“柳衡,王府想要筹个府班。我跟曹颙说了,想要借用你几年。聘你做班主,你可愿意?”

若是柳衡是单身,十六阿哥就直接要人了;听说他还是妻室在曹府。还是天佑的奶娘,怕他不愿意去。十六阿哥从要人就变成“借人。”

左右自己与曹颙交情好,“借人”与要人又有什么区别。

柳衡没有回答,只是望向曹颙。

曹颙道:“王爷是个戏迷,若是你没有其他打算,就过去帮两年

柳衡听了,这才躬身道:“小人听曹爷与王爷吩咐

十六阿哥美滋滋地回去了,只吩咐柳衡三日后去王府报道。是自己过去,还是带家眷过去皆可。

不知柳衡是怎么同许氏说的,许氏还是选择留在曹家。三日后,柳衡别了曹颙,自己去了庄王府。

他在庄王府没待两日,就待着两个王府管事南下买人去。

既是王府要养戏班,除了招待男客的男优外,还要买些小丫头养成坤角。江南人杰地灵。容易挑到好苗子。

曹颙这边,因初瑜在家,倒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好好交代户部的差事,六月末就交接清楚,从吏部也领了文书。

因七月才启程,他就得了几日闲。

刚好魏白到了,曹颙陪着吃了两顿饭。又叫曹元料理,帮魏白在房山买了田地,落了户籍。

魏白当年回河南后,曹颙已经使人帮他在河南落籍,虽纳了监生功名,因不在旗,也没资格在内城买房。

所以,魏白在前门外,买了处三进的宅子,又用手中余财,买了几个铺面,自己也不经营,只收租子。

听说曹颙要去甘肃,魏白迫不及待地自荐。

“闲了十多年,老白都要成废人。公子体恤体恤俺,让俺跟着去吧。”魏白带了几分恳求道。

曹颙摇头道:“今年未必回来。魏二哥不是还要回乡接家眷么?”

魏白听了你。望向魏黑道!“大哥好些年没回老家,要不大哥今年去祭祀,回京的时候,正好可以捎带着带你弟媳妇与侄儿们回来。”

魏黑看了看他的大脸盘,又扫了眼他腆着的肚子,嗤笑道:“从河南过来,二十天的路,你走了一个月。还有脸跟老爷出差?连郑老虎。都能跟你打个平手。等你什么身手能比过二爷身边的两个蒙古人强了再说!”

这两日,魏白除了喝酒吃席外,就混在曹府校场。

郑虎是熟人,其他巴拉、赤那、任氏兄弟都是在他离开后才到曹府。大家都以勇武见长,做了十多年财主的魏白,与曹甲、曹乙调教过的这几个相比,多半的时候,都是手下败将。

魏白讪笑两声,不说话了。

曹颙这边,连魏黑也是不想带的。他已经定在七月初二出京,还剩下三天,想着让魏黑留下陪魏白。

魏黑却是不肯,道:“老二既是决定搬过来,往后见面便宜,又不差这几日功夫。”

曹颙见他执意,便没有强求。

魏白家决定搬回京城,最高兴的就是芳茶的娘家赵家。芳茶的祖母赵嫉嫉高寿,八十多岁,至今还很硬朗,逢年过节由媳妇扶着进府给李氏与初瑜请安。

魏白作为姑爷,还专程去看了老嬷嬷。

曹颙出差在即,没想过要操办生日,就没往外派帖子。可因是三十整寿,不管是新旧同僚,还是亲朋好友。都相继使人送来寿礼贺金。

到了六月三十这天,许多往来亲密的亲戚则使子弟亲自上门。

孙李两家。就在其中。

孙家来的是孙瑾、孙班、孙礼叔侄。李家则是李语、李诚兄弟。两家正好在曹府门口,赶到一块。

虽说大家年纪相差不多。但是孙瑾与孙班却是孙氏的兄弟,李语、李诚的舅舅,所以李语与李诚落后两步,请孙瑾、孙班先行。

李鼐前些日子,带着孙氏去奉天。走之前,他曾过曹府见过曹颙。并没有说什么请罪的话,可满身疲惫是掩不住的。

同样是罢职,孙文成已经起复为内务府郎中,兄弟与庶子进内务府为笔帖式,孙辈已经获得举人功名。家族复兴在即。李家却是死气沉沉。阖家希望都压在身子孱弱的李诚身上。

李鼐到底是不忍心,决定北上奉天侍候老父,将长子换出来,省的耽搁长子前程与子嗣。

曹颙已经听说,李鼐寻差事处处碰壁,正想着是否助之一臂之力。没想到他决定出京。对于这个结果,曹颙是打心底乐意。

李氏毕竟已经出嫁多年,对于李家众人,有感情的还是老一辈,还有李鼐这个侄子。对于侄孙辈,因隔得远,相处的少,已经淡许多。

李家李鼐这代,同曹家还算亲近,小一辈却疏远得多。

李语是庶出,孙班哪里会放在眼中,看也懒得看,只是停下脚步,皱眉打量李诚两眼,道:“不是说这半年就用人参补么,怎么补得跟鸡子似的?啧啧,到底是富贵惯了的,如今还是奢靡。只是你也老大不小的,当懂事了,怎么就舍下脸来折腾你娘?”

为了一个,人参,生出多少事端。

李诚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孙班对于高氏太君从李家回曹府也听说一二,他记得清楚,不管是父亲那边,还是母亲那边,都觉得李家办了蠢事。

孙班心中,也是这么看的。

李语虽听着不对,却是身为晚辈,不好说什么;孙瑾那边,因管家的缘故,这些日子没少被孙班挤兑。还真不敢在外面说他。不是怕说不过他,而是不想刺激他,使得他在外人面前犯浑,丢了孙家的脸面。

天上烈阳高照,李诚却觉得后背冷。

他看的清楚,不管是说话尖酸的孙班,还是作壁上观的孙瑾、孙礼。望向他的目光中都带了鄙视之意。

这些日子。他也再自省。

他知道家中拮据,却仍心安理得地享用人参。结果使得父母反目。老祖离开李家,祖母与长嫂那边,都生了怨恨。

以往,他虽对自诩小聪明,对外人有些小心机,可是真念着家里人。如今却是只想着自己个儿,压根没有想到旁人。

他只觉得脑子“嗡嗡”直响。嗓子眼一阵腥咸。

李语在旁,见他脸色由白变红,而后褪去血色,苍白得骇人,心中惊疑不定。

李诚却是眼前一黑,胸中翻滚,身子直直地往后仰去。

李语唬得魂飞魄散,侧身一步。想要去接住李诚”。

第十三卷雍之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需读

门口这番闹腾,巳经惊动了曹家人。

早有门房通禀管家,道是李、孙两家的表少爷来了。

曹元一边使人往里通传,一边带了两个小厮走到门口。

李诚已是双眼紧闭,晕倒在李语身上。孙家叔侄显然没想到会有这番变故,都面色青白地愣在一边。

“表少爷这是怎么了?快扶到府里来。”曹元见状,不敢耽枫,忙使人扶了李诚进门。

曹颙正在厅上,见简亲王府的管家。

因曹颙在内务府任上办的内务府银行,使得简亲王占了大头,简亲王这些年来待曹颙还算亲近,两府也有人情往来。

听说曹颙今年不办生日宴,简亲王就使了管家,提前一日送寿礼过来。

见有小厮来禀,晓得曹颙有其他客人,那管家便起身告辞。曹颙使人叫来吴茂,送管家离去。

这会儿功夫,曹元带着李、孙两家子弟也饶过影壁,进了院子。

曹颙在客厅上听到外头繁杂的脚步声,觉得不对,走到客厅门口张望。

看到人事不知的李诚,曹颙也唬了一跳,忙打发人去请太医。

李诚不过是急怒攻心,被抬进客厅后,不多时就幽幽醒来。

看到大家都围着他,他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视线落到曹颙身上,挣扎着起身,口中说着贺寿的吉祥话。

见他容颜枯瘦,眼下发青,曹颙心中有些不落忍。这个李诚,曾是李家最得意的子孙,如今却是疾病缠身。

曹颙想起李氏曾吩咐自己请方仲公给李诚诊脉的,却是一直忙,忘了这茬。

“你既不舒坦,还折腾过来作甚?幸好不是在马上,要不然就要出大事!”曹颙说着,又对李语道:“你做哥哥的,怎么不劝劝他,任由他胡闹?”

虽说是教训的话,其中却不自觉地带了长辈的关切。

李诚听了,心中百感交加。

自打李家进京来,曹颙虽多有援手,可是待他们也不甚热络。王氏、孙氏是深宅妇人,有所怨愤。李诚却晓得,曹家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

早在曹寅还在世时,曹李两家的关系就有所疏远。

这些年来,多是祖父主动安排,才使得两家面上还保持往来。可是曹颙这边,因少年进京,同李家众人接触有限,关系越发疏离。

其实,曹颙是从李诚身上。想到《红楼梦》。如今曹家幸存,李家也没有殃及子孙,历史细微之处已经有所改变。

李诚年纪不大,却也有鲜衣怒马之时。

李诚苦读备考之事,曹颙已听说。对于李家众人将复兴希望都寄托在李诚身上,曹颙并不赞同。

内务府人家,不是科班出身,从吏员熬起出人头地的大有人在。

一个家族的复兴希望,压在一个十七岁的半大孩子身上,利说李诚有宿疾,就算他是好的,也未必受得住。

李语见斥责到自己头上,也不好分辨。说出是被舅舅说话给气的,只能躬身道:“是侄儿疏忽了。”

曹颙见他如此恭顺,倒是有些老脸发红。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